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 钺(yuè) 召(shào)公 名奭(shì) 缪(bù)卜 归(kuì) 开籥(yuè) 金縢(téng)匮(guì) 有瘳(chōu) 箕(jī)子 践阼(zuò) 弗辟(bì) 蚤(zǎo)终 祉(zhǐ)福 鸱(chī)鸮(xiāo) 倍依(yǐ) 竆竆(qióng) 揃(jiǎn)其蚤(zhǎo) 谮(zèn) 严(yǎn) 奸(gān)神命 飨(xiǎng)国 鳏(guān)寡 诞淫厥佚(yì) 昃(zè)不暇食 百姓说(yuè) 将没(mò) 肸(bì) 伤牯(g)ù 寇攘(rǎng) 歭(zhì)尔刍茭 糗(xiǔ)粮 濞(bì)立
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忍辱负重)
第四层(4-6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
第五层(7-10段)还政代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
第六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部分第一层(1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者(助词,表停顿),……也(表判断) 笃仁(忠厚仁爱) 于(介词,表比较) 及(等到) 辅翼(佑助,辅弼) 用事主持朝廷政事) 把(手持) 以(连词,表目的) 夹((站)在左右) 告周之罪于天下(介宾短语后置) 戚(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现指旁系亲属) 虚(区域)
2、朗读并小结。
(二)研习第一部分第二层(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克(攻克,战胜) 集(通“辑”,安定) 不豫(天子不舒服,不能处理政务) 乃(副词,于是,就) 缪(通“穆”,虔诚) 戚(形-使动用法,使……感动) 以为(把……作为,今指认为) 北面(名-状语,面朝北方) 戴璧秉圭(头上顶着玉璧,手中秉持玉圭) 阻(遭到困厄) 负子(诸侯病) 以(用)旦代王 乃命于帝庭敷佑(介宾短语后置) 用(因而) 定(使……安定) 无坠(不丧失) 葆(通“宝”,宝贵) 尔之(取独)许我 归(同“馈”,奉送) 以(目的连词,用来)俟尔命 屏(藏而不给) 发书(翻开占兆书,今指发放书本) 信(确实,果然) 王其(语气副词,表肯定)无害 维长终是图(宾语前置句) 藏(省略“以”)其策(省略“于”)金縢匮中(省略句) 瘳(病痊愈)
2、朗读并小结。
(三)研习第一部分第三层(3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既(已经)崩(天子之死) 强葆(同“襁褓”) 畔(通“叛”,背叛) 践阼(登上帝位,临时代行政) 流言(散布流言,今指没有根据的话) 不利于(对)成王(介宾短语后置句) 所以(表结果,……的原因) 辟(通“避”) 蚤(同“早”) 卒(始终) 沐(洗头,今指洗澡)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今是动词“哺育”) 子之鲁,慎无以(介词,因,凭借)国骄人
2、朗读并小结。
(四)研习第一部分第四层(4-6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率淮夷而(连词,表承接)反 诰(一种文体,用于告戒或勉励) 宁(形-动,平定) 宗(名-意动用法,以……为宗主) 祉福(福瑞) 集(安定) 为(写作)诗 训(责备) 国(名-动,建都)(省略“于”)之
2、朗读并小结。
(五)研习第一部分第五层(7-10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治(处理政务,管理国家) 倍(背向着)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 竆竆(恭敬谨慎的`样子) 揃(剪断)其蚤(同“爪”,指甲) 奸(干犯,冒犯) 瘳(痊愈) 用事(当政,临朝)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反(同“返”,召回,迎回,使……返回) 亡(使……毁败,使……灭亡) 严(同“俨”,庄重的样子) 自度(以法度自律) 荒宁(荒废事业,自图逸乐) 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 小人(中性词,地位低下的劳动者,今为贬义词) 密靖(使……安定) 鳏寡(孤独的人) 诞(放荡)淫(过分,无节制)厥(其)佚(同“逸”,安乐) 诛(讨伐) 昃(太阳偏西) 以(目的连词,用来)诫成王 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 百姓(西周时对贵族阶级的总称,今指人民)说(通“悦”,欢悦)
2、朗读并小结。
(六)研习第一部分第六层(11-1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没(通“殁”,死) 以(用来)明 让(谦让) 于(在)毕(邑名) 臣(名-意动用法,以……为臣)周公 大木尽拔(被动句) 朝服(名-动,穿好朝服) 自以为功(即“质”,人质) 缪(同“穆”,虔诚的)卜(占卜) 勤劳(为……而辛勤劳苦) 彰(使……彰显) 筑之(培土并夯坚实,课本注释有误) 孰(通“熟”,丰收) 褒(嘉奖,褒奖)
2、朗读并小结。
(七)研习第二部分(13-15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报政(汇报施政方面情况) 兴反(兴兵造反) 发之于肸(古邑名) 陈(准备) 风(走失) 越逐(擅离岗位去追赶) 寇攘(劫掠偷盗) 三郊三隧(鲁国西、南、北三方的近郊远郊之人) 歭(储备) 擢(人名) 濞(人名)
2、朗读并小结。
七、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周公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历史上建立了怎样的功绩?
明确:是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道德楷模,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主要功绩有:⑴辅助武王剪灭殷商;⑵质代王死临危摄政;⑶平定叛乱营建洛邑;⑷还政成王制礼作乐。
2、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明确:⑴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千百年来感动着后世的有识之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⑵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数百年后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思想文化基础。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鲁周公的崇敬敬仰之情?
明确: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到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司马迁对周公的崇敬景仰之情。
八、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的?
明确:
1、用周公的品德与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对比。
2、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仪之帮”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凶残、猥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刺极尽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九、布置作业。
1、按类整理全文的文言现象。
2、思考:曹操在其《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请问曹操以周公为典范,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明确:曹操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之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会读绿色通道里的5个字,认识1个多音字“着”,重点指导“种”、“浇”、“拔”三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思考,了解文章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和儿童作品的特点——反复,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猴子、乌鸦、喜鹊、杜鹃图)。它们几个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就随老师一起走进22课《猴子种果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让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
(一)出示自渎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猴子种了哪些果树呢?结果怎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词语。
zhòng jiāo shī féi
种 浇 施 肥
nài xiǎng bá gǎi xǐ
耐 想 拔 改 喜
3、去掉拼音读词语
浇水 施肥 将来 成活
农谚 耐心 结果 拔掉
改种 喜鹊 杜鹃 着急
樱桃树 等不及
4、出示词串:
猴子 乌鸦 喜鹊 杜鹃(关注鸟的叫声)
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关注说具体的话)
浇水 施肥 拔掉 改种(“浇”、“拔”的书写)
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农谚”的理解)
多种方式读词串。
5、检查读课文。
(1)猴子种了几次树?种了哪些数?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板书: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什么树也没种成
三、默读第二—七自然段。
1、用“—”划出乌鸦、喜鹊、杜鹃说的话。
2、用“~~”划出猴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动笔画,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感悟。
3、我会填:
(1)猴子种果树时,先种( ),听了( )的话,改种( ),接着听了( )的话,改种( ),又听了( )的话,改种( ),最后( )。
(2)这是一只___的猴子。
四、设疑结束第一课时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什么树也没种成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2、猴子种果树
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什么树也没种成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第一个办法,后来,三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设计理念
《画风》是一篇非常理性的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顺着怎样画风的思路进行教学,必定使语文课变味而成为思品课。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是,整堂课我们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识字、读文、体验、领悟、创造……从而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三、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七个生字中有6个隐藏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于是,就设计了出示名字,用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在不露痕迹中自主地学习了生字 。
在“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这一个环节,经过试教以后,我做了些变动。原来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读,我随机点击课件显示出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但课件看后,学生对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出风的感受并不深切。后来朱老师和金老师提出不用课件,用老师的简笔画表现风,再一次试教后,效果果然好多了。
“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评价三个孩子,其实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体验,再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三个新朋友的聪明之处。在进一步的追问中,揭示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积极提倡的好品质。这个环节目的是把理性的目标,通过感性的方式,富有个性地达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想象拓展,勇于创新环节,我刚开始是让学生同桌说说打算怎样画风,在全班交流一下。经过试教后,感觉效果不太好,改为让学生自己先画一画,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风的,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让学生感悟到“风虽看不见,摸不找,但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就能表现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达到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的延伸。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2.运用学过的看拼音识字和问听读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中插图的内容
今天,我们将和好朋友丁丁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板书)
(一)播放课件
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我们在丁丁的带领下,来到一个热闹的地方,这就是丁丁居住的小区。快乐的丁丁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图中画了什么?你能回答吗?
(二)这些地方给丁丁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怎样把这些地方都记下来呢?老师有个小窍门,你可以从一个地方开始,像表针一样转一圈(大屏示范)。请你试一试。
(三)记住丁丁住的小区有哪些地方了吗?(大屏)如果鼠标指着的词语在丁丁住的小区里出现过,请你大声读两遍。
(四)现在,我们要把这些词语贴出来,方便小区的人们。
请一位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举词语卡,老师来贴。
我们大家一起读。
二、学习灵通姐姐的一段话
丁丁住的小区,生活很方便。外面的世界,可远不止这些,精彩的东西多着呢!要想了解他们,先来看看灵通姐姐说的话。
(一)请你自己来读一读。
(二)灵通姐姐想为我们朗读,好吗?(课件)
(三)灵通姐姐读得真好。你想为大家读一读吗?这段话里有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呢?
生:看拼音、问老师、家长(他们一定夸你会学习)。
听别人读(你真虚心)。
小组互相学习。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我们学习不认识的字,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快乐。
(四)你先自己练一练。
(五)用你喜欢的形式读一读。
和同桌一起读、和灵通姐姐一起读、读一句话、自己读。
(六)读完这段话,你懂了什么?
(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就是外面的世界;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外面有新奇有趣的东西,能让我们认识许多字。)
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你们的回答同样是精彩的。
三、学习这段话中的生字(大屏幕)
(一)仔细看,这些生字刚才在句子妈妈的怀抱里,和你们成为了朋友,现在它们单独出现,你们还能认识吗?(大屏幕)我们来试一试。
(二)小组学习,可以使我们每个人体会合作的'乐趣。在你们桌上,有个信封,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把音节和字组在一起。(学生示范)
(三)你和大屏幕上核对一下,正确了,你把字再读两遍,然后放进信封中。
(四)现在,你一定能把句子读得更好了,我们一起读一遍。
四、这是外面的世界,你认识哪些字?还想学习哪些字?(大屏幕)
(一)自己认读,有不认识的字请认识的同学告诉你。
(二)会读的同学大声读。
(三)在学生读字的时候,老师做以下旁白:环保,不光是清洁工人的事,靠我们大家来维护;如果爸爸妈妈要用钱,你可以推荐他们到这里来取;学生专车,为我们上学提供了方便。
五、这些仅仅是外面的世界的几个场景,有一些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你们可要留心观察呦!(大屏幕)看看你认识哪些?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示范)问问同桌。
六、认识了这些字,你都能当小设计师了。
(一)(出示图片)这是冬冬的新家,有山有水,还有很多给他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地方。请同桌一起来设计,为冬冬的新家挂上牌子。
(二)学生活动。
(三)你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成果吗?
感谢你们为冬冬的家园进行了精彩的设计。
七、总结全文
我们的大设计师们,古老而美丽的北京是精彩的。(大屏)
看,养育着人类的地球是精彩的,神秘而伟大的宇宙是精彩的,这一切,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去认识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①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②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③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④生:(略)
⑤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⑥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3)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
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分角色试练表演。
(1)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2)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六、反思:
1、渗透学法:从扶到半扶,学会自学。
2、创设情境:激发想像,融入诗境。
3、开发课程:立足课程,拓展延伸。
4、理解表演:引导合作,再现诗意。
5、尊重个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案 篇6
一、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快活泼,深受儿童喜爱,通过读文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松鼠,所以课文内容强烈的吸引着他们。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三、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四、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五、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猜谜语:
(1)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
(2)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
(4)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自己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文:
①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②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识字。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①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②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3、朗读。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
①教师范读。
②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4、讨论。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三)写字。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
(1)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四)评价。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
(1)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2)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复述。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
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复述竞赛,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2、绘画。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
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
①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②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实践。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
(1)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2)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
(1)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2)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四)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
(1)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2)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五)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1)主意:办法。
(2)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小。
(3)茂密:文中指松树林茂盛而繁密。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介绍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
教程:
一、初读感受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
(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
(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
(3)朗读的指导
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
四、积累迁移
(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北京西部
颐和园 年代、面积
自然人文景观
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4、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两篇文章写法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 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板 书
猫——古怪、可爱 (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
教学重点:
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
板书设计:
把栏杆拍遍
内容:全文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辛弃疾的心病:金区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教学内容:
一.复习提问
1. 过三峡的“第一人”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主要是交通工具的原始和简陋,社会舆论的阻力,知识方面的局限。
2.“第一人”对人类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开拓向未知领域进军的道路,推动历史向前。
二.讲述新课
朗读阅读提示,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内容。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文章,结实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文章较多的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词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初读课文,了解辛弃疾由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了解他的词作及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性。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知识本文要告诉我们的主要问题。
在思考问题中理解文章:
1.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酒宣纸,为历史流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南归之后,他才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
2. 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禀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3. 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熏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他本来是以身许过,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象屈原那样仰问苍天,象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腐烂远眺,望眼欲穷的形象。
4. 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商贸心病?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区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三.小结
本堂课主要熟悉文章的内容,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
四.作业
重点字词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方式来认读生字。
2.运用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课文,领会课文大意。
3.在评画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象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4.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练习想象,渗透人文关怀。
5.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评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象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天,老师参加了一个班的绘画比赛。今天我带来了其中的几幅作品,你们看出示课件:四幅图莹莹画了一座金灿灿的宫殿;兵兵画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扬扬画了一对大翅膀;明明画了一把大锯,锯上满是尖尖的齿。他们为什么画这些画呢?我看不明白。我们打开课本,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新授课。
1.师: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查字典、查书、问老师请你打开书,轻声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生读。
2.师:读完了课文,你找到答案了吗?那课文中他们是怎样向老师解释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把同学们说的话用直线画下来。
3.师:谁愿意替文中的小朋友讲讲自己的画?指导生用书上的语言回答,当学生说完画的内容后,师回答:哦,我懂了。
师:他读得准确吗?谁再读读?
正音:我们看电视里拿着金箍棒的是谁?(孙悟空)叫孙?空!认读字表里没有,又拿不准的字怎么办?生:查字典(悟wù)
师:这也是一种认识字音的方法。
4.师:哦,同学们,我懂了,我全懂了。谢谢你们!可是,同学们画得都是那么漂亮,想象得都是那么美妙,到底谁的`画该得第一呢?板书课题
(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引导学生回归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5.师点评:宫殿---象征善良;大翅膀---象征正直;小河---象征关心环境;大锯---象征着关心他人。
师适时板书:献出爱心
6.师:这几个小朋友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他们有的想到了童话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的想到了小动物,有的想到了动画片里的黑猫警长,还有的想到了孙悟空。这四个小朋友都献出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如果让你也像他们一样,带着一份爱心去参加绘画比赛,你想画些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A.请你自己静静地想一想。如果“我”参加绘画比赛,我想画……出示课件:如果我参加绘画比赛,我想画……要求:说的时候要说明白“我”要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B.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我们大家说一说?说的时候要做到声音洪亮,把意思表达完整。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你的看法。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几位小朋友的作品,并且对这些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也从这些画中感受到了他们那颗善良的心。通过学习课文,你们一定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当我们遇到读不准字音的字时,可以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当你读不明白的时候,还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希望你们多读书,与书交朋友。
板书设计:
20.谁该得第一
献出爱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关怀教案06-21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