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⑴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⑵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⑶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练习按事物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非…不可”、“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赤壁之战
二、介绍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
3、预习生字、新词。
①字音
di4o ti4o ku9
调兵遣将 眺望 丢盔弃甲
②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4、复习巩固。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说说什么意思。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的谁?在干什么?
抓词:非…不可,连船(画图)
3、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
小结:通过这段学习,我们了解到“曹操”尽管有80万大军,但他们都是北方人,不惯水战,只能战船相连。虽然东吴只有3万人,却都善于水战。既然这样,俗话说“两军交锋勇者胜”,“周瑜”一声令下,杀向曹军,行吗?不行。光凭勇气是不行的,要想取胜,有勇还要有谋。
我们看一看,东吴是怎样用智谋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
“黄盖”提出火攻。
说说“火攻”为什么好?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
追问:火攻是个好办法,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对于火攻好在哪里?
3、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是一个什么计策?
2、追问:“曹操”为什么就相信了呢?
小结:这部分讲的是——
周、黄定计假投降,
曹操相信喜洋洋,
双方赤壁大决战,
到底怎样?
接着往下学文章!
3、轻声读3~6自然段,从书中找根据:周瑜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4、小组讨论。
5、集体汇报。
6、指名读6~10自然段,领会内容。
7、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说说写了什么?
2、总结: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3、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13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成大,与尤、杨万里、陆游合称“四大家”。他很有才气,多次做官,他常常写一些描写农村风俗的.诗。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带农忙的时候,他来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黄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麦也到了扬花授粉的阶段,油菜花多数都已经谢了,可是却不见人影,原来人们在大忙的季节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飞过。看到了此情此景,诗人范成大写下了《夏日》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 新授
(一) 读诗、赏诗,感悟诗意
1. 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 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 学生感悟古诗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诗中的意思。汇报
(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 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 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重点讲肥、稀、惟、蛱、篱。
3. 巩固复习二类字
猜字游戏完成
三、 朗读、背诵古诗。
四、 作业:熟背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在阅读中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北京的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烧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随作者去了解北京三大特色的名菜之一的——烤鸭。
出示烤鸭图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文章。
2、师: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烤鸭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交流。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烤鸭?北京人怎样吃烤鸭呢? 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相机板书。
3、师小结:同学们,去北京旅游还有三大特色呢!那就是“逛长城,听京戏,吃烤鸭”。可见,烤鸭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
四、拓展延伸,强化主题。
1、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特色美食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2、教师播放《北京的美食文化》课件,请同学们欣赏。
3、学生交流观《北京的美食文化》的感受。
五、本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首都北京的`饮食荟萃了民族饮食的精华。让我们以了解北京烤鸭为起点,去了解北京的饮食,感受北京独特 的饮食文化。
板书设计:
北京三大名菜
烤鸭 烤鸭的制作、吃法
北京游三大特色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并正确书写七个会写的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竖弯”。
2、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农谚所提示的时间的变化。
3、处理课后练习,相继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新的笔画。
教学难点:
背诵谚语。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冬天的录像。
1、你觉得录像的景色怎么样?你知道冬天节气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冬季节气的课文。
3、板书:九九歌。
4、解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准生字。
3、教师板书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齐读。
三、联系生活,感受冬天
1、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和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说一说冬季节气的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如何运用资料,把话说清楚。
3、汇报交流。
4自由读,指名读。
5、小结学习方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四”的写法。
认识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宫格中范写,学生仿写。
2、指导“九”的写法。
重点指导笔顺。
3、指导“手”的写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第二自然段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第三自然段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第四自然段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第五自然段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第六自然段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抄写词语。
第2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九、板书设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力求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目标
1、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过程。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活大方,有礼貌,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4、在交际中学习文明交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口语交际面。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
2、有关的课件、奖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背诵这首儿歌好吗?
2、从这首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这是用纸剪帖出的公鸡,颜色多鲜艳啊!这是用纸剪出的拖鞋,多有趣;这是用纸折成的蜗牛,多可爱;这幅是用塑料杯和毛线做成的漂亮的小女孩;这幅是用橡皮泥捏出的小动物的脚,你们说像吗?
4、通过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就能制成一些可爱的小物品,多巧啊!我相信,你们也能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编织出美丽的小制作,是吗?
二、全班参与,评出最佳小制作。
1、请大家把小制作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然后有秩序地离开座位自由参观,看看谁的小制作做得最好。
2、学生自由参观。
3、评出做得最好的小制作,发奖品。
过渡:看见你们五花八门的小制作,老师非常高兴。今天,老师想考考你们,就是想你们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出来,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行吗?
三、示范说话,指导表达。
1、示范说话
老师手拿小制作向大家介绍,学生仔细看作品,认真聆听。
(我的小制作是花炮。它的材料有纸筒、彩带和彩色纸。我是这样做的:先找几个一样大的纸筒,再用各种颜色的纸把纸筒包住,接着在每一个纸筒的上端钻一个小洞,最后拿出一条彩带把它们串起来,这样就做成了花炮。我们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作装饰。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2、指导表述
(1)老师从哪些方面介绍作品的?(作品的名字,作品的材料、形状、颜色、用途和制作方法。)
(2)老师介绍制作方法时用了哪些连接词?(先再接着最后)
(3)说话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说话要清楚、完整、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3、学生按要求练习说话。
(1)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②汇报制作过程。汇报时要讲清楚制作的过程。说话时要清楚、完整,态度要大方、自然、有礼貌。
③别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让讲的同学解答。
④评出说得好的同学。
(2)小组练习说话,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相继指导。
四、代表汇报交流,评出最佳解说员。
1、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
(1)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愿意说说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2)其他小组评论: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正?
(3)老师总结怎样才能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清楚、明白。
2、其他小组派代表汇报。(程序如前)
3、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发奖品。
五、举行小小展览会。
1、看作品,听介绍。
同学们的小制作太美了,可刚才每一个小组只介绍了一件作品,你想介绍你的作品吗?每人都有机会,看,(在黑板上贴出小小展览会字样)咱们举行一个小小展览会,把你们的作品都展示出讲台上,邀请你的好朋友来看作品,听你的介绍。
2、谈感受。
看了这些小制作,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六、总结。
老师觉得同学们不光心灵手巧,而且都是能说会道的学生。老师非常高兴,下课后,把自己的小制作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师或家人,借此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观察) (推测) (天气的变化)
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总—分—总] [现象]
条理清楚 高、轻、薄 层次分明 形态 分类)
分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低、密、厚 (先总后分)
(分类) 光彩:晕、华、虹、霞 [本质]
总说: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 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 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 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 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