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内容做动作。
2、知道遵守游戏的规则。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找小猫》歌曲磁带,猫妈妈头饰。
3、幼儿用书第三册第38——39页。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参加吗?”
2、老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具体玩法,及注意的游戏规则。
(1)教师戴上猫妈妈的头饰,并学一学猫的叫声,说:“我是猫妈妈,今天我要和我的孩子们来做游戏,我的孩子们在哪儿呀?快点来吧!”(激发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幼儿们争先恐后地围着猫妈妈愿意当“小猫”。)
(2)老师说:“我的小猫是怎样叫的?怎样走路的?”让孩子们自由表现,再请几名表现好的.幼儿学一学小猫叫以及走路静悄悄的样子,老师对大胆表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全体幼儿一起学小猫走路的动作。然后,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动作。
(3)请幼儿一起跟老师做动作学小猫走路,幼儿学会了之后,由老师清唱歌曲,幼儿配合歌曲做动作。
当老师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时,提示幼儿要轻轻蹲在椅子旁边或后面、门后面、桌子底下等地方。
当唱到“一会儿妈妈就来找”时,猫妈妈摸到“小猫”的头小猫就被找到了,就要回到椅子上坐好。
(在孩子躲藏时提醒孩子们要小心,不要碰伤自己,也不要撞了其他小朋友。)
(4)向孩子重点交代清楚游戏的规则:一定要听清歌词的口令,当唱到“躲躲好”时才能藏,在躲时注意动作轻轻的,尽量不要让小椅子和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小猫”躲好后不能乱动和发出声响。
3、老师和幼儿一起按规则玩游戏“找小猫”。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分组玩游戏。
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人数为8人左右),教师清唱歌曲,分别和每组的孩子做一边游戏,以便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规则,注意照顾到全体幼儿。
游戏时请每组幼儿四散站在场地的中间,教师提醒幼儿模仿小猫走路的时侯要轻轻的,要与同伴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小猫”躲藏时,教师要放慢速度唱,待全体幼儿都躲好后,再唱歌曲的最后一句。(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注意游戏的规则。)
(2)教师引导全体幼儿听音乐按规则玩游戏。
第一遍游戏由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待幼儿熟悉音乐之后,可以请幼儿当“猫妈妈”反复进行游戏。
4、游戏结束
“猫妈妈”提示幼儿:“孩子们,今天跟妈妈一起做游戏开心吗?”幼儿回答:“很开心!”“现在觉得有点累了,跟妈妈到外面吹吹风、休息一会儿好吗?”幼儿回答后老师和幼儿继续学猫走路的样子,一起走出活动室。
5、活动延伸:没有尽兴的孩子可以在户外继续玩,可以躲到树后等地方,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请找到的“小猫”唱支歌。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了按游戏规则与小伙伴共同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唱唱跳跳中感受三拍子优美的旋律特点、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喜欢春天,能欣赏感悟春天的美。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春天知多少
我们一起跟着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再来跳一遍吧。
二、完整理解记忆歌曲
1、欣赏教师演唱
——听到哪里时心里有特别的感觉?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
2、分句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怎样唱的?
3、游戏:歌词大家猜
——请你猜猜小小舞蹈家跳的是哪一句歌词?为什么?
4、播放歌曲mtv,幼儿完整演唱
三、小乐器演奏(延伸活动)
——你能看着节奏谱演奏歌曲吗?下次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足之处是幼儿在为音乐伴奏的时候,兴趣很高,对用力大小、感受音乐的轻重方面没能更好地进行对比,再进行巩固,让幼儿着重让幼儿感受一下,效果会更好。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听辩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的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2、小仙女头饰一个,音乐盒一个,配班老师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听音乐:
教师以小鸟姐姐的身份:“今天,小鸟姐姐请来了一位美丽的客人——小仙女,小仙女带来了一个漂亮的`音乐盒,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听听音乐盒里的音乐。”
二、跟着音乐走:
“音乐盒里的音乐好听吗?”
“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让小仙女带我们到森林去玩。”
三、玩玩游戏:
1、“谢谢小仙女带我们来森林,一起说再见。”(小仙女“再见有什么事就大声喊我。”)
2、玩拉拉手的游戏,中途老师说天黑了,小动物将头饰拉下遮住眼睛。教师引导幼儿想想回家的办法。(是谁带我们来的森林?)
3、请小仙女用她的音乐盒带我们回家:“小仙女,小仙女,快来帮帮忙。”
4、小动物们遮着眼睛听着音乐回到了家,拉开头饰一起说:“谢谢小仙女,再见。”(谁帮助我们回的家?我们是听着什么回家的?)
游戏重复3次后,请个别幼儿来扮手持音乐盒的小仙女。
四、结束活动:
“想不想再玩一次游戏?那我们去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激昂奔放的民族风格。
2、鼓励幼儿和着音乐大胆尝试创作性的击鼓,体验击鼓的欢快情感。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大胆尝试创作性的'击鼓。
活动准备:一只大鼓、四只腰鼓、若干鼓棒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 舞蹈《欢迎舞》(创作性的进行舞蹈)
2、 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能唱出鸭子的神气样)
3、 歌曲《小鸭呷呷》
1)、语言启发,引导幼儿集体演唱歌曲“小鸭呷呷”。
2)、语言启发,引导幼儿轮唱歌曲“小鸭呷呷”(边听边唱)
3)、引导幼儿进行轮唱。(边听边奏)。
二)、新授活动《小小男子汉》
1、 初步欣赏乐曲《小小男子汉》
1)、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要求:和以前听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有力、神气)
4)、幼儿用动作体验乐曲节奏。
2、 教师示范击鼓
1)、教师示范击鼓。(要求:引导幼儿感受鼓声的浑厚、有力,发现击鼓时的节奏和力度)
3、 引导幼儿大胆击鼓
1)、个别幼儿尝试。(引导幼儿大胆击鼓)
2)、幼儿轮流击鼓。(引发幼儿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教师观察并给予激励。
4)、师生共舞。(体验欢快情感)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游戏目标:
1、充分感受歌曲的性质(优美),体验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情感。
2、有跟唱和进行表演的欲望。
3、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亲亲歌》。
游戏准备:
全家福照片、爸爸、妈妈、宝宝的图片、磁带
游戏过程:
宝宝在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倾听歌曲,请幼儿仔细听听歌曲的最后部分一家人在干什么?(开心的笑声"哈哈哈")
边唱歌曲边亲亲自己全家福照片。(如:我爱我的`妈妈,亲妈妈,就亲亲照片上的妈妈)
幼儿熟悉歌曲后,可以替换歌曲里的人物,将其他的家人或好朋友唱到歌曲里。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能够轻松自然地演唱。
2.能跟随音乐模仿几种觉小动物的动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CD。
2.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动物头饰,激发幼儿的兴趣,学习歌曲。
(1)出示头饰:“今天来了许多新朋友和大家一起玩,你们猜猜是谁?”
(2)教师示范唱一遍歌曲,请幼儿逐句学习演唱。
2.熟悉歌曲,尝试轻松自然地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练习听音乐轻松自然地演唱歌曲。
(2)带领幼儿反复演唱歌曲,尝试每一遍歌曲换一种动物名称。
3.幼儿尝试做不同小动物的.模仿动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1)教师给幼儿戴上不同的小动物头饰,唱到哪种小动物,戴着相应头饰的幼儿就要走到场地中间,表演小动物的动作。
(2)根据幼儿的兴趣可再次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动物,体验表演的乐趣。
(3)教师及时肯定并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选择部公动作请全体幼儿模仿。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小司机”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去马路边观察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起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做一名小司机的快乐。在孩子们积累了有关汽车的知识经验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怪车轱辘辘”,旨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欣赏、歌唱、游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和音乐来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怪汽车”,画板,蜡笔。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塑封的`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图片,塑封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红色、黄色、黑色的圆形轮胎图片若干,双面胶。
3、歌曲《汽车开来了》、《汽车轱辘辘》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幼边唱着歌曲《汽车开来了》,边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2、你开着什么车到森林里来玩?(我开着摩托车、汽车、助动车,等等。)
3、美丽的森林到了,我们把车停好坐下来吧!
二、引入故事《怪汽车》
(一)播放Flash动画《森林新发现》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小兔、小老鼠、小蚂蚁也来玩了。看!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它们发现了西瓜、草莓和苹果。)
2、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小蚂蚁想把草莓变成草莓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狐狸警察为什么叫他们停下来呢?(因为马路上不能随便滚东西。)
3、哎呀,那可怎么办呢?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草莓带回家呢?
4、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办法,肯定幼儿的合理想象。
5、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个办法,它想如果把西瓜变成汽车就好了。
(二)播放Flash动画《西瓜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你们怎么知道这是一辆西瓜车?(因为有轮子、方向盘、门。)
2、一辆西瓜车变出来了。狐狸警察看到西瓜车在马路上开很奇怪。咦,这是什么怪汽车呀?我们一起来告诉狐狸警察这是一辆什么怪汽车吧。
3、师幼共同编唱歌曲《汽车轱辘辘》。
(三)播放Flash动画《苹果车》《草莓车》
1、小老鼠、小蚂蚁会怎么运苹果和草莓呢?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对汽车主要特征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给苹果、草莓装上轮子、方向盘、窗户、门,就能变成车了。)
2、鼓励个别幼儿编编、唱唱“苹果车”和“草莓车”。
三、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挠痒痒的歌曲乐曲.
2.能随着歌曲的情节愉快游戏.
活动准备:
毛毛虫的卡片若干,音乐磁带,大树头饰.
活动过称:
一.熟悉音乐,学唱歌曲.
1.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好听的故事,看看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棵大树,它有许多好朋友,有一天,大树正在睡觉。呼噜、呼噜睡的真香。这时,一条小小的毛毛虫爬来了,哇!毛毛虫爬出来了!一颗小树喊了起来,把大树也吵醒了,大树说’我才不怕呢!”毛毛虫使劲的'喊,我来了,大树还是一动也不动.忽然,毛毛虫钻进大树手臂和胳肢窝挠痒痒,大树一下子咯咯咯的笑出声来.
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这个调皮的毛毛虫!
2.教师完整的用快乐的情绪唱一遍.
3.幼儿跟着教师唱,体验哈哈哈哈的快乐情绪.
二.跟着音乐做动作.
1.教师请幼儿说一说怎样挠痒痒.(挠胳肢窝.腰.脖子等地方).
2.幼儿倾听音乐带,教师揭示幼儿歌曲乐曲的第二句是挠痒痒.
3.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做动作.
三.玩游戏.
教师为幼儿带上毛毛虫卡片,跟随音乐快乐游戏.
今天老师让我们小朋友也当毛毛虫,和老师一起玩个好玩的游戏.
教师讲游戏玩法与要求:
1、教师扮演毛毛虫,幼儿扮演大树.挠痒痒时幼儿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痒的样子.
2、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互相邀请扮演角色,反复游戏.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夸张的进行游戏,鼓励并表扬做的好幼儿.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幼儿可边唱<挠痒痒>的歌曲边玩游戏,体验快乐,增进同伴间的交流.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兴趣,学习用自然物所发出的音响为录像画面配音。
2.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拍摄一组幼儿熟悉的美丽、有趣的画面,制成碟片。
2.废旧物品若干,动画片一张。
3.幼儿对各种自然物体的声音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尝试 1.出示各种废旧物品,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探索、发现。提问:生活中的这些废旧物品都能发出哪些奇妙的声音?
2.启发幼儿尝试、辨别各种物品在不同状态下所发出的不同音响效果。如塑料袋轻轻地摆动、重重地摆动,或放在手里搓揉的音响差别;手敲纸盒、纸盒敲纸盒,或石块敲纸盒的音响差别,等等。
二、为画面配音
1.放碟片,引导幼儿看屏幕上的画面(没有配声音)。画面上出现了位于幼儿园附近的古朴典雅的木桥,长长的桥廊上相继出现了孩子、阿姨、老爷爷;桥下流水潺潺,小鸭戏水;桥头的树上有许多小鸟飞来飞去。
2.提问:
①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你觉得这美丽动人的画面缺少了点什么?
③我们来做配音师,用面前的这些物品来给画面配音,好不好?
3.声音与画面匹配。引导幼儿边玩各种物品边联想,什么物品在怎样的动态下发出什么声音、节奏,最适合给哪个画面配音。
4.集体讨论、交流。幼儿互相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配音。如用手击打硬纸盒,可以给在木桥上走路的人配音,并用不同的节奏型分别为小孩、阿姨、老人配快慢不同的脚步声;摆动塑料袋可以给流水或风吹树叶配音;用石头互相击打可以给高跟鞋走在木桥上配音;用竹筒互相敲击可以给鸭子的叫声配音,等等。
5.分三段放碟片,请幼儿按不同的音响分组为画面配音。
6.请全班幼儿为画面完整地、连贯地配音1—2遍。
三、自我欣赏、评价
1.教师为幼儿录制配音。
2.放录音给幼儿听,并请幼儿边听、边看、边想,配音效果好不好?像不像?是否有更改的地方?
3.再次完整欣赏带配音的画面。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嘴、手、脚等为动画片配音。 评析 本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真正“为了孩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其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发展,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成人的知识和技能。
2.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行为从居高临下的“灌输者”和“指导者”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3.教材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活动中供幼儿操作的废旧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的、非常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让幼儿配音的画面取之于幼儿园附近的风景点,是幼儿每天路过的或经常看到的,且在视觉上富有音乐节奏的美感。
4.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观点。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6-13
小班的音乐教案01-03
小班音乐的教案02-28
小班音乐教案12-31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08-25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03-01
《小马》小班音乐教案12-05
《鱼》小班音乐教案12-05
小班音乐春教案12-16
小班音乐教案【热】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