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3 08:04:1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装饰圣诞树的活动,感知AB模式,并尝试用两种物品进行间隔排列。

  2.感受圣诞节的快乐节日氛围。

  活动准备:

  大礼物盒、自制圣诞树两棵、红、黄球若干(大)、两色绒球若干、

  礼物盒若干、装饰拐杖若干、大小蝴蝶结若干。

  活动过程:

  一.装饰圣诞树

  1、教师扮演圣诞老人出示圣诞树

  -----这棵树上有什么颜色的球?

  拿出礼物盒发彩球

  -----猜猜礼物盒里会有什么礼物?

  请幼儿摸礼物

  要求:请每个宝宝到礼物盒里拿一个礼物。

  -----说说拿到了什么?小球摸上去是怎么样的?什么颜色的?

  游戏:小球找朋友:寻找和自己小球颜色不同的同伴。

  要求:请宝宝再拿一次礼物,这次要拿一个和原来颜色不一样的小球。

  幼儿装饰圣诞树

  请幼儿将手中的彩球,按照圣诞树上色块的提示装饰到圣诞树上变出AB模式。

  二.欣赏圣诞树

  请幼儿欣赏圣诞树

  ----你觉得哪一条装饰得最好看?为什么?

  肯定幼儿的选择,引导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

  引导幼儿观察AB模式

  ----这条好看的彩带是怎么装饰的?

  ----两个靠在一起的'小球颜色一样吗?红色小球的旁边是什么颜色的小球?

  :有时候,当两种东西都喜欢都想用到的时候,你可以像这样,把两样东西交替着放上去,一个隔着一个的样子很漂亮。

  三.自己装饰圣诞树

  两色小球、两种完全不同的挂件、大小不同的蝴蝶结

  请幼儿选择一套材料进行装饰操作。

  将幼儿制作的彩条贴到圣诞树上,进行装饰和验证

  ---说说你是怎么装饰彩带的?

  ---哪些彩条漂亮?为什么?

  本节《装饰圣诞树》的活动,其实是帮助小班的幼儿积累一个AB模式的经验。孩子们在欣赏这些彩球排列规律的活动中,内化了对AB模式的感知,同时尝试进行AB模式的排序的活动。孩子们在摸球的小游戏中,去摸不同的颜色的球同时也去感知模式四两个一组,在不断的重复中孩子慢慢掌握了,针对这样的活动我们老师还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设计呢?大家一起来谈谈吧。

  1.本次“漂亮的圣诞树”活动所指向的儿童模式能力是什么?(模式能力包括识别、复制、扩展、创造及转换)

  2.请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中也蕴含着模式概念?由此简要说说基于相同的活动目标还可以怎样设计一节小班模式的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实物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能根据大小标记正确的摆放物品。

  2、观察实物大小,学会正确匹配大小标记,并乐于和同伴一起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示大小。

  3、正确握笔,要求进行连线操作活动,大胆的用语言讲述。

  二、活动描述: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园内教研课——小班数学《大大和小小》。本次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出示两只熊让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说出哪只大,哪只小,然后过渡到让幼儿给两只熊送礼物,最后是游戏找朋友。本次活动难点是区别大小并进行分类,会用语言表达“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我们给他们送些礼物好不好,记住了大熊喜欢用大的东西,小熊喜欢用小的东西,我们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说“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大多数幼儿的礼物都送对了。可是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许多幼儿不会把这句话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三个环节是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想到草地上去玩了,他们邀请小动物们一起玩,大熊和大的动物玩,小熊和小的动物玩,幼儿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送到草地上,这一环节和第二个环节差不多,幼儿的操作很快地完成了而且兴趣浓厚。

  三、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数学活动作为探索性活动的形式之一,有益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而操作材料又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在数学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表现出来,才能使幼儿能随机地感知数学、走进数学。

  在材料提供时,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观察,发现现阶段孩子的兴趣需要,考虑现阶段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使材料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准备的材料尽量具有实用性和生活性原则。

  这次活动中老师以大熊和小熊的情节开展活动,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地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尤其是最后的得到礼物,礼物是比较可得,又是孩子很喜欢的,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人人都能参与,既巩固了孩子的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但是通过上课、反思,我也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老师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应该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的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地方。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复习大、小,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个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拥挤。

  3.通过对唱游戏,感知歌曲的对答情趣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小猫图贴,每个幼儿一个。

  2.红、黄、绿小鱼许多。

  3.幼儿作业纸:每个幼儿一大一小的裙子和一大一小的帽子,

  4.磁带

  活动过程:

  —、问候时光:

  (1)听音乐开火车进教室,走线。

  (2)师生问候:挨个抱着每个宝宝亲吻表示问候

  (3)出示大猫图贴和小猫图贴:请小朋友跟猫眯打招呼(喵喵喵!)请幼儿区分大、小。

  (4)我们来和小猫做游戏:“宝贝们闭上眼睛,把你们变成小猫宝宝吧!我来做你们的妈妈吧!”(喵!)

  妈妈和宝宝一起看这里有一些礼物,我们来把这些礼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给谁?小帽子、小裙子给谁?请幼儿动手进行操作。

  二、运动时光:音乐游戏:《好看的颜色在这里》(由《小猫小猫在这里改变》)

  今天的小猫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几种颜色?——认识红、黄-绿

  (1)我们共同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候吧!《好看的颜色在这里》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颜色进行回答。

  (2)教师带幼儿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唱歌)

  三、快乐时光:游戏:《小猫捉鱼》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们把取回来的鱼按颜色进行分类。

  (3)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去捉鱼。

  四、温馨时光:小猫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请小猫按照身上的'颜色乘坐火车回家。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物体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

  2.通过游戏活动,探索发现简单的排序规律,发展逻辑性思维能力。

  3.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学习将两种物体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1.教具:一串红绿彩灯,两种星星按规律排列的全范例板、半范例板与填空范例板,两种大小不同的`水果按规律排列的全范例板,两种图形按规律排列的全范例板。

  2.学具:“小星星”,《操作册》第1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红绿灯。幼儿模仿司机,在线上开车。教师念儿歌《红绿灯》(附后),当说“红灯亮”时,幼儿在线上蹲下;当说“绿灯亮”时,幼儿继续开。

  2.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水果全范例板,引导幼儿了解水果是按大小间隔规律排列的。

  (2)教师出示彩灯,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彩灯是按红绿间隔规律排列的。

  (3)教师拿出用学具“小星星”排列的三种范例板,让幼儿根据范例板上的提示,尝试自己用“小星星”的学具照样子排列。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发现规律。出示两种图形的全范例板,让幼儿发现这些图形是按方的、圆的间隔规律排列的。

  第二组:完成《操作册》第1册第7页的活动。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教案目标:

  1.练习将教室中的玩具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玩具的好习惯。

  2.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

  教案准备:

  1.《我的数学》第13页。

  2.教室中的各种玩具、篮子、水笔。

  教案过程:

  1.在教室的各个活动区中,各收集2--3种玩具,放在篮子里。

  2.在集体活动时间,展示篮子里的玩具,问幼儿:"这些都是教室里的玩具,可是它们全部都混在一起了,怎么办?"3.拿出其中的一种玩具,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个应该是属于哪一个活动区的呢?"4.一一拿出篮子里的玩具,并按幼儿说的区域,将玩具一一分类摆放,摆在篮子前面。

  5.指着其中一堆玩具,问幼儿:"现在,谁能帮我把这几个玩具送回它的.家呢?"6.请幼儿依次将一堆堆的玩具送回"家"。

  7.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3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启发幼儿把同一类的东西圈起来,并说说把它们归为一类的理由。

  活动评价:

  能按不同活动区的性质,将玩具分类。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学习不够主动。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数的概念,我设计了《小瓢虫》这一个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昆虫——小瓢虫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按小瓢虫身上的点、颜色不同的特点,让幼儿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学习按二维特征分类。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量、颜色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点、2个点、3个点、4个点、5个点的彩纸制瓢虫若干。

  2、画有相对数字相对颜色的彩纸树叶若干。

  3、自制大树两棵

  4、5幢彩纸房子、瓢虫妈妈一只。

  5、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今天,蒋老师邀请了一群新朋友来我们班里,看看它们是谁呀?

  2、哇,树上有好多小瓢虫,那它们都长得一样吗?(小瓢虫身上的颜色和点数都不同)

  二、领养小瓢虫

  1、那么多小瓢虫,它们都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位幼儿领养一只小瓢虫)

  2、请个别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瓢虫。

  三、挑树叶

  1、出示树叶,是怎样的树叶呢?(颜色不同、数字不同)

  2、给小瓢虫选树叶,为什么选这片树叶呢?(小朋友真棒!都为小瓢虫选了一片它最喜欢的树叶)

  四、找家

  1、嘘!快听是谁在讲话,我们把小瓢虫们送回家好不好?(天黑了,瓢虫妈妈叫孩子们快回家啦)

  2、请幼儿分组把小瓢虫送回家,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是住在哪幢房子里的呢,为什么?

  3、瓢虫妈妈开心极了,谢谢我们的小朋友帮忙把它的孩子送回家中!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小班初期,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数的实际意义必须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在主题活动“我上幼儿园”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做客”、“办家家”等游戏乐此不疲,常常在活动区中为客人做饭、请客人喝茶……看到孩子们欢快地游戏,我萌发了将数学概念与幼儿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渗透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进行初步的手口一致地点数的想法。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活动“看朋友”,让幼儿在看朋友、到朋友家做客、给朋友送礼物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的运用、幼儿的实际操作、师生共同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目标:

  1.体验去朋友家里做客的快乐。

  2.初步理解数字1、2的实际意义。

  3.能大胆地参与数数活动。

  活动准备:

  1.活动场景布置:数字宝宝的家。

  2.画有1个或者2个的图片若干,饼干、糖果若干。

  3.音乐《找朋友》;课件《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带礼物去看朋友。

  开上小汽车,一起去看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开起小汽车,去看朋友。

  向数字宝宝问好。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问:

  红房子是谁的家?(1的家)

  绿房子是谁的家?(2的家)

  让我们一起向数字宝宝问好吧!

  2.参观数字宝宝的家。

  看一看:数字宝宝的家里有什么?点数数字宝宝家里的物品各有几个。知道数字宝宝“1”家里的玩具和物品都是1个,“2”家里的`玩具和物品都有2个。

  帮帮忙:让这些物品回到相应的数字宝宝的家。

  (1)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各种物品,数量分别是1个一组、2个一组的):

  有一些东西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忙吧!

  (2)提问:

  谁应该回到“1”的家?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个?

  谁应该回到“2”的家?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2个?

  (3)教师边提问,边操作,根据幼儿的意见将课件中的物品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找找看:有没有谁走错了家。

  验证刚才的操作结果: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刚才的操作中,有没有数量不是1的进了“1”的家?

  3. 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应该怎么给数宝宝送礼物,数宝宝才会开心呢?(提示幼儿给数宝宝送相应的礼物)

  请幼儿来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4. 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拍手的声音,就请数宝宝几来跳舞,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圆圈舞。

  5. 回赠礼物:数宝宝也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请小朋友自己去取,1送给每个小朋友1块饼干,2送给每个小朋友2块糖果。

  6. 和数宝宝再见,开上小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对小班幼儿来说,数字“1”和数字“2”就好象两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一样,他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常常弄混淆他们实际上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常常看见,有的小朋友拿着一个苹果说:“我有两个水果”,也常常看到孩子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着物品,但手里点的和嘴里数的却不是对应的。这就是小班孩子在数概念萌芽前期的表现。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在游戏中进行、在反复练习中建构经验,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初步理解数字“1”和“2”的实际意义。

  活动设计上有几个优点:

  一是活动选材生活化。孩子们都有到别人家去做客、看望亲友的生活经验,去看朋友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活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处在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之中。

  二是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多通道的刺激,使幼儿沉浸在游戏的愉悦之中。首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让幼儿在视听、交互中感受学习的愉快。老师设计了能够位移的多媒体课件,将散落在房子四周的物品逐一移动到相应的房子里,这个过程伴随着好听的音乐声,孩子十分喜爱;其次,多种实物学具的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他们在送礼物、取礼物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在动作操作中理解了数字“1”和“2”的实际意义。

  三是活动过程游戏化。整个活动以“看朋友”为线索贯穿始终,小朋友们通过“问候朋友——送礼物给朋友——拿朋友给自己的礼物——和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数的实际意义的学习,并在操作中进行了巩固。活动动静交替,安排环节紧凑,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进行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数学活动不好上,孩子数学经验构件支离破碎等等感慨。通过这一次活动我们看到,数学教学和主题内容是有结合点的,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空间概念)

  活动目标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

  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

  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开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有图有真相、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上就是仰头,下就是低头,前是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上面是什么?

  (有灯、风扇、屋顶)

  我们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砖)

  2.游戏:变变变

  (1)请三个幼儿来前面站成一纵队,请大家看看并说一说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的又是谁?

  (2)再请这三个小朋友往后转身,再让大家看看现在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是谁?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玩此游戏,相互说说方位关系的变化。

  3.找一找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的毛绒玩具,你们去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请若干个幼儿寻找,并说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师指导幼儿将话说完整,例如:小猫在橱子的上面。小狗在钢琴的下面。

  4.趣味练习:引导幼儿用方位词描述动物的位置。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里的小动物都分别在什么位置?(请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将一句话说完整。

  三、结束

  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 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

  提问:

  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 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 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 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 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下数学教案06-23

小班数学教案12-30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8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8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7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长短08-24

小班的数学教案(精选22篇)05-25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01-04

小班蒙氏数学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