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06 06:58:3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熟练掌握用乘法来表示加法的简便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于

  3.增强用所学的乘法的意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森林王国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天天练本领,打算在五月份召开的森林运动会上一显身手。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参加了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都来了谁?

  生:小青蛙、小猴子、长颈鹿、小狐狸、小老鼠、小狗、小免。

  师:嗯,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们都在练习什么本领吗?

  生:想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第1题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青蛙在练习什么本领?(点击课件,出示第1题)

  生:跳远

  师:谁来读一读题要求?

  生:xxxx

  师:你们发现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生:从刻度0跳到刻度3。

  师:真是好眼力,我们算它跳1步。

  师:小青蛙要想跳2步应该怎么跳?

  生:接着在第1步后面跳,从3跳到6。

  师:谁能画出来?

  生:xxxxxxx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从刻度3出发画到刻度6。

  师:这时小青蛙一共跳了几个3?

  生:2个3

  师:所以,小青蛙2步跳了几格呢?

  生:6格

  师:接下来,小青蛙3步跳几格?6步跳几格呢?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题卡纸上动手画出来。

  生:动手画(教师巡视)

  师:(选1名同学的作品展示并评价)这是1名同学画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画的?

  生:xxxxx

  师小结:xx同学的口才可真了不得,小青蛙可把它的本领变成了小儿歌,(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准备好了吗?小青蛙1步跳3格,2步跳6格,3步跳9格,6步跳18格。

  2.课件出示第2题

  师:看到了小青蛙的本领,可把小猴着急坏了,这不,小猴拿着小棒走来了。谁来读题?

  生:xxxxxx

  师:谁来说说小猴是怎样摆小棒的?

  生:一堆摆4根,像这样摆了五推。

  师:用虚线把这样的五堆小棒圈起来,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呢?

  生:4+4+4+4+4=20

  师:这时,我们发现有几个几相加呢?

  生:5个4相加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乘法

  师: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填空,其他同学在第2张题卡纸上把题补充完整。

  生:xxxxx

  师:写完的同学就做好,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请答题的同学来说给大家听)

  生:对

  师:老师有个疑问,大家看,这幅图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还可以用哪个乘法算式表示呢?

  生:xxxxx

  师:谢谢你哟,这回我没有问题了。通过做这道题,你看出了小猴子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啊?

  生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师:大家同意他总结的吗?(生:同意)恭喜你们,已经学会了小猴子的本领了。

  3.课件出件第3题

  师:要说着急莫过于长颈鹿了,看,他带来了摆圈本领。(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题?

  生:看一看,填一填。

  师:题要求读明白了吗?好,大家看第一幅图,长颈鹿是怎么摆的?

  生1:1列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列。

  师:表示几个几?(生:5个5)

  师:这是竖着观察的,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2:1行摆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行。

  师:噢,你能说出这样摆法表示的意义吗?

  生:也表示5个5。

  师:怎样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请大家写在第3题上。

  生:5+5+5+5+5=25,5x5=25

  师提问:加法算式5+5+5+5+5=25,乘法算式5x5=25。

  师:这是长颈鹿的一个本领,它还有第二个本领,看第二幅图,它又是怎样摆的?

  生:3个连一起,像这样摆了8份

  师:表示什么意义?

  生:8个3是多少?

  师:请在纸卡第3题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看大屏,这是长颈鹿根据图意列出的算式,请大家对照一下,看你写的对不对,对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长颈鹿的本领了。

  4.课件出示:第4题

  师:小狐狸看到它们的本领,记在了心里。谁来读一读题要求?(生:)

  师:这个本领可不简单,我们看第一题,这道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怎样写出乘法算式?

  生:5个3;3x5=15或5×3=15

  师:看来你对小狐狸很了解吗。看这道题,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以下4道题方法同上)

  5.出示课件:第5题

  师:(课件出示)读题,小老鼠为森林运动会衣服缝上了漂亮的钮扣,大家先来看左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它是怎么缝的?

  生:1件4个,缝了5件

  师:表示几个几?

  生:5个4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请用直尺在题卡上连出来。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生:xxxxx

  师:由于参加人员的衣服很多,小老鼠邀请亲人来帮忙,看右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1组5只,有4组,表示4个5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这时,右图与哪些卡片可以用线连起来?在题卡上连一连。

  师:老师发现一个问题,5+4为什么没有连?

  生:因为5十4表示5加4合并在一起,而5x4表示4个5相加或5个4相加。

  师小结:可以看出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不同。以后我们做题可要认真,不能马虎。

  6.出示课件第6题

  师:小狗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小学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练习八书P48到50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P48先出示(1),练习后说说分析过程

  板书: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

  2、改变上题,学生自己写关系式,再列式计算,反馈

  3、P48练3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式: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滨海小学三年级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少年宫有合唱队员60人,舞蹈队员42人。合唱队员比舞蹈队员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将“合唱队员60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综合练习

  1、P48练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解答。

  2、P49练8指名说说。

  (二)

  ●基本练习

  1、P49练10(1)出示后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写出基本数量关系式:第二小组平均每人-第一小组平均每人=?

  2、P49练10(2)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说说基本数量关系式

  ●综合练习

  1、P50练11、12、13先练习,后反馈比较基本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

  2、P50练14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3、P50练15,先补充,再计算。反馈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和大约几时。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对策: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正好有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

  在这段动画片里有一样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比一比,看谁能第一个把它找出来。(课件播放动画片)

  2.指名汇报,公布正确答案:钟表。

  3.提问:你知道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吗?学生介绍

  4.揭示课题:钟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它能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钟表”。出示课题。

  【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说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及能力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组织探究,认识钟面。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小闹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真漂亮!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吧!(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各种式样的钟表)

  (2)师:无论什么式样的钟,都有一个钟面。仔细观察你的钟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教具钟演示: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板书)

  由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

  提问: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每人在自己的实物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3)师:下面请你们拨动你的小闹钟,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样快的……

  (4)师:老师这儿也有个钟面(课件出示一个空白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完整吗?再给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较完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1)指着刚刚添加完整的钟面,提问: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是怎样认出是3

  时的?(学生介绍认识整时的方法)

  (2)出示5时的钟和表,提问:这只钟和这块表上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几时。

  (3)出示电子钟,提问:你知道这个是什么钟?这个电子钟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圆点后面两个零,前面是几就几时。

  (4)师拨钟面,指名口答。

  (5)请你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让同桌的小朋友来认一认。同桌活动集体反馈时根据学生拨的整时让学生说说当时一般在做什么?

  3.认识大约几时。

  (1)教师拨钟(5时整),提问:这是几时?再拨(5时过一点),提问:这又是什么时刻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讨论最佳答案。再拨(5时不到),提问:这个时刻怎样说比较合适呢?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几时不到和几时过一点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2)出示“7时不到”“7时刚过”“7时整”三个钟面,指名认钟并说明理由。

  (3)交流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小闹钟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可以是整时或大约几时)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拨的时间,并说明此时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观察、拨钟、小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获得新知。】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画一画。“想想做做”5。

  丁丁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习了认钟表,想出示几个钟面考考大家,可没想到他是个小马虎,画出的钟面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个钟面,依次指名说说缺少什么。

  你能帮帮丁丁,把这几个钟面补充完整,并且使钟面表示的时间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时间吗?学生完成,集体评议。

  2.议一议。“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有一天,老师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明说10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二节课,小丽说10时的时候她在床上已经睡着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原来一天之中,上午有个10时,晚上也有个10时。

  3.说一说。课件出示:上午时,中午时,下午时,晚上时。

  让学生根据这几句话填上合适的时间,并说说当时自己在干什么。(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力求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加强趣味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时的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开放。

  周末的时候你们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请小朋友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张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直接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叫负数(板书),大家有听说过吗?见过吗?)(控制语速)语速

  (学情预设)S:电梯:电梯按钮去1楼以下的;天气预报,温度计:温度计上0度以下都用负数来表示;股票,涨跌;水表,电费......

  二、初步认识负数

  1、你会写这样的负数吗?在本子上试试,谁上来写?

  T:如果我接下来请同学上来写一个负数,下面再请几个,最好和他们写的不一样。(请学生上台写出自己心中的负数)T:好,谁能在

  图里面写上负数(叫5个学生)记住,如果能写得跟别人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最棒的)

  2、他们写的都是负数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是负数的?

  3、谁来说说负数有什么特点?

  T:有人认为这是减号;有人认为这是负号。其实,这个符号在运算过程中是减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负号。

  T:除了这个特点,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S:负数都要比0小。

  T:真棒!这位同学不仅看到了负数的表面,还看透了负数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火眼金睛。谁能来总结一下负数的特点。

  (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你说呢?多叫几个学生,进一步巩固负数的特点)

  T:恩,说的真不错。好,同桌之间说一说。说完以后在纸上写几个负数。(实物投影展示一两个)再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学生读完时,请大家一起读一读黑板上面的负数。

  三、认识正数

  T:数学就是有意思,既然有负数,那么相对的,肯定有(S:正数)

  T:谁能上来写一下正数,一人写一个,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直到学生写+)(此环节要注重分析:先确认有+号的一类是正数(0有意先避开,再告诉学生没正号的、我们以前学过的1、2、3……都是正数,再去突破0)

  T:我也写个数,0,认为是正数的请举手;认为是负数的请举手;没有举手的请举手,好,你来说一下为什么不举手?(预设)S: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果学生答不上,就告诉孩子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这一环节一定要看学生的反应,临场发挥)

  T:为什么呢?也就是说正数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T:好我们来看这些同学写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S:有正号(T:+号在运算中是加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正号)

  T:那不写正号还是正数吗?(预设)S:是。

  T:看来有没有正号不是正数的关键;那你认为,正数的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预设)S:比0大。

  三、借助数轴感知负数、0、正数之间的关系。

  T:好的。刚才说到0,0除了表示数,还能表示什么?

  (预设)S:表示起点。 T:好的,这是数轴(PPT出示数轴),负数应该写在0的哪边?

  (预设)S:左边。

  T:(PPT数轴显示负数)没有负数的时候,数轴是一条什么线?(射线)有了负数呢?(直线)而这个0就是他们的(分界点);

  T:(出示PPT5个-2)这里有5个-2,四人小组讨论下,然后把这里-2的意思按你的跟同学说一说。 【生活举例,深入体会分析】

  【海平面】T:某盆地的海报高度是-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2,谁已经理解盆地海拔-2米的请举手,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海拔?听懂的请举手,掌声送给他。(PPT出现海拨)盆地在哪里?这个盆地是要比什么还要低?为了准确的表示某一个地方的高度,我们都把海平面所在的高度看成什么?(0米)好,现在谁能换句话说说某盆地的海报高度是-2米,是什么意思?好,下面鲍老师随便点一个地方,你觉得它的海拔高度是正数还是负数?有谁知道我们地球上最高的'海拔高度在哪里吗?最低的呢?这2个数一正一负,分别表示什么含义,你能不能,结合海平面来具体的说一说,同桌一人说一个

  【气温】T:路桥最低气温-2,第二个-2,这是温度计,画的好不好?对不对?确定吗?很坚决,那好,我也带了了4个温度计,大家找找哪个才是真正的-2°。同意第一个举手……千万不要看他是0下面一格就是-2摄氏度。来说说这些是几度?

  【楼层】T:张老师把车停在-2楼。第三个-2,楼房中什么是0?(预设)S:地面

  【银行卡】T:(第四个-2,我的银行卡还剩-2,PPT显示)这个专业术语叫透支。想知道鲍老师为什么卡里还剩2块钱吗?(PPT显示)我的银行卡还剩98元,买电影票用去100,还剩(),买爆米花又刷去10元,还剩()。回到银行,赶紧给卡里冲了200元,现在卡里还剩()。

  【身高】T:我弟弟身高记作-2cm,到底是什么意思?

  T:(PPT出示我国13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是150cm)现在知道-2cm是什么意思了吗?谁来说一下?

  (预设)S:比平均身高矮2cm

  T:在这里我们把哪一个身高看做了0,如果用140cm做标准,我每指一个人,看你能不能理解他真正的身高是多少?这里有一个人的身高很标准,谁?因为他是0,正好是平均身高(+3,143;-2,138;-4,136)看来身高能成为负数,那体重能不能成为负数?

  T:我们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都在找一个数,是什么?(预设)S:0 T:我们现在回顾一下,这里的5个负数都是用谁当做0的?看谁反应快,我就知道谁今天掌握的做好。

  T:这些0都一样吗?(预设)S:不一样。

  T:是的,有的时候0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时候是要去规定的所谓的“0”也就是标准,

  四、小结揭题,质疑延伸。

  这节课要结束了,回头反思一下,感觉有收获吗?关于负数,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五、总结:

  正数都比“0”大

  负数都比“0”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一课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应当说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节课比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内容设计的不够谨慎和细小,比如数轴的认识,课中只能是描述性的定义,只要让学生会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就可以了,应该再加入比大小的部分,使得知识更加贴切和牢固。

小学数学教案6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案例: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五下课游戏:(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组跟在第三组的后面。哪组同学先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8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情境视频: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根据视频中三角形的对话,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二)新课探究

  接下里是新课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结论呢?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予指导,讨论过后,请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论学生回答的全面与否,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做出判断,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9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x页第x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

  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 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 支

  讲评时 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11

  一、旋转与平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

  2、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2题: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3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4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

  教学随笔:

  二、除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的题。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3)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4)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如,把15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即150÷5=30;也可以这样想,因为5×30=150,所以150÷5=30。

  (5)师提出: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

  (6)师生先讨论:150÷6能直接用口诀计算吗?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1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情况。

  第3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学习新课

  (一)启发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的试商方法、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下面例题,并通过思考还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试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70÷14=

  (1)学生独立解题、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

  (1)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

  同学回答后,老师可以请同学评议一下,同学们可以说出,用这样的试商方法,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

  (2)老师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来试商,商7后和14相乘,积是98,98比70多28,28是2个14,所以改商5、

  老师可以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给予鼓励,并补充说:很好,调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

  生:把14看成10来试商,商7一定大,先试商6, 6和14相乘,积是84,还大,改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

  (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

  3、做一做:

  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题后,思考片刻,理顺思路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试商方法、通过启发,比较后,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尝试一下,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3、集体汇报、按照例1的做法,学生回答哪种试商方法,老师出示哪种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8和26相乘,积是208,240减208,余数是32,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9、

  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

  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

  生:把26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所以可以商9、

  师:真不错,肯动脑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组讨论到这种方法,是哪个同学提出的、启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发表、

  4、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的个位数是4,5,6)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

  当除数是14,15,16,24,25,26时,可以用灵活的试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其它能减少调商次数的方法、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各应商几?(逐题出示)

  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准确,不准确的调整过来、

  3、说出下面各题应该商几、(逐题出示,谁先看出来立即抢答)

  4、计算下面各题、(一、三、五组做上面4道题,二、四、六组做下面4道题、做完本组题,可做另一组题)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15

  小学数学教案欣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4、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5、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7、 小组内进行交流。

  8、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9、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10、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6、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7、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A、 学生表现

  B、 作品优点、缺点

  C、 需要改进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3、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4、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观看影片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审美意识。

  通过再次欣赏课本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以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性的评价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的能力,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让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