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四,科利亚的木匣,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瑰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 导入
这是一些什么画?(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愿意来画画龙的图画?(愿意的`同学来)
谁来说说含有龙的词语或者龙的传说或者故事?你愿意写到黑板上来吗?
听说过第一龙吗?中华第一龙是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第一龙
(齐读课题)读了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 以读促悟 自主学习
想想你如何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说说你读完课文懂得了什么。
1、遇到读不来的字,你怎么做?
(出示大屏幕)这些词语你全会读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
(教育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
(1)中华第一龙是什么样子的?
(2)龙的形象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3)龙形象的成因是什么?
(4)作者是哪些方面写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你还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资料?
3、学生自己读文,自主解决
4、小组交流
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享,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大家商议,也可请教老师.
5、交流汇报
学习第1段
比较: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理解 图腾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说说你的理解。
为什么把龙当为 图腾?
学习课文第3。4段
请自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大屏幕)
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
整段话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是什么?你能用因为‥‥‥所以‥‥‥” 改一改,使句子意思不变?(同桌讨论)
学习课文第5段
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的句子。
学习课文第6段
齐读课文,体会与开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过渡:中华民族和龙结下了不解之缘,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
都是龙的传人。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请你以“龙”为主题,设计作品。可以写一首诗歌、唱一支歌曲、设计一个纪念物、写一副对联‥‥‥ 可以独自创作,也可同伴合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初步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双耳朵”,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4、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课前准备:
教学插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实物锦缎、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认识1个偏旁“双耳朵”,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3、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学习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一)猜谜导入
画时圆,写时方,是什么东西?(日、太阳)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学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阳光》。
1、认识“阳”字,认识偏旁“双耳朵”
2、给“阳”字找朋友。简单理解“阳光”。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教师范读,你认为小作者对阳光的感受是什么?
3、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拼拼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朗读反馈
1)文中哪个字或哪句句子你觉得读起来有困难?(“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课文第2自然段的3个长句朗读较困难,注意停顿。)
2)教师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3)指名分段朗读(教师说明段落)
4)师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是否响亮,教师指导的重点词句是否读好了)
5、全班齐读,再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阳光像金子,洒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看,阳光洒到了哪里?(出示阳光照亮大地的图片)。
2、田野、高山、小河分别在哪呢?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找对了,请该生在边上贴上词语卡片,并带着其他小朋友读一读。)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问题:○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教师点拨: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的,很宝贵)
(阳光也是金黄色的,也是闪闪发亮的,也非常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教师小结:因为阳光和金子颜色很像,都很宝贵,所以作者说“阳光像金子。”那你说,太阳像什么呢?(完成随堂练习第4题)
○“洒”是什么意思?(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4、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一起再来感受阳光的宝贵。
5、当太阳洒遍大地的时候,大地上的一切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轻轻地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大地有了什么变化?(田里的禾苗更绿了;山上的小树更高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
6、质疑:对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预设问题:○“更”是什么意思?(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
○为什么说:“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利用实物锦缎和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锦缎和水面都相当平滑,而且都能反射太阳光,看起来非常亮)
7、小朋友们再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8、现在,你对阳光又有了怎样的感受?(阳光很宝贵,它能使植物生长。)
9、课文最后说“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这是为什么呢?(阳光能使植物生长,能使小朋友们长高,可是金子不能,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四、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样?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这个环节,通过一个假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认识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进一步理解文中的“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过程:
一、读文识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8课——(生接)阳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2、课文会读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认识了吗?根据课后生字条,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抽读生字卡片(带拼音,朗读时强调前后鼻音及平翘舌音)
4、同桌指读生字(一个指,一个读,互换角色再读)
5、双轨火车认读生字——单轨火车认读生字
6、小朋友们生字宝宝都会认了,可是你们能牢牢地记住吗?
四人小组讨论: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7、交流反馈:
加一加:阝+日=阳
亻+象+像
日+十=早
扌+立=拉
辶+井=进
日+辰=晨
整体识记:金、野、更、面、长、谁
8、生字宝宝还想考考小朋友,和其他的字组成词语,你还认识吗?
9、出示:
阳光 好像 金子
田野 更好 面条
早晨 早上 长长的
晨读 拉面 拉开
进来 进入 进出
谁的 谁家
10、自读——指名读,读对了带大家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11、生字宝宝还想来考考大家,你能把生字宝宝放上气球吗?(完成随堂练习第2题)
12、让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二、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这篇课文会读了一点也不厉害,会背了才了不起呢!比比哪些小朋友最先把课文背出来!
2、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这篇课文第2自然段最难了,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边读边记。
2)教师引背第2自然段(田里的禾苗——(生接);山上的小树——(生接);河面闪着阳光——(生接))
3)请你自己读一读,背一背。
4)指名背诵
5)你能加上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背诵吗?
6)一起边表演边背诵
3、读读其他自然段,试着背一背
1)课文其他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请你自己读一读,背一背。
2)指名分段背诵
3)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动作背一背。
4、分小组表演背诵(两个小组背诵,两个小组表演,然后换过来)
三、拓展练习
1、读一读,找朋友
1)出示:
早、星、晨、春、香、阳、晚
2)自读——指名读——一齐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带有偏旁“日”)
4)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
2、说出其他带“日”的字吗?(晶、朝、昔、音、晒等)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也”、“长”、“山”、“出”四个生字,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笔顺和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出”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
2、学生书空四个生字,巩固笔顺,认识笔画“竖钩、竖折”。
注意:“长”的第一笔是“ノ”;“山”的第一笔是“ㄧ”。
4、跟着老师书写一个字,然后自己看着格式描一描,写一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完成随堂练习第1题)
5、展评写得好的字。(学生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学习写得好的地方)
五、巩固生字(课件出示)
“快乐大转盘”,指针指到哪个字,学生就读哪个字
板书设计:
阳光
阳光 好像 金子 阝+日=阳
田野 更好 面条 亻+象+像
早晨 早上 长长的 日+十=早
晨读 拉面 拉开 扌+立=拉
进来 进入 进出 辶+井=进
谁的 谁家 日+辰=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
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
(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
(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
(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
(1) 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
三、课堂反馈练习
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
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
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
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我们家的猫》这篇课文分两段写了我们家的大花猫。第一段先总写大花猫的性格古怪,接着分三层写了猫古怪的具体表现。第二段也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了花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因此,教学重点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猫写得真实、具体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了解作者笔下猫的特点;②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会用“勇猛”“生机勃勃”造句。
操作目标:①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②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③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能力;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情感教学目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2.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依据
本文教学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借助“预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工具书等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质疑,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1-3自然段。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质疑导入
首先,回忆课文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大花猫的性格特点,并要求学生说说怎么理解的,接着,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第一课时质疑情况提出教学目标,即了解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描写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这一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给学生学习以明确的导向、定位)
(二)尝试自学
1.提出要求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根据这一特点,上课伊始,就放手让学生自学。根据本课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具体描写大花猫性格特点的语句。
猫的特点具体描写
老实
贪玩
尽职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以填表格的形式分段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如:读第1自然段,填表
(安排学生自学,要有要求,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要有评价,才能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圈画批注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读品味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研究学习课文的语言,并通过语言训练学生思维。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老实、贪玩、尽职写具体的。同时,精心设计有思考价值,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强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接着,教师进一步说,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①能换成②吗?为什么?
①说它老实吧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②它很贪玩
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句式①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这种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拿出来重点训练,让学生领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恰当。学习语言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犑耗阆不独鲜档拿ā⑻巴娴拿ā⒒故蔷≈暗拿呢?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
(在理解内容,体会语言的基础上训练朗读,读有要求,有评价,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猫的“老实”“尽职”固然可爱,猫的“贪玩”也允许学生喜欢,突破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势,是求异思维的一种训练形式)
2.学习第2自然段
本段学习重在选取典型的语言让学生品味,并通过语言训练想像思维,训练语言表达。
首先,让学生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表演既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想像大花猫的心理活动既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助于体会大花猫的可爱)
接着,让学生比较句子:①和②哪句更好?为什么?
①……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联系以前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通过比较,学生不难明白,第①句更形象,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后“思考·练习3”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喜爱猫的感情的句子,句①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一句,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
(有意把“踩”说成“画”,是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凭借语言训练思维,学生可以从“与主人比赛”“给主人娱乐”等方面想像,只要合理就行,没有标准答案,有助于发展求异思维)
然后,对“丰富多彩”“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模拟猫的叫声进行理解。
(词语理解的方式很多,形象地理解,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对大花猫给自己解闷和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心理进行想像,感受猫既乖巧又倔强的性格特点。体会猫的特点,进行表情朗读。
五、练习运用
第3自然段比较简短,重点抓了“勇猛”一词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用“勇猛”说一句话,再针对课文第一幅插图,加上“实在”或“的确”说一段话。最后,看图,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
(学习是为了运用。本课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猫的性格特点,本环节力图让学生学以致用,既仿又创,仿有基础,创有空间。另外,教材将第一幅插图安排在第一自然段后,是要表现大花猫屏息凝视捕捉老鼠的情景,是课文内容的延伸,这里,把“勇猛”的学习与这幅插图联系起来,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结合)
最后,要求学生用“说它……吧”的句式,说2、3自然段的内容。如:说它温柔可亲吧,可它有时候又“不近人情”。说它胆小吧,可它有时又十分勇猛。
(这一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复习新学的语言句式,也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
六、回顾质疑
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行总结后,要求学生回顾课文,对课文进行质疑。
为了开拓学生思维,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范例,如:
①第一自然段先写大花猫老实、再写贪玩、最后写尽职,这个顺序能随便调换吗?
②课文为什么不先写小花猫,而是先写大花猫?
③这篇课文原来题目是《猫》,后来为什么要改成《我们家的猫》?
(让学生质疑是训练思维的一种好方法。篇末环节的质疑不同于课始时的质疑,是从整体出发,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较深层次的思考,对优秀学生是一种挑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安排这一环节,使他们对前面所学知识再一次回顾、思考,有利于教师及时辅导。这样,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就得到了落实)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复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加以,出体会文章感情的系统化知识。从中培养学生自我知识的能力以及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表述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将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
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加以,出体会文章感情的系统化知识。
复习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复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每次借班上课我都会特别高兴,因为我又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朋友。所以,我想先送一份见面礼。课件出示:学习秘诀“学习秘诀”能在学习上助你们一臂之力。课件创设情境一~~“学习秘诀”被卷走。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就来闯一闯“阅读迷宫”吧。
看来要想找回“学习秘诀”,咱们还得闯一闯“阅读迷宫”。大家有信心吗?
二、揭示复习目的
1、课件创设情境二~~宫门紧闭,迷宫导游提示进宫办法:嗨!朋友们,我是迷宫导游奇奇,欢迎你们来到阅读迷宫。要想走进阅读迷宫,就得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学过一内容丰富、文字优美的文章。我特别想知道哪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果你愿意说出理由就更好。
学生回忆、交流。
课件演示:宫门打开
2、课件创设情境三~~迷宫导游:祝贺你们顺利进宫!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请大家迅速浏览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读写例话》,找出体会文章感情的两种主要方法。
学生浏览、交流。
3、课件出示: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感情的主要方法;而有感情地朗读则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又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齐读。
4、课件创设情境四~~迷宫导游提示闯宫办法及路线:恭喜你们很快找到体会文章感情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呢?我现在就带着你们闯闯阅读迷宫,寻找其中的答案,获得“学习秘诀”。
作为朋友,我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去闯阅读迷宫,行吗?
三、旧知
1、请你先从课前发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片段,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用心地读一读,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再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
学生自读、思考。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3、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哪段阅读材料,就相机出示该片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4、: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
我们马上就能拿到“学习秘诀”了。
5、课件创设情境五~~“学习秘诀”前出现障碍物,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可没那么容易。
看来,只有越过这道障碍,咱们才能拿到“学习秘诀”。
四、运用学法
1、课件出示: 请拿出课前发的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文章,在读懂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感情。学生自读,体会。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估计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
(1)从“沉浸”“巨大”等词语中体会到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
(2)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等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4)通过抓住重点句体会其中含义和分析标点符号等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文章感情的体会。
4、课件创设情境六~~迷宫导游:祝贺同学们获得“学习秘诀”。“学习秘诀”上出现“知识,不断运用”八个字。
五、谈话
这节课我们勇创阅读迷宫,复习出体会文章感情的一些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章。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学习秘诀”,只要我们努力掌握“学习秘诀”,就一定会受益无穷。
板书设计: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感情
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紧扣关键词语
抓住重点句
读文章想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
分析标点符号
……
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教后感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了解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研讨 4-12段
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
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一)自学思考题:(投影)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
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二)再次朗读6-10段,思考: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三)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八年级语文学案
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的准确流利,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了解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课内容,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研讨 4-12段
(一)自学思考题:(投影)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
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二)再次朗读6-10段,思考: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四巩固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B.斤斤计较C.满院狼藉D.昂首阔步()()
(2)A.得心应手B.迫不急待C.原形毕露D.令人喷饭()()
(3)A.在所不昔B.谈笑风声C.难能可贵D.记忆犹新()()
(4)A.哭笑不得B.以物谕人C.入木三分D.花团锦族()()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 )得多,
( )的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B.制定C.确定D.肯定
(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B.神奇C.神异D.神秘
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7.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宜作(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 B、(1)(2)(6) C、(2)(3)(4) D、(3)(5)(6)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A.,,《》。 B.。;“”。 C.,;《》? D.。,“”?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
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
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
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三、课外阅读
气候的威力(节选)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
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
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四.能力提高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
妙的图画。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这其中很有一番道理呢!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的光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不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而蓝色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这篇短文围绕中心,主要从哪三方面来说明?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2.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不得超过20个字):
3.给这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不得超过10个字):________
16课《大自然的语言>>答案第一课时(四)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
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明确: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讲析: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 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明确:写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
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自然过渡,描写了夏季的景色。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接。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第二课时明确:
二(一)1.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明确:
2.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②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
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③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
要到立夏。 (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④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
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⑤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3.明确第7段至第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说明的,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否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
4明确: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四点: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引
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12段总结强化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二)1(纬度,经度,高下,古今)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明确: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2明确: 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3明确: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巩固练习答案《大自然的语言》
1.C 2.(1)AB (2)BC (3)AB (4)BD 3.(1)B (2)B (3) (4)B 4.C
5.A 6.D 7.D 8. A
(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去来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B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A
(二)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三
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4、举例子 列数字 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
四. 1.(1)大自然的各种色彩与太阳光的关系。(2)天空呈现蓝色与太阳光的关系。(3)日落后大自然变成黑色与太阳光的关系。2.蓝色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和折射。 3.大自然色彩的奥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