【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按要求用四个词语合成句子,再根据句子的内容编故事。要求故事要完整而有趣。
过程与方法根据平时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充分发挥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抽签选词选句
教学难点:根据组合的句子编一个小故事
教具:两同类佳作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读、议、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同学们,你们会编故事吗?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编写简单的故事。
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解题
三、习作构思
1、学生再次读题目,进一步明确目标。
2、读完后想一想:由花你会联想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哪些景物联想最合情合理?
3、从这些景物中选取出你最熟悉的、最喜欢的一种,进行思维加工。
4、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入手来写,师指导。
四、资料共享
1、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再分小组交流讨论
2、交流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材料,并对小组内同学的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其。
五、习作方法
1、联想要丰富而合理,语言要流畅,过渡要自然。
2、感受要真实自然,不能做作、捏造。
3、语言要生动、流畅,可适当采用拟人的方法,增加习作的可读性。
六、佳作赏析
重点关注:1、别人是如何展开想象的?2、别人的感受是否真实、发自内心的?
七、开心练笔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佳作的鉴赏、教师的点拨,着手写想象部分的精彩片断。
八、交流探究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㈠、导入
语文园地是小朋友学习语文的乐园,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去,去玩一玩、学一学吧。
㈡、我的发现:运用反义词认字
1、投影出示“我的发现”及六组反义词。谁来读题的要求?
2、小朋友来比比看,谁的眼睛尖、脑子灵,你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出示词语:高、胖、明、忙、美、新,跟老师对对口令,行吗?
4、可是,小朋友认识这几个词的反义词吗?赶快认识它们吧。
5、我们来跟反义词一起玩吧。领学生做找朋友游戏。
6、我还想到一种玩法:我能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说话,比如:“小林的个子很高,小松的个子很矮”,你能这样做吗?
7、小结:真能干,我们又认识了一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你喜欢用这种方法识字吗?
8、补充其它的反义词:“真”、“笑”、“早”、“香”、“远”、“饱”、“厚”
㈢、我的发现:读由“打”字带出的词语感知:“打”有多个意思
1、出示词语“打”,做一个动作表示它的意思。
2、“打”字是个喜欢交朋友的字,瞧,它的朋友真不少,一下子就来了这么多。
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带有“打”字的词语。
⑵、再来做一做词语中“打”字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3、在这些词语中,“打”字可以换成一个另外的什么词?
4、“打”字还可以跟那些词语做朋友呢?
㈣、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字母表
1、出示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这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2、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这又是什么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 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 涅泥人,泥物 孩子们 备下野餐 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 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 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童 年 的 泥 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 唱得尽兴 快乐无比
备 下 野 餐——吃得尽兴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吹肥皂泡时是那么的开心,这节课让我们同冰心奶奶一起去再次感受吹肥皂泡的快乐。
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及认读字。
溶化、潮湿、轻清透明、、散裂、
粘 稠 薄 颤 巍 揉 渡 巅
方法:指名读字词(后进生),师生共同订正读音,再独自读一遍巩固字音。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3-5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吹肥皂泡时的情景和感受这部分。
三、学友互助、检查预习。
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4、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集体交流。
师生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知文本。
感受吹的过程: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
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来理解。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点拨重点
(1)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指导朗读。
(2)“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
(3)“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把感受读出来。
(4)“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
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
“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2.课件出示: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救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想象引导:体会紧张的心情。
课件出示填空
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在对肥皂泡说:“( )。”
(2)指导朗读。
体会作者梦幻般的感觉。
课件出示第五段。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
(1)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2)把你想到的感觉读出来。
(3)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和希望。
2. 课件出示: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颠…..
(1)希望什么呢?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2)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
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
(3)飞到明月、夕阳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
这时,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与日月同辉;漂过大海,飞越山巅,让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时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4)带着想象自由读一读。
(5)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出示音乐。
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件出示想象填空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
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吹起的。
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
我希望肥皂泡永远不破裂,
飞到( );
飞到( );
飞到( )。
小结:我们从梦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正如冰心奶奶所说——
出示课件:
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作业:
结合自己吹肥皂泡的经历,课下把自己吹肥皂泡的情景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习作的训练点是通过想象续写故事。为了走近学生童心世界,找寻学生兴奋点的训练素材,本人就借绘本引路。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走进语言学习的实践地,从“读故事”、“说故事”和“写故事”中感悟为人处事的道理。
《鼠小弟荡秋千》从儿童的小视角来描绘精彩的大世界,以简单重复的句子为孩子提供最佳语言学习机会,以出人意料的情节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又以简洁明了的图画让孩子获得纯粹的美感体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故事结局奇妙而且充满浓浓的父母之爱,用来让学生想象续写故事的结局,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又得到人文教育,这篇绘本无疑就是较为理想的范本。
【教学目标】
1、同读绘本《鼠小弟荡秋千》,引导学生从中懂得做人要礼貌谦让,不要蛮横霸道等待人处事道理。
2、指导学生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写清楚,并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的结局。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写清楚,并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的结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笔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点击想象,激趣导入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想象。
(二)牵入绘本,激趣引入新课。
二、点燃想象,扩写补白
(一)感悟“礼谦”,提炼情节。
读绘本1-17页。
爸爸妈妈给我做的秋千!
我也要荡秋千!
大象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马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狮子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海狮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猪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我也要荡秋千!
鼠小弟,你很轻,也许能行。
哦,荡起来了!荡起来了!
1、读后复述。
引导学生体会大象等动物的礼貌谦让,为老猫的出现做铺垫和对比。
2、概括提炼。
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把刚才的故事情节简练概括表述出来,并写下来。
(二)观察“霸道”,填写留白。
读绘本18-25页。
喂!我也要荡秋千!
呀!是霸道的`老猫。
老猫,你太重了,荡不了。
说什么呢?臭美的家伙!快下来!
咚!
谁说我荡不了?
喂,让开,让开!
小鸟的爸爸会生气的。
那又怎样?没事!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老猫行为的看法。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结合书中这三句话写一段话。
喂!我也要荡秋千!
呀!是霸道的老猫。
老猫,你太重了,荡不了。
(点拨:从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引导逐渐写具体。)
(三)想象“秋千”,畅写结局。
1、想象故事的结局。
2、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3、交流、评议。
4、揭示书中故事的结局:读绘本26-31页。
哎哟哟!
怎么大家都变小了呢?
救命!
让我下去!我再也不欺负人了!
好吧,那就让你下去吧。
我不是告诉过你嘛。
咚!
三、点赞想象,落实提升
(一)整理,修改。
(二)完整小练笔的展示、评议。
(三)回顾写法,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想象
外貌
语言(言为心声)心理
表情动作
神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提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树,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今天啊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
1、说一说实读课文应该注意些什么?
标出自然段。
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三、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意境美
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相关句子。注意体会。
2、这么多地方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划下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读)
3、请生读:(生读3—5自然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依依不舍的,树希望小鸟回来给它唱歌,小鸟也愿意回来给它唱歌。)
师:请你也找一位好朋友读一读它们的对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分角色)
4、我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他们都还想让对方走)
师:是啊,它们难舍难分,你也找个好朋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再倒班男女生合作读这部分,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它们难舍难分,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第一自然段)
“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怎样?(很幸福)
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6、从小鸟与树朝夕相处,难舍难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
7、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它们的珍贵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鸟儿找树找了很多地方)
为了找到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千辛万苦,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一说?
小鸟( )地找 (千辛万苦、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
小鸟这样( )地找只因为什么啊?
(它们是好朋友,小鸟为了实现还要唱歌给树听的这句诺言。)
8、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体会一下小鸟当时的情感。
请生读鸟儿问树根、问大门、问小女孩的话。
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着急,话语一次比一次急切,咱们连起来读一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
9、我看到许多同学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快了,我体会到了大家心中的急切。对话里的.其他角色,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分工练读。
请四位同学扮演。
师:刚才这组同学的朗读,你有什么要发表的,你觉得谁读得较好,或者说哪个角色你能读得比他更好。
引导: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语气应该伤心。大门呢?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一点都不同情树。而小姑娘应该带些稚气,声音应该稚嫩一些。
小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最深厚的友情。齐读这部分。
四、情感升华
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
这里有两个一样的动词,却写出了小鸟对灯火的不同感受,你能找出来吗?(看)
第一个“看”,小鸟仿佛的对灯火说什么?
第二个“看”,小鸟仿佛又对灯火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发展,信守诺言,珍爱友情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小鸟说,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即兴表达后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会写“院子、树枝、浅绿色”等8个词语。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枣树宽广的胸怀,谦虚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会写词语,是重点。
难点是体会小枣树宽广的胸怀,谦和的品格。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将生字画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文中生字组成的词和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和朗读情况。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什么故事?
三、识记生字。
1.“我读你找”。师读生字,生在“我会认”中迅速找出这个字。读准枣、忍、虽、乘、思。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选自己熟悉的字组词。
四、自读课文。
1.学生高声朗读课文。
2.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
3.找出与插图相应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自主观察书上的范字,说说字形特点。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穿:上下结构,上部分为“穴”字头,下半部是“牙”。
弯:第四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描红临写,完成“读读抄抄”。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l~4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弯弯曲曲,浅绿色的衣服、光秃秃、又细又长”。
4.指导朗读,小黑板或课件出示。
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读出骄傲、得意、瞧不起别人的语气。)
5.引导想象。
面对小柳树的骄傲,小枣树可能会怎么想?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比较小枣树和小柳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3.从“过了一天又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可以看出什么?
4.再读读第5、6自然段。
三、学习第八8自然段。
1.指名读,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2.理解“温和”的意思,指名用温和的语气读小枣树的话。
3.你从中看出了小枣树的什么品格?
4.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此时,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四、朗读全文。
l.接力读,其余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还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2.赏读。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然后小组同学在一起开展比赛,看谁读得好听。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枣树
外形: 腰细、枝绿 弯弯曲曲
浅绿、真美 光秃秃
性格: 骄傲,得意, 不懂礼貌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点和思想感情,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一些细小的.问题设计的不精巧,前期的备课情况也不够充分!在课堂上总是想着自己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讲,虽然表面看来很顺利,但实际是教师设计好了一个个陷阱往里面跳!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语言学生理解有困难,提的问题总感觉学生有些不明白。我认为原因是老师的语言太过成人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注意这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灵的优良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文本对话:通过词、句的品读,分析诺尼和玛克的心理,感受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和要表达的感情;
与心灵对话:探讨小说的主题,感悟爱的力量,人性的良善;可能的话,联系到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图片)在众多的动物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
而在遥远的地球北极,茫茫冰雪世界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与狗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有谁能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吗?(请生谈)
在北极地区土生土长的爱斯基摩犬,能适应零下40℃以下的严寒,顶风冒雪拉着雪橇在冰原上飞驰。它是人类的得力助手,是严寒地带既积极又勤力的工作犬。爱斯基摩人为每一条雪橇犬都起了一个名字。有名字意味着平等,这是因为狗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浮冰上》,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地球北极地带一个少年和一条爱斯基摩犬的故事。请打开课文《浮冰上》。
二、文本对话(感受、分析)
1.结合文本,初谈体会。
师:读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品读关键句,把握人物情感。
(1) 找到句子。师:不少同学都感受到了诺尼对玛克的爱。如果让你把握文中直接表达诺尼对玛克的爱的语句,你会把握哪句句子?
(个别读——划——齐读):“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冷又饿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2) 挖掘文本。
为什么说“又冷又饿的夜晚”?——”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第三天的晚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玛克”。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再也没有”,“只留下”,被困漂浮的冰山上饥寒交迫已三天,死亡威胁着他们。诺尼迫不得已想到了自己忠实的伙伴——玛克,交代诺尼杀犬乃万不得已却也是情理之中。
“爱”与“又冷又饿”与“阵痛”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要这样写?
——面临死亡绝境是真,但对犬的爱也是真。这是一道二难选择题。
——铺设情境(请生朗读ppt的内容)
3.合作学习,分析诺尼复杂的心理过程。
师:诺尼在是否要杀玛克这一问题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经过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
ppt出示:
1.诺尼几次下决心杀犬?
2.你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他这一矛盾心理的呢?请划出并加以分析讨论。
3.在课文中划出反映诺尼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
交流,板书:
诺尼不忍——痛恨——痛苦祈祷
真真实实爱头靠头
生灵玛克迟疑——恐惧——痛苦舔
品读关键句子:
“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诺尼为何而哭?这是怎样的泪水?
这是的泪水?(幸福,悲伤,无奈,愧疚,悔恨,感动,彼此信任,彼此互爱)
(生结合文本谈,读)
小刀——线索。
三、与心灵对话(感悟,交流)
师:现在,我们学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最大的又是什么?
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诺尼,最终选择放弃了。这合理吗?
为一条狗而选择放弃自己生命的希望,值得吗?
难道他不尊重、不爱惜生命吗?
爱斯基摩人也爱自己的犬,可不是在危急关头照样杀犬充饥吗?
人在面对生存危机时,可能会怎样?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彼此的互爱
——正是因为他珍爱生命的表现
——诺尼的心中,狗与人是平等的。“有血有肉的生灵”(生灵:意指人,在诺尼心中,狗也是一条生命)
——忠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种物种能有像人和狗那样的生存关系)
四、结束语
爱与生命同在,爱与万物共存。倘若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爱则使她赋有活力,躯干挺拔,青枝绿叶。这让人想起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亲情、友情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生命中倘若没有爱没有情感,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
课后记:
《浮冰上》是一篇很好的质疑课范文,就整篇文章看,可质疑的地方有许多。而我选择它作为公开课的文本,主要因为,它与《“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样,人文气息浓郁,作者都试图通过小说人物的描写,刻画,表达对人性的探索。而且它的欣赏价值不仅包含了课文所体现的人与动物的爱,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爱。因此,诺尼与爱斯基摩犬之间超越生死的爱也就成为了整堂课的亮点和高潮。
这节课,我试图创设情景,合作学习,课堂讨论,通过朗读等形式不断品读文本,刺激学生思考,激起求知欲。然而,激活课堂,并不完全在于教师如何教活,还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诱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我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精读课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
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
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
(1)听写
(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
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画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第五自然段)
①追问:精巧在哪?
(预设: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这精巧的仅仅是这四处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同学们,那么精巧到什么成都才能像诗呢?你能从哪个字或者词读出来是恰到好处?
预设:白鹭的大小也正好,颜色也是恰到好处的。从“一分”“一忽”中读出来的。
聚焦“一忽”:什么是一忽?(做动作,就这样疏忽之间、微乎其微就叫一忽)
试着读出你的理解。
③看,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是遗憾。现在我们阅读这一段,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这就是这段话的出处。
出示: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这样的白鹭,它身段的大小是适宜的
(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色素的配合是适宜的
(女)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全部、每一处都是适宜的。
(齐)我们一起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⑤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生看着画面背诵。)
(2)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
(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诗如画的美吧!
(分组朗读班齐读第2自然段;一二小组读第3、4自然段;三、四小组读第5自然段)
过渡: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此外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像画面一样的诗呢?
(3)在清水湖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①句子当中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通过这段文字读出的那精美的画面吗?
那清水田当中一定倒映着——(预设:倒映着白鹤那美丽的影子,远处的山被白云围绕着,映在水中若隐若现,天上还有几朵白云在那飘,十分美丽。)
②相信你也能为我们读出这样的精美,读——
齐读。
③画面中的白鹭真的是在钓鱼吗?那我们换成“啄鱼”“捕鱼”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现在我们再回到白鹭的画面,看从这样的画面当中,你又能感觉到怎样的心情呢?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就这样,白鹭站成了一幅画,钓起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像它这样闲适地惬意地读一读这段话吧。读——
④现在你可以给这首诗起个名字了吧?
小结:刚才这样我们抓住“钓”这样看似平凡的字眼,边读边想,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从画面当中读出了心情,走进画里,读出诗来。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8两段,看你能读出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读出怎样的心情?
交流
(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上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①交流看到的画面。
②白鹭真是在望哨吗?那是在做什么呢?
③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①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画面面前没有人的心是平静,没有人的心会烦躁,所有人都会感觉清澈透明,所以白鹭就是清澄,清澄就是白鹭,我们再读——
②你想给这样的画面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4.我们相信白鹭怎么看都是画,怎么读都是诗,是一首精巧的诗,让我们配着音乐合作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同学们,一静一动皆有韵,一花一鸟总关情。所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块四:领悟表达,拓展深化
1.同学们这便是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大家看这是另一篇文章当中对白鹭的介绍,请同学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对比课文中的写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白鹭,简称鹭,也称鹭鸶。体长60厘米左石星纺锤形。鹭鸟的身体特征是嘴长、颈长、脚长和爪趾长,体态纤瘦。全身羽毛白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白鹭脸部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胫与脚部也呈黑色。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若学生都喜欢第一种,可以这样来引领:如果要让你选择其中的一段,根据他去野外寻找我们没有见过的白鹭,那你如何选?)
小结:第1种写法说明具体,第2种说法饱含深情。
2.如果你喜欢第1种,可以尝试着把本文变成这样的表达方式说一说,若喜欢第二种,可以读读《石榴》。这是选做作业。
3.必做作业是背诵《白鹭》。
板书设计:
1.白鹭
色彩——水田闲钓
身段
身段——黄昏低飞
(静)(动)
一首精巧的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