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12 10:27:43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锦集八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定音效,做出各种动作。

  2、 感受原野风的律动特点,引发幼儿跳模仿舞蹈及创编舞蹈动作的兴趣。

  3、 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模仿舞蹈及创编舞蹈动作。

  2、幼儿当听到“呦嘿”时换动作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纱巾人手一条

  3.音乐《草原上的舞会》《口哨与小狗》

  活动过程

  一、 情景音乐入场

  师:今天我们要去爬山,宝贝们高兴吗?

  幼:高兴

  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山上有好多鲜花真香啊,还有许多蝴蝶在飞舞可真漂亮。还有什么呢?还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这里有一片草地我们快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 通过游戏学习“呦呼”声音

  1、通过游戏方式感应音效声,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师:这么好的天气我们在这里举办一场草原舞会,谁想参加?

  幼:我

  师:宝贝们都想参加,在舞会开始前,我有礼物送给参加舞会的宝贝们,看谁能第一个得到礼物。看,礼物就藏在这个神奇的宝盒里,这个宝盒不是谁都能打开的,要说出宝盒的咒语才能打开宝盒取出里面的礼物。你们想知道咒语是什么吗?

  幼:想

  师:咒语就是“呦呼”

  幼:“呦呼”

  师:咒语都学会了,我现在就要用我的口哨来发礼物了。我对谁吹口哨谁就可以说咒语,说对咒语的宝贝就可以取礼物了。看谁第一个得到了礼物。

  ——师吹口哨,幼儿取礼物

  师:得到礼物的小朋友请把礼物放到腿上,看看别的小朋友得到了什么礼物。

  三、 熟悉音乐、感应音效

  1、 听声音感应音效

  师:宝贝们都得到了礼物,礼物是什么呀?

  幼:纱巾

  师:是许多漂亮的纱巾,这些纱巾可真漂亮,拿着它就像偏偏起舞,舞会现在开始

  2、 肢体动作感应音效

  师:宝贝们真聪明,音乐里一响起口哨声,我们就把纱巾举起来。大声喊“呦呼”看谁的`舞蹈最美丽。

  四、 原野的呼唤

  1、装扮舞会服装

  师:宝贝们的舞蹈跳的可真棒,就是服装不够华丽漂亮。宝贝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的服装变得更美丽?

  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漂亮的纱巾装扮一下自己,开始吧!

  3、 集体舞蹈

  师:大家都装扮好了,我来看看可真漂亮。现在我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跟着音乐跳起舞来。

  五、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草原上的舞会》这一节音乐律动游戏中,我主要是以听哨子的声音来感应特定节奏,同时也是以哨子音来贯穿整个活动的环节。这个音乐是很欢快的,孩子特别的喜欢这个音乐。在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完成了目标的要求,也知道了原野风格的音乐是怎么样的。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好的也有不足之处。好的是,孩子的整个课堂气氛都很活跃,都和我一起互动起来,孩子们一直都处于那种兴奋地状态,上课也很认真,常规也比之前好多了。环节的连接还是可以的。然而自我反思不足的地方是在装扮活动的这个环节,在这环节孩子玩的非常的开心,在装扮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是拿纱巾 “爱不释手”的装扮,在装扮好纱巾参加舞会时孩子的注意力仍然在纱巾上,以至最后的舞会环节部分过于凌乱没能完成我的要求,所以感觉这环节不是很好。在下次活动时,我应该要注意下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孩子的兴趣,想想如何在这个环节中正确引导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对于这种过于引起孩子情绪的活动我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探索过才进行游戏,不过这个环节还是可以放在课前完成。这样子的话孩子在游戏时就不会太关注于纱巾,而是游戏的整个过程了。

  不过,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因为孩子在活动时都比以往活跃很多。基本以上的整个活动流程基本上能达到我预设的活动目标。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理论依据

  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本活动始终以一个游戏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周志英的《幼儿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中提出根据音乐活动特有的艺术性,可以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所以我大胆创新内容,将音乐设计成了快慢不同的节奏,最大限度的启发幼儿的兴趣。

  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图谱直观法、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

  2、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重点

  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

  2、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重点

  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灰太狼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自由表演动作。

  创设“灰太狼抓小动物”的情境,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跟随音乐上场。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欣赏无歌词音乐,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请幼儿欣赏无歌词的音乐,设计提问:你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所想的跟随音乐自由表演出来。

  (2)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并引导幼儿跳起来。

  请幼儿欣赏带歌词的音乐,知道音乐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要和灰太狼做游戏。出示图谱,请幼儿练习唱歌曲,熟悉音乐,并自由做动作来表演歌曲。

  3、引导幼儿分辨节奏的快慢,并用动作表现。

  请幼儿听辨快慢不同节奏的音乐,并根据节奏的不同变换动作。

  4、游戏活动:灰太狼抓小动物,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节奏的快慢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

  引导幼儿玩游戏,根据游戏中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动作,快节奏时灰太狼来抓小动物,小动物要快快的跳,慢节奏时灰太狼回家睡觉了,小动物可以慢慢的跳出来玩。跟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

  5、结束活动:伴随舒缓的音乐放松休息,回家。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体验猫来了的紧张情绪,拿到食物回到家的快乐情绪。

  2.初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积极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猫头饰、音乐、香肠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小老鼠上灯台》引入进场。

  二、引入主题,引起孩子的兴趣

  师:我今天想请你们吃香肠,可是在来的路上,被一只又可怕、又凶狠的猫,把所以的香肠都抢走了。可是,我这里还有一根,你们知道是怎么得来的嘛?(孩子自由讲述)

  三、学习游戏规则,用小手来进行训练

  你们说了很多,那我来告诉你们到底这支香肠是怎么得到的。

  (讲述故事,并用手指进行演示)

  1.你们想不想把我们的香肠拿回来?(想)那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你们来告诉我都听到了什么?我们才能去拿香肠。(听音乐,进行感受)提问:(1)你都听到了什么?(猫叫)(2)猫叫了,小老鼠应该怎么办?(停在原地,一动也不能动,如果你动的话,就会被老猫发现的。)(3)那我们什么时候去拿香肠呢?(离香肠很近的时候。)

  2.为了让大家能安全、顺利、又快速的`拿回我们的香肠,我们先来学一学本领,试一试,然后再去拿。

  (1)老师带领孩子来玩手上的游戏,并用口音伴奏 。

  (2)老师总结经验,说出问题。(第一次玩过之后,总结经验)(3)(伴随音乐进行练习。)这次我不提示了,请你们仔细听音乐,记住我刚才说的话,我来看看你们到底学到本领了没有。(请孩子自己玩)

  四、和猫咪进行游戏

  1.这次我发现大家都学到本领了,那有没有哪个小老鼠特别勇敢想去试试的。(找几位孩子参加游戏,并进行鼓励。)

  2.第二次游戏(有一个小老鼠被抓)

  3.呀,我们的小老鼠被抓了。你们有没有谁知道,它为什么会被抓到?(请孩子讲述,是因为跑的太慢了,而且声音太大了,所以老猫发现了,就被捉住了。)那这次我们去的时候,一定要跑的快一点了,但要声音小点。因为我们的小伙伴在那里,所以这次我负责救我们的伙伴,你们负责拿香肠,为了保命,请你们拿一根就可以了,

  五、结束部分

  我们的小老鼠太勇敢了,不仅把我们的伙伴都被救回来了,香肠也拿回来了,剩余的香肠我们就留给老猫吧,免的下次它还来抢我们的东西吃。今天你们开不开心啊?那我们一起去庆祝一下吧!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歌曲:苹果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歌词,熟悉曲调,会听前奏并整齐地开始唱。

  2.用各种水果替换原歌词,能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活动准备:已认识苹果,知道其特征。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午点都会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吃苹果吗?

  2.出示苹果图片,让幼儿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做摘苹果的'动作。

  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颗苹果树,上面有好多苹果呀,我们一起摘一摘吧!(在音乐伴奏下,老师边朗诵歌词,边做摘苹果的动作。)

  师:李老师刚才边说歌词边摘苹果,摘了好多呀!你们也来试试吧!

  师:现在这些歌词要变成一首好听的歌了,小朋友们注意听哦!师:这首歌好听吗?里面唱的是我们刚才念的歌词吗?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3.放声唱与默唱交替。

  师:我们边唱歌边拍手。

  师:现在我们嘴巴休息,不唱歌曲,在钢琴的伴奏下拍手。师:我们换一个唱法,唱一句,拍手一句。

  4.创编新歌词。

  师:我们除了见过苹果,还见过哪些水果?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还有其他特征吗?

  师:我们把你们说的水果,带到歌里唱一唱吧!

  5.即兴歌表演。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唱歌,唱得非常好听,我们请他上来表演一下。

  师:现在小朋友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边唱边表演吧!

  6.小结。

  苹果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图片的帮助下熟悉歌曲内容,学习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结合已有经验改编歌词并演唱。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对春天已有初步的认识、春天的幻灯一套、歌曲图片一套、歌曲伴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找春天

  ——带幼儿走进活动室,播放春天的图片,幼儿欣赏。

  ——说说我看到的春天

  2.欣赏歌曲,结合图片理解歌词。

  ——完整欣赏歌曲

  ——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3.学唱歌曲。

  ——随着伴奏轻声跟唱。

  ——引导时老师要关注幼儿演唱时的声音,要自然,愉悦,整齐,表情要微笑自然。

  ——逐步去除图谱演唱。

  4.创编部分歌词。

  ——引导幼儿创编并演唱。

  活动反思:

  在歌唱活动《春天来》中,幼儿学唱积极,兴趣浓厚。整个活动的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第一个环节的春景欣赏是基于幼儿对春天的了解还不多的基础上加入的,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发现春天的美丽,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歌唱活动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在这个环节中,图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句一幅的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了歌词。同时教师还利用图谱,有效激发了幼儿倾听歌曲的兴趣。

  第三个环节是学唱歌曲,教师在幼儿学唱过程中,层层递进,能逐步提高演唱的要求,从轻轻跟唱到引导幼儿听伴奏,唱清楚歌词再到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最后到逐步去除图谱演唱,使整个学唱的过程富有挑战和乐趣。幼儿在学唱过程中,也是积极投入,兴趣浓厚。

  第四个环节是创编演唱,幼儿能结合生活经验,想出一些其他颜色的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有效利用了图谱,让幼儿借助图谱来尝试演唱创编的歌曲,让幼儿体验到了自主创编演唱的快乐。

  当然,在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姐妹们多多指教啊!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模仿小宝宝睡觉的姿势。

  2、愿意用动作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浓浓爱意。

  【活动准备】

  娃娃哭闹的声音及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激发幼儿哄娃娃的愿望)提出问题:

  1、娃娃家的娃娃想睡觉,可是总睡不着,娃娃怎么了?

  2、她为什么哭?谁能让娃娃不哭?

  小结:原来是娃娃要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哄娃娃睡觉。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一遍音乐,用动作来表现。

  2、欣赏音乐,边看边做动作,边哼唱歌曲。

  重点:看看老师是怎么哄娃娃的。

  小结:老师轻轻拍,轻轻唱,娃娃就不哭了。

  3、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妈妈哄娃娃的动作。

  三、讨论

  1、师问:小宝宝睡觉了,我们该干什么呢?怎么样不影响宝宝睡觉?

  2、幼儿学一学:现在我们都是老师的小宝宝,你们是怎么样睡觉的,做给大家看看。我们在娃娃家中也可以这样哄娃娃。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玩偶两个、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创设宽松的音乐活动氛围。

  1、律动《跟着老师走》

  重点:愿意跟着老师愉快地动起来。

  2、复习歌曲《问好歌》。

  重点: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唱,不叫喊。

  难点: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替换"小兔"。

  二、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做游戏。

  引子:有两个朋友听到了你们的问好,也想和你们做游戏,欢迎吗?

  (出示玩偶)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打招呼。

  (音乐起)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欣赏玩偶表演。

  1、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它们到底是怎么玩的?请你看仔细。(再次欣赏)

  2、小动物碰来碰去玩得真开心,你猜猜看除了碰鼻子,它们还碰哪里?

  语言要求:说请X X 碰X X以歌词贯穿。

  动作要求:随旋律欢快地、大胆地表现。

  指: 找你身边的朋友来动动看,好吗?

  指导重点:以语言辅助动作,给幼儿以多通道的感受,推动幼儿融于游戏之中。

  3、引导发现好的、新的动作。

  指:(以小动物身份)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真开心,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想找他做游戏吗?想想看,找朋友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好看的动作。

  A、教师哼唱旋律,幼儿示范。

  B、个别幼儿示范,众幼儿学习。

  C、两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做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三、 完整进行音乐游戏:《碰一碰》

  指: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朋友玩?

  1、你们说这一次碰哪里?

  根据幼儿的回答,众幼儿听音乐愉快地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注意引导个别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3、幼儿交换朋友,大胆表现。

  指:我们走得远一点,去找更多的朋友玩好吗?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2. 了解相关的音乐小常识。

  教材分析

  歌曲《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2/4拍,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五声F宫调式。

  《卖报歌》曲调明快、流畅,并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猴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挤奶》、《采茶》、《北京的金山上》。

  练声《小动物的叫声》、《国旗红红的哩》、《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学习歌曲《卖报歌》。

  1、老师讲述故事:1934年,在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上,常能见到一个瘦小的女孩,边跑边跳地大声通报着当天的新闻,吸引路人买报。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见她的头发散乱,就叫她“小毛头”。由于她活泼灵巧,叫卖又特别动听,人们都爱到她那儿买。在过往的行人中,小毛头发现有一位叔叔像特别留意她的叫卖声。原来这位叔叔是作曲家聂耳,他正打算写一首反映穷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哩!第二天,聂耳叔叔带着安娥阿姨来见小毛头,小毛头可开心了!叫卖声更加清亮:“卖报!卖报!七个铜板两份报!”几天后,聂耳叔叔又来找小毛头,把她没卖完的报纸全买下,高兴地说:“今天不用卖报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真好听!小毛头很快就学会了。不久,聂耳叔叔请小毛头到电影厂的晚会上唱了首歌,歌声很快就传了开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今天我们也来学唱《卖报歌》,好吗?

  2、老师范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里唱了什么?

  3、老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逐句理解歌词意思)

  4、学习按节奏念歌词。

  5、学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小朋友小声唱。

  (2)、小朋友自然声唱歌。

  (3)、集体演唱歌曲一遍。

  (4)分组进行演唱歌曲。

  6、情感教育。

  (1)小朋友学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应该怎样做?

  (2)今天我们再也不要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可以坐在这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小朋友们的关爱,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三、课堂小结

  在学习《卖报歌》的时候,大家应该感受到了小报童酸涩的童年有多么悲惨吧。旧社会的小朋友饥寒交迫,没有钱上学。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美好。大家带着这种感情,课后好好复习《卖报歌》,下一节课谈谈自己学习了这首歌的感受。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12-31

小班音乐教案06-13

小班的音乐教案01-03

小班音乐的教案02-28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08-25

小班音乐教案:苹果01-07

《小象》小班音乐教案11-11

娃娃小班音乐教案03-27

幼教小班音乐教案03-21

小班音乐教案《惊愕》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