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听课文,读懂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探究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用规范语言进行赏析。
3.有感情朗读课文,增强体悟,升华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深刻语句的含义。
2.品悟课文主旨,升华情感。
难点:品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内涵,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精品课件】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则名言。
课件出示:
1.溪水从湖泊注入大海,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奔流;陨星划过长空,每分每秒都在燃烧;它们的“真美”,它们的“意义”,就存在于整个活动过程当中。假如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只为等待最后才可能到来的那个好时刻,而忽略了整个生命的过程,就实在是太愚蠢了。
_____严文井
2.烟囱从早到晚不断的排出一股股浓烟;这本来是烟囱该做的事。所以他从来不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 _____严文井
3.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
_____罗素
4.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_____罗素
以上这四段饱含哲理的话分别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散文二篇》的两位作者——严文井和罗素所说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两位作家。
二、认识作者
【精品课件】
严文井(1915—20xx),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
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出示严文井图片)
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出示罗素图片)
可参考【知识总汇】
三、自读感悟
《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两篇哲理散文,所谓哲理散文,顾名思义,就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或者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它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还具有行文对仗、韵味无穷的美感,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的良方。它一般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两篇简短而精美的文章,尝试着概括一下两文的思想主旨,画出文中你觉得最有哲理和最感动你的语句。
小组内分享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和自己觉得最富含哲理的句子以及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可以按照以下表述样式进行语言组织。
课文主旨:“作者通过……,表达了……,体现了……”
富含哲理的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最有哲理,它……
触动自己的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最打动我,因为……
四、班级展示
【精品课件】
(一)《永久的生命》
1.读完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旨?
预设:作者通过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一上来用深沉的文字呈现了青春易逝,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客观事实,将读者带入到悲凉而又无奈的思考中,接着又点出我们不该为此感到悲观,因为生命自身是神奇的,不断流动,代代接续,永远不朽。生命在每个个体身上是分散的、暂时的,可是它却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永不休止的歌颂,体现了作者豁达的胸怀、舒畅的心境。
2.分享文中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预设:我觉得“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这个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出了生命像花儿一样,虽然终将要凋零逝去,但它却在不断延续,不断繁衍,永不休止,实现了永生永存,始终能够给世界带来活力和新鲜。我们应该赞叹生命的这种代代延续。
3.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分享。
预设:我觉得“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这个句子最触动我,因为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暴君的无理与傲慢、残忍与杀戮只能消灭部分的个体生命,却无法消灭代表正义的力量,因为生命在代代接续,永远不朽。所以,我们应当为那些为了人类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生命致敬,也应该为他们感到欣慰,因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正义的生命在不断延续。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1.读完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旨?
明确:作者罗素通过开门见山地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真谛的认识和神圣性的歌颂、对丰富而奇妙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的的深深很同情。表现了作者可贵的认识、高深的思想以及博大的情怀。带给读者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感染。
2.分享文中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预设:我觉得“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个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了这者认为爱情是神圣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圣洁的心灵来关照和看待爱情,它能让人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和描绘的天堂景象。作者的观点引领人走向神圣和高远,假如我们能做到用这样的神圣的.心态来对待爱情,我们必会抵达爱情的彼岸。
3.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分享。
预设:我觉得“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被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这个句子最触动我,因为它写出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作者为人类的种种不幸而感到悲伤和同情,渴望他们能从不幸和悲惨中解脱出来,可是个人的力量却又无可奈何,力不从心。我们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我们也应该向作者罗素学习。
五、问题探究
课件出示:“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再把它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1.这段文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你对这段话含义的理解。
明确:对比。作者把人生和衬衣进行对比。一件衬衣脏了、破了可以通过洗涤和修补重
现本来的模样,而人生却不能如此。也许我们能够忘却曾经的忧愁,但是岁月的风霜所留下的痕迹却一定会体现在人的身体和容颜上。对比能够突出青春易逝、机体不断衰老的事实,印证了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都非常可怜!”这一观点。
2.《永久的生命》一文的主旨在于感谢生命的奇迹,赞美生命的的不朽,可以一上来却用一种悲伤、低沉的情感基调讲述了时光容易流逝,青春不能长在。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欲扬先抑。
好处: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前后鲜明对比,更有利于突出本文的主旨:对生命自身奇迹的咏叹,对生命不朽的歌颂。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明确:
(1)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4. 你又是如何看待爱情的神圣性的?
预设:爱情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神奇的不期而至,是走过人生沙丘之路上彼此的搀扶和陪伴,它能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关照与慰藉。爱情需要彼此的吸引,更需要真诚的付出和勇敢的担当。
5.读完第四自然段,你觉着作者罗素具有怎样的情怀?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境和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具有悲天悯人、关心疾苦的普世价值和大爱无边的情怀。我们应该用哀伤的、深沉的、悲壮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
六、朗读升华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两篇经典的外国哲理散文,它们不但饱含人生的哲理,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富有诗意美。从严文井那里,我们懂得了:因为生命的代代接续与永远不朽,所以我们应该豁达地看待人生。从罗素那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知识的神奇以及作者那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优美的哲理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将两篇散文朗读一遍。
七、作业设计
模仿本课所学两篇散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有关你对人生感悟的散文,要求:语言优美、有真情实感、角度自选,字数200以上。
八、板书设计
散文二篇 主题思想 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最触动人的句子 欲扬先抑的手法 对爱情神圣性的认识 悲天悯人的情怀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4、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的看法,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2、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臼齿()洗涤()牛犊()...........濒临()震颤()俯瞰()点缀()边缘()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__:永不磨灭。
1 /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
辑
(2)________: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________:紧接,靠近。
(4)________:俯视。
3、文学常识填空。
(1)严文井,原名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罗素是________(国籍)哲学家、数学家、________,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
1、jiù dí dú rónɡ jù bīn chàn kàn zhuì yuán
2、(1)不朽(2)蔓延(3)濒临(4)俯瞰
3、(1)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2)英国作家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两篇散文,来探究下生命的意义。
2、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永久的生命》
本文开篇感叹个人生命的短暂,然后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感叹个人生命的短暂。(抑)
第二部分(2~5):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扬)
《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文从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三个方面简述了作者为什么而活着。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本文的结构: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我为什么活着?面对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白地做出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三部分(5):作者总结全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2)熟读两篇文章,研讨下面的问题。
①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②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明确:它给人带来狂喜,使人摆脱孤寂,在爱的结合中能见到仙境的缩影。
③既然人类世界充满了那么多的苦难,既然这一切的一切使他觉得痛苦,甚至深深地伤害过他,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他还是那么坚定地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仙境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他睿智、博学;他渴望知识、追求真理;他充满温情、多姿多彩;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为了拯救人类苦难,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全然不顾,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这就是罗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整个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因此,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
④你认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明确: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并为实现人生意义而拼搏奋进。
(3)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比喻成花朵,生动形象地写出生命时刻在贡献着自己,它值得赞美、值得感谢。
②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将“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形象生动地写出这三种感情的强烈程度。
③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的比喻描述“孤寂”的可怕,形象生动。
3、总结归纳,谈收获。
三、布置作业
阅读罗素的散文集《真与爱》,写一篇读后感。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永久的生命
一、导入新课
生命,总是令人深思。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
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
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
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其哲学内涵十分深刻,因此宜将体悟其人生哲理作为教学重点之一,但哲理思辨内容单纯靠讲解难以令学生深度把握。因此,本文各个教学环节,从把握课文观点到把握行文思路,由设置问题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本文由于课时限制以及内容的难度限制,在哲理性散文的特点方面,只能让学生形成简单的印象,不能深入把握。
第2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前一课时我们在学习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点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个体性特征。是的,生命如此短暂,正如前文的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许我们该做点什么,换句话说,也许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我们为什么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阐释的。
二、教学新课
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1.作者在标题中抛出自己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他在文中是如何回答该问题的?
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请简要概括文章五个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本文的结构思路。
内容:第一段:回答标题所设下的问题,“我”活着的理由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段:具体阐释追求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可以使人摆脱孤寂,可以让人领略到美好境界。
第三段:讲述知识能增加人们对自然、科学、人类自身的了解,满足人类求知欲,给人带来无限乐趣。
第四段:写人类的痛苦促使着“我”不断努力,以期减少这痛苦,但“我”依然痴心不改,要为此奋斗。
第五段: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认为如此活着是有意义的。
结构: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采用直接说理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
目标导学三:理解课文,把握内涵
1.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你能说说知识给你带来了什么吗?
明确: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事实上,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在对世界的好奇心驱使下的创造,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解开世界之谜的快乐,还有思考过程本身的快乐。
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为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目标导学四:认识哲理性散文
探究:本课的题目为《散文二篇》,但从内容上来看,作者都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更像是议论文。然而,又不像议论文,因为我们没法从论点论证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也就是说,这两篇被定义为散文的文章既具有散文的某些特征,也具有议论文的某些特征,并在议论中阐释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不妨将名字综合起来,称它为哲理性散文(或议论性散文)。
请同学们结合对这两篇散文的认识与解读,说说哲理性散文具备哪些特征。
明确:(1)从两篇文章都能通过分析具体的结构与层次把握文章观点来看,议论性散文应具有议论文的观点明确、结构清晰的特点,且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
(2)从文章语言以及叙述方式上来看,议论性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即用语形象,这也就意味着将抽象的说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能使读者获得感悟。同时,哲理性散文并非一味地说理,因而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有散文的抒情性特点。
三、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由于第二课时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不仅讲述了文本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住“我”对生活目的的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文体特征,对哲理性散文形成初步认识。
不足之处:哲理性散文也侧重对情感的抒发,在引导关注情感方面,由于时间限制,做得不够,需要教师根据时间安排予以适当补充。此外,对罗素生平的事业未加详细介绍,学生或许不能感受到罗素在探索减轻人类痛苦事业中所做的贡献。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本篇课文应把握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天下观,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应达到的目标)
3、分析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4、学习方法(怎样落实“独立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必须解决的题目,难点是学生感到难以解决的题目)
三、教学方法:
(首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课时安排:
(预备用几个课时)
五、教学媒体:
(什物,图片,生字卡,图表,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ci课件等)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感知性阶段
1、 导入新课
2、 介绍笔者及期间背景
3、明确学习目标
4、 泛读课文
5、 团体感知课文内容
6、小结教学内容
7、 布置作业或预习内容
第二课时
(二)理解性阶段
1、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2、感悟文章的`语??
3、理清文章的思路
4、明确文章的结构
5、提取文章的精要
6、概况文章的写法
(三)实践性阶段
1,团体学生训练并加以评讲
2,布置作业及预习内容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28
部编语文教案01-13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12-03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7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08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24
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