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13 18:48:2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汇总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尝试将物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初步学会小组合作。

  3.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1.常见树种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2.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树,底衬纸;

  3.汉字"树"。

  4.背景音乐;散文诗《树真好》。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树。

  1.(出示汉字"树")这是"树",你在哪里见过什么树?

  小结。

  2.刚才你们说了很多树,我这里也有一些树,你们认识吗?(播放PPT)

  3.(出示一半的PPT)问:这是什么树?是谁种的?(再出示另一半的PPT)问:这些是什么树?是谁种的?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左边的这一幅乱七八糟的,我也不喜欢,我觉得你们种的话都比他强,你们愿意尝试一下吗?

  二、一起来种树

  1.一幼儿进行示范。

  (出示操作用具)谁能把这些树种的又整齐又有规律?(请一幼儿示范操作,种在泥土里)

  操作完引导其他幼儿对作品进行评价。

  我很好奇,其他孩子是不是能种出更好看的树?你们想试一试吗?我喜欢和我种的不一样的。

  先说来听听。

  2.孩子进行小组第一次合作操作探索。

  分发学具

  请每个人各拿一种树,两棵树是没有办法排出规律来的?怎么办呢?

  只有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合作,把所有的树放在一起排,才能排出一列好看的树。

  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然后大家轻声商量排列的规律。

  由组长确定一种规律。

  请一组先说一说你们组的.规律。

  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

  展示各组的作品。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喜欢这幅作品的请举手。为什么?

  教师进行评价。

  4.孩子第二次合作操作探索

  (增加一种材料投放)

  树多了,排列的方式也就更复杂了,你们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出示设计好的图)

  请幼儿找规律。

  你们想再一次试试吗?

  幼儿操作,选定其中一幅,进行按图合作操作。

  5.再次交流。

  交流,评价。

  6.欣赏园林作品。

  刚才每组都很棒,种出了有规律的好看的树,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园丁设计出的作品。(播放图片)

  三、树真好(为什么要种树)

  刚才我们种了许多可好看的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很多事情,是啊,树真好!

  树的好处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边放音乐边播放PPT边朗诵散文诗《树真好》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树,尝试了树的很多排列方式,也知道了树有很多好处,春天到了,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带上一棵小树苗,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去种树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2.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4. 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5. 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6.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7.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8.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猪家的房顶》,活动来自《弯弯绕绕》这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从引领幼儿进入生活环境中的弯绕世界开始,让他们面对各种物体,饶有兴趣地去发掘和体验与之相关的造型、作用和乐趣,然后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创造一片弯弯绕绕的天地。本活动以“小猪的新房子”为情景,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房顶是梯形的从而导入活动,让幼儿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梯形图形。活动中,让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主动学习、不断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2、图片:由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以拆分。

  3、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4、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梯形

  1.引导幼儿关注“小猪的新房子”: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数一数各有几个。

  3.剩下的形状就是小猪家的房顶,这个形状叫什么?(梯形)摸一摸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4.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5.出示直角梯形图片。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6.出示等腰梯形图片。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变梯形

  1.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房顶,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2.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把长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谁来试试?

  3.幼儿尝试用折的方法来变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贴在白纸上原来画的正方形房子上,作为“小猪家的房顶”。

  (三)梯形大聚会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根据观察天平能区别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清晰的语言说出推算出的结果。

  一、活动准备:

  1、《有趣的数学》p8、铅笔。

  2、视频展示台、电视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观察天平能区别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操作法、讲解示范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小猪开了一个水果店,今天他要出门去旅行,想叫小朋友来帮他看一下店,出发前,小猪想教小朋友们一些本领。你们想不想学啊?那我们今天就先跟着小猪一起来学本领吧。

  仔细听老师讲话,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其对今天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二、出示《有趣的数学》进行讲解示范。

  1、(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小猪要我们看看当天平不平衡时,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请你看图比一比,一个西瓜和一个苹果谁轻谁重,告诉我你的理由。请在重的水果下打钩,轻的水果下打三角。

  (2)教师示范一题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做一题。

  (3)全体幼儿完成《谁轻谁重》第一部分。

  2、(1)现在小猪给我们提高难度了,请你看看这时候天平是什么状态?当一个苹果和两个香蕉一样重的时候请你比较数量相同的两种物体的轻重。这个需要小朋友开动脑筋,请你们好好想想,想好后告诉我为什么你是这么觉得的?

  (2)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下进行讲解示范。在重的水果下打钩。

  (3)引导幼儿完成《有趣的数学》操作。

  3、经验延伸,比较四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在最重的下面打钩,最轻的下面打三角。

  1、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听清老师的要求完成第一部分中剩下的比较,在重的水果下面画勾,轻的水果下面画三角。

  2、观察图片。理解当天平平衡时数量不同的水果一样重时,把他们单独一个进行比较情况是如何的。独立完成未完成的比较。

  3、讨论交流,观察图片,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找出最重和最轻的水果。

  1、观察称不平衡时的状态,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称的两边不平时,沉下去的一边比较重。

  2、引导幼儿观察当称平衡时,比较出数量不同的两种物体的轻重。进一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鼓励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然后说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三、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跟着小猪学习了一个新本领,我们学会了通过观察天平来判断谁轻谁重,我们以后在玩大卖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进行测量。

  能够做到安静倾听老师总结,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到。

  用进行总结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今日所学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尝试的优良品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材料:

  小动物卡片若干;画有汽车的操作卡人手一份,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糖果盒人手一份;背景图一幅,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再过几天就要过圣诞节了,森林里准备搞一场大型的.圣诞舞会,许多小动物都要去参加。看,长长的车队开来了,数数来了几辆小汽车?(6)—出示汽车操作卡。哟,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6,猜猜看,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表述)对了,每辆汽车上只能坐6个小动物。

  (二)、基本活动:

  1、来,看看你身边的动物卡片,他们一样吗?(数量不一样)

  2、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帮你身边的小动物们,把他们一起送上汽车。记住:每辆小汽车上的小动物的数量合起来一定要刚好是6。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你的车上都坐了哪些小动物。(例:我的第一辆车上坐了一只小白兔,5只小花猫;第二辆车上……)小组交流,个别回答。小朋友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把送小动物的结果记录下来。看,这是一张记录纸,纸上画的是6辆小汽车,和我们的小汽车排一样的队,(你的第一辆车上坐的是一只小白兔和5只小花猫,你就在第一辆车里写上数字1和5)。幼儿对照自己操作结果进行记录。你能将你的记录结果告诉老师吗?(幼儿表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结束部分,送糖果。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帮小动物乘上了汽车,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圣诞晚会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晚会现场到了,看看圣诞老人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圣诞老人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个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个红色的糖果、几个兰色的糖果、几个黄色的糖果,一共是6个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客人老师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它送给圣诞老人。

  注意事项:

  幼儿在送小动物乘汽车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给幼儿充分表述的时间与机会,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感受数的分合;记录活动要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在表述记录结果时,让幼儿感受到数的分合不光是两个数字,还可能是3个或者是4个数。

  活动反思:

  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的情节,感知小动物尊敬长辈的行为美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情感。活动的中,我在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时,拿着熊婆婆的图片提问:“熊婆婆上车了,可是座位全坐满了,怎么办呢?”接着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并学习让座的动作:“那小动物们看见熊婆婆上车是怎么做的?谁来学一学?”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活动的最后,我进行一个游戏“让座”,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今天的目标,并学说“某某某,来我这儿坐”,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突破了重难点。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4、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5、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6.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在绘本《爸爸回来啦!》中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

  2.尝试自制时钟,学会看整点与半点;

  3.与同伴合作游戏“茂茂的一天”,感受时间与自己一日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PPT准备。

  《爸爸回来啦!》中有关时钟画面的截图;图书3-4页内容;整点、半点转动的闹钟;绘本第二页的8点和第五页的8点合并图。

  2.幼儿操作材料准备。

  个人操作卡:在一张操作卡上有四个圆形钟面,钟面上只有12个刻度。

  每组一套集体操作卡:时钟上时间为8:30;1O:00;12:00;2:30;3:30:5:00。

  实物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绘本引入,认识时钟

  1.教师提问:“你们看过绘本《爸爸回来啦!》吗?”“绘本中有一个图案在每一页都有出现,你们发现了吗?是什么呢?”

  2.观察课件,认识钟面。

  提问:每一页都出现的图案是什么?每只钟面上有什么?(幼儿找出宅中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两颗针有什么不同?(长短、粗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时针、分针)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3,6,9)

  二、自制时钟,认识整点

  1.介绍操作卡,尝试第一次制作。

  师:“今天我想和宝宝们一起来制作时钟,操作卡上有四个钟面,请你选一个钟面制作一个时钟,你能行吗?”(PPT不关闭)

  幼儿制作,教师观察幼儿是否完成钟面上所有内容:12个数字的有序排列,时针与分针不同。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时钟。

  教师提问或追问:“你的小钟上12个数字是如何排列的?怎么能分清时针与分针呢?你们和他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谁的更正确?”

  3.放课件,认识整点。

  教师提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呢?”(教师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幼儿整点钟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课件内容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时针指到“1”同时发出整点的钟声。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4.认识整点,尝试第二次制作。

  师提问:“你们认识了整点,现在会制作闹钟了吗?”“制作一个整点的闹钟要注意什么呢?”(数字的排列,时针与分针所指的位置)幼儿在操作卡上选择一个空钟面制作一个整点闹钟。

  5.介绍钟面,联系绘本做动作。

  教师展示3个幼儿制作的时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几点钟吗?”“是怎么知道的。”“猜猜绘本中XX点的'时候茂茂在干什么呢?”

  6.同伴互动:介绍自己制作的整点闹钟,猜想此时茂茂在干什么?

  三、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出示半点钟面,提问:“你认识这是几点吗?为什么不能读出是几点?”

  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

  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放PPT2,(图书3~4页内容)知道时间与我们一天生活的关系

  茂茂8:30入园;1O:OO与小朋友游戏;12:OO吃午饭;2:30午睡起床;3:30做手工;5:OO放学。

  教师提问:茂茂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呢?上面的时间你都认识吗?这个时间茂茂在干什么?(幼儿边说时间边做相应的动作)

  小结:小朋友认识了时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班,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所以,时钟是一种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游戏:茂茂的一天

  游戏规则:幼儿自由组合,6人一组。一人当时钟出示卡片(卡片有8:30;1O:00;12:OO;2:30;3:30;5:OO等5张)其余的幼儿当故事中的茂茂。当时钟幼儿举出卡片时茂茂要说出正确的时间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幼儿相互监督,出错者罚停游戏一次。

  五、延伸活动:不同的8点钟

  出示PPT(绘本第二页的8点和第五页的8点合并图)教师提问:这是几点钟?是表示一天的同一时刻吗?为什么?为什么一天会有两个8点钟?请小朋友回家和家人一起讨论。

  编辑:cicy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预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数量为“5”的各种水果分成两份,并探索不同的答案。

  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合水果的过程与结果,学习分合式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苹果、梨子、桃子水果卡片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1)观察活动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盘子里都有些什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呢?”“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分水果的游戏吧。”

  (2)交待活动规则要求A、每次拿5个水果在黑板上摆成一排,然后把5个水果分成两份。

  B、每排的5个水果分成两份的答案都要不一样。

  C、分好后说一说5个水果分给谁几个?分给谁几个?几个和几个和起来就是5个。

  (3)幼儿操作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提醒幼儿每次取5个水果放在横线上数一数,然后再分成两份。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每次拿取的是不是5个,再分成2份的答案有无重复和遗漏,鼓励幼儿分好后用语言表述。

  2、集体活动(1)记录,学习5的`组成。

  “谁愿意把自己怎样分水果的事讲听,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

  (2)集体按指示检查5的分合结果。

  “大家看看每排是不是5个水果,每次分成两份的答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

  (3)学习分合式结果。

  “谁能动脑筋想一想:可不可以用数学和符号来表示分水果的事?5个苹果用几来表示?(5)分用什么符号?(分合号)爷爷分得1个苹果用几表示?奶奶分得的4个苹果用几表示?教师边引导边记录,请幼儿继续往下记录。

  (4)幼儿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教师不断地提醒幼儿每一次记的都要和分的一样。

  教后感:这节课是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合水果的过程与结果,学习分合式的记录方法。孩子们都能很快的写出来。

  教育活动目标:

  1.学习二等分、四等分,初步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探索对同一物体等分的不同方法。

  3.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活动难点:探索对同一物体等分的不同方法。

  材料准备

  1.投影动画《两只笨狗熊》,两只笨狗熊和欢欢、乐乐卡通图像,圆形蛋糕、长方形蛋糕图片各一个。

  2.一样大小的圆形卡纸每人两张,长方形卡纸每人一张,小剪刀每人一把。

  3.水果篮一个,一个苹果,四个香蕉,八个桔子。

  4.是、否四等分的图片6张。

  教育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两只笨狗熊》质疑导入

  师:在刚才的故事当中,两只小熊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我们一定要学会等分东西,这样就不会像两只小熊一样上别人的当了。今天是两只小熊的生日,熊妈妈为它们准备了一个美味的蛋糕,我们来一起帮它们二等分吧!

  二、操作演示学习二等分、四等分

  1.幼儿先用圆形卡纸进行二等分,每个小朋友一张圆形卡纸,一把小剪刀。操作结束后请一名幼儿到前演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二等分后的一份是原来整个图形的多少?

  2.每个幼儿再拿一个圆形和刚才分好后的一份比较哪个大,哪个小?让幼儿通过比较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蛋糕分完了,两个小熊正准备吃,只听见门铃响了,欢欢、乐乐也来为两只小熊过生日,还带来了一篮水果(先把水果放边上)。两只小熊请好朋友吃蛋糕,现在蛋糕应该等分成几份?

  4.幼儿接着用圆形卡纸来演示,然后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进行四等分,现在分好后的一份是原来整个蛋糕的多少?把分好后的四份拼一拼再和整个圆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5.蛋糕很快被吃完了,可几个小动物都没有吃饱,这时熊妈妈又买来了一个长方形蛋糕,我们赶快来帮它们四等分吧!

  6.每个小朋友一张长方形纸,要求一组幼儿做出不同的分法,然后找出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演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来攻克难点。)

  三、实物操作,拓展延伸

  1.分礼物水果

  找四名幼儿来当小动物,请小朋友上来帮它们分水果,(苹果需要切开,老师来分)。强调把4个香蕉分给每个小朋友1个,8个桔子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2个,也叫四等分。

  四、游戏"看谁说得对"

  准备几张有是四等分,有不是四等分的图片,分别展示,让幼儿用动作来判断(对双手举起做对号,错双手体前交叉做错号)。

  五、感谢

  师:小朋友今天帮小熊解决了很多难题,小熊对我们说谢谢了,小朋友应该说什么?欢欢、乐乐也要回家了和它们来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教育活动当中,幼儿能够通过动手操作,个体演示,学会对物体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对同一物体进行不同分法等分时幼儿做得不够全面,但幼儿能够去尝试已是很不容易了。

  整体活动下来,我觉得我做得好的是用故事来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把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动生动形象。用实物来进行教育活动,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表情也缺少亲和力。在幼儿对长方形进行四等分时,操作材料准备的不够充分,操作目标说得不够清楚,应该说清楚每张纸只做一种分法,可以给有不同分法的幼儿准备多几张纸,不至于使用些幼儿用同一张纸折了好种分法,到后来都看不清楚折痕了。或者可以让幼儿把自己的纸分好后,和其它幼儿合作去找不同的分法,这一环节在操作时不够成功。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数学教案11-0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