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19 16:25:1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能说得更准确更完整一些。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独立试做。

  (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汇报。

  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③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边很着急?就是这种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 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谢谢你。(大家还有疑问吗?)

  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练习1.

  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欢谁的方法。

  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哪,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该是1才对呀。

  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

  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共有多少人吗?(图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

  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

  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50-30-6=42+8-30=

  78-40-6=52-(12+8)=70-(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3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错误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算符号.导致最后结果是错误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

  题.

  (1)56+24-30=(2)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2.出示例4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

  (1)32+(55-46)=(2)76-(13+42)=

  订正时,提问:

  (1)第(1)题有简便写法吗?为什么可以写成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

  81-52+48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56-3+9

  42-(8+34)81-7-70

  35+(10-6)74-(80-6)

  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1)题错,第(2)题对,遇到小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用简便写法.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加减混合式题(不带小括号和带小括号的)及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竖式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因此,采用由学生试算,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中的良好习惯.但对有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有的没有简便写法,有的有简便写法,这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断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有意识的把数学内容和问题寓于各种各样的情境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然而,在多种的情境创设中,很多人是为了情境而情境,下面就以几个案例片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触。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上“克和千克”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曹冲的故事……(播放一段长达10分钟的FLASH)听了这个故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生1:大象很重。

  生2:曹冲很聪明,很爱动脑筋。

  ……

  案例二: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

  反思:

  这两个教学片断的导入都采用了创设相应情境的方法。但是我们认真比较和思考后发现,它们反映出来的情境创设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觉得教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是不是再自然一些,有效一些呢?

  一、情境的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地简单实在自然一些

  进行教学设计时,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创设实在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等。但不论哪种情境,一旦花哨、造作就会造成课堂的累赘。

  在案例一中,老师花了十多分钟,用了一个故事的情境导入新课,而且还加了动画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但是这个故事和今天学习“克和千克”并没有多大联系,因此给人的感觉是生搬硬套,实在有浪费时间的嫌疑。而第二个案例,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去思考彩球的排列顺序,而是通过一个问题的形式导入,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一种求知欲,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他的情境的创设是自然的,有效的。

  二、情境的创设要具有有效性

  “情境”不是让学生为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但在课堂实施中,有的则因为对情境、材料考虑不同,问题指向不明,常常给课堂带来了被动的局面。创设教学情境是重要的,但关注的焦点应该落在情境是否有效,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如案例一中,教师让学生看了故事后,说说感受是什么?由于主题情境的入手点较多,学生可能会从很多方面去想,但要从数学角度出发,看出“克和千克”来,还是很吃力的。从效果上看是低效的。在第二个案例中,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促进了进一步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0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热】12-30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12-30

【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