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1-3的点数。
2、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3个、香蕉2个、桔子2个、柿子3个。
2、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请一名幼儿摸一摸是什么礼物?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实物水果,引导幼儿感知3以内的数,同时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1)出示苹果,教师提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苹果?苹果和小朋友们比较谁多,谁少?每个小朋友想吃到苹果我们应该怎么办?
(2)出示香蕉,教师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香蕉?苹果和香蕉比较谁多,谁少?
(3)出示柿子,教师提问:柿子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你吃过柿子吗?有什么味道?一块数一下,有几个柿子?柿子和香蕉比较谁多,谁少?
(4)出示桔子,教师提问:桔子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桔子?桔子和香蕉比较一样多吗?柿子和苹果比较,一样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吃桔子?
小结:秋天到了还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要多吃水果,这样我们会长的更帅、更漂亮,身体也会长的更棒。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感知3以内的数,进一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出示挂图,教师提问:图上都有什么?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它们一样多吗?树有几棵?气球有几个?树和气球比较一样多吗?气球和红花比较谁多,谁少?
小结:今节课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学会数数了,会两物体间比较多、少和一样多了,现在我们放松一下吧。
3、做游戏《拍蚊子》学说儿歌:拍蚊子,拍蚊子拍拍拍,啪。边说儿歌边拍手,啪几下拍几个蚊子,说出数字,引导幼儿拍手。
三、活动结束:以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探索5的分合,知道5分成不同的2份有哪几种。
2、运用分合经验进行分合并用数字符号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数的组成卡 双色圆片若干 作业纸和记录纸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探索5的分合,知道5分成不同的2份有哪几种。
难点:运用分合经验进行分合并用数字符号进行记录。
活动过程:
一、游戏 导入
1、《碰球游戏》:小朋友我们来玩个《碰球游戏》并出示数卡4。
2、复习2、3、4组成你们知道2分成不同2份有几种分法吗?是怎么分的呢?教师出示2的组成卡。
同样方法复习3、4的组成。
二、学习5的组成
1、今天让大家猜猜5分成不同的2份有几种分法?到底对不对,我们自己动手试着分一分。
幼儿取5个圆片,互相检查看取得对不对。再让幼儿观察圆片的颜色。
2﹑ 幼儿玩撒圆片游戏。
小朋友请将手里的圆片轻轻撒在桌子上,在看有几个是黄色、几个是红色,然后再按作业纸上要求记录下来。
3、教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撒圆片的结果,幼儿讲述教师记录,最后齐读一遍。
4、给5的组成按顺序排排队。
小朋友请你们来给5的组成从小到大排排队,谁排第一呢?幼儿操作
三、游戏《猜猜看》
教师:我手里拿5支铅笔,分别放在两只手里,藏起一只手,让幼儿猜藏起几支铅笔。
幼儿回答集体检查是否正确。
四、幼儿操作刚才小朋友猜的非常正确。下面有两个小朋友比赛滚小球,请小朋友帮忙记录一下好吗?
1、出示操作纸 教师讲解示范第一幅图,请小朋友开始操作。
2请做完的幼儿将作业送到老师这里来,集体检查。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体现了《纲要》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同时还注重幼儿独立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次活动,教师通过《碰球》游戏来巩固幼儿以前学过的知识,再以游戏导入到本次活动,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在学习5的组成新授部分,教师让幼儿通过玩圆片自由探索5的组成。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引导幼儿在玩中探索5的'组成,并将玩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再用数字作记录。在此环节中幼儿能积极参与,表现出一定的活动能力,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但在记录时,有些幼儿需要帮助。在第三环节游戏《猜猜看》中,让幼儿将刚获得的经验迁移到新的游戏中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幼儿的兴致很高。最后环节幼儿操作,体现了人人参与,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并且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整个活动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轻松获得经验。但是在教学中由于我考虑不周且高估了幼儿的能力,在幼儿实际操作中出现困难,这让我感到自身经验的欠缺。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会考虑更仔细,同时加强研究,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内容:区分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方法:尝试法
一、目标
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二、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习纸2张(见练习册NO.4-5),如图(1)和图(2)。
三、过程
(一)观察
1.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2.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2)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3)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习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四、建议
(一)本活动设计内容亦可分两次进行。
(二)亦可用实物材料在集合摆放圈中进行分类摆放,见《儿童数形宝盒》说明图29。观察记录与评估。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 学习5的分解。
2、 在记录中观察发现5的分解规律。
3、 乐意参与操作活动。
二、 活动准备
5颗糖果、3个动物布偶。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三、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5的分解。
活动难点:发现5的分解规律。
四、 活动过程
1、 每位有5颗糖果(可用别的东西代换),两个动物布偶,一张记录纸和笔。老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方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表扬积极参与的小朋友。
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作为老师应充分地相信幼儿,放手让幼儿去探索、思考、并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直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急于告诉幼儿答案。大胆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实物时,在操作过程中他们逐渐体会到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反思:在介绍分法过程中,幼儿通过表过加深数分解含义,可以减少老师的讲解演示。
3、 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5人分解怎么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了解两组数的互换与互补规律关系,让幼儿自己知道这样的分法即有序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反思:记录将加深幼儿对知识的'认识。
4、 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反思:老师可以要求幼儿运用新的规律重温知识,促进幼儿知识迁移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 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3有2种分法,4有3种分法,5有4种分法。)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18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11-10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1-06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01-02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01-02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