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菊花?它美不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它的美?
2、可是有人偏偏说它不美,还叫它丑菊,他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丑菊》。
二、初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1、自由读文,通读全文。
2、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它的美。
出示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丑菊的?
(前三句是从静态方面来描写花的美,介绍了花的颜色、大小,是按时间顺序来观察的。
后一句作者抓住丑菊白天和夜晚的形状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3、反复品读,读出它的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1、分组朗读,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组汇报朗读,教师相机知道朗读。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再读课文,明确作者喻的理。
1、划出文章中能点明中心的句子。
2、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 丑菊
名字丑 实不丑
可以 不可以
人?
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3、联系实际谈谈周围的人和事,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五、联系《落花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篇目 内容 项目落花生丑菊
课文思路
描写对象
写作特点
六、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还知道了人世间,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希望大家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七、课堂练习
1、比较组词
2、按一定顺序模仿第二段写一种植物。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你周围有像花生丑菊一样的人吗?请把他的事例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
2.范读磁带、配乐磁带。
3.搜集有关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五、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3)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五、赏读,拓展延伸。
清平乐(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柳边飞鞚(kòng),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观察图一,说图意。相机板书。
2、简介怀素。
3、读题。
二、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5、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好学上进”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怀素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2、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自学生字。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怀素写字态度怎样?还可以怎么说?
(3)从哪里可以看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
写字分三个步骤。
“总是”一词。
(4)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从哪里看出怀素写字不但认真,而且刻苦?
“写呀写呀”
“日子一长”
“竟”
(3)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有名”是什么意思?
(3)怀素为什么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三、总结课文
(略)
四、朗读、背诵课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先
样
日
长
后
书
2、自学生字。
3、指导书写。
(1)
教师范写。
(2)
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六、课外活动
人人准备参加“小小怀素在成长”写字竞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管,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
2.探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真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柳树。
2.活活动准备: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1.从歌声、画中中感受树的美感。
a.复习歌曲《好大一颗树》,与学生一起跟唱。
师:听了这首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激发学生大胆交流,表达情感。
师:树给人类带来绿色的祝福,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是我们这个美丽世界的一部分,它为人类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b.你最喜欢哪种树,为什么?
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哪种树?
黑板出示范图柳树。
板书:柳树。
因为柳树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品质让老师喜欢。俗话说的好: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2.走近柳树,发现美,体验文化内涵。
a.课件欣赏图片,(学生观察学校里的柳树图片)
b.欣赏柳树的种类:(课件)垂柳、青皮垂柳、龙爪柳、银芽柳、细柱柳、高山柳、花叶柳、花叶柳。
c.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柳树的信息。
师总结:
柳树是世界上的一种常见树木,有垂柳、旱柳两种。喜生水边。
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
长期 以来,柳树在绿化环境、农田防护、防污抗毒等方面发挥 着积极作用。
柳树的`柳絮、柳叶、柳枝、柳根、柳皮、柳屑可入药。如阿斯匹林。
a.感知体验,获得美感经验。
视觉感官感受美。感知柳树与其他树不同的地方,用两三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肢体感觉体验美。
走进柳树,看一看,摸一摸柳树的根、皮、叶等,组织学生讨论柳树的美感特点。
整棵树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俯仰欹卧,婀娜多姿。
树干有和特点:老树癍痕累累,饱经风霜、苍劲有力。
树根有何特点?扭曲俯仰、苍劲有力。
树枝有何特点?下垂飘逸、轻盈袅娜
3.视觉表达,画出心中的柳树。
a.欣赏大师、学生的柳树绘画作品。品味艺术作品中柳树的美。激发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柳树的欲望。
b.启发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c.引导学生把握表现方法。从小、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起,如:先画树根,再画树干,对枝叶进行适当取舍,树的整体形象要占据纸面的大部分位置,注意画面形象的整体美感。
d.提示学生运用添加绘画的方法。根据画面需要可适当添加石头、小桥、房屋、人物等。
4.师示范作画过程:用蜡笔、水粉表现。
边示范边对学生提出要求;从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大胆作画,画的与实物不是很像也没关系,只要表现柳树的特征就行,最后添加时要注意画面的整体美感。
5.学生习作: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柳树。
课件背景音乐〈柳树细裙儿荡〉
6.展示和交流学生的绘画作品,对有特点、有个性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奖励。
7.教学延伸:
除了用绘画表现柳树,看看诗人怎么描绘柳树的。
唐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复习歌曲〈柳树姑娘〉,歌声中结束本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1、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
复习日期: 年 月 日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小学数学教案《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6-09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小学教案06-21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0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经典)11-23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