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5 08:18:3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

  2. 使同学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考虑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同学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出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顾一下十运会的精彩局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像)

  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

  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同学口答。

  40 ÷ 2 = 18 ÷ 6 = 200 × 4 =

  42 ÷ 2 = 80 ÷ 4 = 75 ÷ 3 =

  其中80 ÷ 4,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同学口算75 ÷ 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

  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遍。(同学计算)

  反馈时,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同学的作业。并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第一道例题。

  (1)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竞赛。(播放游泳竞赛视频)

  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与竞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

  师:你会列式吗?

  同学列式,教师板书。

  (2) 在交流中掌握方法。

  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

  ① 因为200 × 4 = 800, 所以800 ÷ 4 = 200;

  ② 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 因为8 ÷ 4 = 2,所以800 ÷ 4 = 200。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竞赛项目的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

  (3) 在练习中巩固算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同学口答)

  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同学口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先让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2. 教学第二道例题。

  (1) 创设情境。

  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同学集体观看了竞赛,他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同学?

  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同学回答,板书:986 ÷ 2)

  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 估算。

  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同学吗?

  同学估算,并说明理由。

  (3) 笔算。

  师:平均每个区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假如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同学尝试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如何计算的?

  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

  师:说得非常好。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竖式?

  同学说每一步计算,教师板书。相机提问:

  ① 先算几除以几?

  ② 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 余下的“1”怎么办?(1个百当作1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成18个十)

  ④ 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4) 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

  师:同学们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先请大家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各是几百多?

  同学口答。

  师:算一算,它们的结果是多少?

  同学独立完成,互相说一说自身是如何计算的。

  集体反馈。

  (5) 小结。

  师:请大家回顾刚才的笔算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三、 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 笔算练习。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金麟”给我们带来的游泳竞赛。“金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110米跨栏的竞赛。听到110米跨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生:刘翔)

  师:看刘翔的竞赛,先要买门票。能正确算出门票上的题目就可以观看竞赛了。同学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然后集体反馈。

  2. 数学医院。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买到了门票”,不过我看见还有个别同学因为自身的一时大意将题目做错,没有买到门票。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错在什么地方,好吗?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错误的计算,集体订正。

  3. 说说体会。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竞赛。(电脑播放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竞赛实况)

  4. 实际应用。

  师:刚才那一场场精彩的竞赛,其实也饱含许多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瞧,这些叔叔阿姨们正在为羽毛球竞赛准备竞赛用球呢。(电脑出示问题情境)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

  生:一共有732只羽毛球,每个纸筒里装6只,现在有120个纸筒够装吗?

  引导同学得出:

  (1) 120 × 6 = 720(只),732 - 720 = 12(只);

  (2) 732 ÷ 6 = 122(盒),122 - 120 = 2(盒)。

  让同学结合算式,说说每一种算法的考虑过程。

  5. 拓展提高。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示,“金麟”非常高兴,想与大家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

  电脑出示:

  根据下面的竖式,你能猜出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吗?

  同学猜数,并交流考虑过程。

  四、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行计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试一试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第2课时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至35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钱的硬币、羽毛、尺子、桔子一个、天平。

  学生:硬币(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天平

  (1)介绍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指导看图(书中33页图)和物(天平)。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来确定物品重多少,砝码相当于台秤中的秤砣。你能说说图中的.砝码各重多少克吗?

  (2)用天平秤称黄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②称一称10克的黄豆

  ③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

  ④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

  (二)体验克

  1、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3、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

  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5、估一估

  一个桔子重大约几克?先掂一掂,再天平称一称看你估得准不准。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3、口答单位换算

  (四)完成试一试

  (1)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2)猜一猜数学书和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

  (3)再称一称,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一个文具盒大约重多少克?

  小结:数学书大约重300克。

  三、实际运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想想做做3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4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五、课堂作业:练习册第19页认识克。

  第3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36~37页。练习四。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 10千克○8000克

  二、完成练习四中的习题。

  1、第1题

  (1)提问:一个梨,一个鸡蛋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个梨大约有多重?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哪种重一些?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肥猪大约多少千克?

  (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2题

  (1)出示挂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体育用具吗?铅球和篮球哪个更重?

  估一估:铅球如果用千克做单位大约有几千克?篮球如果用克做单位大约有多少克?

  (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3、第4题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4、第6题

  (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3)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4)提问:你能估计出2号杯和3号杯里的水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用2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估一估2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多少克?

  (90克)用3号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大约是多少克?(120克)。

  5、思考题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6、全课总结。

  (1)读一读你知道吗?

  (2)小结质量单位有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1、第36页第3、5题。

  2、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起来。

  一块口香糖 一只兔子 一头牛 一块香皂

  350千克 5克 2千克 120克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盒牙膏 一袋面粉 一把牙刷 一台小电视机

  100( ) 20( ) 20( ) 15( )

  4、看图填空。

  空杯重50克,1号杯装有半杯黄豆连杯共重150克,2号杯装满黄豆,1号杯的黄豆是3号杯里的黄豆的2倍。

  (1)1号杯中装了( )克黄豆。

  (2)估计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 )克。

  (3)估计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 )克。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二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除法各部分名称和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

  重点难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书写乘法竖式,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 下。 指名背诵2-5的乘法口诀。

  2. 指名口答 42≒ 63= 84= 155= 124≒ 204= 93= 16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同学们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景。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还有哪个问题没解决? 生回答: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引导学生把相关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交流,引导明确:学生交流完整问题:3人一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3. 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指名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交流明确:求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列出算式:153=?

  4. 提问: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这个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想一想、算一算、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想3和几相乘得15,想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商是五。

  5. 引导:乘法可以写成竖式,除法可以写成竖式吗? 板书,并讲解,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课件按步骤演示讲解: 15 3 =5 5商 3)15被除数 15 0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 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①为什么要有3个5? ②0是从哪里来的 ?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 交流明确:竖式要向上面那样写完整。

  6. 试一试:把第一个红红点问题的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学生独立写写,集体订正。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作业展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补充练习: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64= 33= 204=

  84= 105= 62=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集合的有关思想(课本第108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l、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被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

  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老师将把同学们带人“数学广角”,让同学们去认识体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懂统计表。

  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的学生名单。

  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议一议: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用圈来表示:

  (2)认识集合圈。

  ①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

  ②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出集合圈,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然后再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显示填写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中所表示的意义。

  ③提出问题:

  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应该如何来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呢?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来二个空白集合,并填上学生姓名再合并。

  问:你们知道这个图的意思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填写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将集合圈和统计表进行比较。

  (3)列式计算。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学生已经明白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点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运用

  1、课内外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属性“"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要说一说中间位置“表示什么”。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再计算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学生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点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