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颜色、大小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亲情,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认识大小颜色
活动难点:
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背景、树叶若干
一、活动过程:直接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1、出示两棵树(绿)
提问:①你看到了几棵大树妈妈?
②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树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那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宝宝。一起向绿宝宝问好
③这些都是绿宝宝,但是它们长得一样吗?大小一样吗?哪个大?哪个小?
2、出示两棵树(黄)
提问:①这两棵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那我们也给它们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黄宝宝。一起向黄宝宝问好
②这些黄宝宝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情境表演
1、出示小白兔
——瞧!谁来了?小白兔出来帮妈妈采蘑菇
听!什么声音?(播放背景音乐)
2、利用教具,营造秋风扫落叶的氛围
——呀!秋风把我们的树叶宝宝都吹走啦!这可把大树妈妈急坏了
听!是谁在哭?(播放背景音乐)
为什么哭呢?
那我们一起来帮树叶宝宝们找妈妈好吗?
三、树叶宝宝找妈妈,巩固复习
1、出示一片黄宝宝(大)
——逐一问是这棵树妈妈的'宝宝吗?为什么呢?
出示两片树叶宝宝
——分别请幼儿示范将树叶宝宝送到树妈妈的身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这里还有好多树叶宝宝,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找妈妈,你们愿意吗?
四、围绕课题,小结游戏
|——大树妈妈和树叶都很高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树叶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等一下我们到外面去看看有没有迷路的树叶宝宝,也把它们送到树妈妈的身边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门卡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学习自然测量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材料及环境创设: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
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
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
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操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
(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
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棒测量大门。
3、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小结。示范讲解用小棒测量大门的方法及记录的方法。
4、教师让小动物学习用笔测量自己坐的积木椅子,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5、教师提问:你测量的椅子有几根笔这么长?为什么用一样的笔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积木,积木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多,积木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自由分组活动中继续学习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A组:让小动物们用吸管棒测量小熊家里的桌椅和床铺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B组:请小动物们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小棒分别测量一下大门的一块砖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C组:小动物们可以自由选择盘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小熊火车的.一节车厢有多长,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比较方便测量。
2、教师交待分组活动的要求。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在B组活动的幼儿思考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展示A组幼儿的测量结果。
2、教师根据B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一块砖测量的次数会不同?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砖块时使用的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测量次数就多。
3、教师提问:你选择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火车的车厢,你喜欢用哪种工具进行测量?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为测量工具?
4、师:小动物们测量了“小熊乐园”里的这么多东西,现在知道怎么建造动物乐园了吧,让我们回到森林里动起手来,建造我们的动物乐园。
幼儿律动出室
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
2、寻找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在xx年10月22日上午,新老师去了瑞金路幼儿,观摩三个数学活动和二个小型讲座。内容十分丰富,效果也令人很满意。三个数学活动分别是:小班---按颜色给物体分类—“小兔子的家数物拼版、中班---数物拼板和大班---探索6的组成。这三个活动呈现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数学活动的实施过程,让我们大饱眼福。同时,另外两个小型讲座也丰富地探讨并展示了研究数学操作材料及使用、常规数学流程的展示。听了我们感觉云里雾里,只能说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我的班级是小班,与小班孩子相处了近两个月,对他们进行数学活动的开展还是有一点点的了解的,于是看了小班的数学课,我还是基本能知道教师的用意的。之前也接触过大班的数学课程,对于分合式还是知道的,于是乎从题目看来,我只有中班的一点都不知道。不怕人见笑,我是真的不知道,我没用过,也没听过。因此,我对这节课十分感兴趣。于是乎,我抄了教案,内容如下,我想根据这教案,结合当时老师上课的情境,谈谈我对这节数学课的`看法。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7以内的数字,体验数字与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2、操作活动后,能将操作材料放回原处再离开。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
1、游戏“认识数宝宝”,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游戏“猜数字”,进一步加深对数字“3、8、6、9”各数外形的认识
分析:这一环节,教师采取的是用游戏“藏数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只知道数字左半边或者右半边的样子,让孩子尽量猜猜。孩子很感兴趣,而且积极性也很好。因此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二、集体探究活动
1、出示实物卡,感知实物卡的数量。(4张实物、4张数卡)
教师:小动物也来和数宝宝玩游戏,它们是谁呀?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尝试配对,并集体体验)
2、请幼儿再来尝试游戏“数物拼板”。
教师:谁来试一试?(幼儿师范,集体验证)
分析:有动物头像的实物,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因此,进行卡口配对时对非常简单。请幼儿上来尝试“数物拼板”的时候,有些孩子很积极,有些孩子还要考虑,教师又重新进行了解释,不一会儿坐着的孩子都想上去试一试呢!教师对孩子的对错进行,努力让孩子去说答案的正确与否。
三、幼儿分组活动
1、交待操作游戏要求:先数一数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想一想用数字几表示?把他们拼在一起。要把盘子里的卡片全部拼完。操作完成以后要把操作材料放回原处,并拿一根皮筋套在手上再离开。
分析:要求是孩子进行分组活动的核心。要求的提的不够明确,将直接导致孩子会会错意,导致其他情况发生,引起活动的僵直。因此,教师的提问十分简洁明了。而且又让中班开始进行交换--“跑组式。最后的时候孩子应该每人都套上8根皮筋。教师将新的材料也介绍了,可是有些孩子不敢尝试新的,因此他就玩玩旧的,这样他也能得到提高。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时间控制的有10分钟。
数物拼板三组(一组横向、一组竖项、一组缺口一致)
图形分类(一维)
给小动物排队(按数量)
高矮排队
一样多的放一起
分析:这些数学材料都是一开始就放好的,如果在介绍完之后在进行摆放,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因此在上课前需要一切准备到位。任何活动都应该如此。此外,在上课的时候,孩子的常规十分好,没有一个孩子去摸一摸桌子上面得材料。孩子肯定是感兴趣的,可见,老师的课后工作是下了功夫的。与孩子进行交流谈话都是十分重要的。什么内容怎么谈都是很关键的。需要孩子做什么,不需要的时候该如何去做,如果出现突发状况教师的应急措施等等。这些都是我要去学习的。不能只光看到教师呈现的活动的好处,要去研究她好在哪里?要探索什么原因。有经验的教师一看课的开头基本能猜到课的结尾,可是新老师就没有这种洞察力,因为观摩的活动太少,所谓经验不足就是此道理。没关系,相信我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走出属于我自己的小道。
总之,我感觉到数学课的不易,不如我想象中那么简单。看来我把问题想的简单化了,每一步都是有理有据的,不是想着方法进行授课的。光是看到那些操作材料我都觉得教师的活动准备,要多用心。以及怎么让孩子和这些材料做游戏,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孩子明白呢?这是我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活动时候,不知道怎样向孩子提问,孩子的兴趣好像不高。我的提问策略需要进行修改,好的画不是一天完成,因此,好的课不是一次就能上完的。我要不断的努力,不断地进步,才能尽快的熟悉幼儿园的工作与环境。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2、善于 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6个杯子、3个量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幼儿产生比较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客人分成两桌坐下,妈妈给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师揭开遮挡杯子的'布)小明发现左边桌子上有3杯水, 3只杯子是不一样粗细,右边也有3只杯子,这3 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样,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别特别的想知道,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帮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二、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1、引导幼儿观察,提出疑问。
(1)你们是怎么比的呢?
(2)我们来看看究竟谁说得对。
2、教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比较的方法。
(1)将左边3只杯子装满水,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难直接判断出来的。
(2)师:这3杯水哪一个装得多,哪一个装得少?(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拿出测量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面到达的不同刻度,进行比较。
(4)师:现在可以说一说,那杯水多?(教师将三个量杯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面高的那个水多)。
我们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准确地比较出多少的,得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3、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对右边桌子上的水进行比较。
(1)师:大家来看看右边这3只杯子,这3只杯子是一样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样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导幼儿先比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种类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结论。)
(2)师:相同形状的杯子怎么目测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说出水面高看起来满的就是多。)
4、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知道怎样比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吗?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们一起请客人喝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新课《请喝水》。
在家里尝试找不同形状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测量哪杯水多。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辨别物体的轻重,并进行排序,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物品(最好同样大)如砖块(半块或三分之一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各一块;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装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样大),里面可分别装小石头、豆子和稻子(带壳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称一个(可以用筷子和绳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幼儿每两人一盘小石头、一盘纽扣、一盘木块(数量相同)、一个天平称(自制,也可不要)。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活动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砖块和木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怎样才能知道?(用手掂)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重的交给教师。教师再出示木块和泡沫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轻的交给教师。
(2)教师请幼儿找找活动室内有哪些物品比较重,有哪些物品比较轻,也可以回顾在生活中碰到过哪些不同轻重的物品。
2、比较三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请幼儿猜一猜: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较重?哪包最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比较的结果。教师出示天平,讲解如何用天平看轻重,然后用天平称一下上述三种物品,验证轻重给幼儿看。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三包物品同时比较时,怎样来说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轻重,幼儿讨论过后,教师小结: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时比较时,可以说最轻的,比较重的,最重的。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再做比较,将三包物品从轻到重排队,其他幼儿做评判。
(2)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掂或用天平称的方法比较手里的小石头、纽扣和木块的轻重,先找出不同轻重的物品,再按轻重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在天平上称给幼儿看,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把最轻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与比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较,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在两包比较中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较时可能是轻的(或重的),在两包比较中较轻的包,和另一包比较时可能是重的(或轻的)。所以说物品的轻重,要看和谁比。
3、操作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4页上的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2份)
记录表格(见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问题。
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量跳绳的长度)它们用的测量工具一样吗?(不一样)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在争论谁的跳绳长。)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
师:请你们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跳绳的长度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二、迁移幼儿已有测量长度的经验。
师:我们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测量长度的方法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用黑板擦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你们仔细看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
师:他测量的方法,对吗?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并示范一下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呢?(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量一下记录一下。)
三、幼儿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已经掌握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了,现在我想请你们每人自己选择两个不同的测量工具,分别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并在表格上记录用每个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教师可示范记录方式)
师:你们刚才用两种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还是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刚才是用哪两个工具测量的?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测量时量了几次?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量了几次?(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每个人两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是不是我们搞错了呢?现在我们都用这种工具(积木和回形针)来量一量我们书本的长度,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好吗?
2、集体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
师:现在请你们用回形针和积木量一量你的幼儿用书有多长,并像刚才一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好吗?这次测量结果一样吗?幼儿用书有几个回形针长?用回形针量了几次?幼儿用书有几个积木长?用积木量了几次?
3、引导幼儿讨论并小结。
师:我们每次的都是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的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呢?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表,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的道理。)
师:小结,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数次就多。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形式和幼儿的动手操作,巩固复习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分析判断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协商精神。
3、促进幼儿相互关心、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的木偶一个,小箱子3个(里面有一封信、二辆火车、贴绒教具、数字娃娃若干)
2、数字卡片1—10,空白小房子4幢,彩色纸片若干(上面有各式题目)
3、小火车(5号),数字娃娃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黑猫警长》音乐,引起兴趣
1、刚才录音机在唱什么歌呀?瞧,谁来了?黑猫警长和小朋友相互问好(黑猫警长:“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神奇的盒子,你们想不想打开来看看?先请小朋友表演一个拍手游戏给我看看,如果表演得好,就可以打开盒子)
2、拍手游戏:巩固、口述5以内加法(集体、小组、个人)
二、黑猫警长请小朋友打开第一个盒子
1、里面有一辆火车,许多小动物。咦?怎么回事呀?黑猫警长告诉我:森林里最近造了许多新房子,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就是去看新房子。他们乘的.是4号火车,可是只有三节车厢,所以要两种小动物住一节车厢,这两种小动物的数量要合起来一共是4才能住在一起。
2、请小朋友来说说看,应该谁和谁住在一起?
A:小兔和大象住在一起,为什么?(因为小兔有3只,大象有1只,合起来是四只。)
B:用数字怎么来表示?(3只兔子可以用3来表示,1只大象可以用1来表示,合起来一共4只小动物,可以用4来表示)
C: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
(加法)加法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那么这道题我们用加法计算题来表示怎么列?
(3+1=4)
D:其他方法同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请小朋友打开第二个箱子(里面是5号火车和若干娃娃)
1、数字娃娃也要去看看小动物的新房子,他们乘的是5号火车,也是两个娃娃住一节车厢,2个娃娃身上的数字加起来是5才能住一起。
A:教师示范:请1和4住一起对不对?为什么?(因为1+4=5)
B:幼儿操作:(1)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列5号火车和数字娃娃,请小朋友帮助娃娃乘火车,要求二个小朋友为一对,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不要重复。
(2)请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示范。
2、集体校对
四、黑猫警长请小朋友打开第3个盒子(里面一封信)
1、黑猫警长说:小动物的新房子现在还不漂亮,请小朋友把它打扮得漂亮一点,他给小朋友每桌都放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花花绿绿的纸,把这些纸贴上去就漂亮了。这些房子上有数字2、3、4、5,纸后面也有题目,答案是几就贴到几号房子上去。红颜色的最难,如果你觉得太难,没关系,你可以做黄颜色的,如果你觉得黄颜色的还是难了点,还可以找绿颜色的来做。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幼儿集体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在此基础上推断三个物体之间的轻重。
2、在操作中,能用符号正确记录出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结果。
3、感受操作活动中同伴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皮球、铁球、天平、卡片。
2、学具:小汽车、橡皮鸭子、积木、天平、操作记录纸(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一、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轻重。
(一) 用看一看的方法比较轻重
出示两张人物卡片,一个小孩,一个大人,比较轻重。
师:玉玉和哥哥谁轻?谁重?为什么?
总结:通过眼睛观察,小朋友们知道了大得重,小的轻。
(二) 用掂的方法比较皮球和铁球的轻重
师:是不是大的东西就重,小的东西就轻呢?看一看,老师手中的两个球那个重,那个轻 ,为什么?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用掂的方法,感受皮球和小铁球的轻重,知道材料的不同也决定物体的轻重。
总结:我们还可以用掂一掂地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知道了两个物体的轻重不仅和大小有关和材料也有关系。
二、用天平称一称的方法来比较轻重,并学习记录结果。
提问:除了用看一看,掂一掂的方法,还有什么更准确的'方法比较轻重吗?(幼儿讨论),对了,我们还可以用秤一称的方法来比较轻重。
1、 认识天平
师:这个称量工具叫天平,两端的叫托盘,是盛放所称物品的,把两个要比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才可以比较轻重。
2、 学习称量,记录轻重。
师:把皮球和铁球放在天平上,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讨论)
总结:往下沉的一端说明重,翘起的一端说明轻,我们用箭头来记录下他们的轻重,铁球重,用向下的箭头记录,皮球轻用向上的箭头。
三、 尝试比较三个物体的轻重。
1、 出示玩具小汽车、橡皮鸭子、积木,讲解操作的方法,比较出他们的轻重。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三个玩具的轻重呢?(称一称)三个玩具应该怎样称呢?(幼儿讨论)
总结:我们可以先用小汽车和鸭子比,再用鸭子和积木比,最后小汽车和积木比,把每次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再说一说哪一个最重,哪个最轻,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比较,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两人一组互相合作到天平前玩一玩,称一称,再把结果记录下来,一定要按照记录纸上的标记称,记录纸上画什么酒称什么。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按记录纸上的要求称一称,比一比,分配好任务一起合作完成。
四、 讲解操作结果,活动小结。
1、 询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不明白之处,及时给予指导。
2、 把部分幼儿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并请该幼儿讲一讲比
较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幼儿帮助检验一下是否正确。
3、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完整的讲述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先是小汽车和鸭子比,汽车重,鸭子轻;再用鸭子和积木比,鸭子重,积木轻;最后用汽车和积木比,汽车重,积木轻,汽车比鸭子和积木都重,所以汽车最重,积木比汽车和鸭子都轻,所以积木最轻。
4、用所学的推理方法,比一比图上物体的轻重,要求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出过程。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荐】大班数学教案01-01
大班数学教案加减01-02
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1-02
【热】大班数学教案01-02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1-01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