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条幅、flash课件、题卡、小黑板。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
32+7= 30+23= 21+7=
40+35= 28+60=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知。
出示flash动画。内容是刚开学不久,值周老师到一年级教室清点人数。老师问班长王明:“班上有多少名男同学,多少名女同学?”王明说:“有23个男同学,25个女同学。”老师问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时动画暂停,老师提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师说:“让我们看看王明是不是这样做呢?继续播放动画。老师板书题目和算式。用写好的纸条贴上去。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从而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自由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等学生有80%完成后,抽生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23+20=43 43+5=48或者20+25=45 45+3=48 20+20=40 5+3=8 40+8=48。
生2:摆小棒法。先摆2捆零3根再摆2捆零5根。最后合计4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3: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拔2个珠子,个位上拔3个珠子。然后在十位上加2个珠子即4个珠子,个位上加5个珠子即8个珠子合起来是48。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4……
学生在说算法时老师适时板书,用纸条写好。十位和捆数用一种颜色,个位和根数用一种颜色。然后再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种算法。注意课件制作时在相同数位对齐时重点闪烁。
(三)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
1.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 5 6 8 7 8 5 3 5
+4 2 -1 5 -1 4 2 ×3
7 7 5 3 6 4 3 1 0 5
2.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现探究问题
a、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
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c、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学生合作,老师巡视,适时点拔。
3.小组汇报 合成新知。
通过小组收集可能有以下几种列式方式。
2 3 2 3 2 3 2 5
+2 5 +2 5 +2 5 +2 3
4 8 2 5 5 2 7 3 4 8
师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赞成那种为什么?(根据前面所做,中等以上学生都很容易看出1.4是对的。2.3是错误的。)赞成的说明理由,不赞成的也说明原因,在部分学生的.发言中接受新知。学生说不完整时,老师适时补充,(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二、探索活动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1、要有图例
2、找好间距
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制图名称
四、完成试一试
五、课堂小节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验“调商”的过程。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回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讨论理解“商为什么大了或小了”然后在掌握“调商”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试商。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经入学以来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班上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独自进行分类,一些基础较好、领悟力较高的孩子已能够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在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学生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2. 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4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单一标准的分类 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1节
不同标准的分类 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节
练习课 通过充分练习,熟练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1节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1节
合 计 4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到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分类。
老师用课件展示出一家商场里面,货架上的商品摆放情况。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课件,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二) 新知学习
【明确分类】
课件展示:(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一、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2.完成练习六第1至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第二节 《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确,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课前教具的准备:预先把数学书第39页的.“做一做”进行了改编,并用彩色卡纸做成水果卡片。把原来同一形状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绿色的),改为同一形状,底色却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绿色、红色和黄色,另两种形状也各有三种颜色)。并把制作的卡片放在1个大信封里,让小组长保管。
(二 )新知学习
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
1.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水果卡片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从而使分类过程不断地细化,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再通过分铅笔等其它物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2.动手分水果卡片,初步体会到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前,老师应先提出具体的要求):
(1)分类前,每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将怎样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组动手交流。
(2)当一个同学在发表他的想法时,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等他讲完后再讲讲自己的想法或对他的话进行补充。
(3)分好后,上来给大家汇报的小组,请选好自己组的介绍员,还要有一个同学配合拿卡片。
3.再次实践,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再来动手分一分桌面上的铅笔,这一次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完后,教师统计分的方法,并请方法最多的小组上来汇报。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类,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5、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分类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处处接触到分类,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或接触过分类?(学生自己汇报,教师适当追问: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处。)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在水果的下面画“○”
2.在会游泳的动物下面画“√”
3.把同类的圈起来。
【提高练习】
1、 把不一样的划去。
2.把不同类的涂上红色。
3.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拓展练习】
1.圈一圈,把下面的饼干分成三类。
2.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5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