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18 07:07:45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教案(汇编15篇)

小学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色彩给与我们的各种不同的感受。

  2、通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色彩的敏锐感觉。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品尝味道

  1、请学生谈谈爸爸或妈妈炒的拿手好菜,并说出令人回味的理由?

  2、老师:都说文房有四大宝贝:笔、墨、纸、砚。要想摆上一桌美味佳肴肯定少不了厨房的宝贝:调味瓶。可是老老师家中的调味瓶色彩,款式都一样,时常辨别其中装的是盐,糖,味精还是其他调料。

  3、老师摆出几个调味瓶,请几位同学上台品尝(闭眼),并通过品尝时流露的不同表情让在座的同学猜出其中的口味。如甜、酸、咸、苦、辣。

  二、出谋划策,设计五味瓶标志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味瓶的'外型,让在座的同学出谋划策,设计标志,帮助老老师识别其中的口味。(板书课题:五味瓶)

  2、老师总结:

  (1)设计人物表情;

  (2)画出符合这种口味的食物;

  (3)以色彩表现。

  3、邀请学生上台把教老师事先画好的人物表情贴爱相应的五味瓶上,老师给人物起名字:辣妹子、甜心公主、苦丁王子、酸醋王子、咸味公主。

  4、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抽签,签上分别写着:辣妹子,甜心公主,苦丁王子,酸醋王子,咸味公主。让小组成员在各自的纸上画出相应人物喜欢吃的食物。

  如:辣妹子——辣椒、芥菜

  甜心公主——糖果、西瓜

  酸醋王子——柠檬、杨梅

  三、体验色彩,结合图形表现五味瓶

  1、教老师以水粉颜料画出“四川版”的水煮活鱼,让学生体验色彩上辣的感觉。

  2、学生交流讨论其它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教老师简单介绍冷暖色彩的对比)

  3、帮助学生结合图形,如食物外形,人物表情等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不同的味道。

  四、学生实践,装饰五味瓶

  1、教老师在黑板上贴出几个五味瓶的外形,让各组各设计一组的甜酸苦辣咸的五味瓶的标志,进行装饰。

  2、小组成员分享集体的智慧,努力设计出最完美的标志,表现五味瓶。教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设计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引导。

  五、展评作品

  1、学生粘贴小组作品,自评,互评,发表感受。

  2、教老师展示拼帖的作品,让学生谈谈手工形式所表现味觉的美感,引导学生回家也动手来剪一剪,拼一拼。

小学美术教案2

  第三单元

  1、 黑体美术字(工艺)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黑体美术字的特征、书写方法及用途,学写几个黑体字,并涂上颜色。

  二,课前准备:

  黑体字基本笔画范图,黑体标题或标语范字若干幅,要求学生带直尺,颜色。

  三,教学过程:

  1、出示有黑体美术字的标题或标语或商标供学生欣赏,并讲述其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观察分析中认识黑体美术字的特点:字呈方形,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整齐、美观、醒目。常用于报刊、广告的重大标题,显示其重要性。

  3、笔画特点:a横平竖直,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方角;b强调一些笔画形状的写法(点要直写,收笔可大些,撇捺稍带弧度,勾是直角,内方,外圆,末端是斜切。)

  4、黑体美术字书写要领:关键在于按字体结构作恰当的比例安排。分析上下、左右结构的字体,其部首偏旁约占1/3,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则各占1/3,半包围的也占1/3。

  5美术字的美在于笔形统一,字只大小要均匀,所以书写时要做到:字要满格,但全包围的字要适当小些;上紧下松,上下结构的字,要把上部分写紧一点,把下部分写松一点,笔画避让要协调,空隙要均匀。

  6、书写步骤:打格子,按字形结构比例在格内划分位置。用单线画出字的骨骼。用双线勾出字的笔画。按双线笔画填色。

  六,学生作业:选写一至两个字,可写自己的姓名,然后涂色。

  七,课堂小结:作业展览,表扬优秀作业。

  八,作业要求: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形状的写法练习。在课本上选择一至两个字写成黑体,涂上颜色。

  2、 数字美术字(工艺)

  一,教学目的:

  掌握数字美术字的两种写法,认识数字美术字的装饰作用,用运用其作为图案纹样装饰水杯。

  二,课前准备:

  收集有数字美术字的商标、工艺设计供学生欣赏,几种数字美术字表。

  三,教学过程:

  1、出示有数字美术字的商标、工艺设计及装饰画供学生欣赏,领略数字美术字的整齐美,及讲解其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对几种数字美术字表的欣赏去认识数字美术字的'字形特点,不管如何变化,一般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基本笔画形状,形式分为竖写和斜写。

  3、书写时先画出方格,然后分出二小格,上部略小下部稍大,“上紧下松”使字更稳重。

  4、书写步骤:

  打格;按上紧下松的原则,单线起稿;改成粗细一致的双线;填色。

  四, 用数字美术字作图案资料美化生活用品。

  画出水杯基本形。

  重点在水杯的主题部分用数字美术字作图案的主要纹样,再添加小花纹装饰,以烘托数字美术字,使其意更突出。

  形式可对称或均衡,图案要适合水杯外形。

  涂色: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运用对比色或类似色的配色方法,画出鲜明的效果。

  五,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五, 作业展览,评出优秀设计奖。

  3、墙报报头(设计)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认识报头对墙报的重要及其设计出一幅效果鲜明的报头。

  二,课前准备:

  绘制及收集多种报头图案供学生欣赏和参考。准备一幅设计步骤图。

  三,教学过程:

  1、结合本班墙报,引导学生观赏并介绍报头的作用。

  2、出示墙报报头范例,介绍报头的作用和特点:

  a报头画一般是概括本期墙报的中心内容,它是墙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主题鲜明突出,会加强墙报的宣传效果。

  b报头由刊名、图形和色彩三个要素构成。

  3、报头设计的要求:报头外框形式不限,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均可;根据墙报内容选择报头形象,要求典型,简洁,举凡人物、动物、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生活用品等都可入画;刊名文字要醒目,字数不可过多。

  4、设计步骤:

  确定报头在墙报中的位置、大小和横竖。

  根据墙报内容与刊名,选择典型的形象设计几种形式不同的草图。

  精心绘制正式报头稿。

  5、根据实际指出设计好墙报报头要把三要素协调起来。

  图形与刊名的处理方法有二:一是刊名在图形内,一是刊名在图形外,不管哪一种刊头整体效果要协调。

  报头图形必须反映出墙报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是纯装饰性的。

  色彩要明快。

  四,学生作业:

  设计一幅主题鲜明的报头,注意图形简洁,刊名醒目,色彩明快。

  4、墙报版面设计比赛(设计)

  一, 教学目的:

  初步学习墙报版面安排、美化的知识,并能独立构思、设计墙报版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墙报出版工作。

  二,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和班级的墙报。编制若干幅墙报版面图例,供学生参考。

  三,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中学生的墙报设计作品,分析墙报版面内容归纳出有:报头、、标题、图案、色彩。

  2、版面设计形式:注重活泼均衡。

  3、版面设计方法:墙报四周留出边框;报头放在显著地位;划分在版面的位置;文字的行距要分明;版面装饰要适当,除报头画外,根据需要可用题花、插图、补白的形式做装饰,但不要过分复杂;标题竖写或横写均可,并可根据需要将进行横排或竖排,注意“多样与统一”的关系;设计要精心,制作要细致。

  四, 作业步骤:

  整理放大稿。

  画报头,若设计有底色的墙报要先上底色。

  按块面的大小画平行、均匀排列的线条表示其内容,并留出标题、插图、题花的位置。

  按标题字数用方格表示,并涂上颜色。

  画上插图、题花等装饰,使之整齐美观。

  列举专题,供学生参考选择。

  五, 作业要求:

  自选一个墙报主题,绘制一张墙报版面设计的色彩稿,报头绘画要精美、刊名秀丽醒目,版面编排合理,绘制精工,整体效果活泼、美观。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泥条盘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耐心、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花边器皿。

  教学难点:泥条的合理组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上学期泥条盘筑手足形器皿的优秀作品。

  2、欣赏泥条盘筑而成的花边器皿作品。

  二、讲授泥条盘筑的要领。

  1、器皿底板的制作压一块泥板,根据需要切割出底面的形状,如圆形、心形等。

  2、改变泥条盘筑的方向和方式,盘筑器皿坯体。

  (1)搓出泥条数根,泥条大小合适、粗细均匀。

  (2)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有计划、有目的的合理改变泥条的长短、粗细、方向。重点分析泥条方向的处理,从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使学生得到启示。泥条的方向可纵横相间,

  可卷成螺旋状、弧形,也可相交、缠绕、编织等,使作品更加生动、美观。

  3、装饰、作品。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学生熟练的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尝试改变泥条的方向,盘筑一件生动、美观的花边器皿。

  2、教师检查学生的泥条是否粘结牢固,给予大胆、认真的学生以鼓励、肯定,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在构思上加以启发。

  四、课堂

  1、评议本节课学生的作业效果,对所有能完成作品的学生加以肯定。

  2、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作简单的。

  3、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玩陶过程中的问题谈意见和感受。

  4、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颜色、形状、图案等内容的自主安排设计自己想象的房子,并绘制出来;

  2、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综合运用画图工具

  教学重点:

  房子不同于大熊猫、五星红旗,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色彩,它只是有一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要素,需要综合运用画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小房子"图片,揭示课题,画我的小房子。

  二、绘制房子

  1.房子的设计

  师:自己画出一个小房子,需要设计哪些内容呢?

  小提示:

  A、课本中的表格提示学生画房子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可以添加更多的设计内容,如添加烟囱等,也可以多次使用某个设计元素,如画一个房子画两、三个窗户。

  B、房子的.外部环境设计的提示,给学生想象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花草、动物、山、水等等都可以装饰房子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创作更自由。同时,也使作品内容丰富、画面更美,使学生在绘制中逐渐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

  2.画房子

  A学生上机操作,绘制图画。

  注意:

  背景色和前景色工具使用的学习中,学生设置不同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然后选择各种工具和工具状态后,观察前景色和背景色在画面上的显示效果。

  B、对于有能力、完成作品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画蘑菇房子,但不对所有学生做统一要求。

  C、欣赏作品

  三、交流:

  "你是怎么把小房子画漂亮的"?

  学生可以从很多方面,如房子结构、色彩以及整个画面的构图等方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说得全面,只要能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认同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做最后的总结评价和进一步扩展。

  4.拓展

  信息表现形式的认识:每个人看到的图像、文字以及听到的声音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靠载体传递,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和信息表现形式的关系,并会区分二者。

小学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二、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

  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a.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b.讲述调墨、调色。

  c.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d.修改调整完成。

  四、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五、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

  六、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6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

  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认识的范围。]

  二、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

  观察什么物质呢?看看桌面上,纸包里是什么?平时你们仔细观察过它们吗?用放大镜观察过

  它们吗?今天大家在课堂上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物质用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开始吧!

  学生活动、汇报。

  三、制作晶体

  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石的晶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你们认为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此时,教者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参与讨论,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自由探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

  我们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不过老师还有一些要求:(出示课件)记住了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放弃了原有的严肃、呆板的形象,而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是朋友的关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水到渠成,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培养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一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就慌了,不知道怎么办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但如果处理好了,这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对于这种情形,我们不要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次科学态度的教育。]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你们搜集到有关晶体用途的资料了吗?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老师也找到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出示课件)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晶体,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体会呢?谁想和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之间的任何一方并不苛求从另一方得到了什么,而是从双方共同营造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得到了自信、智慧、发展和欢乐。]

  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后的探索中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师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

  2.教师鼓励和激发学生大胆设计、积极参与,相互交流。特别表扬了那些有独特见解、别出心裁的学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要鼓励,指导他们继续尝试,使他们的思维随时都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中不仅仅要认识教材中所提供的那些素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界,以便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巩固了知识,深化了认识,更重要的锻炼了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周围事物,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3.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忠实的听众,没有随意发表意见,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激化矛盾,使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得以顺利开展。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角色把握得较好。以自己的言语、动作,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总之,让全体学生都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科学教学只有具有生命的灵性,才能具有生命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生命,从而唤醒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

小学美术教案7

  一、激趣导入,引发注意

  师:老师手中有一根铁丝,我们给它换种造型,谁来试试赶紧开动脑筋!

  (请一位同学上台在投影中摆弄铁丝:上台示范一圈一圈的转或转成曲线)此时老师要将学生示范的用铅笔画在黑板上,并且引发曲线还有很多种。

  师:这样的线就是曲线,也可以说它们是螺旋线(教师示范各种曲线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曲线和螺旋线,一起走进盘盘转转。

  设计意图:课的一开始直接引出盘盘转转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直接摆弄铁丝,摆出螺旋形和曲线,对螺旋线和曲线有个直观的感受。分清楚曲线有很多种形式,不要只局限于波浪线。

  二、教授新课

  (一)了解生活中的螺旋线应用

  师:虽然曲线和螺旋线只是简简单单的线条,但是他们的本领可大了,生活中他们也无处不在。同学们能找到他们在生活中的身影吗?

  生:蜘蛛网,贝壳,蚊香,水纹等等(各抒己见)

  师根据学生说的补充并且播放课件中常见的.螺旋线和曲线物体。

  师: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常见的螺旋线有水的纹路、蚊香、蜘蛛网,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电风扇、棒棒糖还有螺旋楼梯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发现常见的曲线和螺旋线能打开学生对螺旋线和曲线的意识对它的概念,让学生提前知道这就是螺旋线,为更好的表现作品打下伏笔。本课的重点也很自然地得到解决——了解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螺旋线和曲线,并且进行了对曲线和螺旋线的造型表达。

  (二)欣赏《星月夜》了解线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

  师:生活中有螺旋线实在是太多了!有一位画家同样也很喜欢用螺旋线和曲线画画,他就是荷兰著名后印象派主义画家梵高,(点星月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代表作《星月夜》同学们来看看这幅画给你们第一感觉怎么样?

  生:我感觉头晕

  师:哪里让你感到很晕?

  生指出具体,师画出相应的图形。

  生:画面中用了大量的曲线和螺旋线。

  师:你跟老师的感觉一样,感觉天和地都在那里旋转,同样的你们已经把这幅画最重要的特点说出来了,真是厉害,里面有大量的、、、、(学生回答:曲线和螺旋线)

  师:说的很好,梵高的画风格大部分就是这样的,用大量的螺旋线和曲线长线与短线奇妙的组合变化营造出独特的魅力。老师准备用几根简单的线条来画一画这幅画中出现曲线和螺旋线的形状,让老师先来表现表现,老师相信接下来同学们能够比老师更棒,找的更多!(教师先示范一部分,然后个别同学上台在投影或黑板上画星夜空中出现的螺旋线和曲线)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加深了学生对曲线和螺旋线造型能力和认识能力。

  师:哇!你们真厉害!看了你们画的老师发现《星月夜》中的曲线可以这样,也可以这样,星星和月亮都掉到了漩涡当中!接下来同学们千万不要眨眼!我们再来看一幅跟星夜空像不像?

  生:像!

  师:哪里像

  生:都是用旋转的线,都用上螺旋线,曲线,颜色很漂亮,就像星夜空的天空色彩一样等等回答。

  师:说了共同的地方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

  生:星夜空是画出来的,而这幅画则是用纸绳做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梵高的画让学生更深入的运用曲线螺旋线然后从画中过渡到用纸绳来做出这样的画应该怎么运用线,如何摆放曲线和螺旋线,怎么搭配。

  三、老师示范,学生观察

  师:接下来我们也用曲线和螺旋线来完成一幅画,

  师:同学们画画的时候首先要做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8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受,并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再造能力。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美术学科的线:直线与曲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画笔、颜料、纸张。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将带着你们走入奇妙的“线”的世界。今天我还带来了几位线宝宝,现在就让它们出来跟你们打个招呼吧!

  一、创设情境:

  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

  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线,直线、弧线、波浪线、折线

  2、游戏:(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个冰与水的游戏)

  a、游戏说明: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潭清澈的湖水,老师的音乐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了,身体要随着冻结,然后音乐响起,冰裂开了,春天来了,冰又融化成水。(学生游戏)现听音乐,在大脑里用线条记录你身体的动作,琴声停止后请同学说一说

  小结:人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如:老师的.琴声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产生的波浪线、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产生的直线和冰裂开产生的折线

  b、问,这三种线当中,哪种是表示静止的,哪种是表示运动的?

  3、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平直的线如:冻结的冰面、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烈,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线条的动与静。(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积累资料,感受新知:(先让我们欣赏几组图片:)

  1、欣赏中国古代及中外现代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分别播放古代建筑课件和播放现代建筑课件)说说这些建筑都运用了什么线?(指名说)师总结: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

  板书:平直的线条——静止

  2、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那些物体?怎样表现?(指名说,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做相应的提示,如:公路、高压线铁塔、路灯、长江大桥等)并指导学生用直线表现简单的物体。(根据学生作品简单评价)

  3、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烟花、海浪)如果让同学们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画面,你将如何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活动,体会生活中的线条运用广泛且丰富多彩,艺术大师们也恰恰利

  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了不朽之作

  4、欣赏大师作品:(播放课件并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师: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格子》造型简洁,用平面、直线、矩形表现出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吴冠中《山水人家》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出村落静谧且充满生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以不失中国传统的方形壁与梦幻般的水泡形成了鲜明的静、动对比;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了塔身的稳定与高度;敦煌的飞天壁画、城市中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民间剪纸作品及节日里舞龙的欢腾又给了我们极强的动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了解到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板书:弯曲的线条——流动

  5、师:线有曲、直之分,其实音乐也有舒缓和欢快的区别,让我们听听下面的音乐,你能用你刚才认识的线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吗?歌曲《小桥流水》,《小竹桥》学生用线表现)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A、请同学们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的作品。

  可用绘画(多样的绘画工具)、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

  B、教师做简要示范。

  学生绘画,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比如现代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曲线设计,给人以流动、延伸的感觉,例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流线型跑车、甚至我们家里用的窗帘、床单和衣服上的图案也都用到了奇妙的“线宝宝”,只要我们善于用眼睛发现美,艺术尽在我们身边!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

  2。线条的动与静

  平直的线条——静止

  弯曲的线条——流动

小学美术教案9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小学美术教案10

  一、教材欢乐陶吧分析

  本课欢乐陶吧通过对古今陶文化的欣赏、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国陶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动手制作欢乐陶吧陶艺作品,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欢乐陶吧

  本课欢乐陶吧教学的欣赏活动是通过对我国古代陶艺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不同时期陶文化的特征和陶艺作品的风格特点。

  本课欢乐陶吧前半部分展现了不同时期创作的各种类型、不同风格形式、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鱼纹盆,有大汶口文化的白陶瓷,还有现代的人物、建筑、动物等。它们的造型是那样的别致有趣,极具丰富的想像力,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一部分同时还介绍了手工制陶的流程和步骤,能使学生对制陶的全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欢乐陶吧

  本课的后半部分是学生陶艺作品的展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制作的人物——《二泉映月》、动物——《羊》、器皿——《壶》、日用品——《提包》、物体——《船》,他们运用了泥板、盘条、卷折、拼接、切挖、手捏等多种不同方法综合造型,

  并通过刻划、粘贴、肌理压印等手法来进行装饰美化物体,使这些不同类型的物体形状各异,各有特点,生动有趣,充分展现了学生们丰富的表现力和动手造型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进行认真地比较、认识、分析,发现这些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从它们的造型特点、装饰手法来谈个人的认识、感受和看法。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陶艺创作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思维想像,要想像得与别人不一样,有个人的特点和个性。同时要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多种方法来综合表现造型。

  本课的内容是对小学阶段陶艺教学的一个小结,通过对陶艺作品的欣赏,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今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让学生对陶艺制作的方法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因此,教学中教师对陶艺的赏析要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想像,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分析,用他们的语言来谈自己的看法、认识和感受,谈作品的风格特征和造型特点。在创作实践中,让学生回顾和温习以前学习过的做陶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较熟练地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课活动一,陶艺作品的欣赏是通过对古今陶艺的赏析比较,使学生对我国陶的发展过程和不同时期陶的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陶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欣赏认识——观察了解——分析评议——尝试感受等形式来分层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除了本教材中看到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外,教师还可以介绍有关半坡、马厂、庙底沟、马家窑等彩陶文化的特点、风格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例如半坡型彩陶,它是以鱼形为纹样装饰陶器,早期的鱼形纹样以写实为主,后来其鱼形纹样逐渐演变形成几何形,抽象化。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本课的活动二,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陶文化后进行自我创造表现的动手实践活动。这一方面涉及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丰富,从校园的学习生活到日常生活用品,从人物、动物、植物、建筑、车船等诸多方面都是他们进行创作的内容。关键是要让学生制作的作品有个性特征,更具特色,不在乎学生做得像不像,而是要强调表现形式、内容多样化,要自创新意,发挥巧思,在造型上采取夸张、变形与多种形式的结合,创作表现上要体现出个人的想法,呈现出丰富多姿的面貌。教学活动的组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或相互改进等方式进行。教学任务的进行可采取欣赏感受——小组讨论——创作构想——造型表现——相互调整——装饰完善——交流评价的步骤。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发现独特、新颖的`构想要及时鼓励,激发兴趣,遇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给予帮助、解决,增强学习的信心。装饰手法上除了学过的之外,也可采取绘画的形式,并鼓励创新,使其达到较佳的效果。

  作业要求:能运用多种做陶的方法,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做一件造型别致、生动有趣且有个性特征的作品。

  教学评价:集体观赏——推选作品——本人谈构想——大家评议。

  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欣赏教学实际上是一重要的内容。因为陶艺教学在小学阶段已告一段落,因此,欣赏的内容、图片、文字资料相对要准备得充分一些,从不同时期、不同形状样式、风格种类、古代现代、国内国外的陶文化中去寻找有代表性的作品,使课堂内容更充实,文化内涵更丰富,达到教学的目的。

  陶艺创作活动的组织可以分组进行,各组先商议确定表现内容:以做什么为主?如做建筑物,是高楼还是民居?再考虑分工,你做什么,他做哪一部分,先个体尝试,然后将个体的创作进行组合造型。既展示了个人的思想又体现集体的力量,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教学前教师自己要熟悉我国陶文化的发展过程以及有关陶文化的知识和各个时期的作品及其特点。

  2.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较直观地欣赏到不同时期彩陶文化的差异及其陶艺作品的造型特征、表现形式和特点、纹样装饰的手法,使之体会和感受到彩陶文化的气息和古人的创造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3.在创作表现中,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必须的工具材料,如拓印肌理纹样的物品,进行刻画纹饰的竹签,进行造

  型的报纸、树枝、铁丝,压泥板用的瓶子、棍子等等,(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当地情况介绍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拓展知识面。

小学美术教案11

  【教学构想】

  五百年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画令无数艺术爱好者着迷,但也令学者困惑不解。她那神秘的笑容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呢?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角度给其做了不同的解释。《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就是一篇探寻艺术奥秘,用科学观点为艺术杰作揭秘的文章。本文虽为“揭秘”,但教学的核心却不能落在揭秘的内容上。在设计本文教学时应围绕单元编写意图,紧扣“探秘与发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朋胆探究精神,把这堂课设计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入门课,不需要学生对本文字斟句酌,也不需要学生彻底地了解本文提出的“神秘微笑”这个美学命题,只是想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一定的审美欲望,丰富学生一定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娜丽莎的》的神奇。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收集整理《蒙娜丽莎》的资料,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将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想象能力,初步感受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

  2、通过这节课学习,树立热爱科学,敢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搜集与《蒙娜丽莎》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课文《画鸡蛋》,了解达·芬奇其人及其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名画《蒙娜丽莎》,人们对它怀着极大兴趣。

  【说明:从熟悉课文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入文本。】

  二、学生朗读课文,落实基础

  1、自由朗读(要求用符号在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旁边做记号,然后查字典正音)

  2、抽查朗读(检查落实,如:倩影,叹为观止,亵读,焚琴煮鹤,旷世,拊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朗读文章后通过讨论,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1)蒙娜丽莎的魅力在于她神秘的微笑,这微笑若隐若现,似有若无。

  (2)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列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薇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观赏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当人们欣赏蒙娜丽莎的美目时,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的视网膜外围区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从而显示出笑容。当人们看她的嘴部时,因为视网膜的中心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反而看不到笑容了,为了证实自己的论断,列文斯通还对图像进行了处理。

  3、对揭秘有两种不同态度。一种认为揭秘是对艺术大师杰作的亵读,一种认为揭秘是对大师才能的赞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然后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提出来,就本文教学而言,就是概括文中主要观点,明确揭秘内容。】

  四、启发思考——形成探究课题

  通过本文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

  学情估计:a、蒙娜丽莎创作情况;b、蒙娜丽莎原型;c列文斯通方法的实践;d怎样欣赏艺术作品……

  【说明:以上问题不同于一般的师问生答的启发式教学,这种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完善探究内容

  (1)将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组讨论,同一问题小组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说明: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在艺术作品方面的独特认知要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激发创新意识。】

  (3)将探究的问题设置为问题情境,以便展开对话交流:

  a、你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依据是什么?

  b、作者在文中是赞成揭秘还是不赞成揭秘?对于揭秘,你所持的态度是怎样的?

  c、对蒙娜丽莎的美,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是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的?将交流过程中的任务明确,以便完善自己的探究。

  (4)反思

  我是从几个方面来对问题进行理解的。

  【说明:这一过程是学生最难深入的一步。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闹出笑话,教师应给予适当鼓励、点拔、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别人的质疑,学会通过运用各种方法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教学后记】

  设计这堂课,我觉得语文课再也不是过去单纯的听、说、读、写这几种能力的训练,课程改革形势促使我们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组织教学。在设计教学中,我引起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真诚的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作为一堂探究性的尝试课,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这就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哪怕是一点思想的火花,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保护学生的研究热情,这就需要教师本身深入地研究课题,需要教师更多的细心关注,所以在这一点上,教师还需进一步改进。

小学美术教案12

  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使学生掌正确的观察方法。(了解、练习)

  (2) 用线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头部特征。(练习)

  (3) 通过绘画,(4) 增强同(5) 学之间的友情。(感受)

  2、 课时安排

  一课时

  3、 课前准备、

  写生用具:画板或讲义夹。

  4、 教学步骤

  (1) 作启发性谈话,

  (2) 揭示课题。

  画好写生的关键是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作小结:对写对象进行认真地观察。这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写生的方法,给我们的同学画张像。

  (3) 导入 新课。

  找几位性别、发式、五官特征不同的学生到讲台前做模特,教师辅导学生对这些模特比较观察:

  这几位同学的脸,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以一同学为例,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边观察边分析:由于位置角度的不同,结构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并作简单的板画。

  1、 头型特征:正面头像以鼻梁为中心线,

  2、 左右两边相同

  3、半侧面头像,

  4、 人的五官位置和大小就产生了透视变化。着重观察头型特征,

  5、 如大头、长脸、圆脸、扁脸………..

  6、 头发:发型。男同

  7、 学,

  8、 看他们的发际重点看耳前、脑后;女同

  9、 学,

  10、 发型各不同,

  11、 无论短发,

  12、 还是小辫,

  13、 头发总比头型轮廓线略大一层。

  14、 五官特征:着重观察绘画对象五官中最明显的特征。如大眼睛、方鼻子、大耳朵、小嘴巴………..教师简略演示后小结:写生时最重要的是细致观察,观察时一定要抓住写生对象最明显的特征。

  (4) 组织座位。座位拉开一定距,被画的同学要坐隐,坐端正。

  (5) 学生写生

  (6) 教师巡视指

  (7) 整个过程要严肃,认真。除了努力画出同学的特征外,要尽量美化。教师巡视时,不断表扬、鼓励仔细观察、认真写生的同学,避免学画时嬉闹和出现丑化同学的作业 。

  (8) 展示一部分同学的作业

  (9) 引导大家讨论

  (10) 具定优秀作业 , 给予鼓励.

  (11) 找出大部分同学共有的问题,教师作重点分析、演示。(课后录:可以画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表情)

小学美术教案1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并了解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2.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3.感受儿歌中的幽默趣味。

  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知道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难点:幼儿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茶壶和小茶杯的样子。

  活动准备: 大托盘、水壶、茶壶茶杯、茶叶安全要求:小朋友之间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活动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么?"教师出示茶壶和茶杯让幼儿观察。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泡茶工具。

  教师请幼儿看看说说,对比茶壶的大,茶杯的小,了解茶具的功能。

  三、教师演示泡茶的'过程,请幼儿品茶。

  四、幼儿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2、幼儿分句学习儿歌。

  3、幼儿跟教师一起轻声朗诵。

  4、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整朗诵。

  五、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只大茶壶。

  1、谁能把自己变成一只大茶壶?鼓励幼儿用肢体表现大茶壶的身体、盖子、把手、壶嘴。

  2、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现大茶壶是怎样倒水的。

  三、结束部分组织幼儿分组游戏:请喝茶

  1、幼儿两两结合,分别扮演大茶壶和小茶杯,边做动作便有韵律地说儿歌。

  2、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小学美术教案14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小手,知道手各部位的名称。

  情感目标:引导小学生们了解手的作用。

  技能目标:学习按手轮廓描手印画和印染手印的方法,知道绘画有多种形式,体验不同方法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小学生们喜欢手印画,并知道手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按轮廓描手印中训练小学生们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 图画纸若干张。

  2. 油画棒若干支(至少与小学生们人数相等)。

  3. 几盘已调好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和小学生们一起背诵儿歌《我的小手》。

  二、引导小学生们画小手(即添画小手轮廓)

  1. 认识小手的形状(让小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说出小手像什么)。

  2. .老师指导小学生们认识手各部位的名称。

  3. 画小手:教师示范将左手放在图画纸上,手指张开,右手用油画棒沿着左手手掌及手指画一圈。(教师示范的时候强调左手放在图画纸上不能随便移动,画的时候一定要沿着手指边沿画,达到训练小学生们手的控制能力。)

  4. 小学生们照着这样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小学生们。

  三、小手的作用

  1. 老师提问:“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画小手,想想手还能干些什么呢?”

  2. 教师抽小学生们讲自己的小手会做的事。(写字、洗衣服、洗碗、拿东西、擦桌子等。)

  3. 老师告诉小学生们我们的手会做那么的事情,一定要爱自己的手,保护好自己的手。

  四、手印画

  1. 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小手除了能握笔画画,还能怎么画呢?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还能用另外一种方法来画我们的小手。”

  2. 老师示范手印画:先把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蘸上已调好的水粉颜料,然后把手指张开,按在空白的图画上,完整的`手印画就印好了。

  3. 小学生们按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小学生们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净,不要将颜料弄在自己的身上或其它地方了。

  4. 小学生们欣赏自己的手印画,体验手印画的乐趣,根据自己的手印来比较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五、结束活动

  1. 教师依次帮助小学生们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颜料,共同和小学生们清理教室里废画纸丢放在垃圾桶里。

  2. 教师评价,挂出小学生们作品展览,小学生们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三、教学准备

  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6

小学美术教案06-01

小学美术教案01-04

小学美术学期教案06-09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06-21

小学美术教案【精】06-24

【荐】小学美术教案06-23

小学美术教案:得奖了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