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
(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40台以上计算机并连接Internet)
(2)软件方面:WEB课件、《聚焦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
教学过程:(以下字体加粗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2、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支持)。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独立写出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例1图片,乘法口诀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说出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出示准备题.
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8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格表示1个8,第二格表示2个8,第八格表示8个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1)学习第一句口诀:一八得八.
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讨论,它表示几个8,求1个8怎样列式,怎样编一句8的乘法口诀.
使学生明确:表示1个8,列式口诀:一八得八
学生读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2)启发学生学习第二句口诀
出示2个正方体,使学生明确所乘的数比第一个算式多1,表示2个8,列式,口诀二八十六,并填书.
(3)分组讨论,学习第3~8句乘法口诀,并填书.
①分组讨论,探究8的乘法口诀.
②填书.
2.反馈练习.
(1)读背诵8的乘法口诀.
(2)做一做1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3)做一做2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三、全课小结.
略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3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2.练习二十二2题
(1)6个8相加是多少?(2)8乘4是多少?
分组练习,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4题
83488678
58823888
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
准备题: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1个82个83个84个85个86个87个88个8
探究活动
数台阶
假如你家住的是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阶,每阶楼梯都是8级.你家住八楼,那么你从一楼到八楼一共要上多少级台阶?
活动一、说一说,算一算.
1.分组讨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吗?如果可以,又有几种方法?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及计算结果.
3.全班评选出最佳计算方法.
活动二、走一走,数一数.
学生在课后找一座高层楼房(要求与题中一致),从一楼走到八楼.数一数一共要上多少级台阶,看是否与活动一中的计算结果相符.
8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
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课题数的运算(二)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 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
通过复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习的态度。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 -( - )]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 后
小 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9——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并学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和普通记时法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记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仇老师特别希望我们三(3)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介绍作息时间。
2,出示作息时间表:挑一节你最喜欢上的节课,说说它的开始时间。
师:我们把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的方法叫做记时法(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引出24时记时法
1,出示十运会开幕式场景
师: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开幕式有许多精彩比赛等着我们呢!仇老师向同学们推荐明天的比赛。
2,出示10月15日十运会的比赛时间表。
十运会10月15日赛程
比赛时间比赛内容
09:00男子羽毛球单打,双打,附加赛决赛(3—8名)
09:30女子跆拳道67千克级预赛
10:00网球男子单打第二轮
13:00女子曲棍球小组赛
14:00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一,二轮比赛
15:00马术盛装舞步决赛
16:30棒球分组循环
18:00男子手球B组小组赛
19:00乒乓球男子单打第一,二轮比赛
19:30体操第三种比赛女子跳马,高低杠决赛
(1)挑一个你特别喜欢的比赛,说说几时开始比赛,小组内交流,教师板书。
(2)你能把黑板上的记时法分类吗你能为这两种记时法取个名字吗
教师板书: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
(3)举例: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24时记时法的
(4)出示记时法的图片:
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例子,它们分别用了什么记时法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学习24时记时法:
1,创设情境,分析问题
出示春晚倒记时场景
师:记时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出示春晚倒计时录象)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的'
板书:晚上12:00(凌晨0:00)
师:晚上12时也称凌晨0时,它们是同一时刻。晚上12时表示旧的一天的结束,凌晨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2)那么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再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凌晨0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电脑演示:凌晨0时,中午12时,晚上12时,出示彩条)
2,演示24时记时法
(1)师:一天有24小时,24时记时法是从0时到24时,尤其在在交通,邮电,广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晚上12时,也就是凌晨0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是0时。此时我们在干什么(3)演示:下面老师的时针在不停的走,当它停下来的时候你能迅速的从图上找到一幅图片贴在相应的时刻。
时针分别指着早上6时,早上8时,中午12时,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7时等。
提问:此时一般在干什么,此时是什么时间并用彩条出示。
(4)0和24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深夜12时,夜深人静,一天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24时也就是几时。(课件演示)
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深夜
0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3,讨论联系:
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发现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
(三)运用记时法解决问题
1,找呀找朋友(音乐:朋友)
六幅图片,24时(0时,晚上12时,凌晨0时),22时(晚上10时)等卡片。
2,小小提醒员:
(1)刚才有同学说喜欢看110米栏,那你们一定知道刘翔吧。下面是刘翔某一天的日程安排,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提醒他!
上午7:00起床9:00锻炼11:30吃中饭
下午1:00观看比赛15:30训练晚上9:00睡觉
3,小小播音员:
播报:某校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
上午7时30分学校新气象
中午12时儿童歌曲欣赏
下午1时健康教育
下午4时科学家的故事
先用普通记时法播报,再用24时记时法播报。你喜欢那一种记时法
4,小小讲解员:10月15日上午8:00仇老师准备坐朋友的卡车到南京看十运会,19:00到百货商店逛逛,晚上11时在新街口坐公交到水西门。仇老师那些事能办成,请你结合图片说说。
5,小小编辑员:
学校的XX电视台招聘小小编辑员,请你利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下面的四个栏目:
故事大王(20分钟)校园新闻(10分钟)体育活动(30分钟)英语会话(15分钟)
出示作息时间表
小组先讨论安排什么栏目。
完成表格。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8 bgColor=#ffffff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图片激趣,引发讨论,设置悬念。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3.揭题: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刚才有同学会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 汇报交流:
(1)写法
(2)各部分名称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试一试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生读例2,师:读了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有着相除关系的量,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交流得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追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
提问: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会用比来表示吗?
3.总结概括比的意义。
(1)观察一下这几组式子,总结相同的特点。
(2)提问:你认为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3)小结:两个数的比归根结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除。
三、自学课本,内化比。
1.自学课本p69
2.反馈: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数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利用表格整理知识
名称
相互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倍数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数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你是怎样想的。
*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四、多样练习,应用比。
*说一说(基本练习)
*辩一辩(判断对错)
五、回顾梳理,总结比。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对于比,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A:排疑解难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1、存款的意义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C:认识存款凭条,填写定期存款凭条。D:汇报上网查询到的相关资料。五、加强反馈 巩固新知六、总结深入 强化新知 七、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1、基本练:选择题 (略)2、提高练:应用题 (略)3、思考题 (略)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7.92%×2×(1-20%)+200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二、操作中认识圆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三、交流探究圆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3、师:半径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四、比较中深化圆的认识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4、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总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6、做一做,第77页例7、8题、做一做,练习十五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 用字母表示 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3、 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运算定律 叙述方法 字母表示
加法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a+(b+c)
减法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ab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a+b)c=ac+bc
除法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 abc
=a(bc)
=acb
其它 凑与拆 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简算。拆成和分数分母相同的数,进行约分。再利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4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12-30
【热】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荐】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12-30
【精】小学数学教案12-30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