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10-10 04:43:08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踵趾小跑步,愿意大胆表现舞蹈《 采蘑菇的小姑娘》。

  2、根据歌词创编不同方向的采蘑菇的动作。

  3、知道找地方舞蹈,与同伴共享空间。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3、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4、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5、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蘑菇生长的知识。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音乐——精彩夏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夏季的特征,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图谱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活动准备:自制小图卡、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大中国》、《采茶》、《织布》。

  2、练声:《好娃娃》、《山谷回声真好听》,《山谷回声真好听》、《铃儿响叮当》、《雨中接妈妈》。

  二、导入部分。

  1、谈话导入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都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季特征)

  2、教师完整范唱第一遍,幼儿倾听。

  教师:前几天,老师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精彩夏天》。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教师: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是几拍子的歌曲?

  教师小结:歌曲的名字叫做《精彩夏天》,是4拍子的歌曲。

  4、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内容,感知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师:歌曲里的“夏天”都有些什么?

  5、教师第三次完整范唱,帮助幼儿理解图卡。(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歌词内容,初步进行内容与旋律的匹配。)

  教师:歌曲里的“夏天”有……请你们仔细地听,歌里到底还唱了什么?小图都表示歌里的`哪些内容?

  教师小结:歌曲里的夏天还有蓝天、白云、太阳公公、小鸟、小鱼、花儿、草儿、小朋友等。(教师结合图片小结)

  三、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自主学唱歌曲。

  (1)根据幼儿学唱过程中的困难,进行重点练习。

  (2)学唱歌曲2—3遍。

  2、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式分组演唱。

  教师:刚才,我们大家是一起演唱歌曲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演唱歌曲呢?(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演唱。并进行对唱、领唱、分组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3、表扬、鼓励能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并有感情表演的幼儿。

  教师小结:精彩夏天除了歌曲里说的有蓝天、白天、太阳公公、小鸟、小鱼、花儿、草儿、小朋友,夏天里还会有什么呢?小朋友下课后去找找看然后告诉自己的好伙伴。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激发孩子创编的灵感和兴趣。

  2、通过活动让幼儿掌握几种创编规律的方法。活动准备:小兔子头饰;1开大白纸一张;碰铃、铃鼓、手铃、沙锤若干。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今天呀音乐国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想”“咦,小兔子把它的拿手好戏——节奏表演也带来了,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兔子演员登台表演音乐节奏)

  2、发现规律

  老师:“小朋友,你在刚才的节目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节奏有规律)老师:“对了,刚才小兔子的节奏表演不仅好看而且十分有规律,谁能说说看它的规律是什么?(Х0×0|×0×0|)

  3、创编有规律的节奏老师:“谁能自己创编一个有规律的节奏?试试看!”

  (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有规律的节奏)如:×00|×00|×00|×oo|××××|0000|××××|oooo|××oo|××oo|××oo|××oo|

  4、创编有规律排序题老师:“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音乐可以创编出规律以外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编出有规律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出尽可能多的物品)老师:“请你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编一道有规律的排序题好吗?看谁编的和别人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教师在纸上写出孩子编的规律并用节奏中的×和o表示。)如:3朵花3把草可以用×××|ooo来表示。

  5、总结规律排序的方法老师:“生活中的'有规律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两种不同物体之间排,也可以三种、四种…不同物体之间进行排序,好现在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说说看你掌握了哪几种排序的方法,说的越多越好!”(引导幼儿说出这节活动中发现的排序方法。)如:×00×00;00×00×;×000×ooo;ooo×ooo×;

  6、练习有规律的节奏老师:“刚才音乐国的国王打来电话,让我们给一首音乐配上有规律的节奏,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想”“请你和你们组的小朋友一起来选一个有规律的节奏,再来选一种你喜欢的乐器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分组练习节奏,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7、活动延伸——合奏老师:“请回到位子上,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打节奏吧!”(给予幼儿鼓励与肯定)

  小结:

  “你们打的节奏不但有规律而且特别美,说明你们动了脑筋了,老师为你们自豪!现在就让我们乘着小列车到外面领取音乐国给我们的礼物吧!”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了,我的大胆尝试也有了明显的效果。这节活动让我深切的感觉到给孩子万千知识不如给孩子一种解决途径。活动中我把规律排序的重难点也就是(自编规律排序题)这一数学领域中难题,通过与音乐领域的有机结合而轻松的解决掉了,孩子们在想象中、拍打中总有保持着一股创编的兴趣与‘兴奋’,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孩子创编的方法之多让我有些目不暇接,让我由此更加坚定了兴趣教学的信心,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如:孩子发现了六种不同物体之间规律的排序,但在打节奏的过程中孩子并没有把它用节奏的形式打出来,也许是怕编的太慢而我给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吧,就留下了一些的遗憾。我想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更注意孩子突发教育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能用欢快的声音表现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

  2、尝试用“咪咪笑”“小鸟飞”“伸腿”等动作表现歌曲中小朋友做早操的快乐心情。

  3、懂得上幼儿园应不迟到,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活动准备

  1、《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教学挂图、《太阳小鸟夸奖我》教师教学资源、音乐CD。

  2、教师抓拍的幼儿在园愉快生活和做游戏的照片。

  3、幼儿学习资源1第2~3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小朋友在幼儿园生活中的照片,带领幼儿回忆自己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引出活动内容。

  2、引导幼儿看幼儿学习资源1第2~3页。

  提问:画里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幼儿园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教师结合画面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3、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说一说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怎样?小朋友到幼儿园做了什么事情?幼儿边看图片便跟随老师轻声演唱。

  (2)幼儿相互交流:小朋友在幼儿园锻炼身体,心情怎样?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教师带领幼儿用高兴的表情与欢快的声音表达,唱准歌曲中连音。

  4、师幼共同讨论,创编“踢脚”“伸腿”“咪咪笑”“唱歌谣”等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怎样?如小鸟飞的动作可上臂张开,上下摆动,也可以在一侧上下摆动等。

  5、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完整表现。

  6、结合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幼儿懂得应该坚持上幼儿园,才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画一画“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感受教师和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的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找松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2、松果、松树图片。

  3、前期经验:会唱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并会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重点难点:

  知道游戏规则,能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谜语导入:嘴巴尖尖像老鼠,一身茸毛尾巴粗。爱在森林里边走,爱吃松果爱上树。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

  师:对,是小松鼠。我们最近学过一首小松鼠找松果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

  (播放音乐,共同演唱歌曲)

  二、开展音乐游戏。

  1、幼儿学习松鼠的舞蹈动作。

  2、跟着音乐跳舞。

  3、教师扮演松树爷爷,要点:站直、手举高、风吹来摇一摇。

  3、幼儿观看老师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树爷爷,观察松树爷爷是怎么将小松果给小松鼠的。

  4、幼儿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树爷爷,注意每只松鼠找一棵松树。

  5、师找一名幼儿合作游戏,并交换角色,请其余幼儿观察。

  6、师幼一起游戏。

  7、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解决。

  三、结束部分。

  松鼠宝宝,我们采了好多松果是吗?这个冬天不用愁了,带上你们的松果我们准备过冬去咯!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圆圈行进走时,注意与前后的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站成内、外两圈的对形,学习内外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

  2、 什么是幸福的事?(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 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学唱《逛公园》

  1、倾听师边范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边唱边按歌词的内容依次指图中每个角色,并按音乐节奏轻轻摇动。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唱到弱起后的重音时,用较大幅度的动作暗示幼儿此处的唱法。

  三、学玩音乐游戏

  1.、师边讲解边与部分幼儿合作,示范请朋友的方法。

  2、教师:现在我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了,我请到谁,谁就跟在我后面走。教师边唱第一段歌词,边在幼儿围坐的半圆形内侧,按顺序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走动,当唱到第一段的最后“爸爸逛公园”的“园”时,用左手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请他扮“妈妈”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二段结束的前一句时,教师停下来提示幼儿:该“妈妈”来找小弟了。然后帮助“妈妈”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后一拍时,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最后一段开始时,扮“小弟”的幼儿任意指一个人扮“小猫”,大家停下脚步,一同对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想一下:在唱到什么地方时,就要请下一个小朋友了?

  4、当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讨论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员同去逛公园,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活动,首先我重点抓住两个重难点一是学唱弱拍起唱的歌曲;二是掌握两个重点的游戏规则:强拍带人,和猫叫后抓人和逃回座位.在这两点上我们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让孩子很好的理解“”第一强拍?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开始部分的律动中、基本部分感受歌曲内容和旋律的过程中以及在游戏中引起对第一强拍的感知和充分的运用。

  其次,反馈目标我们发现由于歌词易于幼儿理解,幼儿很容易在边游戏边歌唱的过程中学会演唱,第一条目标基本完成,但是在幼儿唱弱拍起唱的歌曲时我过分注重了游戏性即让幼儿发现第一强拍,而忽视了第一强拍因唱出强拍的重音的唱法的指导,对于第二条目标我们个别游戏和集体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幼儿尝试,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请大家帮助解决使游戏规则得到落实。第三条目标我个人认为完成的很好,孩子们在活动的最后都还是兴致勃勃,意由未尽的。但是原本在活动最后我们只安排了一次拓展游戏,但是由于我个人的疏忽把歌词接错了,因此又加了一次游戏,使整个活动时间超了一些。

  每一次活动尽管设计时自己认为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调整,我想只要心中有孩子,在不同的孩子尝试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学习的机会,给予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学习调整的机会,活动是孩子们的,面向全体孩子让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经验和愉快的体验最为重要。

  活动开始,先让幼儿初步学唱《逛公园》,掌握弱起拍的重拍,这是幼儿学唱歌曲的难点,我只要求幼儿能刚上老师的节拍。接着是让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游戏。开始我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就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弟,一只小猫。尝试下来,等待的幼儿比较多,在第二次游戏时,我多请了几位男生做爸爸。在转圈时,幼儿对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感还不够明确。在最后一个环节,猫叫后追逐老鼠时,由于教室比较挤,“猫”一回头就捉到“老鼠”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刺激,应让幼儿有追逐的过程,以后游戏时可带幼儿到室外进行,还可以增加家庭中得其他成员。由于这个游戏带有趣味性,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高了。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小虫的歌》

  活动目标:

  认识高音谱号,进一步认识五线谱。

  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发展幼儿的音乐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 有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能听指令做动作。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哈喽歌》进入教室

  创造性地根据音乐中的变化表现打招呼的`动作。

  二、教师介绍高音谱号,并通过律动带领幼儿欣赏音乐。

  三、教师再次引导幼儿认识高音谱号,并作简单的语言描述。

  四、线间游戏。

  五、听辨反应游戏。

  六、退场

《有关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音乐03-16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9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8-03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16

中班教案音乐09-09

音乐教案中班10-13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10-31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7-26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6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7-29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有关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踵趾小跑步,愿意大胆表现舞蹈《 采蘑菇的小姑娘》。

  2、根据歌词创编不同方向的采蘑菇的动作。

  3、知道找地方舞蹈,与同伴共享空间。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3、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4、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5、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蘑菇生长的知识。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音乐——精彩夏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夏季的特征,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图谱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活动准备:自制小图卡、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大中国》、《采茶》、《织布》。

  2、练声:《好娃娃》、《山谷回声真好听》,《山谷回声真好听》、《铃儿响叮当》、《雨中接妈妈》。

  二、导入部分。

  1、谈话导入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都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季特征)

  2、教师完整范唱第一遍,幼儿倾听。

  教师:前几天,老师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精彩夏天》。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教师: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是几拍子的歌曲?

  教师小结:歌曲的名字叫做《精彩夏天》,是4拍子的歌曲。

  4、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内容,感知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师:歌曲里的“夏天”都有些什么?

  5、教师第三次完整范唱,帮助幼儿理解图卡。(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歌词内容,初步进行内容与旋律的匹配。)

  教师:歌曲里的“夏天”有……请你们仔细地听,歌里到底还唱了什么?小图都表示歌里的`哪些内容?

  教师小结:歌曲里的夏天还有蓝天、白云、太阳公公、小鸟、小鱼、花儿、草儿、小朋友等。(教师结合图片小结)

  三、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自主学唱歌曲。

  (1)根据幼儿学唱过程中的困难,进行重点练习。

  (2)学唱歌曲2—3遍。

  2、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式分组演唱。

  教师:刚才,我们大家是一起演唱歌曲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演唱歌曲呢?(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演唱。并进行对唱、领唱、分组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3、表扬、鼓励能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并有感情表演的幼儿。

  教师小结:精彩夏天除了歌曲里说的有蓝天、白天、太阳公公、小鸟、小鱼、花儿、草儿、小朋友,夏天里还会有什么呢?小朋友下课后去找找看然后告诉自己的好伙伴。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激发孩子创编的灵感和兴趣。

  2、通过活动让幼儿掌握几种创编规律的方法。活动准备:小兔子头饰;1开大白纸一张;碰铃、铃鼓、手铃、沙锤若干。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今天呀音乐国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想”“咦,小兔子把它的拿手好戏——节奏表演也带来了,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兔子演员登台表演音乐节奏)

  2、发现规律

  老师:“小朋友,你在刚才的节目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节奏有规律)老师:“对了,刚才小兔子的节奏表演不仅好看而且十分有规律,谁能说说看它的规律是什么?(Х0×0|×0×0|)

  3、创编有规律的节奏老师:“谁能自己创编一个有规律的节奏?试试看!”

  (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有规律的节奏)如:×00|×00|×00|×oo|××××|0000|××××|oooo|××oo|××oo|××oo|××oo|

  4、创编有规律排序题老师:“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音乐可以创编出规律以外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编出有规律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出尽可能多的物品)老师:“请你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编一道有规律的排序题好吗?看谁编的和别人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教师在纸上写出孩子编的规律并用节奏中的×和o表示。)如:3朵花3把草可以用×××|ooo来表示。

  5、总结规律排序的方法老师:“生活中的'有规律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两种不同物体之间排,也可以三种、四种…不同物体之间进行排序,好现在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说说看你掌握了哪几种排序的方法,说的越多越好!”(引导幼儿说出这节活动中发现的排序方法。)如:×00×00;00×00×;×000×ooo;ooo×ooo×;

  6、练习有规律的节奏老师:“刚才音乐国的国王打来电话,让我们给一首音乐配上有规律的节奏,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想”“请你和你们组的小朋友一起来选一个有规律的节奏,再来选一种你喜欢的乐器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分组练习节奏,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7、活动延伸——合奏老师:“请回到位子上,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打节奏吧!”(给予幼儿鼓励与肯定)

  小结:

  “你们打的节奏不但有规律而且特别美,说明你们动了脑筋了,老师为你们自豪!现在就让我们乘着小列车到外面领取音乐国给我们的礼物吧!”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了,我的大胆尝试也有了明显的效果。这节活动让我深切的感觉到给孩子万千知识不如给孩子一种解决途径。活动中我把规律排序的重难点也就是(自编规律排序题)这一数学领域中难题,通过与音乐领域的有机结合而轻松的解决掉了,孩子们在想象中、拍打中总有保持着一股创编的兴趣与‘兴奋’,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孩子创编的方法之多让我有些目不暇接,让我由此更加坚定了兴趣教学的信心,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如:孩子发现了六种不同物体之间规律的排序,但在打节奏的过程中孩子并没有把它用节奏的形式打出来,也许是怕编的太慢而我给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吧,就留下了一些的遗憾。我想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更注意孩子突发教育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能用欢快的声音表现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

  2、尝试用“咪咪笑”“小鸟飞”“伸腿”等动作表现歌曲中小朋友做早操的快乐心情。

  3、懂得上幼儿园应不迟到,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活动准备

  1、《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教学挂图、《太阳小鸟夸奖我》教师教学资源、音乐CD。

  2、教师抓拍的幼儿在园愉快生活和做游戏的照片。

  3、幼儿学习资源1第2~3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小朋友在幼儿园生活中的照片,带领幼儿回忆自己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引出活动内容。

  2、引导幼儿看幼儿学习资源1第2~3页。

  提问:画里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幼儿园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教师结合画面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3、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说一说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怎样?小朋友到幼儿园做了什么事情?幼儿边看图片便跟随老师轻声演唱。

  (2)幼儿相互交流:小朋友在幼儿园锻炼身体,心情怎样?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教师带领幼儿用高兴的表情与欢快的声音表达,唱准歌曲中连音。

  4、师幼共同讨论,创编“踢脚”“伸腿”“咪咪笑”“唱歌谣”等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怎样?如小鸟飞的动作可上臂张开,上下摆动,也可以在一侧上下摆动等。

  5、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完整表现。

  6、结合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幼儿懂得应该坚持上幼儿园,才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画一画“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感受教师和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的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找松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2、松果、松树图片。

  3、前期经验:会唱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并会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重点难点:

  知道游戏规则,能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谜语导入:嘴巴尖尖像老鼠,一身茸毛尾巴粗。爱在森林里边走,爱吃松果爱上树。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

  师:对,是小松鼠。我们最近学过一首小松鼠找松果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

  (播放音乐,共同演唱歌曲)

  二、开展音乐游戏。

  1、幼儿学习松鼠的舞蹈动作。

  2、跟着音乐跳舞。

  3、教师扮演松树爷爷,要点:站直、手举高、风吹来摇一摇。

  3、幼儿观看老师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树爷爷,观察松树爷爷是怎么将小松果给小松鼠的。

  4、幼儿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树爷爷,注意每只松鼠找一棵松树。

  5、师找一名幼儿合作游戏,并交换角色,请其余幼儿观察。

  6、师幼一起游戏。

  7、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解决。

  三、结束部分。

  松鼠宝宝,我们采了好多松果是吗?这个冬天不用愁了,带上你们的松果我们准备过冬去咯!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圆圈行进走时,注意与前后的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站成内、外两圈的对形,学习内外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

  2、 什么是幸福的事?(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 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学唱《逛公园》

  1、倾听师边范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边唱边按歌词的内容依次指图中每个角色,并按音乐节奏轻轻摇动。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唱到弱起后的重音时,用较大幅度的动作暗示幼儿此处的唱法。

  三、学玩音乐游戏

  1.、师边讲解边与部分幼儿合作,示范请朋友的方法。

  2、教师:现在我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了,我请到谁,谁就跟在我后面走。教师边唱第一段歌词,边在幼儿围坐的半圆形内侧,按顺序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走动,当唱到第一段的最后“爸爸逛公园”的“园”时,用左手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请他扮“妈妈”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二段结束的前一句时,教师停下来提示幼儿:该“妈妈”来找小弟了。然后帮助“妈妈”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后一拍时,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最后一段开始时,扮“小弟”的幼儿任意指一个人扮“小猫”,大家停下脚步,一同对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想一下:在唱到什么地方时,就要请下一个小朋友了?

  4、当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讨论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员同去逛公园,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活动,首先我重点抓住两个重难点一是学唱弱拍起唱的歌曲;二是掌握两个重点的游戏规则:强拍带人,和猫叫后抓人和逃回座位.在这两点上我们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让孩子很好的理解“”第一强拍?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开始部分的律动中、基本部分感受歌曲内容和旋律的过程中以及在游戏中引起对第一强拍的感知和充分的运用。

  其次,反馈目标我们发现由于歌词易于幼儿理解,幼儿很容易在边游戏边歌唱的过程中学会演唱,第一条目标基本完成,但是在幼儿唱弱拍起唱的歌曲时我过分注重了游戏性即让幼儿发现第一强拍,而忽视了第一强拍因唱出强拍的重音的唱法的指导,对于第二条目标我们个别游戏和集体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幼儿尝试,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请大家帮助解决使游戏规则得到落实。第三条目标我个人认为完成的很好,孩子们在活动的最后都还是兴致勃勃,意由未尽的。但是原本在活动最后我们只安排了一次拓展游戏,但是由于我个人的疏忽把歌词接错了,因此又加了一次游戏,使整个活动时间超了一些。

  每一次活动尽管设计时自己认为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调整,我想只要心中有孩子,在不同的孩子尝试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学习的机会,给予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学习调整的机会,活动是孩子们的,面向全体孩子让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经验和愉快的体验最为重要。

  活动开始,先让幼儿初步学唱《逛公园》,掌握弱起拍的重拍,这是幼儿学唱歌曲的难点,我只要求幼儿能刚上老师的节拍。接着是让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游戏。开始我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就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弟,一只小猫。尝试下来,等待的幼儿比较多,在第二次游戏时,我多请了几位男生做爸爸。在转圈时,幼儿对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感还不够明确。在最后一个环节,猫叫后追逐老鼠时,由于教室比较挤,“猫”一回头就捉到“老鼠”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刺激,应让幼儿有追逐的过程,以后游戏时可带幼儿到室外进行,还可以增加家庭中得其他成员。由于这个游戏带有趣味性,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高了。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小虫的歌》

  活动目标:

  认识高音谱号,进一步认识五线谱。

  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发展幼儿的音乐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 有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能听指令做动作。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哈喽歌》进入教室

  创造性地根据音乐中的变化表现打招呼的`动作。

  二、教师介绍高音谱号,并通过律动带领幼儿欣赏音乐。

  三、教师再次引导幼儿认识高音谱号,并作简单的语言描述。

  四、线间游戏。

  五、听辨反应游戏。

  六、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