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皮、巧、根、陡、踩、刺、搭、磨、斧、坡、渐、栏”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过程与方法
以DVD辅助教学,在品读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弄,在讨论中交流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皮巧根不怕吃苦,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DV.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皮巧根桥》,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做好标注。
2、听DV朗读课文,听清生字、难字的读音。
3、DV出示生字,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4、指导听读词语。
5、完成DV中拓展与链接中的连字组词和比一比再组词。
6、读准多音字字音。
干:ɡān ɡàn便: biànpián
7、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将意义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1-3)(4-6)(7-8)
2、合作交流,完成练习。
小河上的桥修了三次,第一次是用一棵_____,后来,木桥烂了,村民们造了______,不多久,因新修公路,这儿___________。但是这座桥一直叫做________课文赞扬了皮巧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生字。(读、书空、描写等)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范写。
3、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5皮巧根桥
皮 巧 根 陡 踩 刺皮巧根 搭木桥
村民们 造新桥
斧 坡 渐 烂 搭 磨修公路 架大桥
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dà qiáomódāo fǔ zi jiàn jiàn
( )( ) ( ) ( )
tiě lán ɡēnběn cǎi tàcìɡǔ
( )( ) ( ) ( )
2、辨字组词。
皮( )栏( )踩( )根( )
坡( )烂( )彩( )艰( )
3、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皮巧根搭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搭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根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2、小河上的桥从一根白柳变成新桥,又变成一座大桥,为什么还以皮巧根的名字命名?
二、读中理解,突破重点。
1、引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你认为皮巧根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讨论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解决以下问题
从1-3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看课文插图里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与课文哪一部分相关?
从4-6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皮巧根吃苦、细心、为他人着想的语句品读。
2、从DV中品读句段,完成练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激思。
(1)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感受。
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跟桥”?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你从皮巧根身上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5 皮巧根桥
爱听英雄故事磨斧
皮巧根为什么搭桥 砍树
(方便村民)想架桥
不怕吃苦 为他人着想
村民们:造新桥 架大桥
(皮巧根桥)喜爱感激
作业
1、给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抄近路上学,但谁愿意去走远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下面每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例:他赶忙跑回家。他磨快了斧子。他来自白柳树旁。
他赶忙跑回家,磨快了斧子,来到白柳树旁。
(1)我来到图书馆。我查阅资料。我找到了《身边的小英雄》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不要浪费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子听到了小鸟的歌唱。王子听到了微风在树叶间的低语。王子听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件让别人称赞你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2、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不会的向“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
3、给生字找朋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读书情况,指导读正确。
3、让学生自读、齐读课文,要求:
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字指导
1、认读生字。
2、生字组词。
3、观察字形,数笔画:
⑴ “宁”和“切”是多音字。
⑵ “楞、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
4、重点示范:
青、教、切、室。
【板书设计】
委 补 室 宁 楞 切 集 掌
【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课文。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感悟,并安排情景对话及实践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2、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自己或别人?
自由读课文,说说“我”指的是谁?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课文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读想想,说说读懂了什么?
(从王宁、全班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三、出示重点词句,体验性朗读
1、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大家都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
2、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想想王宁会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相应的.语气。)
3、大家都楞住了。
(读出吃惊的语气。)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想起一片掌声。
(从“一片掌声”你体会到什么?)
四、分角色读课文
小组为单位或自由组合。
五、朗读写理由的那段话
就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句子训练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 )是( )。
七、实践活动
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读悟悟中,自己解决疑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认读词语,自主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看书读词,引导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借助拼音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2)引导学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准: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准: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看清声调读准:复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
自编谜语记字:鸟儿张嘴唱(鸣);“文”字踩高跷(齐)
偏旁联想记字:柳、冰、泉(想想偏旁跟字意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记字:百(一+白)
3.熟读词语,加深记忆。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改动词语或调换词语顺序读。
4.补充说句子,理解字词。(方法:一人描述说句子,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卡片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出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复苏
(2)照样子说句子,找词语、读字。
句子: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
词语: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5.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顺及笔画的位置。
“万”字的笔顺是“一ノ”,横要写长一些,笔画横折钩中的“横”比较特殊,应该写的向右下方斜一点,“ノ”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字横要长一些,写在上半格的中间,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百”字的横写法同前两字,中间的小撇不要超过“日”字的左竖。
“齐”字上边的.撇和捺要舒展开,下面的两画是竖撇和竖。
“冬”字的结构和“齐”字相同,可对比练写。“冬”字上面的折文,强调学生注意两点①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撇;②书写时,上撇短小,下撇和捺要写长,舒展开。
三、品读词语,发挥想象
1.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稍做停顿,以显示韵脚。
2.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四、说画结合,拓展延伸
1.出示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跟春天有关的词语。
画一画:美丽的春景图。
2.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同学们像小草一样呼吸着春的气息,像小鸟一样享受着春的温暖。让我们看一看谁眼中的春天最美丽,谁笔下的春天最迷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展示作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下识字1教学设计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的魅力,理解对联的意思,体会对联的巧妙之处,积累对联。
2、进一步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4、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从成语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5、通过诵读感悟对联的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节奏美的特点。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7、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初步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写清引发愿望的原因,和如何实现这个愿望。不说空话,写出真情实感,注意合乎逻辑、合理布局。
教学准备:搜集有趣的对联、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收集你喜欢的对联。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过春节,家家户户门口贴了什么?(对联、春联)谁能向大家说说你喜欢的对联?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两副对联,请翻开书语文乐园二,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每副对联,想想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
3、交流与提示:
①第一副里有好多相同的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第二副里的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字音却有很多相同的,它们是什么意思?(结论:这两副对联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相同的字或者同音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②对联是讲求对仗的,仔细看看它们是不是对仗的?(结论:的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只有才有对对子的语言交流活动,古代文人精湛的文字功底值得我们自豪。)
4、多种形式朗读背诵。
5、拓展:你还能搜集到哪些有趣的对联?
6、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对联。
三、学习“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1、多种形式读这三句话,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①出示用第一句话改编的陈述句“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并将两句话进行对比,看看哪一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肯定。(结论:看来,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②以此方法,要学生自己体会后面两句,看看它们是什么句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论: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过程中也可
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3、进一步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或字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即一个人如果能给国家做出贡献,就能将自己的名字和功绩永远记在史册上,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就是国家的兴衰成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3、可联系课前搜集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5、小组交流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
二、学习“成语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写了什么?
2、指名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谁能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奉公守法”的意思?
4、小组讨论:赵奢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你觉得赵奢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指名回答。
6、讲故事比赛:《奉公守法》
要求:讲故事的时候,运用文中特别能表达赵奢品质的'词句,如“依法惩治”“毫不畏惧”“奉公守法”等。
7、学生评。
第三课时(探究与实践:了解对联)
一、引“联”导入,营造活动氛围。
(出示几副对联)同学们,这些对联写得多好呀!对联是汉语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对联。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把!
二、明确探究的内容。
1、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对联?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从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
三、自主合作,完成探究。
1、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选出组长。
2、分配探究任务:整个小组研究一个主题,或者小组成员各自研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一起交流。
3、讨论探究途径。
师指导:《四库全书》,通过络搜索,百度、谷歌,键入你的主题。
4、展开探究活动,各小组成员注重合作,小组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
师适时指导。
四、交流探究成果。
1、小组内部交流,准备好在全班交流的发言稿。
2、小组间相互交流,彼此借鉴。
3、全班集体交流,师从内容、方法上进行。
五、拓展延伸。
开展“接对联比赛”“互赠对联增友谊”活动,让这朵奇葩开在学生心里,深入人心。
第四课时(习作:心愿)
一、引生入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愿呢?那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充满了爱心的好老师,使很多顽皮的孩子有了进步,所以我也想像我的老师那样,于是我就认真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现在我还在为自己”当优秀教师“这个心愿而努力呢!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心愿?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又怎样为它而努力着呢?
二、自由交谈,开阔思路。
1、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里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3、指名交流,要求:心愿的由来要合乎逻辑,纠正牵强附会引导学生要言之有理;实现愿望的过程要说得真实,具体,可行,要切合实际做到言之有物;“心愿“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达到某种美好、有意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区别“心愿”和“梦想”,二者都有“希望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这层意思,但梦想的程度深,梦想是对更高更远目标的期待,一个人会有一个或两个梦想,而“心愿”可能只是对一个小小的目的的期待,你可以拥有许许多多的心愿。注重引导学生对“心愿”和“梦想”的区别目的是启发学生从小处着手,从生活中的小事,小现象,遗憾中去思考材料,避免学生一味选取大、假、空的素材。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结合学生生成相机启发,拓展学生思维。
三、明确要求,片断引路。
1、学生就三个问题写片断。
A、你有怎样的心愿?
B、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C、怎样为它努力?
2、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留意写得好的,备于讲评有针对性和示范性。
3、赏析片断。
第五课时(习作赏析)
一、写法指导,整合成。
1、做到言之有序,可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心愿,再谈心愿的由来;可先叙述引发心愿的事情再表达自己的心愿。
2、应把引发心愿的事情作为重点写详细、具体,注意写好自己的内心活动,流露真情。
3、在叙述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语句。
二、自评自改,完善习作。
修改要求:
1、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具体。
2、是否具有真情实感。
三、指导品赏,成就激励。
1、小组评析。同学们,习作稿已初步形成,愿不愿意和伙伴交流交流,倾听一下好的建议?请自由组成四人小组,一人读,三人评,看看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2、抽样导评。展示学生的习作(好、中、差各一份),引导全班同学评议,欣赏成功之处,提出建议,修改不足之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修改完善。同学们,一习作的成功还有待于反复地修改。课后,你可以找信得过的伙伴评一评,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提提意见,然后自己认真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厂家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小熊、松鼠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指名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教大枫叶,难读的句子划一划“……”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4个句子①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读
③评一评
2、找课文中的生字,圈一圈,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①4人小组讨论
②派代表把自己的`方法汇报一下
③其他同学边说边举字卡
3、小朋友记生字的办法太棒了,下面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大家,做一个游戏,这儿有一棵神奇的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摘果子,读对了,这个果子就可以乘上去师的纸船(点名读,逐字练习)
三、感知课文
1、现在老师就是小松鼠了,如果把这只纸船送给小熊,小熊肯定会(乐坏了)大家一起齐读第3自然段
①齐读第3自然段
②拿出小熊图片,看看小熊是怎样的表情?(很快乐)
③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
④师简笔画
2、大家看,松鼠又是什么表情?(也是快乐的)朗读第5自然段
3、刚才送去祝福的小朋友乐坏了,收到祝福的小朋友也乐坏了,这纸船和风筝给他们带去了快乐,我们一起朗读(1--6段,配上音乐)
4、是呀!纸船和风筝让他俩成了好朋友,当他们沉浸在快乐之中时,快乐没有了,可是有一天……(师范读)
5、小朋友,你想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
6、学生反馈
7、出示“漂流”“漂荡”这两个词语贴在哪儿合适呢?指生贴一贴,说为什么?
①风筝有风才会飘荡
②纸船有水才会漂流
③有感情地读读“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
④撕掉这两个词语,这些东西都没有了,读读第7段,想想他们是怎样的心情(难过的心情)
8、小朋友,这些难过的心情已经体会得很好了,你读到哪儿心里很受感动呢?(自由选择段落读)
9、指生读读,适当表扬
10、师读1-6段,生读后半部分
11、小朋友都为他们的故事高兴着、感动着,特别是最后一段,老题也深受感动,读一读
12、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在小溪里,心里都会默默地给小熊说一句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四、结束
还有许多小朋友想把心里的话说给大家听,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这种美好的感受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用“商量”说一句话。
3、通过学习能知道小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
教学难点:
知道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不一样,并能加上动作把小动物过冬的方式表演出来。
教学准备:
头饰、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认识了哪三个小动物?(指名答并在黑板上贴图片)
师引读: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想和他们做好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唱什么歌吧!
2
(点击出示背景图加生字卡。)
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
二、精读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你们真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可是转眼间,秋天到了(点击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加背景图)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三个好朋友又聚在了一起,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呀?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出示“商量”,读。小动物在商量什么?
4、师:前两天我们几个老师还在一起商量校运动会的仪仗队该用什么形式呢!
还有,过两天我女儿就要生日了,我和她爸爸也在商量今年该给她买什么生日礼物。
5、小朋友,你有没有和谁商量过什么事?指名说。
(二)教学第3-7自然段
1、师过渡:你们作为小动物的好朋友,想不想和他们一块商量商量?自己读读3-7自然段,等会儿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他们过冬的方式一样吗?
3、师:那他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呢?先来看看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吧!
1)(点击出示第三自然段和背景图)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燕子的话你听懂了吗?
自己再读读,找一找文中哪些词句告诉我们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2)
谁来说一说燕子是怎样过冬的?指名答。
3)
指导。小燕子为什么要(点击)“飞到南方去“?(点击“暖和”“很多虫子”)
4)出示:“暖和”,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5)是啊!冬天南方比较温暖,虫子也比较多,所以小燕子就飞到南方去了,谁愿意来当当小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的?(飞上来)指名读。
还有谁也想当小燕子的,就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6)师总结:小朋友,刚才我们读了读课文,找了找文中的.词语,最后又有感情朗读了课文,学懂了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想不想看看青蛙和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4、先来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小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写小燕子的在哪一自然段?
1)下面,就请四人小组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任选一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读一读句子,找一找有关词语,最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教师巡视,并发放头饰。)
2)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哪一小组来交流一下?
谁先读一读句子?(点击出示第5自然段)你们组找到了哪些词?(根据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吃得饱饱的”,“睡上一大觉”)青蛙吃得饱饱的会是什么样的,谁能学学它的样子读一读句子?
是啊,青蛙吃饱了就钻进泥土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大觉,这一觉呀一直睡到了什么时候?(理解“来年春天”)还有哪一组也是学习小青蛙的,那就一起来读读句子,让你们的好朋友们一下子就知道你的过冬方式?
(师走到戴小燕子头饰的学生身边)问:小燕子,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好朋友青蛙是怎样过冬的?那就请你来问问青蛙吧?(点击出示第四自然段)
你是怎么称呼小青蛙的?(你真有礼貌!)哪只青蛙愿意回答它的?指名分角色读。
还有谁想当燕子的,谁当青蛙?请到台上来表演。(学燕子和青蛙的样子)
男女生合作读。
师:知道青蛙是用什么方式过冬了吗?老师也想当当小燕子(戴头饰),你们一起当当青蛙回答我好吗?(师生合作读)
3
)师过渡:冬天到了,我还有一个朋友小蜜蜂在哪里呀?(边说边找,:噢,在这儿呢!还有的在哪儿呀?学习蜜蜂的小组让他们戴上头饰。)
师问:(点击出示第五自然段)“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点击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读2-3
)。我懂了,你们听出来了吗,蜜蜂是怎样过冬的?(根据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一个冬天”)我们一起把句子读读。
师小结:蜜蜂真勤劳,它早早地把蜂蜜采好,藏到蜂巢里,这样就能过个安稳的冬天了。
哪只小燕子也想问问蜜蜂的?说话可要有礼貌呀!谁来回答?分角色朗读。
4)三个好朋友过一段时间就要分开了,多么舍不得呀,于是他们商量好之后,有了一个约定,这是什么约定呢?(点击出示第七自然段)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1、师:这三个小动物多要好啊,有朋友的日子真不错!下面让我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好好读读,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
2、指名分角色表演。用“我是(),冬天快要到了,我()”来说一段话。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贴板书:飞到南方去)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这种过冬方式叫(贴板书“迁徙”读)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用这种方式过冬的?小青蛙的过冬是吃得饱饱的,(贴板书钻到泥土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贴板书),看看下面的图片,你知道谁要冬眠吗?(点击出示图片)那小松鼠和小蚂蚁又是怎样过冬的?对了,它们和小蜜蜂一样,非常勤劳,早早地把粮食准备好,(贴板书:备粮、藏在自己的家里),这样就能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冬天了。
2、你们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指名交流。
3、是啊!动物过冬的方法还有很多,小朋友只要多去收集,多做有心人,一定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l个笔画和l个偏旁“提土旁 ”。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4.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难点: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
老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录音带
学生:课前给你认识的动物、水果做名片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个家住在农村的小朋友丁丁,他非常热情,想邀请我们去他家玩。今天就让我们沿着田间的小路,穿过田野,一路欣赏两边碧绿的禾苗,一路欢唱,来到丁丁家的农家小院吧。(边说边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情境图,播放小动物的叫声)
二、识动植物名称,初步认词。
1、读带拼音的词。
小朋友,你们看,丁丁家的院子里有浓浓的树阴,绿绿的小草,真是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呀,小院里好东西可多了,你找找,说说你最喜欢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图上相应位置出示相应名称的词(带拼音),并读词。(例:当学生说出“黄牛”这个词时,出示词“黄牛”,同时播放“黄牛”的叫声。老师说:“你想跟它交朋友吗?请你亲切地叫一下它的名字。”学生齐读名称。注意正音:特别是“子” 该读轻声。)
2、去掉图片读词。引导学生发现
①(课件演示)丁丁家的院子里东西可真多。不看图,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去掉图读词语) 你发现什么了?
②是呀!这些词宝宝可调皮了,分别是从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跑出来的,你能把他们领回去吗?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把词语分成两类。(不带拼音)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插入评价语:瞧,你那么准确地叫出苹果的名字,它高兴地出来跳舞给你看了!(点击后相关水果闪现)你是不是正确地叫出了花猫的名字呢?听听它快活的叫声,是在表扬你呢!(点击播放相关动物的'叫声)如果学生拼得不正确,则说:唉呀,杏子不愿意和你见面,是不是你叫错了?哪位小朋友帮帮忙,提醒他哪儿错了?黄牛一声不吭,是不是你拼错了它的名字,它生气了?)
③连读词语,注意读得轻快、跳跃。
三、自主认字和识词
点击课件,剩下生字。这些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生字。
1、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学习小组交流:
(1)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请你教教组内的同学。
(2)哪些字你现在还不认识,向你的学习小伙伴学习,并且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好吗?
2、交流汇报。
(1)哪个小朋友愿意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说说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
(2)是呀!在家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自己看拼音学,还可以从电视、路边的广告中学习。
还有哪些字你是今天才学会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以后见面了还能认出来呢?(学生可能会说熟字带生字的方法,画画的方法,给生字编歌谣的方法等。)
(3)小朋友可真棒!这些识字方法都是宝贝,快把它藏到你的智慧背囊里,以后可以帮你学很多字。
四、学习韵文
1、初步看图比一比。
童谣里唱的是什么啊?你听出来了吗?(比多少、大小)谁和谁在比呀?学生说说。同时在说时学习三个量词的用法,认识“提土旁”。。
2、比大小比多少还能唱歌呢!大家一定很想学了吧?别急!我们先得把歌词给记熟,其实它就在书本第90页,大家快打开课本看看。
3、学生自由朗读,读不准的可请同桌帮忙。
(1)检查读,评读。(指名一生读,其余认真听,准备评)
(2)会读了吗?来!咱们来唱拍手歌。
齐念童谣。边拍手边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念童谣。
(3)谁会背了?咱们来唱唱?一边唱一边表演。指名一个学生到台上示范表演。
五、巩固生字
1、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生字宝宝要出门了,大家还认识他们吗?(认读生字卡片)
2、游戏:过关斩将
咱们该回家了,可路上设置了关卡,谁能读出词语来,才能通过,咱们快行动吧!(课件出示迷宫图)逐个认读词语。
3、生活中应用:我的日记。
终于到家了,小明回到家写了篇日记,大家来看看他写得好不好?六、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句子读:丁丁家的院子里有苹果树、红枣树。树下有黄牛、小猫。桌上放着一堆杏子、一个桃。一群鸭子回家了,一只小鸟飞来了。)
六、写字指导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牛、羊"的笔画顺序。学生试写一个。
3、展示学生作业,评议、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二、扩展延伸
1、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复习"颗、群、堆"三个量词。
2、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
(1)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现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用"群"数,告诉我们什么?
(2)指着图上的杏子问,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用"堆"数,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老师把"堆"换成"群",行吗?为什么?
3、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 与“棵”的区别。
看课件图片一颗枣。用量词颗来说说。再出示实物:一颗粉笔头、一颗糖、一颗小石子。随着出示,让学生用量词“颗”说说。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一棵树”,是不是这个“颗” 字?为什么?卡片出示:一棵树。)
4、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说一说。
(一朵花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双鞋 一把扇子 一辆汽车
一块西瓜 一个杯子 一双手 一台电视机 一幅图 一座房子
一台电脑 一双筷子 一张桌子 一座桥 一列火车 一架飞机
一排椅子 一篇文章 一本书 一杯水 一枝笔 一份报纸
一条绳子 一串香蕉 一扇窗户 一棵树 -把剪刀 一个书包 )
5、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6、创编儿歌。
7、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三、写字环节
1、出示"小、少",让学生观察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2、教师范写"小、少",学生仿写一个。
3、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写字。
四、课外拓展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教学札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本课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习本课词语时,我力求引导学生“看着这些水果和动物,认认他们的名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自己试着拼一拼,读一读”、“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或水果,挑一个拼给大家听”。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在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中,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处在“我想读”“我要读”的状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时,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这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评价时,我改变单纯用语言评价的方式,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情境的特点,创设让水果闪现和动物欢叫的形式,再相机辅以童趣的语言评价,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学生处于这样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自主地识字,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新课标中提出要让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达成这一识字目标呢?教学本课时我尽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识字,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学习本课时,学生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在一种情绪高涨的状态下积极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