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05 14:28:4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看图写出秋天的景色。

  2、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3、叙述要生动。

  好词佳句:

  1、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2、火热的夏天悄悄溜走了,凉爽的秋天向我们走来

  3、秋是什么?是果实嘻嘻哈哈的歌声,是花儿摇摆的舞曲,是秋风喜悦的笑声

  4、扇形的树叶在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抖动,好像无数黄色小精灵在跳扇子舞

  5、你看,金色的稻谷像年迈的老爷爷,弯着腰,微笑着看着人们

  范文示例

  秋天来了

  (一)

  秋天来了!球天来到果园好像撒下了黄宝石,染黄了梨,又撒下了红宝石,染红了苹果和柿子还有枫叶。

  秋天又来到城市里它又把蓝宝石给了天空,天空立刻变得瓦蓝瓦蓝的。

  秋天让人们的衣服穿多了,球天让炎热的夏天变得凉爽了。

  秋天让水果都丰收了,秋天让庄稼收割了。

  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秋天能吃到新鲜的果子,秋天能让人们吃到刚刚收割到的粮食,我爱秋天这个季节,我喜欢秋天这个季节,因为,秋天的天空很蓝很蓝,秋天的空气格外清新。秋天带给大地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是一首欢乐的歌。

  (二)

  秋姑娘提着自己的水果蓝,悄悄的走向人间,她把水果撒向五彩缤纷的果园!

  果园里,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像捉迷藏的孩子露出了笑脸。梨树在夜里也会发光了,一个个像小灯笼飞来飞去,落在树妈妈的枝头上,好象在唱着一首首丰收的歌。葡萄在葡萄架里傻睡着,睡出一嘟噜一嘟噜的汗粒子,浓缩成压弯架子的一串串笑……

  那一片片黄叶、红叶、紫叶,纷纷扬扬的落下,那声音好象是给大地唱的.一首首道别的歌。天空中,一排排大雁成整齐的“人”字形,正飞向那暖和的南方。那声音好象在对大地妈妈说:“谢谢您,大地妈妈,请您不要伤心,明年我们一定会回来和您度过春夏的。”

  因为已经是深秋了,草坪变得像金黄色的地毯,花坛里的一串红像燃烧的火焰,一朵朵白菊花仙子像用象牙雕刻成的绒球,在一串红的映衬下傲然屹立,美丽极了。

  田野里,瓜过飘香,五彩缤纷。登高望去,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高粱像喝醉了酒的红脸大汉,稠密的大豆的叶子,老远望去一片焦黄。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户下,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玉米张开了小嘴,露出金橙橙的牙齿。

  我永远爱那风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秋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懂得善于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疑问,就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初步了解用事实论证说理的好处。

  积累目标:

  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漩涡

  口语训练:

  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尝试着为文章更换事例或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事实论证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些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了《统筹方法》这篇文章,我们由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泡茶的例子中懂得了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品味几个来自平常生活而又发人深思的故事,课文的名字叫《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 初读感知

  1、同学们一定很奇怪,一百个“问号”是从哪里产生的?“一百个问号之后”又会产生什么?下面请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标出小节数,圈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从平常的生活中,平常的自然现象中产生。会产生真理、科学。

  2、从生活到发现真理、科学需要什么条件?

  明确:要有敏锐的眼睛,有善于思考的脑子,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

  三、分析理解

  1、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举了三个人的事例:谢皮罗、魏格纳、奥地利医生 具体生动、典型而有说服力。

  2、你觉得这三个人的成功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有敏锐的眼睛、善于思考。(善于从普通、寻常、细小的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为什么——发现规律——发现真理)

  四、感悟提升

  1、三个事例给我们的启发又是什么?

  明确:科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只要你善于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时,我们会发现生活很实在,很熟悉。

  2、为支持作者的观点请再另举两个事例,即: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无不都是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开拓者。

  3、分享善问与科学关系的格言。

  五、巩固提高

  作业:

  1、解释成语: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的含义并造句。

  2、请你也提几个生活中的值得探讨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并试着找出科学解释。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插( ) 尸( ) 拖( ) 胶( )

  播( ) 户( ) 托( ) 郊(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 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2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 吃惊 →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南沙卫士》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12册第六单元的拓展课阅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英雄”,学生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要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育,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为国争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本文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卫士却勇敢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教学设计

  本次高年级组的献课研究专题是“长文短教”,这篇文章不仅篇幅很长,而且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上。因此,在设计和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促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

  1、围绕缺水,课文具体讲述了哪几个事例?

  2、缺水该给战士们带来了哪些困难?

  3、面对这些难题,战士们想了哪些办法?

  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研究、探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成之后进行全班交流,七个事例学生找得非常准确,描述也比较完整精练,准确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感情朗读体会,深刻感悟了战士们高尚的品质。

  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面对何正会的遗体,大家为什么流眼泪?又为什么用热水给他擦洗身子?

  2、为什么把太阳花定为南沙的礁花?围绕这几个“为什么”,引导孩子们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和关键词语反复朗读感悟,然后和同桌认真交流讨论,并边理解边做批注,同时教师给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来准确回答,谈自己的理解、感受,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最后,我让孩子们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来给“英雄”下定义,或者说你心目中认为的英雄,孩子们都认真地写了下来,有的孩子写得非常好,理解非常准确深刻,重新定义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义,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反思

  这是根据教研组研究专题设计和教学的一堂课,长长的一篇课文,丰富的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这是一次挑战。但课堂效果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的,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引导他们学习的领路人。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领他们理解、分析课文。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刻感悟战士们的高尚品质之后,才可能用那么精彩的语言给“英雄”下定义。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

  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理解重点语句,感受母子深情。

  一、导入新课渲染情境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31《我的油布伞》。[齐读课题]

  [多媒体映示课题及背景]

  2.冬去春来,时常下雨,飘飘洒洒的雨丝从天上洒落下来,织成了一幅铺天盖地的珠帘。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看到伞,我便想起母亲,想起了一件难忘的往事。[多媒体逐渐出现文字,师配乐叙述。]

  3.想读吗?我们一起读。

  二、整体感知初悟真情

  渡:这是一件怎样的往事呢?请打开书,让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整个身心都被正撼了,眼泪不禁噙满了眼眶,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板书:伟大的母爱]

  3.这种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再读课文,你的感受会更深刻。边读边划出能体现这种伟大母爱的句子,用你的真情把它读好。

  三、朗读交流深悟真情

  渡:愿意把你深有感触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吗?

  1.[有一回,我又淋了雨……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便红了。]

  你体会到什么?

  2.真是病在儿身,疼在娘心,谁来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感情}

  你知道"我"此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吗?(伞)有了伞,;有了伞,。

  于是我向娘说出了心中的愿望,谁来读我说的话?[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指导读出愿望的强烈)

  3.面对我这小小的要求,娘为什么好久没做声,她在想什么呢?

  摸着我滚烫的额头,听着我病榻上的乞求,再想到窘迫的家境,娘为难了,她在考虑,在犹豫。最后,对孩子的爱战胜了一切,娘终于下定了决心。谁来读娘的决定?

  (指导读出语气的坚定)

  从母亲这一小小的承诺你体会到什么?谁再来读娘的话?

  4.这是完整的人物对话,只有连起来读,才能更好地体会。自由读二、三小节。

  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一人读娘说的话,一读我说的话。[播放《良宵》]

  渡:娘的脾气我最清楚,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从那天起,娘便开始了她的奋斗历程。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5.[从那以后,她每天一吃完晚饭……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为了给我买伞,娘如此熬夜织布,太辛苦了,谁来读?(指导读出娘的辛劳)

  6.我终于忍不住了,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

  一声颤抖的"娘",包含这我心中的千言万语,谁再来读?(还有谁也被感动了?)

  而娘却,我再也无法抑制住情感的闸门,泪水,说。(引读)指名反复读。(评价:你还不是流着泪说的等)

  你读出了什么?

  7.看到儿子这么懂事,娘多欣慰啊,她再一次笑笑,平静地说。(引读)

  多么感人的情景啊!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读,去感受。(自由读第七节)

  配乐分角色读,男生读我说的话,女生读娘说的话,师读旁白。[播放《二泉映月》]

  8.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了。她手里拿着一把崭新的油布伞,喜滋滋地对我说。(播放7、8两节课文录音)

  我当时心情怎样?

  真是百感交集,把我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指名多人读,读好我喜悦心酸的复杂心境)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的油布伞》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的油布伞》教案,

  此时任何动作、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内心,惟有默默地注视,让眼泪尽情地流淌……。同学们,此时,我从娘手里接过的'还仅仅是一把油布伞吗?

  9.所以……(引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课文升华真情|

  1.一把小小的油布伞,对于我意义是那么深远。它是母亲的象征,是母亲的爱的化身。

  同学们,此时你不禁想起了谁?想起了她为你做的什么事?

  2.母亲对儿女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比天空更广阔,比时间还永恒。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一起吟诵,"慈母手中线……"。

  虽然母亲对儿女的爱从不言回报,但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尽一尽孝心。你准备怎么报答妈妈对你的爱呢?

  3.可惜,妈妈不在场,看不到自己懂事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吗?(写信)

  是啊,还可以写一封信给妈妈,表达你对妈妈敬爱与感激,有困难的同学参照正文提示。

  正文提示:

  妈妈,感谢你给我无边的关心与爱护,记得。

  妈妈,你放心,我。[多媒体出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要爱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

  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

  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3)、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图?指名读读第一段,现在老师把着段话修改以下,你觉得好不好。补足人称,让学生明确人称要用的恰当不要罗嗦。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早晨,秋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于是他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幅图。

  2、学习第2段

  (1)出示第二段插图,提问:秋生在干什么?(拉牛绳)

  (2)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写这幅图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比较句子:

  秋生赶紧跑过去,拉去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秋生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话好?为什么?“赶紧”可以换成什么词?(板书:赶紧)

  (4)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5)再看图,说说秋生是怎样把牛拉出稻田的?(低着头,伸着双手,把绳子捏的紧紧的,撑着脚,脸也涨红了,说明很用力。)

  (6)、指名读第2句话,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会跟他说写什么?请你好好好想一想,同桌一人当秋生一人当放牛的人说一说。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后,为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着有说明什么?(秋生担心上学迟到了。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板书:马上)

  (8)集体读这一节。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知道秋生是个怎样的好孩子?(板书:爱护庄稼遵守纪律)

  五、作业。

  1、课堂作业(1)

  2、练习朗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3、4小节,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结合口头扩词、和难点字形分析。

  2、填空:(),秋生去上学。他路过(),看见一头牛在()吃(),()跑过去,()牛绳,把牛牵到(),交给(),马上向()跑去。

  二、学习第3、4段。

  1、教师读第3段。(漏掉“奇怪地、小声地”。)

  2、刚才老师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去掉这两个词,句子通顺吗?既然去掉这两个词句子仍旧通顺那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呢?

  3、四人小组讨论“奇怪地、小声地”的作用?(奇怪地:说明秋生从来都不迟到,爱学习;小声地:说明秋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对自己迟到感到惭愧,做了好事不夸耀自己。)

  4、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5、如果你是秋生,你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课文为什么没有把秋生的话写出来呢?

  6、秋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是怎样对待秋生的,一起读读第4段。思考:老师为什么反而表扬了他?先学生自由说,后出示练习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学懂了什么?先自由说----再给出帮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一个()()的好孩子。

  2、但是,我们生活在城市,见不到庄稼,那么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做起呢?

  (保护绿化,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3、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根据提示简单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己指指、写写,准备听写。

  3、听写生字词。

  二、句式训练。

  1、出示例句:

  (1)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秋生赶紧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2)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胡小春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扶起来。

  思考: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根据颜色的相同来进行归纳。

  2、比较后教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

  3、看课堂作业6的三幅图,按句式说话。(自己准备,互说、指名说)

  4、完成造句的表格。

  发生什么事,谁赶紧怎么样。

  三、复述课文。

  1、按板书复述课文。先准备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2、看图想象复述。准备优生情景表演,学生评议;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四、完成作业。

  提示:(1)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怎么想?怎么做?把牛牵到路边,交给放牛人时会怎么说?放牛人接过牛绳会怎么说?

  (2)老师见秋生上课迟到会怎么想?怎么问?秋生怎样告诉老师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老师听了秋生的又会怎样表扬他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体会风的奇妙。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象的课件了解风的无形与奇妙。

  2) 通过朗读、背诵体会风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风的'声音及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1、 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放的声音)。

  2、 师:是什么声音?(风)同学们的耳朵真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乔写的古诗《风》。(板题:风)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古诗)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整首诗的朗读,注意你预习时读不准的字音。

  过度: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学会朗读这首古诗。(想)那首先得过了生字这一关。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地读古诗,要求:

  1)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古诗读通顺。

  2、出示生字,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 开火车检查字音。

  5、 齐读。

  四、出示古诗测读。

  1. 自由读诗,读通顺。

  2. 指名读。

  3. 开火车接读。

  4. 齐读。

  五、学习古诗。

  过度: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1) 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读一读。

  ☆ 自由读。

  ☆ 指名读(出示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感觉)。

  ☆ 评。

  ☆ 有感情地齐读。

  2)背诵古诗。

  ☆ 自由背。

  ☆ 指名背。

  ☆ 分男女生有感情地背。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 齐背。

  六、小结

  师: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题目是“风”,全诗无一“风”字,但每一句说的又都是风:风可以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开放,可以在江面掀起千尺浪,可以钻进竹林,让竹子歪斜。

  七、拓展思维:

  1. 仿说:

  过度: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试着说一说“风”在哪儿?

  (课件出示“我们知道”)生自由说,指名说。

  2、积累诗词:

  过度: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小朋友。老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首描写“风”的诗歌,想不想听一听,读一读?(课件分别出示《东风忙》、《风》、《咏柳》,师生读。)

  《东风忙》

  春风春风,忙东忙西。

  去化积雪,去溶冰河。

  去发绿叶,去吹风筝。

  看它没影,听它有声。

  《风》

  春天里,东风多,

  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

  吹得太阳象火盆。

  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

  冬天里,北风多,

  吹得雪花纷纷落。

  咏柳

  碧玉壮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总结:风真呀!(板书:神奇)

  九、指导书写。

  1、 读一读生字。

  2、 你认为什么字应该注意?(强调“解”的写法)

  十、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落——叶

  风 开——花 奇妙

  掀——浪

  斜——竹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材分析

  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一朵浪花,一缕阳光,在孩子的眼睛里却是博大的世界,因为孩子在用心灵拥抱这个世界。诗歌内容浅显,意境悠远。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本课篇幅短小,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理解。

  形声字记忆:

  “棵、园、浪、蓝、很、拥、抱、朗”都是形声字,形旁与这个字的意思有关,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要让学生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字不能只读半边,如“棵”。

  形近字比较记忆:

  颗——棵国——园蓝——篮

  还可以通过去掉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上的词语等形式进行学习巩固。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结合朗读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学习这篇课文较好的方法。

  朗读第一小节,让学生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鲜花开在哪里?从而理解这种联想的合理性。

  朗读第二小节,说一说:浪花和大海是什么关系?阳光和蓝天是什么关系?从而了解作者思维的广阔。

  第一、二小节的朗读语气要舒缓,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意境。

  第三小节是全篇的总结,也是全篇的“诗眼”所在。前两句“看到眼前这小小的世界,我想得很远很远”总括前两小节所写内容,后两句“我要去拥抱草原、大海、果园,还有那晴朗的蓝天”既结束全篇,也是感情的飞扬与升华。指导学生理解“拥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既是张开双臂去拥抱大自然、投身大自然,也是张开心灵去拥抱世界、感受世界。

  第三节前两句的朗读要突出联想的悠远,后两句感情要激昂、饱满。

  三、展开想象,改写或续编课文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说一说:看到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你会想到些什么?可以改编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改变诗句的意思。

  如:

  看到一棵小草,

  我想到了原野。

  看到一朵鲜花,

  我想到了春天。

  看到一颗星星,

  我想到了宇宙。

  教师要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将学生想像的句子整理下来,请他们自己配上插图,张贴在教室里,办一期“我们心中的世界”的壁报。

  四、生字书写

  本课要认的四个生字均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写法上不尽相同。“看”的第四笔“撇”要写得稍长,基本包围下面的“目”。“草”字要写得上小下大。“朵”字和“果”字上下两部分要写得匀称些。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声音()。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3.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