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7 10:08:5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小数互化知识,渗透辩证法的观点即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教材第97一98页的内容

  指导方法

  1、自学P97一98的例1、2

  主题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你会互化吗?练习做一做。

  尝试练习1.看图写出分数和小数。(投影出示)

  小数________

  分数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个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里面有()个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1.看图写出分数和小数。(投影出示)

  小数________

  分数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个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里面有()个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入: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一)教学把小数化成分数。

  1.教学例1(1)出示0.9

  ①看到0.9,你知道什么?

  (2)出示0.03

  ①看到0.03你知道什么?

  (3)出示1.21

  ①引导学生知道,这个小数有整数部分,即为带小数,带小数化成的分数是带分数,带小数整数部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是分数部分。

  ②议论1.21怎样用分数表示。

  (4)出示0.405

  ①看到0.405你想到什么?

  2.从上面的例题,你发现小数化分数有什么简便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去掉,小数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3.反馈练习

  把小数化成分数

  0.76.130.080.651.075

  (1)迅速完成

  (2)汇报结果,并说明怎么想的。

  (二)教学把分数化成小数。

  1.谈话引入:小数可以化成分数形式,分数也可以化成小数形式。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根据小数的意义,也可以把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直接写成小数。

  (2)观察3组数

  (3)分组议论知道了什么?

  (4)分组汇报结果,使学生知道: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去掉分母,看

  分数中1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教学例3。

  1.教师引入:并不是所有分数的分母都是整十、整百、整千……,下面情况应怎样处理呢?

  2.出示例3

  (2)汇报思考结果: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转化成除法算式,然后计算就可以得到小数。

  (3)按照同学们汇报方法完成例3其余几道题。(指名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①说出思路。

  ②提示: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三位小数。

  (4)引导学生归纳: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

  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5)教师提示:这样得到的小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限小数,另一种是无限小数。

  (6)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分母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分母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7)教师提示:先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

  4=2×29=3×325=5×514=2×740=2×2×2×5

  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可议论。

  (8)启发学生明确: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数,这个

  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9)反馈练习:完成146页“做一做”

  要求:口头判断,说明判断理由。

  三、巩固发展

  1.第1、2题生填在书中。

  (1)填空力求准确。

  (2)集体订正,并说说填空根据。

  2.判断下列小数化成分数是否正确。

  (1)判断并说明理由。

  (2)将错的题改正。

  3.练习三十三第4题

  比赛形式:看谁连线既快又对。

  4.练习三十三第5题。

  分组竞赛:共分3组,每组两道题,看哪组为优胜组。

  5.练习三十三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看谁先记住结果。(2分钟)

  (4)同桌互相检查,一个说分数,一个说小数。

  四、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

  那就是说,小数、分数可以互相转化。(板书:分数和小数互化)这是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是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互化方法一定要牢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xx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

  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队伍强大,办学条件优秀的现代化城镇小学,我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本市,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都很重视。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时刻以成功从这里开始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学习的愿望也就随之增强,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实录片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听一支歌,大家可以随歌曲做喜欢的动作,同时想这支歌的名字是什么?

  生:健康歌。

  师:那么要想身体健康,应该怎样做呢?

  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得很好,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调查,统计我们二(3)班同学的睡眠情况。

  师:要统计同学们的睡眠情况,应先知道什么呢?

  生:睡眠时间。

  师:老师每天晚上9:00睡觉,早晨5:00起床,那么老师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多长呢?你能算出来吗?

  (以教师的睡眠时间为例,小组讨论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自己每天睡眠的时间,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二)统计分析二(3)班同学的睡眠情况

  师:每个人的睡眠时间知道了,那么,要统计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怎样统计呢?请你们帮老师出个主意好吗?

  生:先在小组内统计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分时间段记录,再在全班汇总。

  生:分时间段统计,并进行记录。

  生:用画的方法统计4个大组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并进行记录,再在全班汇总。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并进行记录。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这么多合理的方案,那谁的方法最好呢?

  经过讨论,选用全班同学到前面画正字记号的方法进行统计。

  师:(出示二(3)班同学睡眠时间统计表)在开始统计前,请同学们看统计表,假如你睡眠时间是11时,你认为它是在10~11时这个时段,还是在11时这个时间段?那么,按照这种算法9~10时里含不含9时呢?(对时间段做统一规定。)

  全班同学到前面在睡眠统计表空格的下面(用正字记录)每人写一画,然后汇总,把统计结果填入统计表。

  〖教学反思

  由于班级有学生70多人,在教学中,怎样才能用又好又快的方法统计出全班同学睡眠的时间呢?于是,我放手让学生帮老师出主意、想办法。我发现学生想出的办法很多,最后从学生提出的方法中,选出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画正字的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加强了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点评

  《标准》中指出,学生在本学段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本案例中,教师在组织此次活动时,首先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的谈话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充足的睡眠,说出了统计的必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其次是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统计的过程,从中学会收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边形)(板书课题)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结果。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11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⑶、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