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5 08:07:3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片、回、皮”3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横钩”,认识新偏旁

  “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边读边勾画的阅读方法。

  3、在学习中体会“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难点是懂得“只有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认识王字旁。

  2、初步了解边读边勾画的阅读方法。

  3、在游戏识字的过程中感受识字的乐趣。

  【课时重难点】

  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一)故事导入:(出示课件,师讲故事,创设情境)

  乡村里有一个美丽的菜园。到了丰收的季节,西红柿把脸儿笑得通红;黄瓜穿上了绿衣裳;茄子高高挂起灯笼;冬瓜却躺在地上睡得正香……美丽的菜园引来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它们就在菜园旁边一座房子的屋檐下安了家。小燕子可喜欢菜园了,常常飞到那儿去玩。有一天,燕子妈妈就布置了一个任务给小燕子。这是一个什么任务呢?小燕子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学了下面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二)揭题、读题:

  1、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出示课件)生读题。

  2、来,认识一下这个生字娃娃,学习生字“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师:学得真不错。现在,我都等不及想知道发生在小燕子和燕子妈妈身上的故事了。你们呢?那就打开课本来读读。

  2、出示自学要求:

  我会学:1、我能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2、我能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娃娃;

  3、遇到难读的字,我想多读几次;

  4、我有办法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还能说给同桌听。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师:小朋友们学得真认真,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到大森林里去玩玩。(课件音乐)

  2、师描述画面:你看,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幽静的小路上铺满碧绿的小草。多美呀!你觉得还缺什么呢?是啊,要是草地开满鲜花一定更好看。我们把鲜花姑娘叫出来,好吗?鲜花姑娘就藏在生字娃娃的.背后,谁能读准生字,她就会出来和你见面。(课件出示,做“开花”游戏,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

  3、师:小鼠巴比也来到这里玩。现在,它该回家了。聪明的巴比在来的路上扔下石子做了记号。只要你读对句子,就可以帮它回到家。(课件出示)(在检查过程中,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通顺。)师生共同评议。

  四、识记生字:

  1、师:读得太棒了!这么可爱的生字娃娃,你能把它们记住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生交流识字方法,共同学习。)

  重点指导“燕”和“现”的字型(课件辅助);区别“在”和“再”(课件)

  2、猜猜它们都是谁?(课件)

  五、布置作业

  1、你还有别的记住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同桌或好朋友听听。

  2、给生字找朋友。

  3、熟读课文。

  找小朋友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①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②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③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④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运用多媒体播放或解释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揭示目标:

  ①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②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③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阐(chǎn) 婵(chán) 奠(diàn) 辐(fú)

  2、积累下列词语:

  ①潜意识②婵娟③共鸣④依赖⑤奠定⑥鉴赏⑦意境⑧跨越⑨狭义⑩广泛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

  背景资料: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3、感知内容:

  ①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②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③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④再次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科学与艺术有哪些相同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为了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这就是艺术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1、(1)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

  2、(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②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六、自结:

  学习本课时你有什么收获?

  略

  第2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

  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时内容:请一个同学说出:《科学与艺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实例。讲讲我国古代的人们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编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2、揭示目标:

  ①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②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

  ③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二、自学:

  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地情感。

  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科学的普遍性: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它们的关系。

  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议一议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1、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如:“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杂技、魔术、戏法里有许许多多物理、化学、心理学的学问。)

  六、自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认识

  七、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4项内容,其中包括“语海畅游”(练习读轻声、辨析同音字、仿写有总起句的一段话)、“积少成多”(读背古诗)、“阅读平台”(读短文)和“语文大课堂”。教材的编写寓知识于发现之中,有利于学生感悟并掌握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方法的兴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读出轻声、《辨字歌》及其他阅读材料,初步掌握读轻声、辨析同音字的方法,感受我们语言的丰富及美妙。

  2.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及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九龙壁》,在学生欣赏精美的艺术品的同时,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及购物,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等。

  【重点难点】

  走进市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练习读轻声

  1.读中体会,带点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有无变化。

  小结:有些字不读原来的声调,而变得很轻、很短。

  2.找规律: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

  小结:①名词、动词重叠,第二个字读轻声。如:妹妹、看看……

  ②做后缀的字读轻声。如:影子、走了、看着、吃过……

  ③有些双音词的第二个字也读轻声。如:眼睛、玻璃……

  3.试一试,怎样读好轻声。

  ①在阳平和阴平字的后面的轻声,调子比较低,像很短的去声。如:玩玩、屋里。

  ②在上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较高,像轻轻的阳平。如:椅子、耳朵。

  ③在去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最低。如:坐坐、骆驼。

  4.同桌交流各自找到的读轻声的词语,读一读。

  二、汉字真有趣

  1.读《辨字歌》,注意带点的字(一组同音字)。

  2.比较带点字的异同。

  ①读音相同或相近。

  ②字形中有基本字“方”。

  ③意思不同。(引导学生说说这五个字的意思。)

  3.交流。

  ①你能区别这几个字吗?这种记字的好方法你掌握了吗?

  ②你还有什么记字的好方法?

  ③找一组同音字,编个小韵文。

  三、读一读,再仿写一段话

  1.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想一想:第一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来自网!

  话与第二句话有什么联系?(第一句话概括地写草丛里开满各种各样的野花。第二句具体地写野花的形状、颜色。)

  3.仿写一段话。

  提示:以“农贸市场的蔬菜真新鲜”为总起句,具体地写。可以写蔬菜的颜色鲜艳有光泽;或形状挺直、水灵灵的;或写蔬菜散发着清香、带着露珠……也可以具体地写各种各样的蔬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古诗并简介作者。

  2.学生自读《元宵》,不理解的字词,如“娱”等,可查字典。3.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人们月下观灯的情景,感受观灯的情趣。

  4.指导背诵:

  ①找一找这首诗主要写了哪几种事物(灯、月、人、春),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填空。

  有()无()不娱(),

  有()无()不算()。

  ()到()间()似玉,

  ()烧()下()如银。

  5.背诵本诗。

  二、阅读《九龙壁》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同桌交流,理解短文。

  ①九龙壁在哪里?大小、形状、材料各是怎样的?巨龙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说九龙壁是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

  3.感悟写作方法。

  ①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前两句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九条巨龙的?哪几条介绍得具体?

  ③作者为什么有详有略地介绍?

  三、布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1.鼓励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购物、与人交流。

  2.引导学生看书中的要求。

  ①观察的内容:市场节日的布置、陈列的商品、服务的方式、购物的情景。

  ②想一想:你打算为谁买?买什么?

  ③怎样找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付款?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

  1.把自己在商店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讲出来。

  ①什么时间、与谁一起、到哪里去购物?

  ②概括地说说市场什么样,商品怎样摆放,人们怎样购物,服务态度及方式如何。

  ③你怎样找到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与售货员交流?

  ④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疑虑,讨论解决。

  3.小组评议并推荐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四、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情景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

  五、同桌交流并欣赏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激趣

  李白有诗云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竹马”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跨在竹竿上当马来骑,这种游戏表现了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和天真。

  作者简介

  1、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

  2、《浮生六记》,清代小说。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朗读感“趣”读准字音

  童稚(zhì)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庞(páng)然大物

  凹(āo)凸(tū)土砾(lì)

  沟壑(hè)虾(há)蟆(ma)

  朗读感“趣”读准节奏

  1、能/张目对日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见/二虫斗间草,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放声读,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立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9、盖/一癞蛤蟆。

  三、译读感“趣”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加字解释法(增):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2、换字解释法(换):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

  3、虚词不译法(删):无实际意义的字词不译;

  4、省略补充法(补):补出省略成分

  5、句式调整法(调):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调整倒装句的句序

  6、意译润色法(润):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7、不变直译法(直):专用名词、姓名及现代文中仍沿用的单音节词不变

  四、词语注释、理解文言

  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

  有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白的,没有染色的)(慢慢的)

  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鞭子打)

  以虫蚊为售

  项为之强

  (脖子,颈项)

  果如鹤唳云端

  (果真)

  以丛草为林

  (树林)方出神

  (正)

  驱之别院

  (赶、驱逐)

  则或千或百

  (有时)

  (把…当作…)2、指出划线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

  (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

  (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蚊子)

  ④蹲其身

  (代自己)

  ⑤观之,兴正浓

  (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

  (代虾蟆)

  3、联系语境,揣摩、翻译难句。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变成了白鹤)

  ②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⑤余忆童雅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看清极细微的事物)

  五、品读说“趣”

  1、概括这三件趣事。

  1.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2、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3、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5、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6、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创造性

  7、复述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解答:

  1、三件趣事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青云白鹤

  的景象。——观蚊如鹤

  (2)在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神游山林

  (3)见癞蛤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鞭打蛤蟆

  (1)小—大。如:丛草—树林虫蚊—禽兽土块—峰、谷

  2)丑—美。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2、总领全文,

  3、围绕着“物外之趣”回忆。

  4、“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5、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6、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创造性复述

  7、可以变换文中的第一人称,如文中的小动物、童年沈复的朋友、长辈等,讲述可稳获文中的一个小故事。

  六、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痴如醉。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豆豆。

  豆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它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豆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黄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豆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样认为。……。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豆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豆豆盛了一碗饭,豆豆妈看见了,呵斥道:“到一边吃去。”她和豆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语气。豆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立马笑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的说:“昨晚,我下了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说:“在这儿。”一个蛋,比我的蛋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十分满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一个知音,一下午就缠着我。

  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怔过之后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

  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的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着头对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豆豆的快乐和幸福,……豆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了一个浪漫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七、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①文言文多是单音词,大多时候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是双音词。以课文为例:

  忆—回忆 目—眼睛

  日—太阳 见—看见

  故—所以 项—脖颈

  果—果真 处—地方

  林—树林 兴—兴致

  因此,可以加字解释法(增):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②文言文虚词:之乎者也亦焉哉

  例如“之”

  见藐小之物()

  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使之冲烟而飞鸣()

  驱之别院()

  ③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不同的人称区别:

  第一人称,普通的人称“余”“吾”,皇帝就可以称“朕”“寡人”第二人称有“尔”

  ④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还表现在词义的变化上。

  “或千或百”的“或”不是“或者”的意思,而是“有时”

  本文里“强”不念qiáng而读jiāng,同“僵”,这就叫通假字,一个词用读音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替,也叫古音通假。

  ⑤文言文的句式的不同:

  “舞于空中”就是“于空中舞”

  留蚊于素帐中”就是“于素帐中留蚊”

  “徐喷以烟”就是“以烟徐喷”

  ⑥成语。

  今天还在使用的成语就是直接来自文言文的现成语汇,这些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很强,它们是语言中的精华。

  “明察秋毫”“庞然大物”

  八、语言积累归纳训练

  1、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①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鹤——壑向——项

  ②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唳—鸣素—白

  ③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看)(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看到,看清)(观察)

  神定神细观神游其中

  (精神,注意力)(感受、想像)

  时余忆童雅时故时有物外之趣

  (时候)(经常)

  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用)(把)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项为之强

  (的)(代指“昂首视之)

  为项为之强以丛草为林

  ④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凹—凸

  ⑤成语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向闷雷。

  ⑥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⑦特殊句式

  判断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癩虾蟆(“盖……”表判断)

  省略句:蹲其身,使与台齐

  (“使”后省略宾语“之”)

  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在这句话中解释为“被)

  (因为)(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解读

  《不用嗓子的歌手》是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黄莺组织森林合唱队,详细说明了蜜蜂、青蛙、蝉的发音方式。告诉我们,它们都是不用嗓子的歌手,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内容富有童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小动物奇妙的发音方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求知的兴趣。

  3、会读、写本课的生字,积累词句,括展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音方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歌声激趣,谈话导入:

  1.师引入:(课前一支歌)同学们刚才的歌声真洪亮,大家唱歌用什么来唱的?动物王国里也有一群歌手,但他们是一群

  板书课题不用嗓子的歌手

  2.生质疑:多奇怪哦,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生思考并交流。

  3.师归纳: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老师把你们的问题归纳成以下两个问题:(出示课件,指名读问题)

  (1)课文中提到哪几个不用嗓子的歌手?

  (2)这些歌手都是怎样唱歌的?

  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一支歌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归纳问题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检查预习,引导质疑:

  1.生小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自然段。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指名回答)

  2.师出示字词卡片:检查要求会认的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课文的熟练程度,并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课文设计到的问题,逐步锻炼学生初步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重点,读中生情: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划出文中不用嗓子的歌手都有谁?

  4.指名回答,师板书:小蜜蜂、小青蛙、蝉(知了)

  5.师提出要求:回到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讨论学习,用~~~~划出课文中这些不用嗓子唱歌的歌手都靠什么唱歌的句子!我们看看哪组同学读得认真,找问题找的准,读完划出的请坐起来。

  生在四人小组:先读课文,再讨论师提出的问题,用~~~~标出。

  6.生汇报讨论结果,师随机板书。

  (1)小蜜蜂嗡嗡嗡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从哪段知道的?)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小黄莺听到小蜜蜂的歌声,感觉真好听,就夸奖小蜜蜂,而小蜜蜂却笑着说了。这里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回答:热情、友好的语气。生试着读,师范读、齐读。

  师总结并提出要求:通过小蜜蜂的介绍,小黄莺知道了小蜜蜂是靠翅膀振动而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哪位同学来模仿小蜜蜂边做动作边发出声音读这一段?

  指名带动作模仿读第二自然段。

  (2)小青蛙呱呱呱靠声囊发声的。(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师问:A、小青蛙发出什么声音?文中怎样形容青蛙的歌声的?

  B、所以小黄莺称赞说什么?这时小青蛙也笑了,说的话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指名读出语气)

  (3)蝉吱吱吱靠肚子上的弹性的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

  7.大家都见过蝉了没有?我们这很少见。南方白天一般很多见,出示课件。(相机介绍关于蝉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仿说训练:

  8.师引导提出要求:课文二、三自然段,写小蜜蜂、小青蛙时都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从中得出他们各自怎样唱歌。而写到蝉的第四自然段却用叙述的方式,说出蝉是靠肚子上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谁能仿照前两段也把第四自然段改成对话形式的内容?

  (指名按自然段叙述方式进行仿说)

  9.小黄莺去找金嗓子歌手,而现在听了不用嗓子也能发声的青蛙、蜜蜂、蝉各自的介绍。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过渡:这些歌手唱歌的方式多奇妙呀!大家想听到他们的歌声吗?

  10.下面我们请几位朗读小能手读下面几个句子!

  (出示课件)指名读出语气!

  11.这三个句子中出现了三个表示声音的词,让我们感受到歌声就在耳边,你还能说出一些表示声音的象声词语吗?(指名说词语)

  12.读了这篇课文,听了歌手的歌声和各自的介绍,你觉得小黄莺刚开始对蜜蜂、青蛙、蝉的称赞准确吗?你能帮小黄莺对这些歌手重新做出准确的评价吗?(指名上台填写或口头填)

  出示课件:(1)、小黄莺听了蜜蜂的歌,称赞说:------------------!

  (2)、小黄莺听了-------的歌,称赞说:------------------!

  (3)、---------听了-------的歌,称赞说:------------------!

  (4)、台下的观众听了合唱队的歌声,称赞说:---------------!

  13.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五、展示交流,进行小结:

  14.展示交流搜集资料:

  你还知道自然界中哪些小动物唱歌的形式?(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师进行肯定与鼓励)

  15.进行小结:

  大自然太奇妙了,我们大家要爱护大自然,要留心去观察大自然,你一定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给他们搭设展示的平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内容完整)

  16.板书设计:

  小蜜蜂 嗡嗡嗡 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小青蛙 呱呱呱 靠声囊发声的

  蝉 吱吱吱 靠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

语文教案 篇6

  一.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在齐读)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 出示ting san cun )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XX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

  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2再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3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4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2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3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4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5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6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XX 读(出示三)齐读.2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3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4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5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阅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