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总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语文教案-景阳冈。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课文重点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教学的难点是: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讲传》第23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BR> 课文先讲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接着讲武松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然后讲了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最后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武松来到阳谷县,酒后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的性格。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和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的情形。
第二段(第5至第7自然段):武松在景阳冈上的心理活动。
第三段(第8至第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后下冈。
写作特点
1、按“吃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条理清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景阳冈》。
2、语言凝练,动词运用恰当、简洁。
近义词:枉送——白送 耻笑——讥笑 吓唬——恐吓 结伴——结伙
反义词:好心——恶意 破碎——完整 酥软——坚硬
词语解释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武松:《水浒传》中人物之一,非常勇敢,力大无比,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般把他当做英雄好汉的典型。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称呼。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结伴:伴,就是伙伴。结伴就是结成同伴。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棒橛:短的`木棒。
榜文: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耻笑:鄙视并嘲笑。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
酒兴:饮酒的兴致或饮了酒以后产生的兴奋情绪。
句段赏析
1、“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后与店家说的话。前两句是关于酒的,后一句是关于虎的。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因为“三碗不过冈”,但武松却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不听劝告。从“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2、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锨,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句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谋的,“突出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
3、武松拿来一饮而尽。
“一饮而尽”表现了武松豪爽的性格特征。这句话写出了武松喝酒的动作神态。
4、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句话进一步写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但出于自尊心,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就更体现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5、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这一句是写武松是怎样躲过老虎的一扑的。“说时迟,那时快”写出了武松的动作敏捷、迅速。“扑”写出了老虎的凶猛。这句话突出了武松勇敢、机智、灵敏、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爱父母。
2、关心他人是本课的重点。
3、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片,问:你们看到这漂亮的生日蛋糕图会想到什么呢?
板书课题:17 可贵的沉默
(1)沉默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二、学习课文,体味情感
1.课件出示两幅图。进行对照比较,图中同学们表情和动作怎么样?
2、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
3.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提问:从哪儿看出同学们当时特别兴奋、快乐呢?划出相关段落、语句读一读。
(2)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第7自然段: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读出孩子们“神奇十足”、“左顾右盼”的样子,体会他们欢乐、骄傲、得意的情绪以及教室里热闹的气氛。
(3)还能找出表达孩子们特别兴奋的词、句吗?
课件出示句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4)联系学生实际,引起共鸣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生日爸爸、妈妈知道吗?生日那天,爸爸、妈妈为你祝贺吗?知道的,祝贺的,也请你举起手来。
板书: 感受
↓
父母的爱
4、出示课件:沉默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画面上的同学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了?
5、学习课文10—15自然段
(1)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
(2)小组读课文,边读边想,此时课堂上的气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重点体会句子:“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a.出示课件: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3)老师情感导入:小组讨论交流,孩子们沉默着,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4)抽生回答:你猜到了孩子们此时都想了些什么?
(5)老师导入: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课件出示句子: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6)结束这堂课时,老师给孩子们提了个什么建议?提的这个建议,起作用了吗?从课文中的哪儿看出来呢?
(7)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看看孩子们是否采纳了老师的建议?
(8)指导朗读:读出家长们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那种欣喜的心情。
板书: 回报父母的爱
6、学习第17自然段
(1)自读,抽生读,齐读。
(2)小组交流: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3)重点指导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4)“享受”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5)你能联系上文,试着填填这三句话吗?
出示句子: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
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
三、老师总结,点明主题
这句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又点明了课题。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他们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快乐;这一分钟的沉默,使爸爸妈妈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关爱;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长大了,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片沉默难道不可贵吗?
四、同学们,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呢?是不是发现自己也与课文中的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听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表达了一个女儿对妈妈的爱。你们边听边把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我们来比赛,看谁写的好。
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感受 关爱他人
↓
父母的爱 给父母享受
↑
回报 给老师喜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分清内在美与外形美的主次关系,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2、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多样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研读课文的能力。2、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雪莱曾经这样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值“美”的年龄,相信你们对美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那么,别吝啬,将你慧眼发现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学生畅所欲言) 过渡:看来,同学们眼中的美可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呀,雨后的彩虹是美的,春雨滋润下的万物是美的,胜利者的微笑是美的,诗人作家笔下流出的篇章是美的,国色天资也是美的......但这些美是不是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呢,让我们请出一位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哲学家吧,他是谁呀?-------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著名的哲学家.他将在《论美》一文中给我们一个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论及哪几种美?这几种美之间是什么关系?
2、作者的观点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文章最后作者给我们提出怎样的勉励和希望?
【提示】文章的主要观点。⒈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⒉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非作者的观点,而且在下文就已经否定了)⒊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通过三者的比较说明优雅行为之美最为要,优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全部。)⒋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作者强调人的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最有价值,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否定外表之美)
探讨论证方法,梳理论证结构㈠提出问题①美德最美(喻证法、例证法)㈡分析问题具体论述美德最美②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例证法、对比论证法)③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对比论证法、例证法)④通过某些老人与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对比论证法、引证法)㈢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喻证法)
三、结合文本,感悟美德
1如果请你从课文中选取一句最精彩的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哪句?为什么?
过渡: 本文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当时的英国人欲横流,许多形貌美的人无需花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形貌不美的人要获得成功,则要付出比形貌美的人多得多的努力。针对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培根就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实,今天的我们学习本文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文明有了高度的发展。有人说,当今的社会,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德。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一位具有道德标杆式的人物呢?有,他就是雷锋。
1、那么雷锋有哪些美德呢?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活雷锋呢?举例说一说。
2、教师总结:
美是什么?美是雷锋在列车上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美是危险时刻女教师张丽莉的奋不顾身,美是司机吴斌在生死抉择中抒写的对职业的忠诚,美是吴菊萍用双手托起对生命的敬畏,美甚至是上课后你悄无声息的坐在座位上。美在哪里?美就在我们的古文中。
四、寻找历史踪迹,再谈“美”
示例:“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是美的',可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更美。
请以“( )是美的,可( )更美。”的形式说话。
五、课堂总结
美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美是黄金分割,美更是千手观音的普度众生。美有很多种,有人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有人喜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之美,还有人说健康才是真的美,总之,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美的标准,但是,求真,求善是美永恒的内涵。同学们,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美德的重要性应该是永远都不会变的,他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
1.班上有一名同学,平时喜欢浓妆艳抹,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学校规定穿校服,可她硬是置之不理,而学习则是一塌糊涂。你是她的好朋友,学了《论美》这一课,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注意信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
2. 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另写几句,表达你对美的感受.例句: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学生说:“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美,一种执著追求的美.”
医生说:“————————————————————————”法官说:“————————————————————————”
3.写出10个体现中华民族美德的词,其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种美德,并说明理由。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认识到美德最美,认识到一个人提升自己道德品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进一步学习如何去分析议论文,掌握学习议论文的方法。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最大限度集合了资源,使原本抽象的“美”,在具体的学习中有了更加实在的内容,让学生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但教师还用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普通话不过关,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教学中不要走过场,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回答问题的时间,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文章的感情,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两个角度写己读后的感受。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读例文,感受写读后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引导学生写出所读书本的读后感。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霭侯(诸侯)小年(少年)
做在(坐)手搞(手稿)
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
再帽子(摘)双体日(双休日)
检险(艰)白织灯(炽)
退锁(退缩)晃张(慌张)
那为(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来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他曾多次住进医院,却顽强地坚强的活了下来,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3、后来就不见了,双休日就然还睡懒郊。
4、读了着文章,让我想到一件事。
5、大儿字捷克借蜡烛去搬捆柴,还是失败了。
6、而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有些语句写的太哆嗦。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读后感大多数写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且能写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认真读课外书,写好。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黄天伦)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
真实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短小优美的诗歌。全文只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山、水、鸟;第二句写树、草、花;第三句写苗、田、春风春雨。诗画相配,内容生动,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趣味,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读中成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鸣、声等六个生字,会写叫、苗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难点:从诵读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看图说话。
屏幕显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也可看图说话)
2.引入课题。
这么美丽的景色是什么季节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山青青》。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指名读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一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6.指名读全文;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朗读课文,你想怎么样读就怎么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句话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3.你觉得哪些景物最美?请你先挑选你喜欢的这一句话认真、反复地读一读,直到能把这一句话美美地读出来为止
4.指名读、评读
5.听录音读,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6.再听录音,播放课件
7.把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8.配乐诵读课文
9.指导背诵课文
10.你能用你的画笔把你读到和想到的春天美景画出来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现在,你想用自己的'什么方式来赞美一下美丽的春天?(可以唱一支赞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可以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话)
2.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再放课件,边看边感受春天的美丽。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背出来?
二、学习生字
1.屏幕显示生字词,拍着手掌有节奏齐读
2.去掉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3.自由认读生字,想想:你最快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
4.你能用哪个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
5.观察这几个要求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6.看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边听老师念笔顺边书空。注意看清楚难写的地方,再自己动笔写
7.同桌互相交换欣赏所写的字,说说别人写的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小老师指出它的缺点
8.老师检评
三、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进你的词语花篮里
2.回家把课文美美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2.通过看、听、读、议、练、编,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理解、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
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常常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我和他说话,他呀不开口。
你们猜,我的好朋友他是谁?
2.学生回答后随机板书课题,读准音yǐnɡ zi,识记“影”。
(二)实践活动,了解影子
1.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2.设计影子游戏,交流“我的发现”。
(1)你们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吧?你在哪儿见过他?现在能马上找到他吗?
(2)找到了你的朋友,和它一起玩吧,一边玩一边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也可以回忆你是怎么样在操场上跟影子赛跑、踩影子的。
(3)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跟随着我们,陪着我们;影子变化无穷,前后左右位置会变,高矮胖瘦形状也会变。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儿歌,看看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吧!
1.学生小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果小伙伴都认对了,请你夸夸他。
3.认识新的偏旁“犭”和“宀”。
4.检查自学:老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影、常、朋”是后鼻音,“前”是三拼音节,“着”是轻声)
(3)比赛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5.指导书写:飞、马、鸟。
(1)认识新笔画“”和“ㄅ”。
(2)重点强调:“飞”的“”不要写成“乙”。“马”的第一笔是横折,“鸟”的第二笔是横折钩,而且不要把“鸟”写成乌鸦的“乌”。
(3)学生跟着红色的笔顺跟随描字,再照着范字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5)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再读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正确。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影子可真调皮,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呢?请两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2.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3.同学们看得认真,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可结合课文点拨。
4.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原来,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可真调皮,你能读出它的顽皮可爱吗?你可以边表演边朗读。
5.现在要考考你们了,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6.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句。
(1)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小朋友在前面拼命地跑,影子在后面拼命地追。小朋友回过头来一看,看见了什么?
(2)影子像什么呢?理解“小黑狗”。
(3)真有趣!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后评议,再齐读。
7.学习第二小节,指导读句。
(1)看,影子又在动了。影子跑来跑去的,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它是谁?
(2)指名读后评议,理解“好朋友”。
(3)学生自由读体会,再指名读并配上动作。
8.朗读全文。
9.指导背诵。
(1)出示课件,进行背诵。
(2)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诵。
(五)快乐体验,发展语言
1.教师激趣:大家背得真好!看,这是什么?(老师在有投影的屏幕上做小鸟飞的动作)
提问:你们想做吗?(指名表演)
2.师评价:刚才你们的表演真精彩,很有创意,想象也丰富。在生活中除了太阳下能看到影子,你还知道什么地方也能看到影子?找找你的周围有影子吗?
3.小结:刚才我看到了有的同学找了很多影子。是啊,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找到影子。
四、板书设计(略)
语文教案 篇7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
2.体会作者精当严密又不乏情趣的语言和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材分析:
【课文内容疏理】
第一部分(第1段),中国围墙与众不同,占地多,总长惊人。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用“迈出国门”引出外国围墙。“壮观”加引号具有极大的讽刺、否定意味。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3~4段),介绍外国围墙主要是绿墙的优点。
第6段介绍巴西重视绿化。层次为:楼房绿化用“生物砖”→优化环境的作用→法定的绿化地位→两市绿化结果(举例说明)。
第5~6段,介绍巴西“植物墙”。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5~13段),具体介绍外国的绿色围墙。
段解:介绍澳大利亚绿墙的特色,以首都堪培拉、悉尼和墨尔本绿化为例,介绍没有
栅(zhà )栏、没有围墙,只有美丽的绿化带——“绿墙”。
段解:介绍新加坡的绿化,先选择观赏的地点——斯坦福酒店,强调只见绿墙,不见传统围墙。接着介绍原因,是因为绿化已经写入法律。
段解:介绍日本制造绿墙的部件“生态预制件”。
段解:介绍尼日利亚迁都发布的取缔围墙令,并介绍今天的收获。
段解:介绍南非“生态墙”。
段解:介绍突尼斯的龙牙树为围墙。
段解:介绍美国华盛顿市今年流行的“绿墙绿门”,及其带来的效益。
第二部分(第2~13段),介绍外国的绿色围墙。
第三部分(第14~15段),说明我国也应该提倡以绿墙代替砖墙。介绍我国近年来一些城市所建绿墙的效果。说明在我国以绿墙代替砖墙不仅可行,而且也有很好的效果。阐述以绿墙代砖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通过引用、对比,说明围墙的功能已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以绿墙代替砖墙好处实在太多。
【难点分析】
(1)课文介绍了多种“绿色围墙”。这些“绿墙”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什么样的价值?
共同特点:占地面积少,省料省钱。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环境、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
(2)这是一篇说明文,可课文中有些地方将说明和描写融合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样写可以增强说明的效果和文章的可读性。如:
砌墙垒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砖,砖的孔洞向外,内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一墙青菜,满门鲜花。
这两句读来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既是准确的说明,又是形象的描绘。如“伸出”一词具有很强的动态感,“弯曲向上”既说明了具体形态和弯曲的方向,又是逼真的描绘,“怒放”表现了花朵的数量多,也写出了花的情态,“长短不一”侧重于准确说明,“垂挂”侧重于形态的`描写。
【重点分析】
一 中外“围墙”,外观、材料、建造方式和功能有哪些不同?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现代中国城市应该提倡建筑怎样的“围墙”?请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书上画出或写出答案,并可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外观上,中国大多是封闭的围墙,外国大多是开放美观的绿色围墙;围墙的材料,中国大多是砖石、钢筋、水泥,外国大多是各种植物;在功能上,中国的围墙只是追求传统的安全、分界,外国的绿色围墙,则既可以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阻止噪音,挡住风沙,也可以划分户界。
作者认为中国城市也应该以绿墙代替砖墙。
二 课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抓住“环球”“风行”这两个关键词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作说明的?课文多次在说明中适当阐述事理,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向同学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吗?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文章扣住“环球”“风行”这两个关键词语,综合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最主要的又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先列数字,说明我国公共单位围墙占地的面积之大,使人觉得触目惊心。再举例子,兼加描述,介绍了外国的种种绿墙构建方式和功能。例如,巴西的空心砖育绿,澳大利亚的绿色篱笆,新加坡只建绿篱不建围墙的做法,日本生态预制构件育绿,尼日利亚阿布贾的树墙、藤萝墙,南非博茨瓦纳桑尼塔斯镇的生态墙,北非突尼斯山龙牙树做围墙,美国华盛顿用育绿的塑料砖构建绿门、绿墙。在充分对比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如课文第5段,在介绍了巴西的“植物墙”后,作者议论道:“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扼要地点出了植物墙的好处。课文最后一段是在前文说明基础上的综合性议论,画龙点睛式地阐明了以绿墙代替砖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文在说明中适当阐明事理,不仅使读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设想:
根据自读课文的特点,分板块教学,重点扣住说明文的特点进行,设置板块,注重课拓展练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由环境保护的话题导入。
同学们,环保是一个热门话题,谁来说一说环保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讨论)“绿墙”对于环保又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讨论)
几幅关于“绿墙”的图片。
2.检查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lòu( )空 生机ànɡ( )然 裸土( ) 栅栏( )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绿墙? 文章列举了哪些城市的绿墙?
(2)中外“围墙”在外观、材料、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就围墙的问题,作者提出什么看法?
2.学生小组交流。
3.教师明确。
三、重点问题讨论。
1.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用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说说它的好处。
(2)课文语言精当严密,不乏情趣,请举例分析。
2.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准备:
(1)第八段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通过列数字的方法用具体的数目准确说明法律条文的规定,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2)第一段中“据”“不完全”表明作者用语的严密性。
(3)第十四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绿墙来说明绿墙在中国是十分可行的。
(4)每10栋左右公寓楼组成一个“方街”,即“住宅小区”,“左右”一词写出了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5)第一段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中国围墙之长,占地之多,浪费之大说得很明了,为外国绿色围墙的出现作铺垫。
(6)用对比论证把中国的围墙和外国的“绿墙”作对比,更能体现出“绿墙”的优越性与为什么受欢迎。
(7)“围墙虽具有安全、分界的功能,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没有多大作用。”“多大”用词严密,说明有作用,但作用已不大。
(8)“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本句中的“最”与“首推”用极其肯定的语气点出巴西城市的代表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精当严密。
(9)第五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巴西的植物墙,真切,有力地说明了绿墙给生态和环境带来的好处。
(10)“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作诠释,简洁准确地说明何为绿墙。
(11)“建筑物在‘围墙’内若隐若现,既不损坏城市的环境整体美,也不妨碍市民的视野空间。”“若隐若现”体现了建筑物与围墙搭配产生朦胧的美,用词形象。
(12)第二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提到的是“壮观”一词,加上引号有讽刺之意,针对前文提到的“围墙之长,占地之多,浪费之大”。
(13)“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里“绿”作动词用,生动地突出了绿墙的盎然生机,语言十分有情趣。新课 标第 一 网
(14)第13段“砌墙垒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砖,砖的空洞向外,里面种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真是一墙青菜,满门鲜花。”这一小段生动活泼,既是准确的说明,又是形象的描绘。段中“伸出”一词具有很强的动态感,“弯曲向上”写出了苗木生长方向和形态,“怒放”一词写出花的数量之多,也写出花那生机盎然的情态。
四、拓展迁移
如果我们学校的围墙换成绿墙,请你来设计,你会怎样设计呢?小组合作四人一组讨论,得出一个小组方案。
小组合作交流。
成果展示。
五、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导学》本课练习题“学后巩固强化”部分。
板书设计: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说明对象:环球城市的围墙
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
说明语言:准确科学又不乏生动
教案审核 曹卫萍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教学设计二
扬中树人 华玉英
教学目标:
1、 能说说什么是“绿墙”及世界各地“绿墙”的特色,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
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写批注。
3、学习本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体会其作用。
4、认识到美化净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环保建议,并为自己的学校设计“绿墙”。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要求略读的科学说明文,且学生已在前面两篇课文中学会圈点勾画进行批注的阅读方法,所以这篇文章当以引导学生自学、自读为主,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确定本文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各地绿墙的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造成中外围墙不同的历史根源与文化根源。
4、进一步学会圈点勾画作批注。
教学设想:
作为初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较强,加上这是一篇略读说明文,所以尽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又由于只有一课时,且文章篇幅不短,所以在课前预习方面作出严格而明确的要求,课上以交流、讨论为主,老师相机引导,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1、 初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字词的音形义),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2、 再读课文,注明段序,试理清文章思路,并概括大意。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标注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试析其作用;同时用红笔标注疑问(?),留待上课时交流讨论。
课堂学习:
一、导入
出示一组绿色植物的“墙”和砖瓦砌成的围墙图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墙,并说明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板书: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二、交流预习(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交流预习情况)
1、 重要词语(音形义),然后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
如:镂空 浏览 雄踞 卓著 过滤 取缔 栅栏 颁布
2、理清文章思路:先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明确(可找二生板书,然后集体订正)。
第一部分:(1)从中国围墙与众不同说起。
第二部分:(2—13)介绍外国的“绿色围墙”。
引出外国围墙
介绍外国围墙主要是绿墙的优点
具体介绍外国的绿色围墙
第三部分:(14—15)说明我国也应该以绿墙代替砖墙。
3、 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复习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接着先在组内交流文中运用
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试析其作用,然后选代表集体讨论落实。)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图表、作诠释等。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
作比较:
从全文来看,中外围墙的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库里蒂巴市战前战后绿化的比较。通过比较来增强说服力。
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环球城市建设绿墙的情况,举了世界各国的典型例子。在说明巴西绿墙建设的成果时,再举了巴西利亚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库里蒂巴市被命名为“生态之都为例;在说明澳大利亚的建设成果时,举了墨尔本和悉尼的例子。这样例中有例,环环相扣,使说明更具体可感。
列数字: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的围墙总长5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共达3350平方千米。
说明公共单位围墙之长,围墙的占地面积之大,使人触目惊心。
库里蒂巴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
说明人口大幅度增加,人均绿化面积也大幅度增加。
作诠释:
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介绍了什么是“绿色围墙”。
4、交流疑问:先组内交流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集体讨论。(略,视情形而定)
三、深入课文,研读探究
1、中国的围墙与外国的围墙到底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完成下表(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再集体订正):
中国围墙 外国围墙
外观
材料
建筑方式
功能
根本原因:
2、作者在介绍外国“绿色围墙”时,列举了哪些国家?你最欣赏文中介绍的哪些绿墙?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占地少 省钱料 美市容 减噪音 净空气 调温度等)
巴西:“植物墙”、“生物墙”,空心砖上长出小草,绿满墙面,既美观,又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
澳大利亚:各国植物园,冬暖夏凉,让路人感觉到在植物园中游览,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木。
新加坡:满目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日本:新奇独特的生态预制件建造的绿墙。
尼日利亚: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
南非博茨瓦纳:“生态墙”常年碧绿,有效利用空间,最令人叫绝。
北非突尼斯:以龙牙树为围墙,结实而美观,挡沙、分界
美国华盛顿:绿墙绿门,生意兴隆。填满泥土的塑料砖孔洞里,种植花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各种瓜果,真是一墙青菜,满门鲜花。极富生活情趣。
归纳:从课文中不难发现,一道道绿墙不仅仅是泥墙、石墙、砖墙的替代品,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和外国围墙的比较,科学地说明了建设绿色围墙具有美化净化城市、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美化城市 保护环境)。(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
四、小结
组内小结本节课收获及不足,时间允许的话不妨集体交流。(略)
五、课外拓展
1、学完本文,你觉得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应如何来进行环境保护?
(指名多生发言)
2、 假如学校想建筑绿色围墙,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筑才好呢?请联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两题任选一题)
板书设计: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1)从中国围墙与众不同说起。
(2—13)介绍外国的“绿色围墙”。
引出外国围墙
介绍外国围墙主要是绿墙的优点
具体介绍外国的绿色围墙
(14—15)说明我国也应该以绿墙代替砖墙。
中国围墙 外国围墙
外观 大多是封闭的 大多是开放美观的
材料 大多是砖石、钢筋、水泥 各种植物
建筑方式 大多是严实而不透缝的 大多是栏杆或镂空网状
功能 传统的安全、分界 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阻止噪音,挡住风沙,又可以分界。
根本原因:
实施建议:
要求略读的科学说明文,不妨教师引导,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为主。
语文教案 篇8
一、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
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十分惊讶。
10.郑重其事: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插叙旧事,采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部分(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部分(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
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这永不变更的话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叙述顺序交代的?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插叙作用分析法。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信”在小说起什么作用?
这两封信,神奇地改变了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印象。第二封信成了菲利普家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还给别人看,这封信还促成了菲利普二女儿的婚事,使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围绕着这两封信,更好地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惟利是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二姐夫的求婚就是例子。所以,“信”是作品情节发展的催化剂,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4.第20自然段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景色的明丽,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为下文他们遇到于勒后情绪的变化作铺垫。
5.文中描写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处细节描写极为形象地描写了两位太太吃法的文雅,也正是这种文雅的吃法打动了爱慕虚荣的菲利普,为下文他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妻子、女儿吃牡蛎,直至于勒的出场做了铺垫。
6.“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分析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此处菲利普神态异常,多处省略号可以看出他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7.“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三种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我”默念的话语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语意上的重复,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写“我的亲叔叔”,其中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
8.作者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这是多余的吗?
小说写若瑟夫付完牡蛎钱,按情节的发展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安排了若瑟夫给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让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来一次集中表演。于勒接过钱,赶紧道谢,并尊称自己的侄儿为“年轻的先生”,表现了他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辛。
9“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此处的“紫色的阴影”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课文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展示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作者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走近人物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刘绍棠在这篇回忆录中,偶遇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形,并引发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刘绍棠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刘绍棠的内心世界……
2.齐读课题。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直奔重点,对比理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文中的“我”最难忘田老师的是什么?(故事教学法)
(2)想想你们一年级时老师是怎么教学这一课的?对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教学方法?为什么?
(3)品读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引人入胜”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你也能娓娓动听的来讲述这个故事么?
(二)“春雨点点”——悟“教诲”之质
1.田老师的故事启蒙让年幼的“我”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读故事教学法这一部分,讨论交流。(学生联系故事,明白可以学到知识,体会到快乐,明白做人的道理,爱美护美懂得保护环境等等)
2.品读重点句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从“上千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2)为什么这里要用“春雨点点”作比喻?滋润着我的到底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教师教学之道背后的深刻内涵——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三)“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
1.品读重点句: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回读全文,搜索田老师对“我”的文学上的启蒙是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2.联系课文体会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像田老师那样有丰厚的文化积累。
(2)编写故事中体现出来的想象力、遣词造句、做人到里的渗透等诸多功能——像田老师那样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表达水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像“我”那样用心、专心,才能学有所成。
3.体会“恭恭敬敬、行礼”以及文章题目《师恩难忘》《教师引进门》等表达出来的对田老师的敬意。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共同的这份难忘师恩。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2.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刘绍棠难忘的是“插柳之恩”,是田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在学习的四年里,有很多课,很多事,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作者唯独选择了“小诗故事教学”这一课。小诗是一种古典文学的熏陶,故事是现代文学的影响,更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文学想象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事例与中心的一致性。
作业设置
1.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2.推荐阅读
魏巍《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概述 口才好 文笔好
举例 故事教学法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总结 教诲之恩 感激难忘
语文教案 篇10
一、 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认识更多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渎提示:
(1)、课文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中哪一个是重点?
(2)、画出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然后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经典)11-23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古诗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