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请你找出并读一读。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指名读一读。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体会人物行为、思想和品德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列夫·托尔斯泰)谁对他有了解?
师: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位文学巨匠,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压迫的农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穷人》,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昨天要求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写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什么故事?(你组织语言的能力真强,一篇20xx多字的文章,三言两语就概括了,你是最棒的。)
三、研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
师:这是一篇描写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一个穷人的故事,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是它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的语言情真意切,人物感人肺腑。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放声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刚才看到同学们时而读书,时而思索,时而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有读、有思才有所得。
交流:
师: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指名交流。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桑娜家生活很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想我们每一个同学读到这段话的时候都会深有感触,下面就请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这段话,进一步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困窘。练读,指名读,你听了他的朗读想说些什么?
看,这就是进步,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是吗?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指名回答。她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养活这两个孩子,她也不知道丈夫能不能同意,所以课文中说她怎么想的?(忐忑不安)怎么理解?(心呀七上八下的,心神不定。)
师:是啊!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她想到了他们抚养自己的5个孩子已是不易,可是现在又多了2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请你来读。
她是多么盼望丈夫早一点平安回家,可是又担心他会立刻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请你接着读。
这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请你接着读。
那也没有办法,哪怕是他要打我一顿,只要能收养两个孩子,也是值得的,接着读。
请同学们再来把这段话读一读,进一步感受桑娜的善良。指名读,评价。齐读。
师: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她想到了许许多多,但是当她从西蒙家抱出孩子的时候想到这些了吗?
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非常投入,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吗?)(这样做是指收养两个孩子,并把他们抚养成人)是什么力量使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善良、爱心)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桑娜心地善良,富有爱心,那渔夫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自读这段话: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骚骚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指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把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换成我们总会过下去的好不好,为什么?
(更能突出渔夫的美好心灵,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渔夫的这段话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他善良的美好品质?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说明了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贫穷的,但是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他们淳朴、善良,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
四、作业
课文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感受得十分真切,全文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但他们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写作特色,课下请同学们借阅他的其他作品,进一步学习和感受它的文学魅力。
【板书设计】
桑娜
穷人 善良
渔夫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文插图)导入新课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风光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
(二)范读课文
学生初步感受课文。
(三)自学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本就很绿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感受语言文字美
1.本文优美的词汇十分丰富,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
(七)听课文朗读录音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八)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九)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该教学设计很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对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探究活动
“北京的绿”
探究目的:
学习《西湖的“绿”》你来想一想、说一说地处北方的北京,怎样在春夏秋冬四季都能让人看到满眼的绿。
探究方法:
1.学生设计方案。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2.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设计方案及理由。
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环节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教师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诗歌,内容是赞颂深圳迅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构想
先让学生把这首诗放声朗读几遍,在学生对诗句比较熟悉而且读的有点体会的时候再引导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学生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这首诗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颂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1.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2.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1.指名读,问: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2.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3.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展开讨论。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5.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四、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1.自己默读,想: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自己动手划出来。
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 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2.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3.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五、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1.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点出了变化的原因,(打出投影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启发学生观察和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2、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口头表达,顺序清晰,生动具休。
三、教学难点:
1、口语交际 2、自我展示
四、教学类型:练习课。
五、教学准备:收集与春天有关的信息材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内当家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要带同这们到语文园地里去玩,大家准备好了吗?
2、好,我们开始玩了,今天看哪位同学玩得最棒?
二、我的发现,观察发现。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东西之间有联系吗?扇子、剪刀、雨伞、飞机、银杏叶、蜻蜓、蘑菇、燕子。
2、我们看看学习伙伴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燕子的尾巴是剪刀。
(你能把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完吗?)
换一种方法说可以吗?(我发现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你能用这样的说法说说其他的东西吗?
我发现银杏叶像
我发现蜻蜓像
我发现雨伞像
(也可以反过来说)
4、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呢?(大胆想像、自由表达)。
如:河水像一面镜子。
三、日积月累,积累语言
1、读读认认
(1)读读下面的字、词,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生字都是用学过的熟字加上偏旁组成的字。)
(2)认一认:你能记住哪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如:我记住了“材”,我是根据词语“木材”来记住它是木字旁的。
(3)用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
如:西(西瓜) 牺(牺牲)
2、读读背背
(1)介绍:这是四幅描写春天的对联。
(2)借助拼音自读。
(3)老师范读,生生互读。
(4)说说你最喜欢哪幅对联?把你喜欢的背给同学听。
3、我会说
(1)读读横线后边的词语,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
(2)说说自己想搭配的词语,和其它同学评一评。
(3)课文中还有这样的短语吗?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增强表达
1、教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进入情景。板书春天在哪里。
2、教师启发:从歌词里,你知道春天花在哪里吗?指名回答。
3、教师播放春景图和春天的录像片断;春天有多美,大家都有自己的感爱,让我们再次走进春天,回味一下在春天里的.快乐。
4、鼓励学生细细描述自己对春天的情由、感受、启发他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观方面,从景物、人物、动物、事物等各个方面的描述(板书:春天里的发现)。
5、组织学生谈话,各自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训练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尽量多说,说得与众不同最好。(板书:春天的畅想)
6、教师指名回答并点评。
二、展示平台
1、以春天为题,教师组织学生赞美春天。
(1)喜欢写作的同学在一起练习写话。
(2)喜欢积累诗句对联的同学,抄写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对联。
(3)喜欢画画的描绘春天的图画。
2、组织展示成果。
(1)请写作抽学将作品展示给全班看。
(2)抄写诗句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佳词美句。
(3)请绘画的同学将作品展示给全班看。
三、宽带网络,拓展学习
1、老师导入: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春天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2、布置相关作业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有关城市代表性的市花。
(2)介绍你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自己家乡代表性的是什么花。
(3)交流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①描写春天的古诗 ②歌唱春天歌曲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CAI课件、版画
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雨后天
林徽因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江面,翻飞的鸟儿,悠闲漫步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感受,就一定就发现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能力。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