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19 19:14:4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初衷】

  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对这些本身就正在经历着童年生活的四年级孩子们来说。游戏、趣事、烦恼……种种事物、事件中都饱含了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识与新奇感,对生活的感情与沉淀──他们生活其中,但却并不见得完全感受或享受其中。所以,我作此课的目的就是试图牵引着孩子的视线,使它不仅仅停留于外在的玩、闹、快乐等字眼,而是打开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触角,铺延、沉淀……使其学会热爱生活,并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普希金语)。

  【课前走过的历程】

  精读三篇文章:

  《天窗》《芦叶船》《快乐足球赛》

  略读一组作品:

  《捅马蜂窝》《捉人》《笔直走,转弯狗》《一个美国少年的一天》《窗边的小豆豆》《父与子》《漫画》

  三个实践活动:

  ☆师生同玩“捉人”游戏。

  ☆“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教学过程

  教学心得

  习作指导

  一、真诚导入

  师: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就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说:长大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啊?于是,我就科学家、画家、作家的说了一大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的是什么。长大了,才渐渐发现,这个时候自己希望的竟然是能够回到童年,放飞童年,因为,那是一个人最纯真的年代。所以,我非常高兴这段时间能跟着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童年。

  二、回顾历程

  师:那么,还记得这段时间我们都一起做过些什么吗?

  生:逐个回忆:

  一组文章;“捉人”游戏(出示照片回忆);“小小采访”(分享采访记录与收获);

  三、布置教室

  师: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还一起收集了许多的宝贝呢,有你们爱玩的,也有一些 有故事的小纪念品,对吧!要知道,收藏可是记录生活很棒的方式哦!那这样,就用我们收集的东西先来布置一下我们的教室吧!

  (同时播放所有学生童年照片做成的FLASH课件。)

  (完成之后,让他们谈自己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回忆与感动。)

  四、生活交流

  师: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那说说,关于你 的童年生活,此时此刻,什么是你最想 讲给大家听的?

  1.“童年趣事”(一个“偷吃辣椒”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关于自己天真无邪童年的有趣回忆。)

  师结:我发现你们是那么天真、可爱。待会写下来也一定会是一段真实可爱的宝贵记忆的。

  2.“童年游戏”(学生讲自己的自制或最得意的玩具,讲到兴致高涨时让学生随手摆弄几下。师也提供一组童年游戏组图,激发学生的游戏快乐童年。)

  师结:那一定永远是我们童年生活最痛快淋漓的一段美好记忆了!

  3.师:我们知道,生活不会只有一种味道,童年也是如此。今天在你们带来的这些纪念品当中,有没有一些给你生活带来不同于游戏与趣事,但同样更让你怀念的?

  (学生讲述自己许多与朋友或小动物的感人故事。虽多是与小狗小猫,但这就是孩子们童年生活对友谊对感情最初的了解与体会啊!)

  四、沉淀习作:

  师结:说了那么多,不知你发现了没有,我们的童年生活不仅有让我们可以畅快淋漓的游戏,还有那天真调皮的小趣事,同时,也一定会有值得我们回忆的……

  拿起你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下所有童年生活中最让你感兴趣、感动,或有所感触的事!不拘任何形式,可以写可以画,可以是一个精彩的片段描写。写完之后,再给你的小作品拟一个新奇有趣、与众不同的题目吧!

  (学生习作完成后设置“习作展览区”,提出“欣赏提示”,生生之间互相欣赏习作。)

  习作赏析

  一、集体评议

  师:上节课,我们在展览区欣赏了同学们的习作,大家还在自己喜欢的习作上送了红花或写下了评语。说说,你们最喜欢谁的作品啊!

  (学生推荐:《哈哈,你捉不到我!》《是沉睡,还是死亡?》《童年》《泡泡雨》等作品。)

  请这几位作者分别朗读他们的作品。作者高兴而自豪地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同学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在朗读完后充分发表意义或提出疑义交流。

  二、 自我推荐

  三、 分享平时积累作品

  四、 提出修改建议

  师:为了使我们的习作更精彩,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学生主动提出修改的建议)刚才的赏析过程中其实就在渗透如何使文章更优秀:有真情实感、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切合的题目等。老师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后学生课下自由修改,然后回去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美好的童年,一起来分享成功的喜悦!

  之前的一周时间都在与孩子们一起读童年,讲童年(别人的,也有自己的),甚至同玩游戏,沉浸其中。在享受整个过程之后的此刻,静下心来,老师作为一个引领者,一个朋友,一个已经长大的人来真诚交流自己对童年的记忆,既是点题,更是希望为接下来的环节营造一个真诚交流的氛围。

  阅读、生活与习作,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这节课就是在学生充分阅读与体现的基础上的快速习作。

  所有的回忆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整合思想与情感,让他们在这里达到一个点的爆发。

  营造氛围,打开学生思维与情感是本课时交流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环节设计更是让学生通过音乐FLASH课件及及教室的亲手布置全身心地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幸福回忆当中。

  情致永远是交流的一根主线,此时即使有学生思维跳跃或表达不够连贯详尽,也以鼓励、期待的方式让其条理清楚,抓住重点的去表述。

  这引导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让学生回忆并讲述生活中最让你动情的事情,勾起每一个人心灵最温柔的一面。

  此时学生已沉淀饱饱的感情、迫不及待想要表达。那么,不拘任何形式地鼓励学生写下自己最想写的,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习作水平。

  这个习作互赏的环节设置使每个孩子都扩大了自己作品受众面,学生之间互评互改,让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充分提高了孩子的被关注程度与自主意识。

  集体评议的作品仍来源于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作品中去探讨习作,探讨生活。

  “习作只有养成习惯才有其意义。”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将自己的收获心得写画下来,重在培养学生养成习作的习惯。而此时的展示更是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搭积木。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平、这、住、呢”等字不容易读准字音,要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读错的字音。

  在指导学生认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认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间”可以用“门”加上“日”,也可以把“问”中的“口”换成“日”。学生在平时经常见到“苹果”,启发他们把“苹”去掉“艹”就是“平”。“呢、啊、没”可以用拆字法来认记。“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它以后,就可启发学生把熟字“跟”中的“”换成“彳”来认记“很”的字形。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笔画较少,要用田字格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本、平、书”三个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位于竖中线上。还要启发学生比较它们的细微差别:“本”中的竖是垂露竖(不带尖),“平”“书”中的竖是悬针竖。

  (二)词句

  本课的词语浅显易懂。容易混淆的是量词“间”与“座”。在第四课中有“四座房”,本课有“四间房子”。这是有区别的.。“间”是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座”多用于较大的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楼”“一座山”“一座大桥”。一座房里有几间或的房间。

  “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指导学生用“啊”练习说话。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这个星期六啊,我们都去游泳”。

  (三)朗读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平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指导学生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要怀着喜悦、自豪的心情朗读平平说的话。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四)实践活动

  1、在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如,“很平很平的玻璃”“很快很快的火车”“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冷很冷的冰”“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2、举行“我长大了干什么”的说话比赛,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要搭积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三)试读课文

  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四)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练习说话

  (七)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八)指导学生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二、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三、小组交流,你最想写什么?准备怎么写?

  四、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五、自主习作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写完以后仔细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评价作文

  1、自我评价:

  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认为这一段比较好的理由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对照自己的评价与同学的评价,再次修改后在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要求全班同学根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标准给上台读作文的同学作出评价。

  5、教师总结评价,主要是关注全班普遍出现的问题或现象给与针对性地指导。

  七、誊抄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2.感受文章中的社会情趣,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3.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发现美,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正音正字】

  绺liǔ 黏nián 盎àng 腻nì

  【词语积累】

  披头散发 遍体鳞伤 纷纷扬扬 大惊小怪 绿草如茵 焕然一新 绿意盎然 骤然而来 一劳永逸

  【课堂训练】

  全文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在一场风雨中,新屋的东墙与西墙遍体鳞伤,全家人担心受怕。 第二部分(第2-3段),主要写东墙得以保护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8段),描写保护西墙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9-10 段),整个村庄经历了历史风雨,但西墙依旧,西墙是“我”情感的体验与生命的记忆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散文,说明新屋西墙受风雨侵凌,“我”的父母撒下草籽、种上爬山虎,使西墙得救。通过展现西墙的生命过程,表现了在贫苦生活条件下,人的顽强、善感。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一部分,主要写新屋落成后西墙的命运,这是全文的起笔,也可以说是西墙故事的开端,为下文西墙的“命运”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心。第4 段,西墙岌岌可危,令人不知所措。风雨的肆虐使西墙不堪忍受,受墙荫庇的一家人恐惧不安。粉刷墙壁只能使石灰一块块大面积地剥离,使西墙变丑、变老;用草帘遮住,也一样不能免受欺凌。怎么办?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5、6 两段,西墙迎来了美丽的春天。曾经支撑不住的西墙,竟然“绿草如茵,焕然一新”,竟然“出落得像个美少女”,“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出去”。 爱心 用心 专心 - 2 - 第7 段,秋天的西墙带给我们的竟是让“我”种上了诗心,让“妹妹”有了许多逃避贫穷的幻想!此时西墙带给我们的,除了惊奇与欣喜外,还会平添几分赞赏的情怀。

  【思维训练】

  1.父亲为什么要帮二狗家砌新屋? 二狗家的新屋砌好后,可以保护“我”家的东墙 〈东墙不被雨淋坏〉。

  2.为了保护“我”家的西墙,父亲曾想过哪三个办法? ⑴给西墙刷石灰; ⑵给西墙挂草帘; ⑶在西墙上种草。

  3.“湿润的西墙上居然也生了几根小草。”“居然”的含义是什么? 出乎意料之外,突出“我们”一家人的惊喜。

  4.爬山虎为什么能保护西墙? ⑴无数草叶就像无数只伸出的手,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回去。 ⑵草根牢牢地抱紧土墙,再不让泥土流失。 ⑶一劳永逸〈生命力强〉。

  5.“有一墙的耳朵守着我们睡觉,从此梦也香多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有了爬山虎的保护,西墙不会受到损伤,家也就安全了,睡觉也就安稳了。

  6.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怀念家乡,感激爬山虎。

  7.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它们有什么作用? “村庄里的时间就这么在西墙边凝固了”、“生命也掂不出个轻重”等句子,含义深刻。 它们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层次思考。

  8.本文的语言朴素而又形象。朴素,是指本文说明过程和描写情状没有过分的藻饰,感情朴实。形象,是指文章中新奇的比喻和出人意料的拟人、拟物。文中哪些句子具有这种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风夹着雨像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一头一头往东墙上撞”; “西墙突然像个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农的背影,一下子老了许多”; “草籽发芽了,西墙上顿时绿草如茵,焕然一新。过完春天,西墙就出落得像个美少女”。 这些把西墙不同时间的面貌比作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生动形象,联想丰富。它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元素,让人感觉,风雨的侵袭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和人恶作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使文章充满温情。

  9.《西墙》有什么象征意义? 爱心 用心 专心 - 3 - 为了说明西墙前后所经历的一切,作者匠心独运,使西墙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摆脱了“墙壁”的特征,而具备了人的性格特征,把它作为思考的结晶,呈现出某种象征的意义。而且不止于此,西墙的生存还负载着关于人生,关于理想,甚至是关系到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的思考,这就使得西墙成了一种象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4、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识字与写字

  前置自学提纲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做生字卡片。

  3、自学45页内容,读熟。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看谁知道得多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小组合作交流。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儿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儿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二、认一认,看谁点子多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三、选一选,看谁最会动脑筋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人民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四、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送阳光》是第三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这篇记事文讲述了奶奶的腿环了,想见到阳光,而苗苗看到可爱的阳光并用裙子包住阳光准备送给奶奶的事。赞颂了苗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品德。文章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启示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关心他人,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才是最快乐的。 设计理念 以“送”为主线,借助读、议、说、演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2.通过朗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苗苗天真、善良、孝敬老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使学生受到教育,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才是最快乐的。

  2. 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课题,确立目标。

  1.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送阳光》(板书:阳光)

  2.想想问问,生成问题。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预设:是谁送阳光?送阳光给谁呢?为什么要送阳光呢?阳光如何送呢?送的结果又怎样呢?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遇到生字就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老师找四个同学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听一边思 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伊始,以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文,再结合分段、主要内容入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然后,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二.生成问题,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想想苗苗为什么要送奶奶阳光呢?哪句能体现奶奶特别想见阳光呢?理解“念叨”一词。

  2.读2、3自然段,了解苗苗记住了奶奶的`愿望去寻找阳光,那她找到了吗?是什么样的阳光吸引着苗苗要把阳光送给奶奶?

  3.深入读第2、3自然段。

  (1)了解阳光的灿烂,感受苗苗的孝心。

  ①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阳光的灿烂:“朝阳照耀着大地,大地淋浴着灿烂的阳光。苗苗坐在草地上,小小的裙子上洒满了阳光。”

  ②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再读的形式把这句话的灿烂读出来,进而感受苗苗要送给奶奶的决心。

  (2)了解阳光的可爱,感受苗苗的决心。

  ①开展想象:阳光太美了,在阳光下,小花绽放着笑脸,小树摆动着枝条,你还能看到什么呀?

  ②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送给奶奶。所以苗苗把阳光紧紧包在裙子里,回家了。

  4.小结。

  (1)自由读第四段。

  体会感悟: ①通过朗读感悟苗苗送阳光紧切的心情。 ②通过朗读体会:从严严实实你看出了什么?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读一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她的慈祥、爱心、窝心的感情。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运用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新理念,一方面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亲情与爱心,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三.扩展延伸,引导归纳。

  1.创设情境,说一说。 (1)如果你是苗苗,不是4岁的苗苗,而是7、8岁的苗苗,你还会为奶奶做些什么? (2)你为他人做些什么呢?

  2.引导归纳,读一读。 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希望同学们用你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一个人,心里有爱,就会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心里有爱,就会关爱他人,把他人的冷暖放在心上;心里有爱,内心就会永远充满灿烂、明媚的阳光!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谈一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优秀品德。)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赵一曼,知道赵一曼的感人事迹。

  2、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的资料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珍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必须要牢记国耻,发愤学习,勇于拼搏,克服一切困难,用聪明才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祖国。

  教学准备:学生整理有关赵一曼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位哲人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

  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有无数的抗日英雄在誓死保卫着我们的国土。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她是众多抗日英雄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女英雄——赵一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雄(四)赵一曼”(教师板书)

  二、 体验交流

  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教师出示赵一曼的照片和简介。

  2、赵一曼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他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在他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由于我们手中没有教材,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材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读一读他的事迹,一会老师再请一名同学把她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交流资料。

  4、各组讲述赵一曼的故事。

  5、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赵一曼闭口不语,受过多种酷刑从没有开口喊叫一声,这就是我们的女英雄赵一曼,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出示课间)

  6、赵一曼不仅仅是一位英雄,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虽然他在他的孩子宁儿只有一岁大的时候就离开孩子到异地参加革命去了,但是他的心永远牵挂着她的宁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7年没有相见的孩子宁儿,他在临终前给宁儿写了这样一封信,(出示课件)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教师朗读信的内容。

  这张照片是赵一曼和儿子的照片,赵一曼是多么想再见一见自己可爱的宁儿啊!我相信宁儿同样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同学们,如果你是宁儿,现在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三、 激发感情,延伸感受

  在我们今天和平的年代里,人们不会忘记你,哈尔滨不会忘记你,共和国不会忘记你,虽然现在不再有硝烟、不再有战场,但我们不应忘记国耻,为了民族的富强、为了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永远记住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打一仗胜仗!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

  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

  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

  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教案点评:

  从词句教学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形状及颜色的外在美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内在美,在“活”字上下功夫,即感受到这池荷花蓬勃的生机。再辅之以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通过媒播放画面,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