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数学教案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初步感知圆形的主要特征,能从许多图形或物品中找出圆形。
2、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泡泡水,百宝箱
3、各种形状的实物,各种形状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吹泡泡导入活动
师: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爱的瓶子(出示瓶子)请你猜一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吹泡泡)刚才老师吹出了什么?(泡泡)再到幼儿身边吹泡泡,问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啊?
师:泡泡是圆圆的,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泡泡(出示课件泡泡),它们是什么形状啊?我们一起伸出小手来画一画,圆圆的,它还有个非常好听的的名字叫圆形。
大家一起来和圆形宝宝打个招呼吧:圆形宝宝你好!
二、基本部分
1、通过看、比、玩等方式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初步感知圆形的主要特征。
(1)找一找:通过观察找出圆形的实物
师:圆形宝宝来和大家做朋友了,它想考考小朋友。
师:这里有许多东西,它们有的是圆形的,有的不是圆形的,圆形宝宝出的难题是要小朋友们找出圆形的东西。找到后拿着它告诉大家:我找到了圆形宝宝。(教师可示范)提问:你找到了什么?它的哪里是圆的?(说出哪里是圆的)这些东西是圆形吗?(不是,回答出不是圆的即可)
(2)比一比:比较圆形的东西和不是圆形的东西的区别
师拿出一个不是圆形的东西,它是不是圆形的东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小朋友找一个不是圆形的东西,和你手中的圆形宝宝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师适当指导幼儿摸一摸角)
师总结:圆形宝宝都是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
(3)玩一玩
让幼儿自由玩一玩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指导幼儿如何玩,适当拿不同形状的实物让幼儿感知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其他形状的物体不能滚。
师:还想和各种图形宝宝玩吗?那我们再和它们玩一会吧!(幼儿在音乐声中玩玩具)
师:图形宝宝有点累了,把它放回去休息一下吧,小朋友们也回去坐吧。趁着圆形宝宝休息,我们轻轻聊会天好吗?
师提问:刚才看你们和圆形宝宝玩的好开心哦,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和圆形宝宝玩的?(滚)师总结:原来圆形宝宝圆圆的,它还可以滚呢!
2、捉迷藏游戏,让幼儿尝试在图上找出圆形
师:圆形宝宝很调皮,它们滚呀滚,跳啊跳,咦,怎么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呢?(出示许多圆形宝宝滚动的课件)
师:原来调皮的圆形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找出来好吗?(出示场景图)
师示范:老师找到一个圆形宝宝了,它藏在太阳里,太阳是圆圆的,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吗?谁能告诉大家?(幼儿说到一个图片点击出现大图)
3、迁移经验,说说生活中与圆形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的眼睛真尖,圆形宝宝藏啊藏,它不藏在这里了,悄悄告诉你们哦,我刚才看见它偷偷藏在我们身边了,我们生活中也藏着圆形宝宝呢!看,纽扣是圆圆的,你们还能说说哪里藏着圆形宝宝吗?(师点课件总结)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找到了这么多圆形宝宝,为了奖励你们,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哇,原来是许多好吃的!你们想吃吗?客人老师说东西吃多了会肚子疼,既然今天你们认识了圆形宝宝,就请你们每人找出一个藏着圆形宝宝的东西,到后面送给客人老师看,说说你们找到了什么形状的好吃的,找对了才送给你哦!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里是什么?(瓢虫)今天我是瓢虫妈妈,你们就是瓢虫宝宝,瓢虫最喜欢吃害虫啦!我们一起去抓害虫吧!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五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确立对斑点的认识
师“宝宝们,累了吧!好,我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虫纸)师:咦?一些瓢虫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来了,看看这些瓢虫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斑点不一样)
2、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老师指着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的背上有几个斑点?(1个)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手口一致的点数1,并齐声说1。
(2)指有2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手口一致数2,并齐声数1、2,那共有几个斑点?(2个);
(3)指有3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数一数,也齐声数1、2、3,那共有几个斑点?(3个)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数斑点
(1)现在妈妈请宝宝们看看自己身上有几个斑点?拿下来,伸出手指数一数,数的'时候,请你一边数一边说。
(2)幼儿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拿着瓢虫上来数一数,说一说,学说一句话“我身上有几个斑点?”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宝宝们,天黑了,该回家了,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树叶)。噢!原来在这里,这些树叶是瓢虫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圆点不一样),那1个斑点的瓢虫哪个是它的家呢?(一个点的树叶),老师示范(也可以有意摆错了,让幼儿来纠正)。2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3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好,现在哪些瓢虫可以到1个圆点的树叶家里?(请幼儿上来送)2个斑点的呢?3个斑点的呢?
(2)集体验证。
四、幼儿操作
师:瓢虫宝宝都送回了家,你们高兴不高兴?噢,你们真棒!好,现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那儿也有一些小动物们想回家,它们希望我们小五的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家,你们乐意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鲜艳的颜色对幼小儿童的视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早期掌握多种颜色会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美的情操,陶冶幼儿幼小的心灵。为此,我选择了《颜色的秘密》主题中的教学内容。因为偶尔听到班内孩子哼唱了《粉刷匠》的歌曲,同时结合幼儿心理活动的特点,给我灵机一动,想到以“小小粉刷匠”为主线展开情景教学。其中我创设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情境展开活动:首先是表演情境,在第一环节“认识颜色”的过程中,我借用《小手拍拍》的歌曲,在一问、一答、一指的的表演中完成第一条目标中的“感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其次是实践情境,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而他们也对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充满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第二环节就采用此策略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巩固认识颜色。第三环节主要运用了游戏情境,让幼儿在进行“颜色宝宝回家”的游戏中达成了按颜色标记分类的目标。总之,在本次活动过程中,以情境和游戏为主,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和认识事物的指导活动,把学习和运用揉合在一起,使孩子在兴高采烈的活动中认识并掌握抽象的颜色,体现了活动的教学情趣性。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学习按照颜色标记进行分类。
2、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并能自己动脑完成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屋顶分别是红、黄、蓝颜色屋顶的房子;
2、红黄蓝三种颜色纸片若干;
3、颜色片片挂牌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颜色。
1、初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教师扮粉刷匠边唱边出示红、黄、蓝三座房子:
师: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瞧,粉刷匠在刷新房子,看看房顶是什么颜色的?个别讲述,请两三个幼儿说说;游戏:“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来问,你来指出来,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红色在哪里?请你指出来”幼儿一起指;集体讲述:一起告诉我,这是红房子------)
2、通过操作活动巩固认识颜色。
引导幼儿将颜色片片贴到相应颜色的屋顶下面。
师:“这几座房子还没有粉刷好,要请小朋友帮忙呢!,请你们拿起颜色片片贴到一样颜色的房顶下面,把房子变得更漂亮。”
要求:先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片片,然后边贴边说:红片片刷成红房子(幼儿操作)
3、简单小结,纠正幼儿的`错误。
师:小朋友把房子刷好了,你们看看刷对了吗?
二、认识颜色标记
出示颜色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师:哇,红房子、黄房子、蓝房子真漂亮!老师这里有三个颜色标记,红色的叫红标记,黄色的叫——蓝色的叫——
三、按颜色标记回家。
1、分辨自己是什么颜色宝宝
师:“今天我们身上都挂了漂亮的颜色片片,看看高老师身上挂的是什么颜色片片?(幼儿回答)。那我今天就是红色宝宝了。小朋友看看自己身上挂的是什么颜色的片片呢?你就是什么颜色的宝宝(幼儿回答)
2、游戏:颜色宝宝回家
师:“房子刷好了,颜色宝宝要住新房子了。想一想红色宝宝应该要回什么颜色的家呢?”幼儿回答
游戏:颜色宝宝回家。
我们一边唱一边回到自己的家。教师带领幼儿游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房子刷好了,宝宝快回家。宝宝听到快回家就赶紧回自己的家。”
(游戏一到二遍,检查并纠正回错家的宝宝)
3、结束
师:我们幼儿园还有好多地方等着小朋友们去刷,小小粉刷匠们,我们去刷房子咯!唱着《粉刷匠》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选择了“认识颜色”为题材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通过情境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从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辨别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进行分类。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并在活动中断粮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刚入学的小班幼儿年龄小易学易动好表现,他们在初步认识了红、黄、蓝三种颜色后,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让幼儿以亲历亲为的方式学习,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初步学习将红、黄、蓝三种颜色分类并把相同的颜色放在一起。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让“粉刷匠”找相应的颜色片片和 “颜色宝宝回家”这两个环节中,我发现幼儿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的,有的能力强的幼儿会很快找到并贴到相对应的房子上,而有的幼儿却对颜色有点混淆,可以说 “举棋未定”。所以,从活动中我感觉到:根据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对幼儿的活动要求,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操作难度也应相应地降低一点。另外,在活动中孩子们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就按着自己的思路来展开活动,没有对孩子的行为积极回应,这是这堂课中老师所缺乏的教学艺术性。今后要在回应幼儿方面更加注意,孩子想说的,尽量让他说出来,孩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就要给她们充分的学习主动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在轻松活动的环境中基本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此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和掌握的程度,也使我受到了启发:数学活动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创造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在轻松、愉快、活泼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2的形成,知道1添1是2。
2、理解2的实际意义,能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
3、培养幼儿学习数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内容】
学习2的形成,知道1添1是2,理解2的实际意义,2代表任何数量是2的物体,如2可以代表2个娃娃,2个皮球等。
【活动建议】
1、准备每人一套1和2的数字卡片;2个娃娃,2个皮球,2盒积木;画有数量为1、2的`不同物体的图片一幅。
2、重点是学习2的形成,理解2的实际意义。
3、组织形式
(1)教师演示玩具,幼儿点数,知道1添1是2,如教师先出示1个娃娃,幼儿点数后再出示1个娃娃,问幼儿现在是几个娃娃。处幼儿点数后说出是2个娃娃,教师告诉幼儿1个娃娃添上1个娃娃是2个娃娃。1添1是2,并用数字2来表示。出示皮球、积木等以同样方法进行。
(2)寻找游戏,理解1、2的实际意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寻找相应数量的物体,如让幼儿说说画面上是什么,并找出画面上什么是1个,什么是2个,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还可以寻找自己身上什么是2个的,如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小班数学活动:瓢虫找家
活动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活动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进行5以内的按物计数、分类计数。
3.遵守活动规则,做事有始有终。
◆活动准备
◎《夹夹子》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及相关小粘贴(见幼儿操作包)。
◎铃鼓一个,红、黄、绿塑料夹子若干,筐若干。
◆活动过程
☆夹夹子
1.出示夹子,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教师:看看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今天玩夹夹子的游戏。铃鼓一响,把夹子夹在衣服上;铃鼓声一停,就回小椅子上坐好。
2.教师敲击铃鼓,幼儿玩夹夹子的游戏。
☆数夹子
1.请幼儿点数自己衣服上的夹子。
教师:数一数,你在衣服上夹了几个夹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身上夹子的数量,大家一起验证。
教师:夹了几个?,我们和他一起数数看。
3.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点数验证。
教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帮忙,你帮我数,我帮你数。
☆找朋友
1.教师引导幼儿再玩一遍夹夹子的游戏。
教师:这次小朋友在夹夹子时要夹一些不同颜色的夹子才好看。
2.引导幼儿将相同颜色的夹子夹在一起,并进行点数。
教师:颜色一样的小夹子要一起做朋友。你为什么颜色的.夹子找到了好朋友?
数一数,红(黄、绿)色夹子有几个?
2.请幼儿介绍自己身上相同颜色夹子的数量,大家一起验证。
☆连一连指导幼儿在《夹夹子》操作单上,根据阿姨伸出的手指头数量粘贴相同数量的夹子。
教师:每个阿姨伸出几个手指头就表示阿姨需要夹几个夹子。请你粘贴相同数量的夹子。
◆活动建议
这是根据小班幼儿点数物品的学习内容而设计的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在玩夹子和数夹子的游戏情境中,通过按物计数、分类计数进一步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本活动通过"听鼓声夹夹子"的游戏方式来实施,活动场地设置要适宜游戏的组织。活动前,幼儿围成半圆形坐好;前面提供桌子--根据班级幼儿人数分成若干组,桌上放置若干筐夹子。
在初次玩夹夹子游戏时,教师可根据5以内点数这一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变换玩法,如:听指令(几个)夹夹子、看点卡夹夹子,最后再进行听鼓声夹夹子,这样能够让幼儿在巩固复习原有点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点数的准确度和熟练度,为后面的分类计数做好铺垫。另外游戏活动中教师铃鼓声响停的时间控制也很重要,如第一次游戏,时间要稍微短一些,以保证幼儿夹夹子的数量在5个以内;第二次游戏,铃鼓响声时间要稍微长一些,以保证幼儿可以多夹一些颜色不同的夹子,为后面的分类计数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一、本人在内容及要求上按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了这个阶段数教育的重点,即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设计出了这堂游戏活动课。但由于小班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心,游戏活动中纪律不是很好,孩子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以后我会注意加强游戏活动纪律的训练。
二、教学层次比教分明,从手口一致地点数到按颜色分类计数,再到一一对应地匹配,环节设置紧凑,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但在一一对应的环节中,有个别幼儿或多或少的夹夹子,经过过程中老师的帮助,及时改过来了。
三、幼儿数学教育应注重幼儿对数量关系的体验,即使是5以内的数也同样蕴含着很多数量关系——多一个、少一个、一样多,等等。我在该活动中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让幼儿在有限的数量学习中获得丰富是数学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钮口的特征(颜色、大小、纽扣上的洞洞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小动物找到纽扣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小动物、塑封纽扣、草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这是什么?有几颗纽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一颗纽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观看PPT
1、观看PPT1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样的?
小结: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颗洞洞的纽扣。
2、观看PPT2提问:
(1)这颗纽扣是小狗丢的吗?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狗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的纽扣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不是小狗丢的。
3、观看PPT3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小结:小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纽扣是圆形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小兔丢的。
4、观看PPT4提问:
(1)小老鼠会怎么问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怎么回答?
小结:小松鼠的纽扣上有5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上只有4个洞洞,它们的洞洞不是一样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丢的。
5、观看PPT5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这颗纽扣是小蚂蚁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小蚂蚁的纽扣小,小老鼠的纽扣大,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不是小蚂蚁丢的。
6、观看PPT6提问:
(1)它会怎么问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2)这颗纽扣是妈妈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妈妈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都是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个洞洞,大小也是一样的。
7、观看PPT7
三幼儿操作
1、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在草地上找到相应的'纽扣并贴在小动物身上。
3、交流分享,并验证。
小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反思总结:
倡导孩子的自主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方向,因此,整个活动中我都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由于活动的情景性比较强,幼儿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很投入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内容,能跟着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有积极表现的欲望。多媒体辅助法等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的观察图片内容,帮助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又通过白板课件,增添活动的乐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下数学教案06-23
小班数学教案12-30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长短08-24
小班的数学教案(精选22篇)05-25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04-18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01-04
有关小班数学教案01-04
小班蒙氏数学教案01-06
小班数学教案【热】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