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数学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由于刚刚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不过前两次主要是由老师拿实物进行分合,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然后让孩子们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那么,在已具备这样的条件下,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来学习4的分成,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摸索中去获得知识,找寻答案。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分成。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教师:4条大鱼,3个鱼缸,12条小鱼。
幼儿:每位幼儿4条小鱼图片、一张记录表、操作题。
三、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学习4的多种分法。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复习3的分成。
今天,我们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3个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3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1和2……
2、幼儿操作:"分小鱼",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教师:徐老师接到了猫妈妈的.电话,她请全班的小朋友帮小猫分小鱼,把4条小鱼分成2部分分到两个小鱼缸里,可以怎样分?(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4条小鱼分成了几条小鱼和几条小鱼?(用完整的语句回答)幼儿:4条小鱼分成了1条小鱼和3条小鱼。
教师:那么4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4可以分成1和3.(请全班幼儿复述,教师帮助记录在黑板上)教师:猫妈妈请大家想一想,4条小鱼分成2部分还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篓子里每人拿4条小鱼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并把它记录下来,写在记录表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单独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做练习)
教师:请你介绍下你是怎么分的,4条小鱼分成了几条和几条?4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4条小鱼分成了1条和3条,4分成了1和3;4条小鱼分成了2条和2条,4可以分成2和2;4条小鱼分成了3条和1条,4可以分成3和1.
教师:很好真棒,其他小朋友有不同的分法吗?
幼儿: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幼儿叙述教师记录)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好记吗?
幼儿:好记。
教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第一种叫按序法,第二种叫倒序法。猫妈妈很高兴我们班小朋友帮她把小鱼分好了,她觉得我们班小朋友都很聪明。
4、巩固游戏:分组练习。
猫妈妈说: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请小朋友帮她分一分水果。请小朋友听清楚要求:1,2,3组小朋友填一填根据图片,用数字表示分式;4,5,6组小朋友分一分将水果分到2个盘子里并用圆圈表示;7,8,9组小朋友数一数,根据图片内容数一数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请小朋友一人拿一张操作题做题目。注意铅笔不要对着其他小朋友,不要戳到自己或者小伙伴,做完请仔细检查一遍。
做完后请个别幼儿展示练习成果。
5、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猫妈妈很开心觉得我们班小朋友帮了她大忙谢谢我们班小朋友。她请我们班小朋友到户外做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吧。
活动反思:
四等分的概念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难,但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具体的方法也不容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再拼一拼,一步步操作探索,从而得出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分法。活动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和操作特点。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大胆想出各种图形的不同分法,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分法。对于个别难的分法,也能在老师或同伴的提示讲解下得到启发和提升。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四等分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发现在操作材料上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可能是计算错误,另外在摆放操作材料时还要考虑得更周到,这样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加完美。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师:我先请一名小朋友当老师,这名小“老师”要帮助这三名小朋友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当排好后,老师再请另一名小朋友上来帮助四名小朋友重新排队,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下面的小朋友当评委,看他排得对不对?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2、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不错,可以当老师了。遇到了一个麻烦,想让小朋友帮这五个瓶宝宝排排队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4、过渡:小朋友有些累了。排了半天队,先帮小朋友然后是瓶子和苹果现在我想请表现不错的小朋友玩一个“找椅子”的游戏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过程:教师给每一组小朋友发一套卡片,套卡是由5种形状5个大小5种颜色组成的25张卡纸图形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想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感知数的相对性。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重点
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四、活动难点
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2、动物房子图片一套。
3、三种颜色的瓶盖各10个。
4、彩票箱1个。
六、活动过程
1、导入
⑴师:有一座房子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着谁?
⑵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⑶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里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有邻居,它们的邻居叫相邻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2、请幼儿为数字排序,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⑴分别取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各三个,每种颜色排成一排,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⑵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2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2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按要求排列。
⑶引导幼儿归纳:2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2少1的数1,排在2的前面,一个是比2多1的数3,排在2的后面。所以,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这个数多一和少一的两个数。
⑷组织幼儿讨论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⑸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3、游戏
⑴找朋友
幼儿身上别好1——10的数字卡片并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⑵摸彩票
让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
⑶大家一起玩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4、老师指导幼儿完成课本P14—P15的练习。
八、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九、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整个活动过程课堂气氛好,幼儿学习兴趣浓。通过观察幼儿操作实物及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本次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我观察到两名反应慢的幼儿没能跟上,此时我发现了本次教学的缺失点:在教学重点环节时语速应放慢,要让每位幼儿听清楚,给幼儿留足思考的时间。在课堂延伸中,我走进两名反应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比较物体个数的具体过程,认识符号=、﹥和﹤及其含义,能用符号或词语描述所认识的数的大小。
2. 使学生在比较物体多少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策略和思想,体验和理解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培养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的初步能力。
3. 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学唱一首歌。
白板展示歌曲内容;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到。
大于号,嘴巴朝着左边笑,
小于号,嘴巴朝着右边笑,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二、探究新知,比较大小。
教师侧耳倾听:“哇,森林里好热闹啊!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多动植物都来参加运动会啦,真热闹啊!
1、‘‘摸大树’’游戏
(1)现在进行的是‘‘摸大树’’游戏,同学们看一下,都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个游戏?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给予肯定。
(2)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
‘‘4>3 ’’读作‘‘4 大于 3’’
2、‘‘捉迷藏’’游戏
(1) 同学们,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只数,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个对着一个比,小狐狸没有了,小白兔还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狐狸的只数比小白兔少。
(2)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
‘‘2﹤3’’读作‘‘2小于3’’
3、‘‘抢松果’’游戏
(1)小松鼠和小兔子各有多少只?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自己的说法,得出“小松鼠和小兔子一样多” 。
(2) 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
‘‘3=3’’读作‘‘3等于3’’
三、课堂练习,巩固记忆
1、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歌曲,再次加深对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记忆。(学生边唱边用手指表式)
2、比较“﹥”和“﹤” 。
(1)你们看,“﹥”和“﹤”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2)巩固记忆“﹥”和“﹤”
出示儿歌: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师生边说边用剪刀式手指表式)
3、放飞气球游戏。
学生完成课本第19页“想想做做1、2题” ,集体纠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的大小比较,认识了那几个新朋友,新符号?你会用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和“=”)
活动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将学生喜爱的“森林运动会”的场景作为切入点,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饶有兴趣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注重方法教学
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采用了一一对应排列的方法。先把小兔和小猴一一对应排列起来,让学生观察,要求说说从这样的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明确:一只小兔正好对着一只小猴,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小猴,这就说明小兔和小猴同样多。在教学“多”和“少”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并在教学松鼠和小熊的多少关系中,让学生体会“多”“少”的相对关系。
(三)顺口溜突破难点
由于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外形上有些相似,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所以本课的难点也在于区分记忆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区分记忆大于小于符号时,我看了一些教师编的顺口溜——尖尖对小数,大口对大数,我认为这种顺口溜不是太好,因为我以前碰到过有些孩子能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可大部分往往分不清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但是他们的表示的结果是对的。我就把顺口溜又修改了一下,变成——大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并马上运用,结果很是顺畅,学生记忆情况还不错。这样就形成了一首较完整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这课内容。顺口溜是“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记”。也许这个顺口溜不是很完美,但是它无疑是当前最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本节课上下来感觉大部分学生有了顺口溜的帮助能区分记忆等于、大于、小于号了,并能正确应用这些符号。但是熟练程度还不够,原因是顺口溜背得还不是很熟,需要在课后再练习背熟顺口溜。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减法。
2、进一步学习几种运用减法的情况,体验消去型、比较型、分合型减法。
活动准备:
图卡四组、本子、笔、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消去型的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几只?(4个)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请个别幼儿上前记录)
3、幼儿一起检查、订正。
4、你知道这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是什么意思吗?请幼儿说说。
5、集体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二、复习比较型的`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文文得了5朵大红花,明明得了2朵大红花,明明的大红花比文文的大红花少几朵?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3、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4、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三、学习分合型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有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男孩有3个,女孩有几个?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3、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4、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5、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桌子上有5颗生花生和熟花生,生花生有4颗,熟花生有几颗?
6、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7、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8、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四发书,请幼儿翻书至第28页。
1教师读题:请看图并根据范例,把下面的减法算式填写完整。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更差的孩子完成作业。
3集体检查、订正。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设想: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活动目标: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反思:
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反思: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3)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发现橘子瓣数的规律。师:你们仔细观察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利用学具“加法、减法板”的操作,尝试进行20以内简单的减法运算。
2、能积极思考、细致观察,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的减法算式;2个圆形的蒙氏线场地;数字卡1-20;戒指样的小圆圈若干。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的减法算式;作业单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31-3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青蛙跳水。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个蒙氏线的圆圈上,每组小朋友记住自己组的人数,边听音乐边走线。当音乐停止时,教师任意出示一张数卡。如“8”,每组8个小朋友跳进圈里,再数数线上每组还剩下几个小朋友。游戏可反复进行。
2集体活动
(1)复习10以内的减法。
教师出示答案在10以内的减法算式,请幼儿口算得出结果。
(2)学习20以内的减法。
创设情景:神奇工具又现身。小朋友,谁又来到我们班上作客啦?
教师出示工具“加法、减法板”,按顺序摆放好。
教师:看,他又说话了:小朋友们好,又和你们见面了。我是加法、减法板,做起减法也有招。先把大数固定好,根据小数取蓝条。数数看看剩多少,减法计算完成了。
教师从题卡中任意取出一个减法算式如16-4=,教师先读算式,然后再找出加法减法板中的`数字16 ,用小圆圈圈住,再从蓝色定规中取出4摆放在右端靠着数字16下面的格子中,最后数出前面还剩下几格,剩下的格数就是答案。即16-4=12。
(3)用加法减法板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师从题卡中取出一个减法算式如16—9=,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加法减法板,得出正确答案。
3分组活动教师:加法减法板想检测一下小朋友学的怎么样,我们每个人都来露一手,比试比试吧。
第一组:利用学具加法减法板做减法练习。教师事先准备好减法算式,请幼儿看算式,操作加法减法板计算出结果。
第二组:利用划点子的方法进行减法练习。每张作业纸上都有一道减法算式题和被减数的点子,减去几,就划去几个点子,最后数出剩下的点子数量,记录在作业单上。
第三组:做花环。操作加法减法板完成《操作册》32页的活动“美丽的花环”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币。
2、在计划和购物活动中,巩固运算能力。
3、产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的购物计划书和勾线笔、纸。
2.学具:每人一个文具盒,里面装有钱币,勾线笔和纸。
3.布置文具超市,架子上放有尺、铅笔、卷笔刀、橡皮和若干,分别贴有标价2元、1元、2元和1元。
4.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再过不久我们要上一年级了,家里文具用品都买了吗?(真幸福)
师: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由于雪灾,那边的小朋友没有钱买文具,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二)简单了解7以内钱的换算。
1.(当幼儿说到买文具给他们时)师:请你打开铅笔盒,数一数你有多少钱?有几张零钱?
结合幼儿所说,老师在白纸条上记录,如:7元52;师:谁也有7元钱?有几张零钱?
对应记录:7元2221。
小结:原来你们的钱都是由5元、2元、1元凑起来的。
2.师:你可以买什么文具呢?请你来介绍一下!
小结:原来铅笔盒里可以放铅笔、橡皮、尺等,这些都是学习时用的。
(三)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
1.师边说:你有多少钱?计划一下准备买什么文具?边出示大的计划书,我们一起来看,指向***的购物计划书,这是谁的计划书呢?今天是你的计划,就在这里写你的名字。师指着圆圈说:你一共有多少钱?请你写在这个圆圈里。
2.师指向文具标记:计划书上有什么?(如:橡皮铅笔2元,普通铅笔1元等)
3.师:你计划买什么?它多少钱?你怎么记录?请一幼儿上来,问:你一共有多少钱?老师帮助他在大图的圆圈里填上钱的数量,引导该幼儿在图下的方格里填价钱的数字。
4.师:他计划买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我们一起来算一下如:2+2=4+1=5+1=6+1=7,原来他花了7元钱,在下面的圆圈填上数字7。
5.操作要求:师边指边说:你有多少钱?你计划买什么?你也有计划书,把你的计划记录下来。
6.幼儿填写计划书,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请你动动脑筋,你计划买的文具需要多少钱?记在哪里?怎么记的?
7.师集中幼儿:都计划好了吗?请一幼儿上来:我们帮他一起看看,他计划买哪些文具?
请3个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
如:购物不合理的,师引导:哪样文具没买?为什么不买?(没钱了)如果要买怎么办?
如:总价算错的,师:买了几样?需要花多少钱?算错了下次细心一点,重新去算一下。
如:文具的价格记录错误,师引导:他买了什么?对吗?**应该是2元钱,你记了1元,价格弄错了,下去调整一下。
8.师:再看看你的计划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可以调整,算一下总价对不对,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错了帮他改过来。(给幼儿调整的时间,教师巡视)
(四)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巩固运算能力。
1.师:都会计划买东西了,等一会儿拿着你的计划书和钱去超市买文具,我们请客人老师当收营员吧,不过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有礼貌,人多时要怎么样?(排队,不拥挤)好,大家去吧。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巡视幼儿购物的情况。
3.师集中幼儿:都买到了吗?组织幼儿交流:请一幼儿出示购物计划书,帮助他计划买的和实际买的文具对应:全买到了,真不错!
4.师:有没有都花完?花玩了用什么记录,记在哪里?没花完还剩多少钱,也记在这个半圆里。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交流:谁来介绍你有没有剩钱?出示一幼儿的计划书,问:剩了多少钱?怎么算出来的?原来7元花掉了5元,还剩下2元,列出算式7-5=2。
再请一幼儿(剩余零的,也列出算式如:5-5=0)
7.师:剩下的钱放在铅笔盒里,下课后想一想剩下的钱怎么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18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1-06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11-10
大班数学教案《日历》03-04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02-26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