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音乐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开发肢体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2、熟悉儿谣,并能边念语词边做动作。
二、教学准备:
道具:挂图P1、五线谱卡、五线谱游戏垫、布球、吸铁、甜甜圈、软垫若干
乐器:鼓、吊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儿谣。
2、难点:开发肢体意识,进行嚼、粘、吹的肢体造型创造。
四、教学队形:
坐位:半圆形。
站位:两排面对面、四散。
五、教学过程:
1、暖身活动。听鼓声律动,感应音乐的动与止。(主要训练幼儿立即反应能力)
鼓声:拍手到处走。
吊镲:幼儿站软垫上,或者肢体单点碰软垫。
2、故事引导: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精灵王国,里面住着许多许多精灵。精灵王国的国王的生日就快到了,大家忙着为他准备礼物。我们来认识这些小精灵(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绿色的是贪吃小精灵,大眼睛的.是好奇小精灵,紫色的是开心小精灵)。爱吃精灵、好奇精灵还有开心精灵也想送礼物给国王,送什么礼物好呢?(与幼儿互动)
3、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嚼、粘、吹。
1)嚼泡泡糖--布球。
l 引导语:爱吃精灵最贪吃,它想送的礼物甜甜的,可以嚼很久但不能吞。我们来听听它送了什么礼物。
l 欣赏第一遍音乐,说出爱吃精灵送的是泡泡糖。,引导幼儿学爱吃精灵做各种贪吃状……
l 引导幼儿想象除了嘴巴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咀嚼状?(下巴、肩膀、膝窝、手抓捏布球、两指、五指捏布球等。幼儿做肢体创编时,教师清念语词配合动作。)
l 听第二遍音乐,幼儿照拍子念语词做各种咀嚼状。
2)粘泡泡糖--吸铁。
l 引导语:开心精灵最开心,它想送的礼物是粘粘的,很好玩,什么东西粘粘的呢?(引导幼儿猜出开心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l 出示吸铁,学开心精灵拿两个吸铁互吸,到处走。(空练)
l 听第三遍音乐,幼儿两人吸铁互粘造型,边念儿歌边走。于间奏部分换伴。
3)吹泡泡糖--玩具圈。
l 引导语:好奇精灵最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它想送的礼物可以吹,但不是气球。(引导幼儿猜出好奇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l 引导幼儿拿甜甜圈当成望远镜、方向盘……
l 听第四遍音乐,幼儿用甜甜圈碰双膝,轮拍念语词,于间奏部分做吹泡泡状。
4、认识五线谱音符位置。
1)出示五线谱,复习认识五线四间(可请幼儿张开五指认识线和间)。请幼儿在五线谱卡上找出线与间。
2)于五线谱卡上找出音符排列的顺序:线/间/线/间/线/间……并用彩色吸铁标示
3)游戏:在五线谱游戏垫上,幼儿当小音符,找出线、间。
5、引导语:那我们把泡泡糖送给国王吧!师生听音乐边唱边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由于题材是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幼儿对泡泡糖的感知经验较丰富,因此,在活动过程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整个活动能以送礼物,围绕泡泡糖的特点展开,主线清晰,游戏性强。
存在问题:
1、活动过程第二个目标感应儿遥强化不够,导致部分幼儿只做动作,不念儿谣。
2、老师在表现各种小精灵时,动作表情再夸张一些,就更富有感染力。
3、“嚼、粘”的环节能让幼儿充分创造肢体动作,但老师在提升小结上语言不够简洁。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在理解歌曲《小树叶》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自由编排简舞蹈动作;学习小碎步;
2、对音乐活动感兴趣,能在集体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我。
3、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1、钢琴、幼儿自己做的小树叶每人两个、大树头饰一个、风爷爷头饰一个;
2、摄像机、投影仪、手提电脑、电视机、VCD机、音乐光碟、音乐磁带、录音机;
3、拱形门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律动进入教室,找座位坐好;
2、发声练习《老师弹琴我唱歌》:教师弹琴,和幼儿一起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小朋友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来唱。
3、复习歌曲《小树叶》。
师:上次音乐活动我们学唱了歌曲《小树叶》,这首歌一共几段?每一段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幼儿回答)
老师弹琴,幼儿演唱;请另一位老师把幼儿唱的过程录下来,用投影仪播放给幼儿看。看后,教师用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把这首歌编成舞蹈好不好?”激发幼儿创编舞蹈的兴趣和愿望。
二、创编舞蹈:
1、师头戴大树头饰扮演大树,幼儿双手各拿一个树叶扮演小树叶;启发和引导幼儿根据《小树叶》这首歌的歌词和所表达的情感,一句一句地创编舞蹈动作。
如:老师启发孩子:“秋风起来了,小树叶会怎样动?它是怎样离开妈妈的?什么样的动作表示心里害怕更形象呢?春天小树叶会回来,我们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呢?……每一句都分别请几名幼儿将自己编的'动作跳给大家看,大家共同选出一些动作一起来学跳。(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跳)
2、有人做小碎步的动作后,请这名幼儿做示范,告诉幼儿这个动作叫“小碎步”,大家一起学习这个动作;教师根据幼儿学习情况做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3、编好后,请幼儿分组表演这个舞蹈。每次请3—4名幼儿,共请3—5组幼儿表演,其他幼儿演唱。
4、集体表演:大家一起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这个舞蹈,并将幼儿的表演拍摄下来。
5、欣赏:播放录像,请幼儿欣赏自己的表演。欣赏后,老师说:“我们请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欣赏一下你们跳的舞,好不好?”
三、游戏:风爷爷和小树叶
老师戴“风爷爷”头饰扮演风爷爷,小朋友手拿“树叶”扮小树叶。场地的一侧放一个拱形门(做山洞)。
游戏开始,音乐响起,“小树叶”自由飞舞;音乐停,“小树叶”要保持姿势,原地不动;音乐再次响起,“风爷爷”开始“扫”树叶,“扫”(碰)到谁,谁就飘过门洞(拱形门)回到座位上。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2、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得其中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区分出音的强弱,这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本教材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高低、强弱后学习用乐器等表现出音乐的高低、强弱。
三、活动准备:
1.小钢琴若干架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
2.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3.音乐磁带《快乐之歌》。
4.分类图片让幼儿感受音的强弱。
5.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快乐之歌》的旋律应在高音区,低音区分别出现而且有强弱之分。
四、设计思路:
幼儿能区分音的高低、强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来小钢琴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找来许多许多卡片让幼儿回忆各种声音的强弱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和强弱。如运用乐器,运用四肢的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就可以让幼儿不断感受、不断表现,从而正确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1、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幼儿体会音的高低。
幼儿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讲评让幼儿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样是乐曲“两只老虎”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幼儿发现不同。知道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给卡片找家让幼儿回忆分辩生活中音的强弱。
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就把它归到“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在角落游戏里让幼儿听赏《快乐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会用乐器来打击音乐的节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铃,三角铁,鼓等表现音乐,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2、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①让幼儿听赏音乐《快乐之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乐曲有的时候出现在高音,有的时候出现在低音,并请幼儿找出高音、低音。
②请幼儿做“小小乐队”,听到高音、低音能用不同方式代替,老师可示范用三角铁代表高音,用小鼓代表低音,听到乐音在高音部分出现就用三角铁打击节奏,听到乐曲在低音部分出现,就要用小鼓来打击节奏,并引导幼儿一起在试试。
③可引导幼儿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来区分:如让幼儿提出用铃鼓表示高音,用跺脚表达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用小铃表示低音,一名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它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玩,这样反复可多次。
④老师除了引导幼儿区分音的高低,还该引导幼儿区分音的强弱。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再次引导幼儿听赏音乐,体会出音乐的强弱之分。
⑤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听到强音由弟弟打击节奏,听到弱音由妹妹打击节奏,也可以请小朋友想出其他表示方法表示,如小朋友可提出用小手拍手表示弱音,用跺脚表示强音;用小鼓表示强音,小铃表示弱音。一名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他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这样反复多次。
注1:为了提高幼儿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增强一些规则如用一些小帽子,谁能分清音的高低强弱就戴上一顶小帽子,反之则摘掉小帽子,看最后谁戴帽子的时间最长。
注2:集体活动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分为二次完成,可以第一次就是区分音的高低,第二次区分音的强弱。
3、角落游戏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幼儿在角落游戏中,老师可引导幼儿互相协商好如何表达音高音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动物狂欢节》
活动目标:
1、运用图谱听辨并体验“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2、尝试用身体动作和语词表现 “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3、感受表演活动中带来的`角色扮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运用图谱听辨并体验“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活动难点:用不同动作表现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各种动物胸饰;CD带;各种小动物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乐曲,感受意境
老师:有一天森林里面突然响起了音乐,你们听一听,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出示图谱,感应节奏
1、看图谱,跟音乐演示节奏。
原来是狮子大王想要举行一次动物狂欢节,好多小动物想要参加。可是狮子说:“只有会跟着节奏跳舞的小动物才能得到入场券。你们想知道谁拿到了入场券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出示小白兔)
教师跟音乐演示图谱。
2、不看图谱,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各种小动物的不同肢体动作。
请幼儿分别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恰、恰、恰恰、恰”的节奏。(每种动物表现全曲)
3、请幼儿集体轮流表现小动物的肢体动作。
三、情境表演,表现乐曲。
将场地布置成有各种食物的晚宴,请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动物角色找食物。
1、与幼儿探讨用什么动作跟节奏找寻食物。
2、教师示范用第一段的音乐节奏走到食物前第二段音乐进行饶圈踏步表演。
3、请幼儿集体跟着音乐将四种动物形象进行表演。
4、请幼儿分角色表演
5、邀请老师一起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掌握乐曲的节奏。
2、帮助幼儿掌握踵趾步的动作要领,能合拍随音乐做踵趾步。
3、能合拍地随音乐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秋季果园图片一张。
2、钢琴一架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唱支节日歌》、《小乌鸦爱妈妈》、《豆浆真好喝》。
2、律动练习:《头发、肩膀,膝盖、脚》、《手腕转动》、《鞋匠舞》。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苹果丰收的景象
教师出示挂图:画面上的苹果丰收了的景象。
师:苹果丰收了,果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摘果子,他们是怎么样摘?
2、你们会摘果子吗?
3、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教师示范摘果子的动作,重点强调摘果子要用力,应将手腕转一下,表示摘果子。
教师组织幼儿在位子上集体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4、熟悉乐曲
师:摘果子的时候,大家还会唱一首好听的歌,请你们也来听听。
教师弹奏乐曲
师: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教师讲解:这首歌讲的是小朋友们背起篓子,来到果园里,双手摘果子,摘下果子就放到篓子里。篓子装满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
请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
5、学习踵趾步
(1)、师:小朋友去摘果子的`时候也是跳着舞去的,他们是怎么跳的呢?
(2)、教师示范踵趾步
(3)、师:刚才钟老师跳的叫踵趾步,它和以前我们学过的踵步有点像。
(4)、教师分解动作,引导幼儿学习踵趾步。
6、启发幼儿创编并提方向的摘果子动作。
7、启发幼儿用恰当表情愉快的心情,提问:苹果摘完了,心里怎么样?用什么动作表现出来?
8、随音乐完整练习一遍,教师注意在动作转换时提醒幼儿。
三、结束部分。
1、歌表演《好朋友.》。
2、小结活动下课。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06-14
中班音乐教案春天12-02
中班音乐教案:划船07-13
音乐火车中班教案08-19
最新中班音乐教案08-16
中班音乐教案:买菜08-31
中班音乐教案《秋天》09-30
中班下音乐教案11-23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