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尔夫音乐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葡萄牙舞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曲》、故事图片、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
三、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 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
2、 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 ︱ ××××× ︱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分外高兴,他们高兴的转起圈来,并说 丫
丫迎 你。教师引导小朋友一起说 丫丫欢迎 你,教小朋友打节奏。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 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 ∩ ⊙ ⊙
2、 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活动延伸
引导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创编丫丫和哈哈见面时的动作。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活动构思:
我们还尝试了多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唱。所以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就进行了以往传统音乐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学前班才进行的轮唱活动也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的因材施教。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卡农练习的含义。
2.学习轮唱歌曲的'方法,初步感受轮唱歌曲独特的美。
3.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并能运用说、唱等形式表现。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珠子及相应的指示卡
2.每人三套白天、夜晚的图片
3.系着橙色和绿色相间的蝴蝶结的彩带一条(蝴蝶结的数量同幼儿数量)
4.《D大调卡农》音乐片段、《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5.按图卡指示穿珠子
蓝色和红色的珠子各5个,按照图卡指示穿珠子,通过动作练习初步感受轮流的含义。
6.排图片
每名幼儿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各三张,请幼儿尝试排图(排列图片中出现白天、夜晚、白天、夜晚的排列比较多的时候),进一步感受自然现象轮流出现的情况。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听辨声音的长、短。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声音的长短变化,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有趣的声音》、《火车开啦》。
2、图谱。
3、乐器。
活动过程:
一、声音游戏。
1、在音乐《火车开啦》中,和幼儿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说说:到站时,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长(短)?
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模仿叫声及动作。如:。
(小小猫;喵 - 小狗:汪汪 汪汪)让幼儿说出谁的声音长(短)?
小羊:咩 -咩- 小鸡:叽叽 叽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模仿,知道谁的声音长(短)?
(启发:动物园里、大街上、厨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体游戏。
1、听音乐《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音效,让幼儿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有长也有短,老师用一根长纸条表示长音,如:喵-;把这根长纸条剪成两段,就变成两个短音,如:汪汪;出示纸条,让幼儿形象理解。
3、启发幼儿用肢体表现长短不同的'声音,如:长音,伸长手臂;短音时,握拳手臂收回。
4、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演奏声音的长短节奏。如:拍手、踏脚、摇头-----
三、节奏游戏。
1、认识乐器:三角铁、木鱼,知道名称和用法。
2、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敲出声音,说出是长音还是短音。
3、出示节奏谱《不一样的声音》,A组幼儿用三角铁演奏长音,B组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踏脚----)演奏短音。然后B组幼儿用木鱼演奏短音,A组幼儿用身体动作(踏脚、开枪、敲鼓---)演奏短音。
4、A、B组看图谱分段演奏。
四、活动小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声音,音乐就是由很多长短不同声音组成的。
开火车出教室,去寻找外面不一样的声音。
小百科: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目标:
一、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应音乐的曲式。
二、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音乐分析:
1、这首曲子是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之《糖梅仙子》,是属于音乐欣赏。曲子是属于ABA曲式。
2、曲子的由来: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芭蕾舞剧:
糖梅仙子之舞
阿什肯纳吉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
这两首是著名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第二幕的两首舞曲。
背景是圣诞节的夜晚,剧中的小女孩梦见自己的圣诞礼物胡桃夹子,
正和老鼠军队大战,正当老鼠快要获胜的时候,小女孩拿拖鞋向老鼠丢过去,因而打败老鼠军。这时候胡桃夹子也变成一位英俊的王子。王子为了答谢小女孩的救命之恩,就带她到由各种糖果做成的[糖梅仙国]宫殿中,享受可口的糖果。[糖梅仙子之舞]是小仙子们欢迎小女孩所跳的舞。
3、已有的经验:
早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音乐欣赏,是在主题《花儿的宴会》之《小草的春天》,它是来自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曲子的曲式是ABA’B’.
4、本节课有模拟演奏,曲子里曾出现的乐器有:钢片琴(A段)、大提琴(前奏)、管乐吹奏(B段)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应音乐的曲式。
难点: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是通过倾听、肢体感应、乐器的演奏。最后通过分组的模拟演奏来完成本节课重点的曲式感应。
2、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情境、好玩的游戏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体验活动的快乐,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3、整体的设置主要事为了解决这节课重点,难点则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1、队形的顺序:
队形一:分散在老师的周围(入场) 附(图1)
队形二:半圆(课堂),分三组。附(图2)
2、乐器的摆放:摆放在凳子的下方。附(图3)
活动准备:
1、音乐CD 、录音机 、响板、铃鼓 、手摇铃。
2、幼儿游戏书、 故事图片、乐器图片(钢片琴、管乐)、凳子(半圆围好)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连续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3.学会生活技能拧瓶盖。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
空瓶子、松子、歌曲范唱和伴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和幼儿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演绎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
老师:宝贝们想一想当爸爸妈妈亲亲你、夸夸你、抱抱你的时候你们幸不幸福啊。
幼儿:幸福。
老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三个好朋友、先让我们来问问他们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教师分别拿出小熊、小马、小兔子)
幼儿:(小熊、小马、小兔子)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教师以动物的口吻回答:
小熊: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手,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啊那么大家都一起拍拍手。
小马: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跺跺脚,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啊,那么大家都一起跺跺脚。
小兔子: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肩,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啊,那么大家都一起拍拍肩。
教师请幼儿回忆小动物们表现幸福的形式。
教师:宝贝们让我们用小动物们表达幸福的.方式在唱个歌吧?
播放儿歌和幼儿一起做动作演唱两边。
二、制作乐器小沙瓶
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个瓶子,在发几粒松子,教会幼儿拧开和拧紧瓶盖。
三、创编歌词认识节奏
教师:宝贝们你们想一想当你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啊?会不会哈哈大笑啊?
幼儿:会
教师:那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笑哈哈,哈哈(哈哈的时候摇晃小沙瓶)
跟伴奏做两遍。
教师: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这节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的歌声做动作哦!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如果感到幸福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说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骑转马”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2)通过听钢琴伴奏、看音乐图谱,让幼儿听辨上行、下行、重复音。
(3)通过语词替换,培养幼儿应变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图片
(2)“骑转马”音乐碟
(3)木马头饰
(4)上行下行同音反复的音乐图谱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难点:幼儿听辨上行音、下行音、重复音。
四、活动队形
半圆形
五、活动过程
1、 音乐入场。音乐《慢慢走》
2、 故事导入
师:宝宝担心长针先生追不带短针小姐,他便骑着旋转木马帮他一起追。
3、 肢体问答
师:去追短针小姐呀前我们要运动运动,热热身!现在老师拍腿问小朋友问题,小朋友呢就拍手回答老师的。
问句:拍腿(老师老师在哪里?)。
答句:拍手(老师老师在这里)。
(重复两遍)
4、 实物与人物名称
(1)、物品方位
辨认教室里的物品以及它的方位。
师:刚才小朋友都能很快的准确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谁唱的歌最好听。老师唱歌问小朋友问题,小朋友呢也要唱着歌回答老师的问题噢!
问句:老师唱“电灯电灯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电灯电灯在这里”
问句:老师唱“风扇风扇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风扇风扇在这里”
(可以找不同的'物品多玩几次)
(2)、图卡的辨认
老师介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图卡和字形,并贴在教室的周围。
师:(出示人物图卡)小朋友看你能认出她妈?
(幼儿回答完后老师将人物图卡贴在教室的周围)老师并依次问剩下的人物。
5、 音感:分辨上行、下行、重复音。
(1) 音名模唱
老师弹琴与学生练习模唱音名音阶
师: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个唱歌高手给小朋友唱歌呢!(老师弹琴)
第一遍:CDEFGABC
第二遍:老师弹唱小朋友肢体动作(由低到高—由蹲到站起)
第三遍:动作并配上骑转马的音乐,幼儿表演。
(2)、模唱上行下行同音反复。
出示模唱图谱(图谱:上行以蝴蝶代表、下性以蜜蜂代表、同音反复以毛毛虫代表。)
第一遍:
上行:CDEFG
下行:GFEDC
同音反复:GGGGG
第二遍:看图谱结合骑转马音乐模唱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
6、 骑马唱歌(队形:圆形)
师:我们做了热身运动后就要出发去追短针小姐了,去的路上我们要骑上转马唱着歌噢!小朋友要仔细的听老师的问句。小朋友骑到正确的人物图卡面前并停下指唱答句。
问句:老师唱“爸爸爸爸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爸爸爸爸在这里”
问句:老师唱“妈妈妈妈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妈妈妈妈在这里”
(依次爷爷奶奶问答句)
六、活动结束
师:我们骑着转马去追短针小姐了。(骑转马离开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
--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
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
--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
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
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
2.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奥尔夫音乐教案06-17
奥尔夫音乐教案03-22
《奥尔夫音乐》教案02-16
奥尔夫音乐教案04-20
【热】奥尔夫音乐教案02-08
奥尔夫音乐教案【荐】01-21
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01-08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01-23
奥尔夫音乐教案大班01-11
奥尔夫音乐教案【热】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