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4-10-06 14:24:54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会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和半圆形画出蘑菇的基本形状。

  2、学习使用多种颜色来装饰蘑菇。

  3、掌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的涂色技巧。

  【活动准备】小兔头像、蘑菇图片,范画、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一边出示小兔头像,一边说:今天小白兔早早起床,拿了一只篮子要到树林里去它边走边唱,非常高兴,因为它要到树林里采它最喜欢吃的蘑菇。终于来到了树林,可这时太阳公公却躲起来了,还下起了毛毛雨,小白兔没带雨伞,怎么办呢?你猜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办法来避雨吗?(幼儿自由议论)

  2、原来小白兔一口气跑到了蘑菇地里避雨,这里的蘑菇可神奇了(出示蘑菇图片),大大小小的,不仅有小白兔喜欢吃的小蘑菇,大蘑菇还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这不,小白兔跑到大蘑菇下避雨来了,所以小兔子最喜欢蘑菇,它想摘很多很多回去送给它的好朋友们,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它吧,画些漂亮的蘑菇送给小兔子的`朋友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蘑菇长什么样子的?怎么画呢?(幼儿观察后自由讨论)

  2、教师请幼儿说说,总结画蘑菇的方法,创编成儿歌的形式(PPT出示):圆圆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伞,一个个,地上长,小白兔,真喜欢。

  3、幼儿跟读儿歌。

  4、教师边念儿歌示范画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画椭圆形或半圆形的蘑菇顶,在蘑菇顶中间底下画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顶上画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或者斜纹作装饰,最后给蘑菇涂上漂亮的颜色(教师示范时,强调涂色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

  5、带领幼儿边说边画: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边读儿歌边画蘑菇。(书空练习)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中班美术课教案评价《妈妈的温柔》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调出柔和、温暖的色彩,运用多种方式创作妈妈的肖像,欣赏绘画作品,感受妈妈的美,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绘画作品,感受妈妈的美,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2。尝试调出柔和、温暖的色彩,运用多种方式创作妈妈的肖像。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投放:音乐《摇篮曲》,水溶性炫彩棒,素描纸或彩色卡纸,妈妈肖像底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一)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在甜美、舒心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妈妈的温柔和爱抚。

  引导语:夜晚,星星和月亮出来了,蓝天像一个摇篮,轻轻地摇着星宝宝,星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小宝宝睡着了。

  (二)鼓励幼儿积极用语言描述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提问: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她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你最喜欢妈妈和你一起做什么?

  小结:妈妈在宝贝眼里是最美的,妈妈喜欢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裙子。宝贝们都喜欢和妈妈一起玩。

  二、欣赏作品《坐在窗前的妇女》,(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感知描绘妈妈的颜色。

  引导语:这是画家马蒂斯画的《坐在窗前的妇女》。马蒂斯擅长画人物,这幅画上画的是一位妈妈。

  提问:这幅画上都有些什么?都用了哪些颜色?她看起来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这幅画上的妈妈坐在房间里,妈妈身上穿着黄色的衣服,戴着橙色的帽子,给人感觉很温暖。

  三、引导幼儿感知色彩,并选择合适的颜色描绘妈妈。

  (一)引导幼儿凭着感觉,找出适合描绘妈妈的颜色。

  引导幼儿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起来,找出描绘妈妈的颜色。

  幼儿自己动手调出柔和的颜色。

  (二)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白色在颜色调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白色能使各种彩色变幻出朦胧、柔和的色调。

  四、幼儿创作自己心中妈妈的肖像。

  引导幼儿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感觉,选取颜色在妈妈肖像底板上描绘妈妈的发型,添加妈妈的五官和表情;背景色的选择应和描绘妈妈的颜色形成对比。

  五、欣赏与评价。

  (一)将幼儿画作逐一展示,师幼共同欣赏。

  (二)引导幼儿从色彩、线条上说说最喜欢哪一幅画中的妈妈。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国旗的特征,尝试用粘贴的'方法制作国旗。

  2.产生热爱国旗的情感。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国旗图片或实物。

  2.有关升旗的录像。

  3.红色长方形纸、黄色五角星贴纸、竹棒、胶棒。

  活动过程

  1.示国旗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认识中国国旗。

  讨论:为什么要有国旗?国旗代表什么?

  说一说外形特征、形状、颜色等。

  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有什么?(有五角星)有几颗大五角星?几颗小五角星?

  2.了解制作国旗的基本材料和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国旗。

  4.展示作品,分享制作经验。

  5.观看升旗活动,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画人像,提高用线条概括造型的能力。

  2、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体验集体创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各种人物动态的图片。

  2、铅画纸8张,勾线笔,颜料、油画棒、皱纹纸、蜡光纸、报纸、排笔、剪刀、胶水、范例(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像)、水桶、抹布。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师带领幼儿观察各种人物动态的图片。(跳舞、做操、踢球、踢毽子……)请幼儿说说,做做他们所做的动作。

  2、师:“刚才,小朋友学图片上的人摆的造型可真神气、真象!我们也来想个造型,让大家猜一猜。老师给10秒钟的时间让你们考虑一下。想好的小朋友来摆个神气的造型,让大家猜一猜?”(请两到三个幼儿上台尝试)。

  3、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猜猜,做做。

  师:“你们看,这是谁?她在干什么?摆了个什么造型?”(他在跳舞,脸上是笑咪咪的,画出笑的表情。)

  4、师:“其实老师的这位小模特就在我们班上,是XX。你们猜猜,老师把小朋友画得和她的人一样大小,是怎样画的呢?”(幼儿互相商量后回答)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

  5、师带领幼儿范画。

  师:“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做我的小助手。和老师三个人一起来画。谁来做我的小模特(想个造型)?谁来做我的小助手?”

  模特做好造型后,师和助手一起从头部开始向两边画,笔要竖起来,画个轮廓。(注意不碰到小朋友的`衣服。)师重点讲解头部的画法(突出表情)。能构出四肢。

  师:“画好头部、四肢后我们还要为小模特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装饰的材料,有……,小朋友在画好轮廓后,自己可以选用这些材料来装饰。”

  6、请小朋友自己找朋友,三人一组。确定三人中画谁。

  7、小朋友画像,师巡回指导。

  (1) 画好轮廓线后,引导画出小朋友的五官和四肢。

  (2) 能选择各种作画材料,创造各种方法画衣服。

  (3) 能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8、共同欣赏点评作品。

  师:“画好的小朋友去看看别的组画的是谁,学学小朋友做的神气的动作。”

  活动延伸:

  继续进行三人互换合作画人的活动。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串红,知道一串红是花,它的花是红色的,一串一串的。

  2、学习用拧的方法将皱纹纸拧成一串红的样子,并黏贴在花茎两边。

  3、知道花儿是让大家欣赏的,不能随意采摘。

  【活动准备】红皱纹纸、胶水、《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天到了,花开了,有黄黄的菊花、香香的月季花、像喇叭一样的牵牛花……把秋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有一种花儿来我们班了,瞧!它是谁?有没有宝宝认识它叫什么名字?

  二、观察一串红的花和叶子。

  1、看一看:花的颜色、形状。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花长得像什么?

  ——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听好了,它叫一串红。叫什么呀?一串红。一串红的花红红的,像一串串鞭炮。小红花长在直直的茎上,就像小朋友排队一样,排得可整齐了。再来看看,一串红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2、闻一闻:花的味道。

  教师与个别幼儿交流。

  小结:一串红真漂亮,我们来画一画,打扮教室怎么样?

  三、示范、作画。

  1、介绍材料: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画画用的新工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是皱纹纸,什么颜色的?(红色)一串红红红的,所以我们选择红色的皱纹纸。

  2、示范作画:

  拧花朵:拿一张皱纹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皱纹纸,捏住一头,拧一拧。

  涂胶水:在一串红的枝干两边涂上胶水。

  贴花朵:把拧好的花朵粘在花茎上。上面的花朵和下面的花朵不要挤在一起。小红花要开满整个花杆,多一些,这样一串红才会变得更漂亮。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不着急,仔细的慢慢地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展出幼儿的作品)小朋友贴了许多的一串红,真漂亮,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学会浸染。

  2、通过看看、做做等方法表现自己所见,所想事物,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PPT、纸巾、颜料、调色盘、小毛巾、报纸、小篮子、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神秘礼物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一个信封,出示白色纸巾。

  (1)纸巾有什么用处呢?(幼儿可能会说擦鼻涕、画画……)

  过渡语:这是一张神奇的纸巾,只要老师念一句魔咒“巴拉巴拉小魔仙变”,这张纸巾就会变身。

  2、打开第二个信封,揭晓答案。

  白色纸巾——彩色纸巾

  二、了解多彩的纸巾,介绍纸巾弄染料的过程。

  1、想一想。

  白色的纸巾怎么样才会变成彩色的呢?(幼儿可能会说画出来……)

  过渡语:到底是怎么样变得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教师示范操作,介绍操作步骤。

  (先取一张纸巾——然后边对边上下对折——再边对边左右对折第二次——再用四个角去蘸颜料,浸染的时间要久一点——手放在白色的地方将纸巾摊开,如果不小心手蘸到颜料的话擦在抹布上)

  3、教师操作后,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2男2女)

  4、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是如何操作的'?

  5、说一说,揭晓答案。

  (1)漂亮的餐巾纸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可能会说颜料,蘸点颜色……)

  (2)教师引导语:要先怎么样,再蘸颜料呢?(幼儿可能会说先叠、先折起来再蘸颜料……)

  6、介绍操作材料,讲明操作要求。

  过渡语:老师的桌上也有颜料,纸巾,毛巾,请你们也来动动手,变变漂亮的纸巾吧!然后把漂亮的纸巾放在卡纸上。

  三、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在桌面上的卡纸上,教师点评。

  1、师幼点评。

  2、采访个别“浸染”较好的幼儿,你是怎么样做的?

  3、师小结,引出“浸染”。

  先折再蘸颜料这个过程我们叫做“浸染”。

  4、学说“浸染”。

  过渡语: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五、观看ppt,了解“浸染”的技术。

  1、这些图片你在哪里见过?(幼儿可能会说衣服上……)

  2、介绍“浸染”,探索浸染的方法,引出使用棉球浸染纸巾。

  除了边对边对折两次,角蘸取颜料的方法外,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还可以用棉球来浸染装饰纸巾,让我们的衣服更加美观。

  3、师小结:是的,一些服装、服饰上也会用到,我们也来当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吧。

  六、播放背景音乐,用纸巾装饰衣服。

  1、第二次分组操作(分成4组,每组5人),教师巡回指导。

  用棉球蘸取颜料浸染纸巾不要太用力,以防纸巾受损。

  2、出示塑料衣服半成品,讲明操作要求。

  3、每组请一个小朋友当模特,然后分组同时装饰衣服。

  活动结束:

  1、作品展示。

  将服装成品展示在模特身上。

  2、播放背景音乐,模特走秀结束。

  3、结束语。

  你们想不想把这么漂亮的衣服展示给更多的老师和小朋友看呢?让我们出发吧!

  活动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多彩的纸巾》教学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年龄特点,活动目标的定位也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选材贴近幼儿生活,色彩鲜艳的颜料,幼儿较感兴趣,也愿意动起来。

  活动过程中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一张正方形的白色纸巾直接导入,比较自然,教师引导语简洁明了明确,导入较成功。

  活动过程中,出示纸巾直接导入—了解多彩的纸巾,教师示范纸巾弄颜料的过程—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小结—介绍操作材料,讲明操作要求—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看课件,了解浸染的技术—装饰半成品衣服—模特走秀,作品展示结束,活动过程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但是在实际操作活动过程中,教师示范操作后展示在黑板上,纸巾晕染的效果不明显,可是教师未发现,可见教师临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学机智有待加强!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分组操作之前,教师应当向幼儿介绍桌面上的材料分别有何用,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此外,活动材料纸巾的准备上,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到纸巾浸染颜料效果,还有颜色调色过于饱和,导致活动效果不够明显,教师可以适当的将纸巾更换为宣纸或者是布,颜色可以适当的再增加水调和,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设计公园的一般原则。

  2、尝试根据已有亭子、桥图片设计自己的公园,并用添画的方式丰富公园的内容。

  3、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设计的公园及原因。

  活动资源:画纸、勾线笔若干,亭子、桥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环节,引发幼儿设计的兴趣。

  1、老师:小朋友们都去过公园玩过,你们去过的公园都有哪些东西呢?

  2、老师:你们想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公园吗?

  二、讨论设计内容。

  1、老师:你想把你的公园设计成什么样子呢?想在公园里设计哪些好看、好玩的东西呢?

  2、老师:我们设计的公园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在一起,哪些东西哪些东西不能在一起?

  3、老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桥和亭子的图片,你们可以把它们贴在你的设计图上。

  三、幼儿设计公园。

  1、老师提出要求

  老师:请你先仔细想一想在公园里设计哪些东西?它们的位置怎么放?然后把桥和亭子的图片贴上去,再在其他地方用勾线笔画上你喜欢的东西。

  2、幼儿设计,老师观察指导

  四、展示作品,师幼欣赏。

  老师:你是怎么设计你的公园的?

  你最喜欢谁设计的公园呢?为什么?

  活动分析:

  一、活动来源:

  我们班级正在进行《我和公园》主题活动,幼儿对公园已经有了很多认识,他们对公园里的亭子、桥、人、标志牌游乐场等有了更为系统的接触,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喜欢的公园》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喜欢的公园,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二、目标拟定:

  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已有经验以及《纲要》中的要求,分别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拟定活动目标:

  1、了解设计公园的一般原则。

  2、尝试根据已有亭子、桥图片设计自己的公园,并用添画的方式丰富公园的内容。

  3、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设计的公园及原因。

  三、活动过程设计:

  鉴于幼儿已经对公园有了大量的经验,因此,活动开门见山,引发幼儿设计公园的兴趣。接下来要讨论设计公园布局的原则,公园要有桥和亭子,如游乐场不适合紧靠长亭,草坪旁边可以增加一些休息的地方……在布局原则下,幼儿开始设计自己的公园。因为幼儿已经欣赏绘画过“桥”和“亭子”,因此,活动中桥和亭子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幼儿采用贴图的方式固定桥和亭子的位置。在空余的地方,幼儿用添画的方式丰富公园的场景,如秋千,草坪,椅子,垃圾箱等,让整个公园富有生机。

  在最后的环节上,幼儿一方面要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要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能对同伴的作品作简单的点评,同时也是幼儿同伴学习的机会。幼儿的一些好的经验可以拓展为全班幼儿的经验。

  四、作品展示:

  幼儿完成作品后,班级外墙上的作业栏可以用来展示幼儿的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中班教案美术的教案07-12

美术中班教案02-28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07-21

中班美术教案07-20

中班的美术教案01-21

中班教案美术07-12

美术教案中班12-07

中班美术教案(经典)05-24

(经典)中班美术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