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本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爱迪生爱科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世界闻名、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不懈”等词语;会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了解句与句的关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爱迪生进行实验的故事。
教学重点:
1.通过重点词、句、段,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不懈努力的。
2.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弄清叙述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爱迪生。
《春蚕》那一课告诉我们,母亲半夜起来添桑叶,点的是蜡烛,现在电灯已经普及,一按开关,灯就亮了,又方便又明亮。这电灯是谁最先发明的?他的名字叫爱迪生。(板书课题)
爱迪生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多少学,但是他从小热爱科学,自己刻苦钻研,11岁时就研究牛顿定律,还动手做各种实验。例如他发明电灯时,光收集资料,就用了本笔记本;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先后用过铜丝、白金丝等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还用过头发和各种不同的竹丝,最后选中了日本的一种竹丝,经过燃烧炭化后,成为最初的灯丝。
爱迪生不停地钻研,16岁就制成发报机,一生一共有1368种发明,平均半个月就有一个发明。在高峰时期,每隔5天,就有两项发明,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今天我们学习《爱迪生》这课文,就要向爱迪生学习,要爱科学,学科学。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第一句讲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世界上很有名,叫世界闻名,你知道我们哪些科学家、文学家是世界闻名的?)
2.这一段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3.爱迪生怎么热爱科学,怎么做实验,有没有具体地写?
这一段就是总的介绍爱迪生。
4.齐读。
(三)自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省吃俭用就是吃的用的都很节省。
垃圾(词义学生从生活中已理解,侧重教学字音、字形。)
再写一个“山”。右半边分上中下三部分,右上是“艹”,
燃烧即点起来烧,可组成“点燃、燃起、易燃品”等词。
聋(让学生想办法记字形)
弄瞎眼“瞎”是指眼睛看不见了,所以是“目”。注意右上部的笔画。
顽强就是不怕困难,坚持下去不屈服。爱迪生为了做实验,耳朵被车长打聋了,眼睛差点儿弄瞎,但他不动摇,坚持做实验,不断地搞创造发明,这就是“顽强”。
合适就是适合,符合要求的。
价钱便宜“价”组词:物价、价格、价目、价值。便宜,“便”,是多音字,读第二声,“便宜”即价格低。“宜”组词:适宜、风光宜人。“宜”本音为二声,在词句中读轻声。
(五)范读课文。
(六)写字。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认,8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朗读、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加上他们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朗读训练上。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是自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看看课文有几句话。再读课文、欣赏秋天,自己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同时,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①教学开始,创设氛围
②演示课文内容及相应景色
2、录音(音乐),学生画画时,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灵感。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
1、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生答)。
是啊,秋姑娘一路欢歌一路笑迎着我们走来了。她来到果园,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她来到田野,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色。她灵巧的双手把山野装扮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吗?
2、课件演示:学生欣赏秋天的景色
3、师:看谁看得最认真,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生答)
4、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小朋友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分组读)
3、师:小朋友把课文读得真准,为了表扬你们,老师带你们做个游戏。
(出示布景:一棵树,树上结满各种果子)
师:这可是一棵神奇的大树,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你们想摘到这些果子吗?不过呀,要摘到这些果子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个果子后面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谁把生字读准了,这个果子就属于你了。
4、学生摘果子,认字并组词
5、过渡: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劳动,都有了收获,你们想有更大的收获吗?学习了课文,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
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语文教案 篇5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激发感情
1、倾听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2、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好人的课文,说说有哪些好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好人?
3、分角色朗读。
二、从人入手、评析课文
1、学生回答讨论:板书(给人物记档案)
地点:北京 时间:“文化大变动”
老王──身份:回民 三轮车工人 家庭:光棍 身体状况:营养不良“田螺眼” 病
我们夫妇──身份:知识分子 处境:干校 身体状况:一条腿走不得路
教师小结: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⑵ 患难之处见真情。
2、进一步小组合作讨论:
有过多少往事?相逢是苦是甜?(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⑴ 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⑵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⑶ 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⑴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⑵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⑶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⑷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⑸ 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3、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一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钱钟书夫妇已经这样对待老王,但还是觉得可以做得更好而没有做到, 内心的深切愧疚和高远追求,使我们感动。
播放FLASH歌曲《我不够爱你》
三、从言入手,赏析课文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天”──结尾。
2、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自主探究,动态生成)
预设:⑴ 全新的白布,为什么要写?
⑵ 钱?为什么是侮辱?
⑶ 就是您那儿的'第二天,为什么用您,……
4、在探究基础上,体会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简洁 朴素
叙事特点:琐碎 平淡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四、从情入手,升华思想
倾听歌曲《爱的奉献》。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具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独立识记生字,理解“率真、憧憬、无拘无束”等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说。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都要在那 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让 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吧。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词,认读、识记。
3、联系上下文,理解“憧憬、无拘无束、率真”等词语。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了暑假生活。
第二至四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五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2、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语句来谈体会,如 “做一回阳光的儿女”“重拾书本外的童年”等都表现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愉快、兴奋、无忧无虑的情感。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可尝试仿照第四节的句式来说一说。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可采取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里读、班内展示读等形式反复练读)
五、总结全文。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快乐的假期里,我们更好地亲近大自
然,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搜集并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设计特色]
开放整合创新
[学生特征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水平。
3、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络不同的花2提供资源观察朗读
掌握网络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常识3’提供资源扩容知识浏览观察
过程与方法理解多媒体花钟的形成10’创设情景观察、理解
运用多媒体出现花开放的条件的场面15’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观察、仿说
运用BBS发表贴子学习句子的多种方式5’扩容实践动手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多媒体夏天画面、儿歌内容5’创设情景观察、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这部分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定量评价结果:
价指标统计指标统计结果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学习时间30分钟75%
学生参与的广度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20分钟50%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8次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60人次15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开放性问题4个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35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0
学生得出结论15人次
教师提供结论1
学生回答有创意8人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上网浏览、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说话训练
学生参与的效果回答问题正确率98%
纪律问题1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使用时间25分钟42%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建议
一、课文题解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语文教案-隆中对。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结构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说理方法。
四、课文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六、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如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决策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善!”便将刘备的感动,敬佩、赞叹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以说是惜默如金。又如,在《三国演义》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顾草庐,而在《三国志》中仅用了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隆中对》。”刘备的思贤如渴,虔敬、殷勤,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的心理、神态、身份特点都概括天遗地表达出来了,真是言简意赅,一字不可增删。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挟天子以令诸侯”、“犹鱼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语汇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习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读题,作者是——巴金。了解巴金吗?能用一、两句话简洁地介绍巴金吗?(一个作家,作品就是他最好的名片;巴金是笔名;一个谦虚的人,一个真诚的人。)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读课文,学会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原谅 羡慕 奉献 争先恐后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
3、同桌相互读。齐读。
4、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点。
6、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稍作交流。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1、默读课文:说出每个小节的意思。
2、指导学生交流。(段意略)
3根据信的内容,猜一猜孩子们给巴金爷爷的信中会写些什么?读了这封信,肯定有许多地方深深地打动着你的心,或者让你有所感悟,读一读。(交流)
4、指导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信的内容。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词,教师适当指导。
(2)抄写生字两遍。
(3)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三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读懂这封信,我们还要更多地走近巴金爷爷,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巴金的资料,相信你通过阅读巴金,对这封信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阅读资料。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一些巴金的资料加深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2、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3)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讨论第1题
(1)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2)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
2.讨论第2题: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3.讨论第3题:("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学习第1部分:
1、巴金说自己是普通人,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2、"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3/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4、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余下的内容。
2.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3。课后作业4
4.学生完成
5、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七、下节课七。预习作业
19钱学森完成《补充习题》前3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有关语文的教案01-09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