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音乐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充分感受旋律的基础上,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初步学唱歌曲,体验默唱歌曲的乐趣。
活动重点: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难点:学习默唱歌曲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一幅苹果树图片和几张可以粘贴的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用动作表现乐曲旋律
(1)出示一颗苹果树图片
“这是一棵什么树?这棵树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幼儿讨论)
(2)幼儿讨论苹果树的生长过程
“苹果树是慢慢地长大的.,我们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呢?”(用手所得动作表现小小的苹果树种子,用伸展动作变现长得高高的苹果树)
幼儿随音乐表现苹果树的生长过程。
(小种子——小树苗——大树——结果子)
2、引导幼儿演唱歌曲
(1)教师随音乐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2)幼儿学唱歌曲
(3)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做动作
3、进行默唱游戏,体验快乐
(1)幼儿自主选择一句歌词默唱
(2)鼓励幼儿随音乐边默唱边做动作,感受其中的乐趣
4、游戏活动:找朋友
幼儿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活动:在苹果树下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2种不同的形象,合拍的模仿熊走,运用神态及动作自由表现小熊喝蜜时的满足感以及躲避蜜蜂的恐惧感。
2、根据游戏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时,小熊应躲避不动。
3、乐于参与游戏,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海琼斯小夜曲》
2、课件、图谱
3、红包、狗熊妈妈胸饰,蜜蜂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演示课件,了解游戏的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谁呀?(熊)这个呢?(蜜蜂)
小熊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演示
师:熊和蜜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节
1、师: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哪里是熊出来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飞来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2、完整欣赏乐曲
3、师:开始的时候是谁来了?什么地方你听出来了?
四、分段感知乐曲,创编角色游戏动作与图谱。
1、师: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饿的时候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走一走?
(幼儿自由行走)
师:让我来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刚刚有几个熊宝宝走的很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他是怎么走的?有这样走的,嗯,还有那样走的,肚子很饿,能不能走的快?
师:我们一起跟这个小熊学一学。
师:走不快,一下一下的.,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一起来做一做
师:熊宝宝,我们去找一找吃的
2、师: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宝宝,你们怎么喝的?还会怎么喝?
师:啊!小熊喝了蜂蜜,感觉怎么样?)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熊喝蜂蜜,做了哪些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3、师:哎呀!不好了!蜜蜂来了!小熊该怎么办?
师:只能蹲在那儿不动,但是蜜蜂飞来飞去,(他心里会怎么样?(很害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熊宝宝怎么表示害怕的?
师:熊宝宝们~你们听……
4、师:熊宝宝们,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逃回家?
听好,(蜜蜂打哈欠啦)~让我们一起逃回家吧!
5、回忆4个游戏环节,完整做2遍动作
1)师:刚刚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了一张图谱。我们听好音乐,看着图谱,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师:这一次不看图谱能不能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如果你不记得动作了,可以看看(图谱)
五、分角色表演完整地跟随音乐做游戏
师:这是个好玩的游戏“熊与蜜蜂”,小熊在玩的时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蛰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吗?
1、师: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饿,宝宝们,快跟熊妈妈找东西吃吧!(完整游戏第一遍)
2、师:哎呀~这个熊宝宝身上怎么多出一个大包?(被蜜蜂蛰了)哎,我可怜的孩子。
3、师:其余熊宝宝要注意了啊!好像没吃饱,我们再去找点吃的吧!(完整游戏第二遍)
4、师:真难过,又有一些小熊被蛰了,这次出去找蜂蜜可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啊!(完整游戏第三遍)
5、师: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这个小熊都气喘吁吁的了,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休息会吧。活动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合拍表现熊走以及创编记忆几种表达喝蜂蜜满足感的动作。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图谱、胸饰等手段加入本身趣味性就很强的音乐游戏活动,但是确显得热闹有余,有效不足。
在分段倾听音乐时,幼儿基本能将故事情境和音乐相匹配,在做熊走路等动作。,除个别幼儿能用动作恰当地表现出啤酒桶的缓慢、笨重以外,大部分幼儿都是千篇一律,本来充分发挥想象和表现力的环节变成了幼儿重复动作的机械表现。
我想我在事先没有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做恰当的认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合的教育指导策略。虽然孩子都知道小熊走路时会缓慢,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缓慢,在活动之间熟悉幼儿的时候,我没有丰富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而且在活动中,也没有及时将幼儿的一些动作更夸张的反馈给他们,导致小熊走路时千篇一律,且动作表现力不够。
如果我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如“想想小熊他肚子饿了走路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从而迁移到本次活动中,同时教师用自身夸张、大胆的肢体语言对孩子稍做提示,效果可能会更好。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尝试手脚协调地跟着音乐表演新疆舞《娃哈哈》。
【活动准备】
舞蹈编排:
(1)脚步以垫步贯穿始终。
(2)听歌词,记动作次数。
第一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二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三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侧平举,转动手腕两次。
第四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头顶上方转动手腕两次。
第五句歌词:双手在胸前一边拍手一边自转一圈。
第六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双手翘起大拇指摆个造型。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环节。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新疆,喜欢新疆,激发幼儿学习新疆歌舞的兴趣。
2、学唱歌曲,熟悉歌曲,强调在重拍上的歌词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为学习垫步打好基础。
二、学习垫步。
1、创设一个“乘坐火车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辅助提问:“火车怎么开呢?”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的火车开法:双手叉腰,做垫步。
2、交流自己的发现。如:“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一点用脚尖踩。”“脚踩下去的时候身体要长高。”……幼儿模仿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邀请“火车开得好”的幼儿示范,再次帮助幼儿了解垫步的要领,知道只有这样开火车才能到新疆。
4、出示铃鼓,介绍这是新疆叔叔跳舞时用的乐器。教师跟着音乐拍铃鼓,请幼儿跟着示范者再次开火车去新疆旅行。用铃鼓声给幼儿信号,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脚踩下去,帮助幼儿踏上音乐的节奏。
5、请一位把握节奏较好的幼儿来做新疆叔叔拍铃鼓,带大家游览新疆美景。
三、学跳新疆舞。
1、教师示范舞蹈。辅助提问:“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转动和扭动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联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不同方位转动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儿联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动作的顺序编成了一首儿歌:
左边的葡萄大又大,
右边的葡萄甜又甜,
旁边的葡萄多又多,
上边的葡萄数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亚克西。
3、在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会舞蹈。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故事中听辨和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
2、听辨小老鼠和胖厨师音乐形象,并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乐器:沙球、三角铁、鼓、单响桶
乐曲《胖厨师和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听音乐摆造型。
二、欣赏故事《胖厨师和小老鼠》。
1、出示图片胖厨师,引出主题。
厨师是什么样子的?用动作表示。
2、讲述故事《胖厨师和小老鼠》
胖厨师的家是一幢二层小楼,一天,胖厨师正在厨房里擦锅子(演奏沙球模仿擦洗锅子的声音),突然,楼上传来了奇怪的`声音(手指快速敲击地并在地板上画圈)。胖厨师决定上楼去看一看。他走上楼梯(敲鼓模仿走路声),推开门(演奏刮胡长音模仿推门的声音),打开灯(演奏三角铁,同时做抬头看灯的动作)可是,什么都没有看到。于是胖厨师关掉灯(做关灯的动作),关上门(演奏刮胡)走下楼(演奏鼓),回到厨房继续擦锅子。
三、学习区别音色和演奏简单的乐器
1、请幼儿听听不同乐器的演奏,并请幼儿告诉老师这些乐器所演奏的声音分别在故事中代表什么声音?
2、你们觉得楼上可能是谁?为什么胖厨师会看不到小老鼠?
3、将乐器分给几个幼儿,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情节和动作提示演奏乐器,没分到乐器的幼儿扮演小老鼠。
四、听辨不同乐曲,表现胖厨师和小老鼠的形象
现在,我们来听两段音乐,一段是胖厨师走路的音乐,一段是小老鼠跑的音乐。
1、你觉得哪段更象小老鼠?
2、听听小老鼠是怎么跑的?
3、跟着音乐用手来学一学小老鼠跑。
4、听音乐的末尾,小老鼠跑到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听音乐的开始,小老鼠什么时候出来?
5、扮演小老鼠出来玩一玩。
6、欣赏胖厨师走路的音乐。
7、用拍手来学一学胖厨师走路。
8、完整欣赏两段音乐。
8、分组扮演小老鼠和胖厨师(当胖厨师听到小老鼠出来的音乐时就停在原地不动)
9、互换角色再次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1、学习在有伴奏的情况下独立地唱准曲调,养成喜欢在集体中歌唱,也喜欢独立地在大家面前表演的习惯。
2、探索与歌词内容相一致的歌表演动作,并练习合拍地表演。
3、初步学习与同伴商量,分配角色,并一同合作、协调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1个茶杯、1张凳子。
活动过程:
1、用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小朋友帮爷爷奶奶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要帮爷爷奶奶做事?爸爸妈妈怎么夸奖他的?幼儿回答后,教师整理、加工成歌词朗诵给大家听。
2、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吐字要清楚,让幼儿听清歌词。
(2)幼儿跟随教师按节奏念歌词。
(3)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
3、引导幼儿为歌词创编动作。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自己想动作,并能边唱边做出来。幼儿做动作时,教师不做,以免幼儿模仿,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4、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歌表演。
(1)教师和个别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扮“爷爷”“奶奶”,在唱前两段歌词中的第一句时,也可让其他幼儿帮忙唱。另请一名幼儿扮演“小朋友”,唱两段中的.第二句,边唱边做动作。第三段仍由“小朋友”唱,或全班幼儿齐唱。
(2)教师和全班幼儿表演,表演方法与上相同。
(3)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表演,让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4)按小组分角色表演。每组五人,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五个角色。幼儿扮演时,教师轮流到各组参与活动,和某一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相关知识:
竹琴自古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思茅地区西盟、孟连,临沧地区耿马、沧源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琴体用两端带有竹节的大龙竹制作,筒长50厘米~60厘米、外径8厘米~10厘米,在两个竹节之间开有一个圆形出音孔。音孔两旁分别剜起两条竹皮篾丝为弦,每条竹丝弦长35厘米、宽0.15厘米,弦两端下面各支一个竹制琴马,使竹丝弦离开筒身并具有一定的张力,移动弦下的琴马,可调节竹弦的音高。演奏时多为坐姿,左手持握竹琴一端或将其平置于桌面及地面上,右手执小竹棒敲击竹皮弦,发音叮咚有声,但音量较小,音色较柔和。
活动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了解不同大小的共鸣腔内传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体验用竹管敲打乐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粗细各不同的竹筒若干,打击乐谱《春雨沙沙沙》
活动过程:
一、开展讨论,激发兴趣。
1.介绍竹制乐器,教师激发出示图片并介绍。
教师:竹子可以做很多的乐器,你们知道有什么乐器吗?我们来看看。你们认识吗?
2.教师:那你们想要一个竹子做的乐器吗?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竹管,谁能让它发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尝试敲打竹管,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不同。
教师:听听看你们的竹管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二、制作竹琴
1.教师:你们的竹琴发出的声音好听吗?怎样让声音变的`更好听呢?
2.幼儿分组,把各自的竹管排成一排,试着敲打。
3.引导幼儿变换竹管位置,再进行敲打。
三、竹子打击乐
教师:竹子敲打出来的声音真好听,那我们现在来敲打一首完整的歌曲好吗?
1.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打击大竹管和小竹管,并练习简单节奏型。
2.教师出示《春雨》打击乐谱,引导幼儿熟悉。并分配好哪组幼儿打击大竹管,哪组幼儿打击小竹管,分别表现春雨和种子。并请个别幼儿摇竹叶表现春雨沙沙的声音。
3.幼儿演奏,教师指挥。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开一场竹子演奏会!
4.教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演奏出来的音乐真好听,我们以后用它来演奏更多好听的歌曲,好吗?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劳动风格,学习边唱歌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拍出节奏型。
3.体验用"嗬嗨"的语言表现歌曲的力度。
活动准备:
1.《加油干》和《瑶族舞曲》A段的音乐磁带各一盘、录音机。
2.幼儿用书:《加油干》 。
活动过程:
(一)对比欣赏乐曲《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
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抬桌子的图片。幼儿倾听《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将图片与乐曲进行匹配。
教师: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听听老师放的两段音乐,觉得哪一段音乐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较像?
2.带领幼儿在《加油干》中的重音处匹配上语音节奏。
教师:你们听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需要我们使很大的劲呢? 、3.教师和幼儿共同在《加油干》的重音处口呼语音节奏。教师反馈幼儿的语音节奏,例如"嘿嘿""嘿哟"等。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最用劲的地方说"嘿嘿"。
(二)学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师范唱歌曲《加油干》。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师和幼儿共同学唱歌曲2到3遍。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和力度。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我们用拍手的动作为他们加油!请大家边唱歌边拍手。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拍手的节奏。
教师:音乐慢的地方,我们拍手的速度怎么样?
音乐快的地方,欧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样呢?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4.幼儿边听音乐边练习身体动作。
5.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意图】
《小苹果》是现在歌坛上非常红火的一首歌曲,唱遍大江南北。刚开学,就有幼儿提出会唱《小苹果》,还要求老师给他们播放这首歌曲,因此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设计了这节《小苹果》的韵律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由此,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小熊为苹果树跳舞的情境,运用动作图谱、课件,供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想象、发挥地创编动作来表达快乐。幼儿在游戏中乐于用舞蹈动作表现《小苹果》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小苹果》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大胆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2、在表演中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简笔画人物的动作形态。
2、物质准备:图谱、视频、白板课件。
3、环境准备:幼儿座位排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引出“苹果树”——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是谁呀?(小熊)
2、教师:小熊很喜欢吃小苹果。他种了一棵苹果树,为了让苹果树快快长大,小熊想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
(评析:此环节运用情境导入的方法。白板课件中,小熊种了一棵苹果树,邀请幼儿一起照顾,随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发幼儿观察小熊用跳舞的方法,让苹果树快快长大。)
(二)借助图谱,在A段音乐中自主学习律动。
1、观看视频,感知A段动作。
教师:小熊是怎么照顾小苹果树的?它跳了哪些动作?
(评析:在观看完A段音乐的完整动作后,引导幼儿回忆小熊的动作,当幼儿模仿出一个动作,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动作图谱,引导幼儿感知歌曲中的动作。)
2、结合图谱和分段视频,学习A段动作。
教师:你喜欢小熊的哪个动作?让我们一起来跟着小熊学一学!
(评析:幼儿自主点击白板上的图谱,可以弹出相应的视频,帮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单个动作的要领,通过自主学习,从而掌握最主要的四个动作。)
3、分组自主练习动作。
教师:小熊想邀请你们跟他一起来为苹果树跳舞,跳的时候要有节奏。小熊为你们准备了图谱,我们去跳一跳吧!
(评析:通过图谱,引导幼儿自主地练习动作。在练习前先引导幼儿学会观看图谱上的'信息,如数字4代表拍手4次,两个红点代表这个动作要重复做2遍。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A段音乐完整的动作。)
4、集体表现A段音乐。
教师:你学会小熊的本领了吗?让我们和小熊一起去为苹果树跳舞吧,让小苹果树快快长大!
(评析:在完整表演中,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能力强的幼儿在没有视频和图谱的帮助下,跟音乐完整做动作;而能力弱的幼儿可再跟着视频或图谱做完整的动作。)
(三)欣赏B段音乐,幼儿创编动作。
1、欣赏B段音乐,感受快乐的心情。
教师:哇!你们的舞蹈真的让苹果树长大了,而且还结出了很多的小苹果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评析:通过播放白板课件,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和观看画面时感受音乐的欢快感,表达自己听音乐的感受。)
2、自由发挥创编不同的动作。
教师: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现你的快乐呢?
(评析: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忆开心的时候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当有的幼儿说到会用抱、亲、跳的方式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引发幼儿思考具体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快乐,从而在B段音乐中快乐地做出不同的动作。)
(四)完整表现音乐。
1、完整表演。
(评析:《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更关注艺术创造中幼儿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形式、语言使用过程以及对艺术工具和材料探索的过程。幼儿理解了乐曲的快乐含义之后,又让他们自主、自发地进行表演,幼儿在跟着图谱自主学习、自主表达快乐心情中,充分激发了他们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2、收获苹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熊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太能干啦,谢谢你们跟我一起照顾苹果树,现在我收获了好多好多的小苹果,你们想不想也尝尝我的小苹果呀?
(评析:在完整表演后,为了让幼儿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让幼儿在品尝小苹果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角色游戏区:在小剧场投放《小苹果》的音乐,幼儿在B段音乐处创编不同的动作。
(评析:奥尔夫曾说过,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音乐家,但人人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利,其本质就在于能否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们在他们喜欢、感兴趣的音乐中表现自我。)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教材简介:
中班幼儿处于学前教育承上启下的年龄阶段,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艺术的感知体验能力发展十分迅速,他们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特别是具有一定情境性质、能够边唱边表演的歌曲更是受到他们的欢迎。
目标预设: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进行演唱,享受轻松、愉快的演唱氛围。
2、在间奏和附点处借助游戏情境学习等待,体验等待的愉快。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体验玩唱歌曲的乐趣。
难点:观察图谱上的符号,唱准间奏和附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鸭子上桥》。
2、自制音乐图谱。
3、平衡木。
4、鸭子头饰。
设计理念:
歌曲《鸭子上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富有一定的情境,深受中班幼儿喜爱。不过由于歌词中有数数特别是倒数的内容,旋律中又有间奏,所以中班幼儿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教案时,我以游戏的形式、操作多媒体课件吸引幼儿,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幼儿歌唱的欲望。活动整合了音乐元素以外的其他学科内容(数概念、轻重的关系),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孩子们感兴趣和乐于尝试的,歌曲中有间奏停顿和附点,我运用直观的拍手方法在间奏处停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促进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乐观合作等个性的形成。我希望通过这些设计,使音乐活动真正成为快乐的载体。
设计思路: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引出音乐主题,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在音乐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意境,诱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媒体以幼儿最喜爱的动画方式,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色彩鲜艳的画面,播放动听悦耳的音乐,有利于凸显音乐情境,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孩子创新探索。通过相应图案表现出来就易于理解。以图谱为手段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游戏使幼儿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边唱边玩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律动《小鸭子》,幼儿跟音乐做各种小鸭子的动作。
“看,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来了。让我们也变成小鸭子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深入歌曲情景。
1、出示独木桥,提问这里有什么,猜一猜是谁上桥了?
2、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鸭子上桥了,聆听音乐第一段。
一共有几只小鸭子上桥?小鸭子是怎样上桥的?
3、8只鸭子都上小木桥了,小木桥会怎么样(摇摇晃晃),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你们猜猜看,小鸭子们应该怎样做才会更安全?(聆听音乐第二段)
4、感受8八只鸭子上桥的.不同速度。(聆听完整音乐)
这8只鸭子上桥的速度一样么?哪里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这8只鸭子是听着音乐,排好队走上桥的,前4只鸭子上桥时慢慢的,后4只鸭子跟的紧紧的,上桥上的快快的,音乐也是快快的。
5、听一听音乐里哪里是小鸭子等待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间奏。
一只鸭子上了桥,两只鸭子上了桥,第三只鸭子和前两只鸭子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间奏的地方不用唱出来,你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三、借助图谱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1、在八只鸭子的图谱中发现、了解两片羽毛的意义。
“图上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吗?为什么在第三只和第四只鸭子后面有羽毛?”
教师小结:在歌曲中只有旋律、没有歌词的地方就叫间奏。图上有羽毛的地方就是间奏的地方,唱到这里时要等一下,不能唱出来,只能在心里唱。
2、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现在,咱们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在间奏处学做动作。”
四、游戏《鸭子上桥》
幼儿戴上鸭子头饰,8人一组分角色边唱歌边按序表现相应的上桥动作。
师:看,前面有座小桥,我们也来当鸭子玩玩上桥的游戏。大家一定要记住自己是第几只鸭子,按音乐、歌词做好自己的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10-16
中班音乐教案06-14
鱼中班音乐教案11-22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12-30
中班音乐教案:买菜08-31
中班音乐教案《秋天》09-30
音乐火车中班教案08-19
最新中班音乐教案08-16
中班音乐教案:划船07-13
中班音乐教案春天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