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数学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及三种图形标记。
2.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对三种图形进行初步的分类。
3.乐于参与活动,并能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海洋场景;圆形、三角形设计的小鱼若干;贴有标记的3个篮子。
2、水族馆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大海场景。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鱼宝宝的家里去,那你们猜猜鱼宝宝的家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吧,出发吧。(听音乐进场)
2.鱼宝宝的家到了,我们轻轻的找个座位坐下吧。你看到了什么?(对呀有蓝蓝的海水;你还看到有绿绿的水草;哦还有美丽的海螺……)
二、出示图形标记,寻找与图形相应的实物。
1.美丽的家里还有很多的鱼宝宝,有哪些鱼宝宝?(三角形鱼宝宝,出示三角形标记)那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它有三条直直的.边,三个尖尖的角)
2.海洋里除了有三角形的鱼宝宝,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宝宝呢?看看哪个宝宝的眼睛很亮的?(圆形鱼宝宝,并出示圆形标记)圆形长得什么样?(圆圆的)
3.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宝宝?眼睛再睁大点看看。(长方形鱼宝宝,出示长方形的标记)长方形宝宝长得长长的,方方的。
总结:大海里住着三角形的鱼宝宝,圆形鱼宝宝,长方形鱼宝宝,它们快乐的在大海里游呀游。
三、与鱼宝宝找妈妈做游戏
1.你们想不想和这些鱼宝宝做游戏?(想)现在就一起到大海里游一游,并找一条自己喜欢的鱼宝宝和它跳圆圈舞。(呀,这条小鱼和遥遥跳个圆圈舞,看他们跳的多开心呀。)
2.玩累了,鱼宝宝们想妈妈了,它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三角形的鱼妈妈在哪里?(找呀找,找呀找,找妈妈,呀我们找到了三角形的鱼妈妈啦,这是谁的妈妈?(是三角形鱼宝宝的妈妈)我们跟三角形鱼妈妈打声招呼。三角形鱼妈妈好!
3.我们再找谁的鱼妈妈?(长方形)找呀找,找呀找,找妈妈,这是谁的妈妈?(是长方形鱼宝宝的妈妈)我们也打一声招呼:“长方形鱼妈妈好!”
4.还有谁的妈妈没有找到?(圆形),噢,圆形鱼妈妈躲在这儿呢。这是谁的妈妈?(是圆形鱼宝宝的妈妈)快,也打声招呼吧:“圆形鱼妈妈好!”
四、送鱼宝宝回家。
1.天黑了,鱼宝宝想妈妈了。现在我们就帮助鱼宝宝去找妈妈,记住,要说一句好听的话:“我把三角形鱼宝宝送给三角形妈妈。”(老师演示一遍)快去帮小鱼找妈妈吧。
2.游戏检查。现在范老师看看鱼宝宝和鱼妈妈他们都开心的笑了,他们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很开心呢。三角形妈妈谢谢你们呢。小朋友应该说:“不用谢”。
圆形妈妈也要谢谢你们呢。小朋友也说:“不用谢”。范老师听到有两条小鱼伤心的哭了?为什么呀?(原来小朋友给它送错了,快谁来帮助它?)
3.总结:今天小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能把三角形的小鱼送到了三角形妈妈家里,把圆形鱼宝宝送到圆形妈妈家里,把长方形鱼宝宝送到长方形的妈妈家里。鱼妈妈和鱼宝宝们非常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下次老师再准备小鱼虫,来让你喂鱼宝宝和鱼妈妈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有幸参加了市第二次主题式研训活动,执教了同课异构、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9的分成)。曾经做过一个数学课题,感受到情境和操作之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了完整情境的创设和幼儿操作在前、老师引领在后策略的使用。
起源一、两位专家报告中的观点
几年以前,我曾经在嘉兴倾听过南师大张俊教授关于幼儿园数学的报告,对于张教授“数概念的获得是反复操作,由形象到概念的过程”的观点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他的举例,小班孩子习得数概念,如“3”的数量,是从3个苹果,3个杯子,3个梨,3朵花……诸多实物的观察和摆弄中感知和提炼出3的实际含义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听取了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报告,在说到数学时,张主任联系自己的儿子及其同学,说“数学规律是学生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悟出来的是方法,教出来的是机械的,可能同样的解题方法,这题会做、换一题就不会。
起源二、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数学
我们常常说幼小衔接,要做到幼小衔接,那么也需了解小学里在做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对于相当长时间内每天读背“10以内加减法”题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想,我们幼儿园是不是需要去做小学里都在重复的事情?幼儿园数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我想,幼儿园数学应该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反复操作、积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幼儿园不应该更多关注孩子是否学会、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应该关注孩子学得是否快乐、是否喜欢、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课堂实践——操作在前,引领在后
本次教学活动“分灯笼”我创设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情境,由世博会外国友人买中国特色的东西——大红灯笼和平湖的西瓜灯引入,呈现灯笼店的难题——来不及包装;随后孩子们在包装中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探索;最后,孩子们获得劳动的报酬——9元提货券,并到提货券买灯笼。
围绕这个情境,我重点安排了四个环节来学习9的分成,其中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和一个引领环节。我从一种分成方法入手,用包装灯笼的情境将红灯笼和西瓜灯与9的分成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操作中自然地把9个灯笼分成了两份。而包装袋上的记录,则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无形中将9的分成式给了孩子。随后,在交流包装结果的过程中,引出问题:9的分成到底有几种?于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让孩子撒灯笼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次操作后,通过交流让孩子在表达自己操作结果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孩子一起发现9有8个分成式的知识点,还用给数字排队的方法引导孩子感知分合结果的有序性。最后一个环节既是操作也是回归生活的运用,让孩子们用9元提货券到灯笼店买两个价格合起来是9的灯笼。如果说前面的两次操作关注了“分”的话,那么最后的游戏“买灯笼”则关注了“合”。
课后反思——将理想与实际相结合
在熟悉班级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我估计的出入较大,因为,我是在建构式背景下设计的教学方案,而当湖中心幼儿园的教学是在建构式课程基础上,结合省编老教材,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替换、补充和重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级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微调,没有进行很大的变动。一是想坚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一下,寻找一些有共鸣的同行、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来碰撞和提升。但是,在与几位嘉兴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观点碰撞中、在观摩了前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之后,我觉得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可以诞生更完美的教学。
我的整个课堂教学最大的争议应该就是简单,它也许适用于建构式背景下的孩子,但不适合我所执教的当湖中心幼儿园大三班的孩子。当孩子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如何进行提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想我的教学方案是否可以这样改善:
1、包装灯笼每人一种9的分成,汇总交流后,由孩子发现补充9的其他分成方法,然后引出9的8个分成式。(关于补充这一点,大三班孩子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2、接着,进行引领,感知分成结果的无序所带来的不便,启发孩子用翻灯笼的操作方式探求分合结果的有序性。
3、幼儿用灯笼片第二次操作并使用列表式记录表。在这一环节中,能力强的孩子应该不用灯笼直接能记录结果,而其他幼儿可以在逐一翻灯笼片的过程中感悟有序性。
当然活动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提醒我还要做好更充分的课前预设,如小组操作撒灯笼前老师的交代不清,导致孩子出现操作上的偏差、环节耗时较多。而出现这一失误的直接原因是,我所试教的班级有这样的基础,根本不需要我讲解方法就能直接操作,因此我准备不足。当然,还有其他,不一一列举。
一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结束了,但属于执教者自己的思索却远没有结束。特别感谢研训中心徐流芳老师营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过程是辛苦的、三个人上同一节课是有压力的。但有这样的平台,可以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是充满乐趣的。执教之前,从不曾想过数字的分成可以上得这样有趣和开心,但现在实现了,我肯定了自己也学习了别人,还将自己想表达的通过我的教学传递给更多的老师,引出一些想法和声音,这是很有意义的。
而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思索:幼儿园数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初初开始使用建构式课程的时候,更多一知半解。而现在越来越多听到对建构式课程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对建构式课程调整充实的行为,如音乐、数学。也许这本身就是建构二字所传达的信息,正确使用建构式课程就该是这样的。但是,舍弃些什么、增加些什么还是需要慎重把握的事。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直觉和判断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分清左右。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手环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手)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①、请小朋友举起经常画画、写字的那只手,向大家招招手。
②、幼儿交流右手除了画画、写字,还能做什么?
③、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④、伸出左手摇一摇。说说左手还能做什么?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只有在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下,我们才能把想做的是做得更好。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4.游戏:我说你做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5. 出示课件再次巩固左右。
6.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7.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自己的椅子当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转弯的?好,请小朋友准备,汽车开动了,滴、滴、滴、滴。
活动反思:
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数字无所不在。同样,幼儿的生活与数字也密不可分,本次活动是在“周围的人”主题活动的进行中,截取孩子关注到的数字为内容,借“生活中的倒计时”这一灵感,通过经验化的回顾,综合化的形式,游戏化的过程,生活化的内容让幼儿发现、了解生活中的数字,数字之间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设计要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既要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又要提供新的经验。幼儿在平日里通过报数、数数等游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并且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教学等方式开展关于“倒数”活动,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倒计时,初步体验倒计时的作用。
2、感知倒计时中数量从多到少逐一递减的变化。
活动准备:
“生活中的'数字”ppt,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经验再现:
1、回忆马路边的数字:
重点提问:
(1)上一次我们到马路边寻找数字,你找到了哪里的数字?(根据幼儿回答ppt再现)
(2)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有的数字表示身份,有的数字表示价格,还有的数字是表示时间。
2、看录像:
重点提问:
(1)你们在马路边有没有看到过不停变化的数字呢?
(ppt放映红绿灯的数字变化)
(2)数字是怎么变化的?
小结:像这样数字从多到少一个一个倒着数来计算时间,我们就叫做“倒计时”,倒计时可以让我们做事情有准备。
(3)为什么马路上要装倒计时的红绿灯呢?
小结:有倒计时的红绿灯能够提醒我们抓紧时间过马路。
(二)体验“倒计时”
1、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或听到过倒计时呢?
l 火箭发射
l 新年倒计时
l 微波炉、洗衣机
游戏:制作爆米花
(1)假设还有5秒开始爆,我们来倒计时。
(2)假设还有8秒开始爆,我们来倒计时。
(3)教师举数字,幼儿倒计时,爆米花做好了。
小结: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倒计时。
2、幼儿园里用到的倒计时:
重点提问:
(1)有没有发现张老师平时也用到过倒计时呢?
(2)为什么张老师总是要用倒计时?
(3)你们觉得张老师什么时候还可以用用倒计时呢?为什么?
小结:倒计时真有用,提醒我们做事情要加快速度。
活动延伸: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知道离六一儿童节还有几天吗?
过了今天,离儿童节还有几天?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 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你也说我也说,那 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 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 能?
2、共同总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 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活动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讨论、分析并懂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不同;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
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
2、幼儿讨论,教师帮助幼儿小结测量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如何测量我们的桌子呢? 幼:尺子、米尺、指头……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行测量。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行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请看黑板。
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测量吧!
(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始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始测量。)
4、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测量中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PPT、幼儿画册、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陆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摘苹果,你们愿意吗?
2、实物图与数字匹配
师:看,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一起来数数,这里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依次数数、配上相应的数字)
3、初步理解单双数
师: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陆老师要为你们变魔术,看好了,陆老师要把每一竖行能够两两一起的苹果圈起来。
提问:看,是不是每一组苹果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不是的)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师小结
师:这些两个两个全部圈完的2、4、6、8、10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没有两个两个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5、根据实物认识理解单双数(PPT)
6、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雪花片
找一找
抱一抱
7、巩固练习
幼儿画册1p7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3-24
大班数学教案:青蛙03-23
大班生活中的数学教案03-25
大班《8的组成》数学教案03-29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1-06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