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4 19:38: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三、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四、分析课文

  1、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

  理解重点句子

  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

  五、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透视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教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2、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

  (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⒉、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教师适时启发思考: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为下堂课教学做准备。)

  (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重点指导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教学中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

  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像、分析和解决总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

  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通过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时强调抓住内容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

  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的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绕rao;后鼻音: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牙。

  (1)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2.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7)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8)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

  后映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2.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二.组游戏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

  1.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2)拱形的石桥;(3)田字形的农田;(4)三角形的山;(5)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2.交流。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缓/绕

  \波\暖\晓

  (2)说说汉字笔顺(书空)。栽

  (3)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山字头)

  3.指导写字。

  (1)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2)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3.月亮湾←―――――︱

  ︱︱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热爱

  ↖村后:山坡↗

  《月亮湾》教学设计意图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我设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字词方面,识字、写字,通过观察画面并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美丽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欣赏动画,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粘贴词卡),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刚刚随意粘贴的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看动画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这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中感情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该有多乐呀!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种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行的石桥,三是田字形的农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状的小河。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后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枯燥的内容,难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桌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四幅图上各画了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自己喜爱的内容可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

  2、学习要求认读的生字,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结合识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感悟

  1、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如,每节讲的是一个季节;这篇课文讲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课文写得很有趣。

  2、在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在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画,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

  (),

  他()说:

  “我是秋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哪个季节,再画一幅画,把画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描绘四季的画片、儿歌等,在同学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课今天我们自学一课文,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认真。

  二、自学课文《乐山龙舟会》投影出示要求:

  1.自学生字,读通、读熟课文

  2.同位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在小组内交流读懂和没读懂的问题

  4.体会“乐山龙舟会”进行交流

  5.体会课文的特点,集体交流

  读准音:旌 弋 黠 乍 解释;游弋

  高亢

  围剿

  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

  这句话写出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一时间,呈现出一派光的'天地、色的世界因为晚上彩船上会亮起无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日光灯,他们交相辉映、与水中得倒影连成一片,在探照灯的扫射下,仿佛是一条闪动着的五彩的银河

  指名说泛指在水中游动声音高而洪亮包围起来剿灭辽阔的水面如同玻璃一样光滑剔透,上百艘龙舟争先恐后勇夺冠军。

  三、美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乐山龙舟会》这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乐山龙舟会》一课,你们还记得这文章写了什么事吗?哪一位同学能来概括乐山龙舟会这个故事的盛况?

  二、检查认读字词及朗读课文。

  三、重点理解词句。

  1、投影片出示本课词句: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资 弦 弋 蛟 倾

  姿 炫 戈 狡 顷

  3、理解句子意思绿杨夹岸水平铺各色各状造型的“蛟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

  四、交流

  所查资料哪几个民族举行赛龙舟?人们为什么要举办“赛龙舟”活动?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至爱亲情,回报父母,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 (设计意图:利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金色花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评价并设问:同学们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三)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诗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投影: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孩子,我读出了一位______的妈妈)

  回答:孩子 (活泼 可爱 机灵 顽皮等等)

  妈妈 (慈爱 温柔 美丽 勤劳等等)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读准字音 停顿恰当 读出重音 读出感情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教师评价后,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朗诵比赛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四)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评价后,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分成四个小组,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探讨交流。

  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还想妈妈保密?

  3、“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4、妈妈见了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展示探究结果,教师适当评价引导:

  1、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求妈妈夸奖他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 美丽

  2、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求妈妈夸奖他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妈妈 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给妈妈带来快乐……

  4、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剧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共同探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五)拓展延伸

  写法指导:诗人想像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借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叫做借物抒情。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你喜欢这种回报母爱的方式吗,为什么?

  假如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六) 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七)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金色花

  我

  妈妈

  圣洁 美丽

  嬉

  戏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情况分析:

  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不宜全文诵读。(读一遍需近20分钟)

  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

  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

  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

  1.点拨、诵读教法

  2.投影胶片等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3分钟)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15分钟左右)

  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20分钟左右)

  明确:

  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明确:1.从第3节开始回忆

  2.1—2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3节末句。

  4.第4节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弯弯的月亮》写忆中故乡,语言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放歌曲,放投影胶片:“歌词”)

  5.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

  6.这句话起什么作用?明确:开启下文回忆

  7.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8.总结: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四、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2—3分钟)

  明确:

  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五、作业

  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

  六、板书设计:

  故乡的榕树

  胶片一

  一特殊形状奇理想的启迪者放飞者(伙伴)友情

  传说奇道德的寄寓者教化者(爷爷)

  株一般功用奇:爱心的传达者实现者(祖母)亲情

  两特殊劳人的荫蔽者慰安者(乡亲)乡情

  株夏夜的造境者催眠者(我)

  胶片二胶片三

  眼前树思乡之作:选材(寄情于物)

  别具深意,富有特色

  忆中树组材(插叙方式)

  容量很大,开合自如

  特写镜头,广角镜头语言(类于顶针)

  分镜头(5、6、7、8、10)情韵悠长,绵绵不绝

  (细腻描写)

  真切动人如在目前

  不丰不杀恰到好处

  眼前人与忆中树交融

  (两地交通,彼此相思)

  七、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我有一些深刻体会①正确解读本文。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96年12期P26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愁》导入的。我以为十分不妥。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我也觉得不妥。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

  ②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20分钟。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4节、第5节写理想处,第10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③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4节,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3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④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眼前—回忆—眼前。本文之长处在于: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

  ⑤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作文。

  ⑥先在广角镜头中两树合写,再写形状、功用、传说皆奇的老榕树,然后合写两树的共同功用;写共同功用时,又先写一般功用:众人歇息乘凉;再写特别功用,单写我乘凉时的独特感受。这样安排材料,整体感觉是从特殊→一般;细部感觉则从一般→特殊。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平坦、灌木、延伸、楔子”等词语。

  3.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路旁的橡树。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棵橡树什么样?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写这棵橡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等等。)

  2.听老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四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五岁起担任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逝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改革教育,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

  过渡: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写了《路旁的橡树》,内容是什么呢?

  二、打开书,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义查字典。

  理解词语仅供参考。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

  延伸:延长;伸展。

  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的统称。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楔子:插在木器缝里的木片,这里指可以打进地里的木片。

  责备:批评指责。

  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成胶状,有天然产物,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做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三、默读课文,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人们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句子用“--”画下来。

  四、小组学习,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同学间互相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五、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1、因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看到了路旁那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都产生了怜爱之心,他们认为这棵橡树非同一般,应该受到保护。于是他们修改了筑路计划,既要修路,又要保住这棵可爱的橡树,因此本应该是一条笔直阔阔的大路,中间却出现了一个马蹄形。从这点可以看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根据弯曲的路及路边的树,都能判断出筑路人为了保护这棵树而使道路弯曲,他们体会到了筑路人为树让路的一颗高尚的心。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荷花》教案02-21

语文的教案【推荐】02-22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