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寻找、发现中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读中释疑,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从而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
(2)引导学生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懂得从生活中的寻觅中感受快乐。
重难点、关键
1.体会“发现”的快乐。
2.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热爱、珍惜生活,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一起读课题。
2.指名说说“幸运”的意思。(称心如意;运气好)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1)这幸运花瓣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
(3)怎么寻找幸运花瓣?
(4)找到幸运花瓣了吗?
4.教师导入:是呀,世界真是太神奇了,还有幸运花瓣。作者能找到吗?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发挥小组的力量,一起读课文,共同解答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答疑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思考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
(3)读一读课文,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
2.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进行再强调。
字音:“诧”是卷舌音;“瓣”是前鼻音;“茫”是后鼻音;“若”的声母是“r”.
字形:“瓣”是左中右结构,注意与“辩”“辨”“辫”区别;“茫”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十足。
悻悻:失落的样子。
诧异:惊异,惊奇。表示非常的出乎意料。
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4)指名用这些词语造句,在造句中积累词语,并学会正确地运用词语。
2.指名反馈: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幸运花瓣具体指的是什么?(五瓣儿的丁香)
3.教师追问:为什么把五瓣儿的丁香称为幸运花瓣呢?(指名反馈:因为文中的“你”说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4.教师小结:也正是因为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作者开始在生活中寻找这五个花瓣的丁香。作者找到了吗?(找到了)然而要找出这五个花瓣的丁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作者在寻找幸运花瓣的这一过程中情感不断地发生变化,谁能说一说。、
失落→怀疑→兴奋→惊喜→茫然→快乐
5.引导学生用上面的感情线索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读中探究解答。在初步集体反馈中,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为深入地探究文本奠定基础)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作者寻找幸运花瓣的原因和结果。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作者寻找幸运花瓣的征程,看作者除了找到了幸运花瓣,还找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按照课文的感情线索,说说“我”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寻找花瓣的句子,体验这一过程,感悟其中收获的快乐,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道理。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珍、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教具准备
灿烂的丁香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灿烂的丁香花图片,指名用话形容这一丛的丁香花。
2.教师导入:同学们,丁香花很常见,但很多人和作者一样,很少去认真观察它的花瓣,以至于丁香花有几个花瓣都不知道。现在,你们知道丁香花有几个花瓣了吗?(四个)
3.教师:不,确切地说,丁香花大多数有四个花瓣,有时也会有五个花瓣。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这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文中的老师找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文中的“我”也找到了。他是怎么找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寻找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
二、品读句子,体验快乐。
1.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语句。
2.指名反馈,教师适当地引导体会,并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
(2)“我必须直视着张开的花瓣,这样才能看清。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3)“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
3.引导学生反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寻找幸运花瓣很认真、很仔细、很专注、很用心……)
4.教师导:是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这五个花瓣的丁香花。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表现吗?(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演一演)
5.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我”的惊喜。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花?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6.教师:同学们,“我”找到了丁香花,得到了幸运了吗?如果得到了,你觉得他的幸运是什么?(得到了,他所得到的幸运就是他在寻找丁香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7.教师小结:是呀,作者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的时候的惊喜,这些都是他从未体验过的快乐。快乐源于一个发现。你们有过这种快乐经历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寻找的认真和专注,从中体验作者找寻过程中的快乐。同时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感悟出认真、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总会有收获的人生道理。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源自发现的快乐经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三、总结全文,拓展感悟
1.教师:同学们,作者在找寻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那就是发现以及找寻的这一过程。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你有过快乐的感受?(学生自由说一说)
2.教师小结:其实,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是你要时刻拥有一颗感悟生活、体验快乐的心。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用心体验生活,用心去感受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唤起学生对普通人的关注,尤其是对弱者,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活动重点:
1.培养爱心、同情心。2.口语交际。3.记叙文写作。
教学步骤:
一、1、导入:今天我们进行综合活动课《让世界充满爱》的学习。说到爱的话题,我们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对亲人、对他人、对集体、最祖国、对世界、对动物、对环境……是啊,如果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爱,都伸出帮助的双手。我爱人人,人人爱我,那样,世界将是多美好的人间啊。
2、老师先讲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认真想,待会请同学踊跃发言,总结你的感想和收获收获。同时记住我们的活动程序和方法,进而完成我们的活动任务。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在地狱中众人(灵魂)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无法放到自己的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众人(天使)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放到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3、谈感受:
互助的环境。就是天堂,如果我们都互相帮助,我们的班集体就是天堂。
帮助是一截两头都甜的甘蔗。
都为自己着想的话,谁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
地狱里的人没有帮助他人的美好思想,缺乏精神食粮,会饿死的。自私害死人。
4、老师总结:从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了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它告诉我们,我们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互帮互助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要求:
(1)活动分三个小组展示收集的文章、图片、歌曲、影像资料。
(2)经过组内评比、讨论、筛选,定稿。
(3)各组代表展示成果。
(4)评论展现同学的表现,说感想,说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写作启示等方面去说。
(5)写一篇记叙文。这个环节课下做。
这是检查收集能力、合作能力、筛选能力、表现能力、表达能力、评论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次大练习,请同学努力展现自己的优秀和实力。
(二)、活动:
1、第一小组
(1)同学因刚学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觉得对弱势群体应该给予帮助,推选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著名散文诗《乞丐》,第一组代表上台展示。
《乞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战栗的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冰冷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2)、请同学评论或谈感想说收获。
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乞丐要有同情心。
人和人之间要互相理解。
我明白了原来对弱者的帮助并不只有金钱,“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也是恩惠。
帮助别人自己也能收获快乐。
大作家的语言很生动。
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多方面描写,很详细。体现老乞丐的可怜无助,让人油然而生同情之心。
对我的窘态刻画逼真,生动地表现了我因不能拿出钱帮助乞丐而不安。
(3)提问:这篇散文诗里的乞丐就是我们经常在街头遇到的那种需要帮助的人,他们需要我们什么样的帮助?你平时怎么做的?
(4)老师总结:经济许可时适当帮助点,经济不宽裕时态度友善也是一种帮助。不要歧视他们。他们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弱者的微笑更能彰显社会的文明程度。
2、第二组展现。
(1)、他们推举了几首歌曲和一篇文章,题目叫《愚蠢的爸爸》。这是我们的“同在一篇蓝天下”关于关心弱势群体的文章么?先听。同时配上他们的歌曲音乐。
《愚蠢的爸爸》
我的爸爸十分愚蠢,他经常几件事情同时做。前几天,他粉刷家里被我弄脏的墙壁时,又在煤气灶上烧水。听到了厨房水壶蒸汽笛的鸣叫声,他手忙脚乱地向厨房跑去,不小心踢倒了地面上的涂料桶,白色的涂料流得满地都是。事后,爸爸轻轻抚着我的头说:“你看爸爸有多么愚蠢。”
前天早晨,他一早起床做好了早饭,吃完早饭后,他慌慌张张给我背上书包,出门骑自行车驮我向学校疾驰而去。我以为爸爸给我报了辅导班呢,结果爸爸骑车走到东外环路口时,突然掉头回家了。回家后他轻拍我的后背,憨憨地笑着说:“瞧你这愚蠢的爸爸,我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六……”
我的爸爸十分愚蠢,不过据奶奶说爸爸迄今为止做得最愚蠢的一件事情,是在上夜班的路上,在铁路边拾回了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我。为此爸爸今年36岁了,还没有结婚。听奶奶说,我3岁时,有一位姑娘同意嫁给爸爸,前提是把我送给别人,但是爸爸不同意,从那以后爸爸再也没有提结婚的事。
尽管我的爸爸十分愚蠢,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他是我最爱的人。我长大后,也要像爸爸那样,如果有小孩被遗弃了,我就把他接回家抚养,像我愚蠢的爸爸一样给他家庭的温暖,所以我希望愚蠢的爸爸身体健康,耐心地等我长大,因为我长大以后,我们就变成一个大家庭了……
(2)、请同学评论或谈感想说收获。
这个父亲太伟大了,把别人的孩子拿来自己养,太有爱心了。
题目巧妙,没想到是这样一篇关爱被遗弃儿童的故事。很感人。
设置悬念的写法更巧妙,列举爸爸一些愚蠢事例之后才写我不是亲生的,出人意料。
所写的所谓愚蠢的事其实都是对我的爱的具体体现,这里的愚蠢是反语,和《背影》里的聪明用法一样。不过那个聪明是褒词贬用,这里的愚蠢是贬词褒用。
喜欢这句话“我长大后有小孩被遗弃了,我也会把他接回家抚养他,像这个愚蠢的爸爸一样给他家庭的温暖。”从这里看到爸爸的善良在我这个下一代身上得到了延续。我想如果是我们遇到了这样的事,也会像这位爸爸一样去做的。
(3)老师提问:这个故事里的被遗弃孩子现在有很多,他们需要我们什么样的帮助啊?
需要我们收养他们,像自己的亲人。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和做更多具体的事。并且要持之以恒。
福利院里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我给他们捐过画书、书包、衣服。
(4)、教师总结:最后一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因为你做得好。老师很佩服你,好样的。老师被同学的深情朗读感动了,也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更被同学们的感悟和善良感动了。有的同学还能结合咱学过的课文的内容和知识,融会贯通了,为你们高兴。@$ @ 3、第三小组展示风采。
(1)、同学专门解释说虽然题目是《母亲的收音机》,但文章内容并不单指对父母的爱,还有对他人的爱。解释说现在社会上年迈的老人越来越多,缺人照料,他们也成了隐性的弱势群体,那是我们最亲的爷爷奶奶、是我们周围最常见的熟人邻居。我们也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们,从我们身边做起才是真实有效的学习成果。
《母亲的收音机》
母亲视力不太好,看电视时,眼睛会流泪;看报纸字又太小,太模糊。我决是给她买一个MP3。我选了一款外形酷似收音机,带外放功能的。‘选择带外放功能,是为了少用耳机,保护母亲的听力。
我将MP3交给母亲。母亲放在手心里,左看右看,惊喜不已地说:“还有这么小的收音机。”风靡城市大街小巷的MP3,居然被母亲视为“小收音机”。母亲问:“这小收音机很贵吧,多少钱?”母亲勤俭惯了,买东西向来先看价格再看货。我干脆地说:“不贵,30元。”母亲疑惑地看着我,问:‘,30元?骗我吧?”我说:“一台普通收音机不过一二百元钱,这个还没有普通收音机的十分之一大,30元也不算便宜了。”母亲想了想,愤愤地说:“可不是,30元也不便宜。”我正喝水,差一点喷出来,近千元的MP3,在母亲这里,降为30元,她还嫌贵。我教她使用MP3.为她拷贝了许多好听的歌曲、相声,还有一些安神的音乐。母亲眉开眼笑,孩子似的说:“好听好听,30元钱,也不算贵。”我通常一个月回家两次,带着笔记本电脑.将MP3里的内容更新一次。母亲有了MP3,心情仿佛愉悦了许多。她爱不释手,用完后小心放进盒里,感叹着:“这个小收音机,真好哇!”
一次回家,我吃着母亲做的饼子与咸鱼。母亲心满意足地看着我,说:“你张姨也喜欢那个小收音机。你回城后,给她也买一个吧?”我被鱼刺卡着,咳出眼泪,使劲咽了咽。
再回家,母亲总忘不了追问:“小收音机买了没?”我恍然大悟似的说:“啊?又忘了!
一次,我回家,张姨来了。见了张姨,吃了一惊。不知什么时候,她的头发变得花白,脸上有了又细又密的皱纹,看起来比母亲还苍老。张姨与母亲同岁,是母亲最好的朋友,她女儿燕子与我同岁。我与燕子一起长大。燕子现在远嫁外省,张姨一个人孤孤单单过日子。
张姨拿出30元钱,让我帮她买个“小收音机”,语气恳切,神情里还有几分羞怯。母亲责怪我记性不好。我点点头,忙说:“好。”
回城后,去买了一个同样的“小收音机”。虽然又花了不少钱,但想到母亲和张姨的情分以及我和燕子的友谊,看这张姨将“小收音机”捧在手里欢天喜地的样子,我想也值了。
再回家是在国庆节后,我以外地在母亲衣柜里发现一件羊绒外套。摸了摸,手感极柔软。我大声问:“妈,你从哪儿弄来的这件外套?”母亲说:“国庆节时燕子回来,给他妈和我一人带了一件。”我哦了一声问多少钱。母亲想了想答:“50元钱。”我张了张嘴,又合上。这 ,在城里的商场买一千多元。
我要 回城时,张姨来了,带着大包小包。她与母亲一起,将炒花生、蒸馒头、野荠菜-----装满我车子的后备箱。当我开车上路,在后视镜里看着她们的身影越来越模糊时,眼睛湿润了,脑子里闪过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谈感受、收获。
我骗妈妈说这个MP3是收音机,才30元,为的是让妈妈安心,这种欺骗是善意的,很温馨。
真的很像我们身边的亲人、亲戚、邻居啊。很真实。
我们都要细心照顾好我们的爸爸妈妈,不让他们受孤独之苦。
我和燕子都是好女儿,我被他们的孝心感动了。
选材很独特,语言很朴实。
题目让人觉得有嚼头。是女儿对母亲的善意谎言,其实是对母亲的关爱。
妈妈的形象栩栩如生,她的心理、语言、表情使人觉得如在眼前。
这篇文章让我觉得其实身边有好多作文的好材料。
(3)老师提问那一句:文章中的妈妈、张姨、我们的爷爷奶奶、熟人邻居,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呢?
在家的需要我们经常帮他们做些家务,理解他们的需求,甚至经常只是给个微笑,不在家的常回家看看,常通个电话,发个短信。他们不需要很多经济要求,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注。我们要从细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4)、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精彩。已经把《让世界充满爱》给具体化到了对身边人的关注和责任意识,从大到小的从虚到实的思路和方法让老师格外惊喜。
4、下面展示几张同学们搜集的图片。请大家思考、发言。
三、总结:今天的活动大家表现踊跃、出色,收集材料体裁广泛。文章、图片、录音、影视资料形式很多,很用心。题材内容涉及面很广。世界范围的、集体范围的、家庭的、爱护环境的、关心动物的等等。筛选出的文章题材新鲜、真实、感人。朗诵的同学声情并茂,评论的火眼金睛,直中要害。互助共进了。综合活动的练习完成得很好。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我们只围绕“同在一片蓝天下”这个练习,着重说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其他还有很多的家庭亲人之爱、集体之爱、祖国之爱、环境之爱等今天没有涉及,但其他题材我们将以手抄报、网站交流等形式继续活动。
四、布置作文:
要求以爱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500字。
(1)写作文要求选材真实可信。说真话、写真情。
(2)作文内容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3)语言流畅。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从文本到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的美好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的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字词积累
熬 嫩芽 霎时 分歧 水波粼粼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
关于“我”:
1、文中“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A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关于我的母亲:
1、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A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B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引导提问: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
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1、“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2、“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3、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尊老爱幼。
(四)、研读赏析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1、2、3谈亲情。4、5责任)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明确:摸摸,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那种爱抚和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那你从中能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吗?
你能做一次奶奶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对比孙儿和奶奶)
2、引导: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明确:现在很多人爱幼满分,但尊老却不及格。而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何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呢?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尊老爱幼。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 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课前学习:
1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设计字词训练题,考考他人。
2 搜集资料,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一 导课
1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口头作文《我童年的朋友》。
2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全班交流。
3 学生相互简要点评口头作文,能说说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4教师结合学生的点评,引出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 检查预习:
1 考考你(学生相互出题,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 我了解的高尔基(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等。)
三 整体感知
1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及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⑴ 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怎样一个人?
⑵ 文中流露出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板书交流内容)
四 细品课文
1 教师呈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问题⑴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问题⑵ 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一处(或几处)描写?请说出你欣赏的理由。
问题⑶ 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觉到外祖母确实是作者“童年的朋友”?她对作者精神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2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提醒学生及时修改笔记)
五 再读课文,质疑、创新。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能找到最合适的'语速、语气、语调,走进作者用优美语言营造的美好的情感世界。
2 示范朗读。
3 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5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在前面的交流中未有的看法。可从内容到形式,情感到哲理等方面去发现,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六 重写《我的童年朋友》,着重运用好外貌、语言的描写方法,鼓励运用其他描写方法,要能传递真诚的情感。
七 交流习作,相互点评,总结写好人物外貌及语言的经验。
人物的外貌,主要指人的面容、神情、体态、衣着,还包括风度、打扮、习惯性的动作等。
写人物的外貌首先要注意观察人物的面容、神情、体态、衣着,然后依据是否有特征和是否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进行取舍;在表达上要注意具体、生动、有条理。
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语言与人物的思想性格关系密切。描写人物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人物在年龄、身份、性别、用语习惯、思想认识等方面不用于他人的特征。描写时应注意对人物语言的取舍,不能有言必录。不光写出什么人说什么话,还要把握怎样说出要说的话,要善于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对话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同时还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八 自我反思及评价
九 课后作业:1 背诵最后一段 2 课外阅读《童年》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⑵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3、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本文的语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回想一下,有什么职业是过去有而现在已逐渐消失了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或者他们已经落伍了。)那么,我么今天要讲的《信客》,也正是这样一种职业。大家就来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么的?
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就不读了,提前让大家回去预习了。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本文,并且找出信客是做什么的?这行职业有何特点?
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⑵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⑶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⑷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
2、从上面大家的总结可以看出,信客的为人如何?(或信客这一行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3、那么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来!
4、可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险些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5、那么,信客成长起来后,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么事迹?为何要重点写?
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总结信客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个转折?
回乡教书。
7、他这一生正好验证了那一句话?
好人有好报。
社会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人们常送些关怀与温暖。发财的同乡回来道歉,并请他代办邮政事务,后来大家又推举他当老师,当校长等等。等到临死时,又来纷纷吊唁。
8、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请写出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10、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信客》:质朴典雅;警辟而畅达。
《背影》:朴素平实。
《台阶》:十分口语化。
原因: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语言习惯不同。
三、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写一遍,并且背过。
2、把自己的墓志铭整理在本子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12-03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语文乐园教案02-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