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0 09:03:2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二、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你去过农村吗?那儿的变化大吗?

  2、今天带你们到农村去瞧一瞧(出示课件),把那里的风景夸一夸。

  3、学生看图,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提问:请数一数有几座房,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4、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二)、读通课文:

  1、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评价,相机指导读准三拼音节和轻声音节。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4、多种形式读,开展小组擂台赛。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

  2、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一句。

  (1)自读第一句,说说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文结合,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3)比较“大的窗”和“大大的窗”等,通过换词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叠词有什么好处。

  (4)诗人用这么美的词组写出了这些房子很美很宽敞,可见他多么的喜欢这些房子呀!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5)朗读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大大的窗”

  3、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二句。

  (1)看图,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

  (2)教师朗读一、二句,学生比上眼睛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结合图,学习三、四句。

  (1)再看图,问:在小朋友的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

  (2)指导朗读三、四句。

  (3)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读好全文。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说说在哪些课文中学过。

  2、分析字形,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评。

  六、作业布置:把“了、子、门、月”

  七、板书设计:了、子、门、月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学生听写生字,老师收一小组抽查,其余的自己检查,错误的加以巩固。

  (二)、背诵课文

  1、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3、举办背诵课文擂台赛。

  (三)、识记字形

  1、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2、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1)比较部首记忆。

  (2)开火车给字组词。

  (3)创设语境,巩固生字。

  自读下面一段话-----同桌检查-----指名读。(出示课件)

  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前有个美丽的`大花圃。花圃里种着各种各样漂亮的花。这儿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花香,吸引了许多女同学来观赏。教学楼的后面有一大片青青的草坪,男同学们都爱在青草坪上踢球玩耍。

  3、词语积累:

  (1)练习读课后的叠词,再发散。

  (2)练习做找朋友的游戏,课件出示词语搭配,连线。

  (四)、扩展活动

  谈话,上节课我们夸农村小朋友的美丽校园,今天我们来夸夸自己的美丽校园吧!

  五、作业布置:把“了、子、门、月”

  六、板书设计:了、子、门、月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题,质疑:

  从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灰雀什么样?它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以“灰雀”为题……)

  2.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郊”:左边的“交”是表音部分,末笔捺改点。

  “散”: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s3n s4n。

  “脯”: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p* f(。

  “蹦”:左面“足”的第六笔撇改竖,第七笔捺改提。

  “惹”:上面是“若”,不是“苦”。

  “仰”:右面不是“印”,比“印”少一笔。

  “渣”:右上的“木”,中竖不带钩。

  “定”:最后一笔是平捺。

  “或”:偏旁是“戈”字部;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倒数第二笔是“撇”不要忘写;最后一笔是点。

  “但”:右面的“旦”是表音部分。

  “肯”:下面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郊( ) 脯( ) 蹦( ) 若( )

  校( ) 哺( ) 崩( ) 惹( )

  仰( ) 渣( ) 但( )

  迎( ) 查( ) 担( )

  理解词义:

  郊外:城市外面。

  散步:随便走走。

  欢蹦乱跳:欢快而随意地蹦跳。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肯定:本课是确定的意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坚定:稳定坚强;不动摇。或态度坚决、果断。

  2.练习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时爱护灰雀更爱孩子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 )”画出来。

  2.我们把课文按照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部分。

  过渡语: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边读边画批。

  2.汇报自学情况:

  (1)三只灰雀十分可爱;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3.填空,读一读,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投影)

  课后思考·练习4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从“一天”到“男孩坚定地说”。)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组对话,其他同学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列宁,在说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这种心情?

  (1)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一天,我(列宁)突然发现平日关心、照顾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2)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第一句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表现出担心;第三句表现出惋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希望。)

  (3)小结: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2.假如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

  (1)同桌交流,然后自由汇报。

  (我(小男孩)突然听列宁这么一问,十分惊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张口就说:“不知道。”说完怕列宁不信,紧接着又强调一遍:“我不知道。”)

  (当听到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色严寒,它怕冷。”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因为“我”太喜欢它了。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因为,“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厉地批评“我”。)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喜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伤心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婉转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定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2)小结:由小男孩开始惊慌地说:“不知道。”到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一矛盾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3.分角色练习对话,思考: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请同学们质疑、解疑。

  A.列宁为什么问这个小男孩而不去问别人。

  (列宁善于观察,他过去肯定见过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表现分析灰雀的失踪肯定和这个男孩有关系,所以就故意去问他。)

  B.听了男孩的回答,列宁会怎么想?

  (孩子在回答列宁的问话时,显得恐慌,不知所措,更进一步证明失踪的灰雀与他有直接关系。)

  C.列宁为什么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的话中,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的觉悟,以情育人,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

  D.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列宁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的。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看不见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听不到灰雀的歌声,别人心里会难过的。)

  (2)在列宁真情实感的启发下,男孩鼓起勇气说出了原来不敢讲的话,读孩子的话,体会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心地善良、诚实。)

  过渡语:男孩说的话兑现了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质疑,解疑。

  1.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

  2.列宁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问问男孩灰雀失而复回的原因?

  (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3.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五、总结全文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师: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能关心、爱护身边的一只小鸟,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保 护生态平衡,保护益鸟的典范吗?

  你能不能也为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做点什么?如:针对乱砍乱伐、捕捉珍禽兽等行为写一份建议书。有的同学可能说不会写,其实,建议书很好写,我一教你就会,不信动手试试。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4、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5、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6、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俺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同学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俺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俺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俺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局部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身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 k h j q x zh ch 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2、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3、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俺会读。

  1、以组为单位出示音节,指名读。

  2、说说每组音节有什么区别?读和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领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音节。

  (二)第五题:读读连连。

  1、自由拼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正音,强调没有标声调的,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看看书上连线的一组词语,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

  3、同学试着自身连接剩下的词语,并说说理由,教师校对。

  4、说话练习:俺把bō luó和yā lí连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属于水果。

  (三)第六题:俺会认。

  1、做摘苹果游戏:一张贴有生字的苹果树插图,请同学认认这些生字,会念的大声念出来,并把这个带生字的苹果送给同学。

  2、领读、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3、谁能给这些苹果找找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3 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 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 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 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 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二、我会认

  1 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2 扩词练习。学生自己口头扩词,同桌扩词,全班开火车扩词。

  3 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路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三、我会写

  1 认读其中的字。

  2 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 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言、家、定

  四、日积月累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2 学生自己选词造句。

  五、读读背背

  1 教师示范读。

  2 学生自己练习读,启发学生读出丰收时的喜悦。

  3 鼓励学生背诵短诗。

  4 朗读时需注意:

  轻声:庄稼高粱葡萄

  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 读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 自己找喜欢的.小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讨论本次秋游计划。

  3 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各组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

  我们组建议到……,因为……。

  我们都愿意到……,因为……。

  因为……,所以我们建议到那里秋游。

  ……,……。

  4 同意意见后,具体商量秋游活动的计划。

  到那里去做什么?

  5 商量准备工作和秋游活动中的分工。

  要做哪些准备?

  6 向老师提出建议。

  秋游到哪里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二、展示台

  1 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

  布置一个展示角,展示孩子们制作的与秋天相关的书签、贺卡和图画。

  2 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予以表扬,评选优秀作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象的字型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拆分、整合的识字法认字。

  2.注意区分字形、字义。

  3.能正确、流利的诵读短文。

  4.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韵文。

  (2)朗读韵文。

  (3)说一说短文一共讲了几个字?

  (4)引导学生发现拆分,整合的识字方法。

  (5)用同样的方法你还认识了哪些字?

  二、我会认

  1.出示“转盘”课件。转盘周围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字,就引导学生读哪个字。

  2.交流识字方法,把你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3.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全班开火车读两遍)

  三、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出示我会填的影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读题目“我会填”这是让我们做什么呢?学生说出这项训练要求。

  3.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巡视)。

  4.反馈:让学生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填写的。

  (二)我会读

  1.听教师示范读短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书。

  2.组织学生自由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配以优美的音乐。

  4.组织全班自由读,边读边想: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的理想是什么?怎样实现你的理想?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桥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刚才看到的`桥介绍给大家吗?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把你设计的桥展示给大家,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设计的?

  二、进入有主题的口语交际

  1.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

  2.同桌练说、评价。

  3.各学习小组组织练说、评价。

  4.小记者采访。

  A.同学们,学校小记者站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会设计桥,而且设计得非常漂亮,便派来几位小记者前来采访(四名同学扮成小记者上台)。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B.小记者采访(从桥的造型、材料承重力等方面质疑,介绍者进行答疑)。

  5.评选,展示最优桥梁。

  黑板上贴满同学们设计的桥,评一评谁设计的桥好,你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原因。

  三、总结谈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知道”夸张”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时阅读中运用.

  5.用恰当的音量说话,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修养.

  6.学习<格列佛游记>的写法,让学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时数: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语的字数不等.

  二.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张,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博爱广敬。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亲眼看见只光听说,而根据猜测判断,可以吗?

  第二句:亲眼看见才是真,传言未必是真.

  4.背诵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默读短文,读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1)刚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叫默读.

  (2)默读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读的习惯该如何养成?

  2.教师补充默读的方法

  二.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在学校图书室里,同学们在安静的看书,两位同学在一旁高谈阔论.你正在看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 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启发,提问,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2.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3.想一想,同学们在哪些场合要小声说话?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课时

  习作:《荒岛生存记》

  一.回顾原文,激发兴趣

  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

  二.课堂讨论,揭示规律

  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述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

  三、全班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

  同学介绍,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拟订提纲,起草。

  3.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教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4.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行选材,并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现在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下的人物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吗?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完成习作。

  第五、六课时(习作讲评)

  一、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2.投影或宣读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

  (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应该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导语: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行互相修改。

  学生互改,教师巡视,发现修改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

  (2)好在哪里?

  三、指导自改

  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

  (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趣”。

  (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家庭趣事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还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些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的习作,争取每次的习作都能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在老师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并能用几句话说出图里都有什么?

  3.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想像,扩展图的内容,练习说话。

  4.能看图写几句话。

  教学准备:一幅春天的大图,一只青蛙,蝴蝶,蜜蜂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过后呢?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二、整体观察,练习说话。

  1、老师跟你们一样地喜欢春天,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图画里去看看春天,好吗?

  2、是一幅春天的图,多美啊! 说说图里都有什么?

  3、刚才我们说了图里有什么,要想把图里都有什么说全了,不能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按什么顺序呢?可以按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说。

  ——看图:

  4、天空中有什么?

  ——天空中有太阳和燕子。

  5、这句话说得很清楚。

  6、小河边有什么?

  7、先看看近处,再看看远处都有什么?

  ——学生认真看图。

  8、谁来说说。

  ——小河边有柳树,有桃花,有迎春花,有小鸟还有小草。(点评:他把这么多的'景物,用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这样的一句话说清了。)

  ——小河边有柳树、桃花、迎春花、小鸟还有小草。

  (点评:他用有什么、什么、什么还有什么的一句话说清了。)

  ——两人互相说说。

  ——指名说。

  三、自主选择,扩展句子。

  1、图里有这么多的景物,把你最喜欢的景物找出来,把它多么美,多么可爱,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说。

  2、同学们到图里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闭上眼睛想想:春天,大自然里还有哪些景物。

  ——学生说。

  四、板书设计:

  天空中太阳燕子(飞来飞去)

  小河边柳树(绿色)桃花(粉红)迎春花(金黄)小鸟(叫)(唱歌)(叽叽喳喳)小草(绿)

  小河里小鱼(快活)(欢快)(游来游去)有人划船(高高兴兴)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知识目标

  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

  3、默写古诗。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和看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从中懂得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方法

  结合图,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题解题

  1、出示小池投影片。这幅彩图多么漂亮!仔细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满池碧绿的荷叶,荷花还未开放,是初夏。)图上除了荷叶还有什么?(细细流动着的泉水,小蜻蜒。)

  2、揭示课题,齐读两遍。解题。“小池”,就是小池塘。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描绘小池什么景色呢?我们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

  2、指名朗读,进行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看文听读,注意听出节奏。

  三、讲读课文,了解诗意

  全诗共四行,分两层意思。

  1、学习第一、二行。

  ①学生自读一、二行。仔细读,想词意,思考诗句的意思。学生年龄较小,可做如下辅助。

  借助书上插图,边看教师边提问:

  泉水从什么地方,怎样流出?流到什么地方?

  水面什么样?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根据诗意,以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把诗句变成具体美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②教师小结:小荷塘的`水是从细细的泉水汇集的,它缓缓流人池中,绿荫映照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水,也变得碧绿了。

  2、学习第三、四行。

  (1)学生自读三四行。仔细读,思考诗句得意思。

  (2)说说诗中描写得小荷是怎样得?

  (3)初露尖角得小荷吸引了谁?它在那里做什么?(看图进行想象)

  3、小组讨论,大家共同交流自己看到或想到得初夏小荷塘得美丽情景。

  4、教师小结:这首诗诗人用细细的流淌的泉水、浓密的树阴、清澈平静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荷角的蜻蜓,描绘初夏小荷池的美。

  5、请把四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讲一讲。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体会诗句的意思

  二、背诵课文(做到人人会背)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字形。

  本课中的生字“惜、照、柔”,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引导学生自己说识记方法。

  “柔”指导学生把音读准确。

  2、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

  “惜”,左边竖心旁的笔顺是先两点,后中间的竖,右边的“昔”写大点。

  “照”,下面是四点,要写匀称,把“昭”字托住,不要写成一横。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撇。

  四、默写全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决办法 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查找丰富的图片,给学生展示一个直观的清晰印象。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讲解

  学生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多媒体使用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作者的观察点和观察顺序,直观地欣赏到梅雨潭的美。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才能主动而愉快的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句练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对句练习。我说上句,你们按照对句的一般要求,对出下句。

  师:碧玉妆成一树高 (生: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2、大家的对句中,都有一个什么字?二者的.绿有区别吗?

  3、对,一个“绿”字就现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江南春天。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都喜欢“绿”,朱自清更喜欢“绿”,朱自清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惊诧”绿的丰韵!(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⑴要认的字中,侧重读准字音,要重点认记:“镶、踞、薄、绺、棱、倏”这几个字的字音

  ⑵“翼”字比较复杂,要运用拆解式的记忆方法来识记,效果能够更好一些。

  ⑶“薄”是多音字,要讲清楚不同的读音和意义,使学生在以后遇到时能正确地读出来。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同学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第一段写梅雨潭形成的原因,作者在山边感知到的梅雨瀑的声形。

  (2)第二段写梅雨亭。

  (3)第三段是作者对梅雨瀑观察联想后,用比喻词句描绘出的一幅梅雨瀑的生动画面。

  2、说一说哪里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全体学生作业:

  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优等生作业:

  在书上做批注来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3-2 梅雨潭

  梅雨潭 低矮 呈现 双翼 薄片

  一幅画 棱角 撞击 粉碎 锯齿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6-21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0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