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7 21:56:2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声母m、f,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 继续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 会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m、f和学习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m、f和学习拼读音节。

  教学方法:

  观察法、自主合作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游戏引入

  以邮递员阿姨送信的方式练习读a、o、e、i、u、b、p的读音及a、o、e、i、u的四声。

  二、 学习声母m、f

  1. 学习m。

  (1) 读m:

  a.观察图画:图上画的谁,在干什么?

  b.引出声母m,教师范读,让学生观察、模仿,再自己试读,掌握发音要领后练读,然后指名读,齐读,抽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2) 识记形m:把图与声母m联系起来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2.学习声母f

  (1)读f

  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猜猜这个声母念什么。

  读准f,教师领读,学生练习。

  (2)识记f,问: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和f的形相似?(读儿歌,相机书空。)

  3.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三、练习拼读

  1.以f为例,指导拼读,进一步学习拼读方法。

  2.合作拼读,全班交流,老师指导。

  3.积累音节(前面学过的)拼读。

  板书:ma mo me mi mu

  4. 提问:这几个音节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是由哪个声母和哪几个韵母组成的?练习后提问。教师指名、变序抽查。

  四、 学习读读连连

  1. 学读音节的四声。

  (1) 按顺序读,教师范读,学生练习。可用口头组词来练习四声。打乱顺序读、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教师以一幅图为例指导拼读。

  2. 学生合作练习拼读,全班交流,老师指导,重点指导读好双音节词,尤其是轻声,如mā ma。

  ①图上画了什么?

  ②师范读mā ma。

  ③总结方法:这两个音节是相同的,后一个音节不带调,读轻声,要又轻又短。

  ④范读、模仿读等。

  五、 学读儿歌

  六、 练习巩固

  1. 找朋友,教师读声母或音节,学生从学具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字母。

  2. 读儿歌,记字形。

  3. 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看课本上的`带调音节,听老师或同学读音节,看谁能又对又快地在书上指出来。

  (二课时)

  一、 指导书写,正确执笔

  1、 观察:m、f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进行书写。学生练习写字母时,教师要巡回辅导,重视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记记。

  二、 练习读语境歌,试着背一背。

  1、 出示情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自读儿歌,用找出儿歌中我们所学的音节。

  3、 教读儿歌,再引读、拍手读。齐读并背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耍、痒、丫、泪、壳、蓝、淘、娃”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l、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l、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3、出示电脑小女孩在沙滩玩时的图:你们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们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姑娘想听听你们读书,行吗?

  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

  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电脑出示词语:

  浪花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

  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

  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刚才大家读得挺好的,老师也不想落后呀?给我个机会读读书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听哪儿读得好?通过老师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浪花迈着轻轻的步了走来的轻轻的读得好,体会浪花迈的步子很轻。)板书:轻

  2、浪花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

  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

  (当浪花轻轻的溅到脚上。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

  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浪花笑着跑回家。)板书:笑跑

  10、“浪花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11、(指板书说)浪花“轻轻地、悄悄地\笑着”这是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对浪花的喜爱。)你们喜欢吗?能不能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学生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互评。

  3、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浪花什么样?

  4、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你们还想让大海给你们带来些什么?点击电脑在图上出示:可爱的小螃蟹、绿绿的海藻、翠绿的海白菜、美丽的珊瑚

  6、电脑出示:“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教师指导读.如果你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这时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吗?自己练读同桌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段:

  l、学生齐读第二段。

  2、练习用“像”说话。

  (如: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拱桥。)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诵。

  三、指导背诵:

  l、自己试着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齐背。

  四、让学生谈谈到海边玩时的感受?可以编出小儿歌。

  学生编出小儿歌:

  (l)浪花浪花多美丽,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着哗哗哗,

  一会儿仰头又低头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预览:

  3.山中避雨

  丰子恺

  教学设想: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

  这是一篇抒写野游乐趣的回忆性散文。全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学习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反复诵读接近美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扫除字词障碍(投影显示)

  合作探究寻找美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

  师: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研讨。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讨题或学生提出的较有研讨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三家村里……十分温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为什么还觉得“温暖”?

  (3)、“有生以来……的趣味”怎样理解?

  讨论完毕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对某个问题理解,另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本组的不同理解,个别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深刻体验。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师:音乐给人以享受,音乐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们爱听音乐吗?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师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听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记出来。

  小结。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计划

  一、课题《囚绿记》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

  (一)重点

  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

  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

  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初步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参照课后第一题即: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课文划分层次。

  1、校准字音字义

  在大屏幕上展示本课的生字生词,请同学试读,如有错音老师在纠正。

  陆蠡(lǐ)

  涸(hé)辙(zhe)

  婆娑(pósuō)

  猗(yī)

  蕈(xun)菌

  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寻绿(1~4)喜悦满足

  赏绿(5~7)快活留恋欢喜

  囚绿(8~12)喜悦可怜恼怒

  放绿(13)尊敬祝福

  思绿(14)怀念期盼

  (三)分析课文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做上标记,然后我们一起分享,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找同学来讲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教师做出品评。在指出以下三个句子,老师与同学一同赏析。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此时听音频)

  “焦”清晰地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向往。隐含着对祖国摆脱日寇铁蹄重获光明的急切内心。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借比喻表达了对绿色的喜爱,喻体爱、幸福、猗郁的岁月,展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比喻成“囚人”。我释放了被囚禁的常青藤,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提问:为什么要将“绿色”比作囚人?题目为什么叫《囚绿记》?

  答案:(1)拘禁常青藤、不屈服于侵略和压迫的反抗精神

  (2)作者选定“囚绿”为文章命名,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囚绿”写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联系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革命家、翻译家,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关于抗日的书籍。他当时未在场,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写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四)综合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进行明确

  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绿代表着生命、希望、幸福、理想,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为了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

  3、“绿”被囚前后外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绿”有什么性格特点?又象征着什 么?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超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1)蓬勃生长、生命力旺盛——生命、希望

  (2)固执——坚强不屈

  (3)向阳——光明自由

  实写“物”,虚写“志”,托物言志。(很有特色)

  4、理解文章的深刻涵义

  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五)课堂练习

  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颜色或事物。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凡脱俗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六)课堂小结

  《囚绿记》在主题上的贡献,不是《荷塘月色》是对人生的探求,在苦苦寻找生命的出口;不是《故都的秋》是对人情的开掘,在努力开掘人情的高雅趣味;《囚绿记》是对人生的顿悟,在形象地揭示个人境遇与民族的命运,人性中爱欲的误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发现美的历程。 当然,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也许正是优秀作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吧。最后让我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八)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三、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赏绿(1--7) 抒 喜爱留念

  囚绿(8--11) 情 无比的喜悦、爱怜

  放绿(12--13) 线 尊敬祝福

  思绿 (14) 索 怀念期盼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锗路人为他人欢乐默默付出辛劳的高尚品格。

  2、学习主字新词,理解“葱茏”“傀疚”“仰望”等词的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裸后问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与赞美铺路人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峨眉山

  1、同学们游览过哪些大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游峨眉山途中看到的事,题目是《峨眉道上》。

  2、简介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迭翠,一向有“天下峨眉秀”之称。山间有很多古迹,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课文中提到的洪椿坪是地名,是峨眉山上的一处景点。

  二、范读课文

  那么,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了什么事呢?听教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三、读课文,指导分段

  1、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思考:课文着重写了什么人?是从课文的哪儿开始写的?那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我们在石板铺成的山路上攀登感到非常吃力。

  第二段(二一六自然段〕”途中“我”和一位峨盾山上的铺路人谈话。

  第三段(第七、八自然段):讲销路工作的艰辛,赞美销路人默默奉献、计当无名英雄的高尚品格。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是怎样的路”有什么特点?(攀登的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非常陡。)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山路的陡峭?(仰望、天梯、竖、陡坡〕

  4、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仰望”是怎样的看?谁来做个仰望的样子?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讨论归纳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讲登山途中我们遇到十几个装着石板上山的人。

  第二层(三一六自然段〕: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并了解到铺路的艰辛。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在登山时遇上了十多个什么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3、轻声读三至六自然段,看看通过询问“我”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体现了铺路人的辛劳?(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背上山去灿路,)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思考:由铺路人作者想到什么?画出第七自然段中表示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归纳铺路人的辛劳之处。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几十万、几百万、数不清

  运送方法:靠人工

  工作时间:年复一年

  3、我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愧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伤愧不安)“我”为什么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铂设好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销路人长年累月背着大石板上山铺络,吃了那么多的苦,流了那么多的汗,都依然默默无闻付出着卒劳,与他们相比,作者感到愧疚)

  4、铺路人这么辛劳地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作者把他们称为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一心只想让游人方便,给滁人欢乐,他门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选石铺路)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练习背诵七、八两个自然段。

  六、识记其余生字,书写生字词。

  七、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3。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母亲的生日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弄清是什么事情让“我改变了主意,体会当时”我“的感情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音乐磁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你知道每年的哪天是母亲节吗?你为母亲过过节日吗?是怎样过的呢?一般来说,送鲜花给最亲爱的人,来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本课文的题目是《一束鲜花》,我们看看这束鲜花是送给谁的?又是怎样送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概要

  1、根据意思,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同学自由发言。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根据意思,合并自然段,便于读懂课文。

  2、把你不理解的语句用”--“线画出来。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播放录音)

  1、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老师:失望的意思是:希望落了空。母亲希望儿子顺路经过这里,见见面。可是,儿子和朋友约好见面的时间,不能来,母亲很失望。尽管这样,母亲还是祝儿子一路顺风,表示母亲对儿子的关心。

  2、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第六至第十二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老师:同学们讲得挺好。这部分主要讲:他开车要上高速公路了,突然想起母亲的生日,又知道母亲喜欢鲜花。因此,绕回一段路,打算买鲜花,让花店派人给母亲送去。说明他还是孝敬母亲的。他也肯于帮助别人,为小男孩补足了花款。

  3、看课文插图,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至第十六自然段)(出图片)

  老师讲:看图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请同学们看图时,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能力,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不错。再想一想那个小男孩在墓前向”我“挥手时,”我“可能想了些什么?

  老师: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母亲生日那天,做晚辈的有所表示是对的。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母亲听了也会高兴的。牢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文中的”我“,由让花店派人给母亲送花到决定亲自给母亲送鲜花的感情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四板书设计

  一束鲜花

  我给母亲打电话小男孩买玫瑰

  写地址请人送变化摊放墓碑

  掉车头亲自送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说说是什么事情让”我“改变了主意。

  2、填空

  顺:()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久:()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拿:()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通过观察学会写“玩、星”二字。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插图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拓展说话训练。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在池塘里生活着许多活泼、快乐的小鱼。当月亮公公睁开眼睛,星星也醒来了并且一颗一颗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的真美丽。小鱼睡着了,它做了个甜甜的梦,你们听…(结合插图配乐想象)。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录音朗读)

  你听到了什么?(学生一边说句子,老师一边展示活动画面。)

  过渡语: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它学会好吗?

  三、自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师:(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小声把课文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没有关系,可以看看课后的生字表,通过拼音拼读出来,或者问问老师、问问同学都可以。

  生:(自读课文:先小声跟录音读然后大声看课件指读最后各自看书读)

  师:你会读了吗?先读给同桌听听好吗?

  生:(同桌互读)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课文)

  师:请生朗读。请你再试试好吗?

  师:请学生评价朗读情况。朗读的时候应该要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有喜欢相同句子的同学都可以一起读一读。 (小组齐读课文) 指导书写“玩”。

  过渡语:通过检查老师知道你们会读了。这是一首多么有趣的'儿歌呀,我们应该把它读的更美一些,怎么读才更美呢?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全班配乐朗读课文,并指导学习“玩”字。

  过渡语:是啊,这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就是在水里愉快地玩耍了一整天,瞧,现在月亮公公出来了,小鱼们也都要回归池塘妈妈的怀抱了,看,天上那一闪一闪地向我们眨眼睛的星星多美丽啊!指导朗读。

  2.天上星星落下来,为它盖床珍珠被。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来读……)小鱼怎么会盖一床珍珠被呢(课件出示)瞧,多么神奇呀!我们一起读一读。 星星真的会落下来吗?星星怎么为它盖床珍珠被呢?请生回答。指导“星”字的书写。

  星星来跟小鱼作伴啦,请同学们再看看儿歌内容,看看还有谁也来陪伴小鱼呢?

  请学生回答。

  3.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师:你为什么喜欢,你听过催眠曲吗?好听吗?想象一下,风儿是怎样为小鱼唱催眠曲的?(音乐播放风声、波浪声,请学生模仿)

  “波浪又把摇篮推”在这里什么就是小鱼的摇篮?有风儿为小鱼歌唱,有波浪做他的摇篮,多么幸福啊!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配乐)

  在这么美的环境中,小鱼怎样啦?

  4.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

  小鱼睡得多香啊!指导理解“咂咂嘴”这个动作。

  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充分激情地说:小鱼盖床“珍珠被”,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会梦见什么呢?假如你是小鱼,你会梦见什么呢?(采取先个别说出后,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同学们听)

  生:思考回答

  齐读课文。 (配乐)

  六、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尝试带上动作读课文。

  2.男女生比赛朗读。

  3.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4.尝试背诵。

  七、教师小结

  小鱼在睡梦中可能会看见我们写的这些汉字,看到我们班的孩子长大了,书写变漂亮了。他也梦到他长大了,离开池塘,到广阔的大海中去了。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而且要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八、作业布置

  1.我要背诵《小鱼的梦》。

  2.我要试着把《小鱼的梦》画下来。

语文教案 篇8

  内容预览:

  《每天诞生一次》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作者关于生命和时间的基本观点。

  2、 能力目标:学会在比较中鉴赏不同作品的写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写作。

  3、 情感目标:学习正确对待时间和人生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

  2、帮助学生摘取关键词句,鉴赏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 以积累格言名句为目的,简要探讨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内涵。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比较研究法;探讨拓展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所指的“东西”实际指的是“事情”。“事情”这个词可以分为两部分。“事”是“事件”,“情”是“抒情”。很多文章并不局限于写“事件”,而是重在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我们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来欣赏。

  二、 研读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

  1、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作者最想告诉我们这些读者的什么话?

  (2)题目中的“诞生”和文中的“醒来”之间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 请同学朗读文章第一部分。

  (1) 找出文中描述“醒来”之后感受的句子。

  提示:应该是“醒来的一刹那--”。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我早晨醒来的特殊感觉。

  (2) 赏析“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赐”这些词语中充满对生之喜悦的感激和赞美。

  3、 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的第二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仿佛从死亡线上返回来”。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语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

  4、 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第四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接着我静默下来--”这里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思维的“简洁、纯净、专注、漂浮、凝然不动”、“舒适、温暖”的美。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思故我在”。

  5、 阅读第五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无所顾忌,酣畅淋漓”。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

  6、 请同学朗读读第六部分。

  提示:文章从智性的沉思转而成为感性的抒情。

  三、 分析比较本文的写作特点。

  1、 情与理的有机结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语言描绘醒来的感觉。如“仿佛从一个深黑的海里被一个偶然的浪头送回岸边那样,我被一个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这一句描写就抒发了作者从黑暗醒来后的无以言表的愉悦之情。“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这一句更是对早晨充满了赞美之情。文中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而“每天诞生一次”的独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颖乐观,富有哲理,令人感奋。整篇文章就是这样把情与理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2、 独特的写作视角。每天都是重复的现象,毫无新鲜可言,但是作者却能从全新的角度,赋予他新的内涵,提出“每天诞生一次”的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主要源于写作角度的新奇独特。在这一点上,本文与《日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选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细节,“小中见大”的表现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四、 布置作业。

  1、 积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写本)

  2、 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1、2题。(作业本)

  五、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将《日历》和《每天诞生一次》比较。从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相同的题材的异同之处,体会了同中的异和异中的同。课后,大家继续实践,在比较中出真知。

  附:

  板书设计

  每天诞生一次

  (其实早晨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生命在醒来时的感觉)

  感悟 感受

  唤醒

  唤醒我的是生命自身的力量 我又活过来了

  说话

  说话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 仿佛从死亡线上追回

  思维

  我思故我在 思维很美

  哭

  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 无所顾及、酣畅淋漓

  (机)理 结合 情(趣) 人生机趣

  诞生(抖落尘埃、复归本真)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 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 《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 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 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 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 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 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 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 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 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 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 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 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 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 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 指名朗读。

  3. 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阅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