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对学生进行拼读带后鼻韵母的训练,提高读后鼻音的拼读质量。
2、对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组词。
3、字、词、句的训练。
4、连句成段,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只有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好,才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二、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
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四、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练习第一题。
1、板书习题。
2、教师示范读音节。
3、让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学生的读音。
5、集体读。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成词语。(见书本)
2、提示学生写出带此偏旁的字,在组词。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4、师生评议。
三、练习题第三题。
1、出示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头戴( ) 眼看( )
脚穿( ) 手搓( )
2、师生一起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5、集体读一读。
四、作业
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音节。
2、组字组词。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1)同学们( )六道数学题,韩小宁( )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 )数学题。
(2)郑敏华( )数学题,看见韩小宁( )数学题,说:“我( ),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
2、讲清题目要求。
3、让学生独立完成,又不懂的,再仔细读题,弄懂后再填。
4、指名学生说一说。
5、师生评议。
6、集体读一读。
7、拓展练习。
三、作业
第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填空:
同学们( )六道数学题,韩小宁( )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 )数学题。
郑敏华( )数学题,看见韩小宁( )数学题,说:“我( ),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
二、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写法。
1、板书习题:
例:郑敏华做完了数学题。
郑敏华把数学题做完了。
(1)他们看自己画的'画。
(2)蒋小芸在竹竿上晾手帕。
2、讲解例题,让学生知道这种句子怎么改。
3、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4、补充练习。
5、。
三、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小八路头戴军帽。
小八路身穿军装。
小八路胳膊上戴着臂章。
2、分析三句话:三句话的主语相同,在合成长句时,把后面的两个主语省略,每个短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补充练习。
四、作业
五、六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改写句子。
支梅在绳子上晾衣服。
2、把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小红头上戴着帽子。
小红手上戴着手套。
小红脚上穿着皮鞋。
二、把下面的句子拍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 )接着,她在红领巾上擦肥皂,用力搓手帕。
( )她先把红领巾放在水里浸湿。
( )李晓红的红领巾脏了。
( )最后,李晓红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 )然后,他用清水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2、集体读句子,想想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3、根据每句话的意思,说说哪句话在前,哪句话在后。
4、指名学生把这几个句子排起来。
5、师生评议。
6、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
三、作业
第七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解析:
24 金钱的魔力
教材分析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威尼斯的小艇 驾驶技术好 : 操纵自如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行走 按摩 开玩笑
回顾 拓展八
教材分析
本次回顾主要让学生根据单元主题交流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到的异域风情,并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等表达上特点,交流学习上收获。“日积月累”通过学习国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来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趣味语文”通过阅读风趣、幽默的广告语,感受语言的奥妙无穷,激发学生也能编上一二则。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句子、对比写法等习得本单元的表达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分组交流、活动竞猜、合作介绍等丰富的形式中,学生加深对异域风土人情的了解。
3.积累名言佳句,领会深刻含义,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开朗乐观的心态。
4.感受广告语的风趣、幽默,并能学着编写。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研读句子、对比写法等习得本单元的表达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了解各国风土人情。2.读读中外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异域风情园
1. 遐想回味,交流风情
师: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
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交流。
2. 异域风情知多少——竞赛
(1)教师出示具有国家特色的关键词或图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竞猜。然后让学生把这几个词或图连成一段话进行介绍。
(2)每组推荐代表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可一人也可几人合作,并选出“最佳合作组”。
二、阅读收获茶话会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
1.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 畅谈学习收获。
预设:句子写作特色
(1)作者写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美妙的生活乐章。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引导学生欣赏这段话中作者把花的美和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写法。)
预设:课文对比研读
(1)《威尼斯的小艇》和《与象共舞》共同点:
① 都能抓住事物特点写。
② 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
③ 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
(2)不同点:《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三.布置作业
回顾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收获,总结成几点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
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
4.班级交流,讨论。
(歌德的名言强调奉献的精神;雪莱的名言激励人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事业上的困难,遇事不悲观失望;泰戈尔的名言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普希金的名言鼓舞人们要乐观向上,积极生活,心平气和地坦然面对一切。)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课外拓展:你还读过这几位名人的哪些名言,读给大家听。
教师可补充:天空虽不曾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凡事不要太注重结果,只要曾经付出过努力,过程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雪莱(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人生的财富。经过挫折的磨练,人就拥有坚强有力的翅膀,拥有灿烂辉煌的未来。)
7.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挫折使人生的必修课,是人生必经之路,是人生的财富。经过挫折的磨练,人就拥有坚强有力的翅膀,拥有灿烂辉煌的未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
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手表广告》言外之意是说这家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
《最短的科幻小说》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交通告示》幽默风趣,富有人情味,提示司机注意交通安全──市区内限速30英里;超过60英里,要接受处罚;超过80英里,就会有安全隐患与生命危险。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教师补充:劳特公司在其生产的劳特牌胶水广告上写道:谁能用手把劳特牌胶水粘到墙上的金币掰下来,这块金币就归他所有。
再如: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幅标语牌是这样写的:“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在长岛公路路口,有一块警示牌上写道:“电线杆自卫时,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朗读诗歌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能力目标
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通过复述,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诵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
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师问: 生答:
1、诗人看见了什么? (月光)
2、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 (白霜、故乡)
3、李白思的是什么? (故乡、亲人)
4、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三 、诵读与感悟
1、学生自由诵读。
2、正音:笼罩lǒng zhào 模糊 móhu 鲛人jiāo
3、朗读指导:节奏和重音 (课件)
4、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
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板书:
写实:月光、树林、白云、疏星
想象: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小结: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5、配乐范读,领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
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
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
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
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6、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全诗的意境。(课件)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7、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课件: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地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
8、联想在诗中的作用(课件)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联想,由星空联想到天河,联想到《鲛人流珠》的传说,从而抒发了诗人复杂的心情。
四、秀一秀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个人风采。
五、拓展延伸:
1、理解小诗
繁星 冰心
嫩绿的芽,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 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诗中的“和”是什么意思?
(2)这三节诗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嫩绿的芽”、“淡白的花”、“深红的果儿”说的话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4)请想象一下“嫩绿的芽”、“淡白的花”、“深红的果儿”它们各自的愿望是什么?
2、请仿照例子用下面所给的6个图形,先拼成一幅图,再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并给所拼图形起个名字。
例子:
我这幅画名字为《青山绿水》,它可以给人的身心带来美的享受。拥有清秀洁净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希望大家都来珍惜保护这份灵秀,不要随意破坏!
六、作业设计
1、背诵
2、阅读《倍速》第27课练习《云和月》,完成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与教材】
课题:《逍遥游》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并且能够结合课文注释以及工具书独立通读全文,基本疏通文意。
二、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体会本文想象奇特,设譬取喻,说理透彻的特点,通过初步鉴赏,领略《庄子》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三、了解庄子的思想和智慧,学习庄子对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辨证地看待庄子“绝对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分析和准备】
一、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目标一、二
2、难点:目标三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训练学生的“聚焦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获得并丰富对“逍遥游”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欲望,使他们相互切磋,在交流和碰撞中加深领悟。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诵读感知——经典心得——交流拓展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一、 问题情境,激趣导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逍遥游》,作者庄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媒体显示庄子画像)。我们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这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处士横议,他们试图在乱世建立不朽的功业,百家争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治国的方略。但是,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最为特别,他拒绝权势媒聘将时世冷眼看穿。讲“曳尾涂中”(楚威王拜相)的故事。那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拒绝诱惑的内力?他到底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一同感悟庄子的大智慧。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一)对照注释默读全文(要求:注意字音和停顿;时间:5分钟)
PPT提示读音: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 夭阏(è)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蟪(huì) 蜩(tiáo)
(二)学生朗读《逍遥游》(要求:读准字音、合理断句;时间:3分钟)
(三)评点(时间:3-5分钟)
(四)老师或学生范读(要求:勾画不解不解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道理;时间:3分钟),体会谁读得更有情味?
(五)讨论交流(要求:疏通文意、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记录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间:5分钟)
(六)课堂练习:媒体显示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
附:1、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三餐而反(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虚词、实词
(1)怒而飞(怒:奋发)(2)志怪者也(志:记载)(3)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4)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5)之九万里(之:到……去)(6)之二虫(之:这)(7)众人匹之(匹:相比)(8)彼且奚适(奚:哪里)
(9)是鸟也(是:这) (10)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11)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12)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13)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14)适百里(适:往) (15)以久特闻(特:独)(16)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17)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3、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4、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5、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8、自由朗读(要求:适心任性;各具姿态;各发其声)
三、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1段。
2、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为: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译为: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去的。)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译作: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5)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译为: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6)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译为: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7)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宾语前置句,译为: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开始南飞)
(8)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译为:怎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
(9)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译为: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10)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译为:它将要凭借什么呢?)
第二课时:理清思路,初步赏析
一、检查背诵,集体朗读
二、问题/任务:
(一)“逍遥游”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庄子所认为的“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一种境界呢?什么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要求:说出关键词;时间:2分钟)
明确:庄子所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忘记自我的“至人”、舍弃功利的“神人”、不求名声的“圣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教师解读:“天地之正”就是“天地之真”、“天地的本质”或者说是“自然万物的活动规律”,——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概念“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意思是“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就能够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就是无所凭借的“逍遥游”(举例:庖丁解牛;不龟之药)。
“有所待”———————————“无所待”
(不自由) (逍遥游:真正的自由)
(二)那么,庄子认为世间万物、社会众人的一般情形是怎样的呢?是“无所待”的“逍遥游”呢,还是“有所待”的“不自由”呢?请带着这样的问题默读第1段。
子级问题:
1、在这一段中,庄子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明确:作者认为鲲鱼击水、大鹏飞天,需要凭借“千里水”“六月息”;“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生物之以息相吹”。于是,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自然万物大到“鲲”、“鹏”小到“野马”“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不自由。接着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先以“积水负舟”“杯水负芥”,设譬取喻,——这是以水比风、水,以舟比鲲、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论证了鲲鹏万里必有所待的道理。之后,顺势宕开一笔作者写“蜩与学鸠”嘲笑必须凭借风、水才能南飞的鲲鹏,旨在表明身轻翼小、不能高飞远行的蜩与学鸠,不知道自己也“有所待”、不自由,却自以为逍遥自由。最后作者以“行路备粮”来设譬取喻,指出旅行有远近,所以备粮有多寡,从而进一步表明飞行有高低是因为所凭借的风力有大小。因此,作者以“之二虫又何如”的感慨作结,明确指出:世间万物虽各适其性,但均“有所待”,只是小大有别,所待不同罢了。
2、在提出观点和阐释观点之间插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一句有和用意?
3、你觉得《逍遥游》同以往学过的议论文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明确:作者对“鲲鹏”形象的描写表现出庄子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壮阔的意境,表现出庄子胸襟博大轻藐一切的气势和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善于通过创作寓言描绘形象(“鲲鹏”“蜩与学鸠”)来说理,使道理寓于形象之中,呈现出形象鲜明、构思奇幻、语言恣肆的特点,本无意于说教,却处处以启迪,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善用对比(“鲲鹏” 与“野马”“尘埃”)来说理,善于从生活常识中设譬取喻,使说理生动透彻。
(二)读第2段思考:庄子认为自然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世间万物虽各适其性,只是小大有别,所待不同罢了。那么,小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子级问题:
1、作者为了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举了哪些例子?“不及”有什么含义?
明确:“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
2、第2段引“汤之问棘”之典,举“斥安鸟笑鹏”之例是否与第1段的内容重复?“笑”透露出了“斥安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论证上,与第1段的内容相照应,是对上文的归纳、补充和印证,进一步阐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而且通过对比庄子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斥安鸟笑鹏”的“笑”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第1段表明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所待”,“斥安鸟笑鹏”表明由于斥安鸟不能够认识“小大之辩”,因此也就不知道自己有也“有所待”,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以小及大”的认识和行为持什么态度?
明确:在庄子看来,自然万物,无论“鲲鹏”、 “斥鴳”,“野马”“尘埃”、“蜩与学鸠”,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而且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也就是说:“小不及大”;如果要人为地“以小及大”,这是非常可悲的。可见他主张“顺其自然”,反对“不可为而强为”。
小
板书学生的见解:
不
“有所待”———— 及 (可悲)
(自然万物) 及
大
(三)任务:自然界的万物的活动时都“有所待”,那么,人类在社会中的活动如何呢?带这这一问题默读第3段。
问题:1、第3段庄子把话题由自然界引申到人世间,那么,社会中众人的活动与自然界里万物的活动是否一样都“有所待”、不自由呢?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知、行、德、而”四种人、宋荣子与列子都“有所待”(注意“故夫”一词的承接;“其自视也”的“自视”和“宋荣子犹然笑之”的“笑” 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句话表明列子虽然能够做到无功、无名,但是他“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的行为“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也就是说在庄子看来,列子也只是获得了形体上的自由,形体上的自由是有所凭借的,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从而进一步阐明:自然万物,社会众人,情理同一,虽然各适其性而均“有所待”,不能自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
2、你认为这里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
(自然万物) 不
“有所待”———— 及 (认识—人为—可悲)
(人类社会) 及
大
(四)在庄子看来,“有所待”,就“不自由”,因此,“无所待”才能“逍遥游”。“无所待”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境界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发?
明确:“逍遥游”是一种无所凭借的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无所待”,指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具体地说就是忘记物我的分别、抛弃功利的束缚、远离名声的困扰,这样才能够优游自得,适心任性地活动,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三、作业(领悟拓展,交流讨论):
1、从你读到的大家名篇看,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对他们有过怎样的影响?对你的现实人生有何启示?
2、从文学的视角看,《逍遥游》同以往学过的先秦诸子的议论文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3、你认为庄子所说的“至人”“神人”“圣人”与“无己”“无功”“无名”分别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从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思考,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将你的观点或感悟整理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和同学交流。
【教后手记】
一、导入从构筑精神、反观自我的层面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快乐地置身于作品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整个教学过程,力图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阅历在反复的阅读的过程中富有个性地完整地充分地体味、感受文本。在整个阅读过程,努力作到以“悦读”始,以“诵读”兴,以“多读”成,并且把读写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方法不断的变化的一次次阅读过程中,一回回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使他们从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感和成就感。我想,坚持下去,将会使学生亲近文字,乐于表达。此外,教师还应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有个性、有价值和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问题”,并进一步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
三、没有足够的实践活动,是谈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活动中,我把问题作为课堂的纽带。但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教学中提问过多、过细、过浅就会走回到“满堂问,满堂乱”的尴尬境地。所以,为了既不影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又不缺失教师在阅读对话中的组织和引导功能,教师应该从众多问题中提出一、两个“主问题”(或称一级问题)它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并且能够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理解、品析,从而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实际,在学生无力解决或学生的认知与原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不相吻合时,教师还应围绕“主问题”设计“子问题”(或称二级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群”称为“结构化问题”。这些“主问题”必须具有思维上的发散性、结构上的逻辑性、过程上的牵引性,当学生遇到思维困难或无思路时,教师也要淡化“讲解”意识,而要强化问题意识,及时从课堂中随机发现问题(学生的困惑),提出既关照学情又关照学生课堂反映的二级问题,再次激励、支持、帮助学生继续促进其思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付出思维辛劳,体验研究和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构建知识。
四、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有信心或逐渐恢复自信心,一般不问后即答,而要在绝大多数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认识并写出关键词的基础上再作交流。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养成学生科学谨严的精神。
五、《庄子》的叙述风格和说理逻辑,都给人以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印象,读者也就无须从通常的“文章作法”这一角度解读文本,我们又都有这样的阅读审美体验:领略了《逍遥游》主旨(不管对这一主旨作何理解)之后,又会恍然大悟。因此,本文的阅读,更要求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充分尊重和诊视学生独特阅读体验和感受,然后去导“碰撞”,使学生在相互切磋中相互启发、相互鉴借,不断丰富自己的观点,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事实上学生的许多感悟是教师所想不到的,有些见解甚至是值得教师学习的,因为语文问题与创造性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语文问题答案的丰富多彩,给它的解决带来了极大的创造性,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先入为主,一定要充分尊重和诊视学生独特阅读体验和感受,让不同的思维类型的个体、认知结构处于不同水平的个体,个性都得到表现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全力为他们个性化的阅读创设以平等、民主、和谐为核心的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语文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课题
师:同学们晚上在家喜欢做什么事?
生1:我晚上在家喜欢做作业。
生2:我正在养蚕,要去寻找桑叶。
生3:我一般在家看电视。
师:喜欢看电视的同学请举手。
师:哇,那么多,看来电视已经成了我们大家的好伙伴了,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看电视”这个话题一起来交流。
[电视是不少学生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娱乐工具,要把“看电视”这个活动主题引入课堂中,应设好第一道门槛。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教师都合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活动主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晚上在家喜欢做什么事”导入,既折射出学生平时的生活状况,自然而然地提炼出活动主题,并从中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多向互动,衍生子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最近正在热播那些好看的电视节目吗?
生1:我知道福建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八大豪侠》很好看。
生2:我最近喜欢看的是《白蛇传》。
师:听了同学的介绍,真想一饱眼福,除了连续剧,同学们还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生3:我最喜欢看少儿频道的《天眼》。
生4:我知道,它每一集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大家喜欢的节目真丰富,那你问过高年级的同学最喜欢那些电视节目吗?课外我们再去调查清楚。
(板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
2.师: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习作《电视食人》,电视也会吃人?怎么回事呢?想听一听吗?谁愿意帮老师朗读一下小习作?(学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谢谢你,并把掌声一起送给你。(学生主动大声鼓掌)同学们听完这篇小习作,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看电视太浪费时间了。
生2:如果是谈情的节目,我们就不应该看,看了对自己反而不好。
生3:经常看电视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师:同学们的感受真深刻,是呀,小作者因为沉迷于看电视,从而使成绩一直下降,看来看电视和学习的关系真密切!
(板书):与学习有什么关系?
3.师:难怪有的'同学在看电视时要挨父母的骂,有吗?谁来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
生1:我在看电视时,妈妈就会说:还不快去写作业,整天就知道看电视。
生2:妈妈一看见我在看电视,就马上关掉开关。
师:你认为父母会无言无故的反对我们看电视吗?你知道他们对我们看电视有什么看法吗?放学后,我们就去问一问好吗?
(板书):父母对看电视的态度。
三、捕捉问题,进行拓展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谈论了三个话题,关于看电视,你还想到什么问题?
生1:看电视有哪些好处?
生2:看电视会近视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同学们认为呢?
生:我知道看电视会让人近视。
师:请看这样的一幅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男孩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师: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不好,这样很不卫生。
生2:还有,我们会只顾着看电视而忘了吃饭,久了会对胃不利。
师:我在报纸上还了解到看电视连续剧会使人变傻呢?看电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很多方面,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了解到它的不良影响呢?
生:我去课外书上查找。生:还可以询问大人,上网……
师:那好,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课外找到的最多,我们就把他评为我们班的“优秀小调查员”。
(板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师:继续看图,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时钟,时针指向12点。
生2:小男孩在看电视时把声音放得很响。
师:中午12时还在看电视,并且把音量开得那么大,这样的行为对吗?
生:这样做不对,因为大人正在休息,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的睡眠。
师:这种行为是有些不文明,平时你还看到同学看电视时出现那些不文明的行为吗?想到的请举手。
生1:我在看电视时,一见到坏人,就会讲脏话,骂得很大声。生2:在看电视时,别人跟我打招呼,我就听不见,对他们不理不睬,我知道这样是不礼貌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注意到了看电视的一些文明礼仪。
(板书):有哪些文明礼仪?
师:同学们仔细调查,看看谁是我们的文明小使者。
师:谈了这么多的话题,我们来轻松一下好吗?谁来说一则好听的广告语给大家听听
生1: 人之初,性本善,哎哟哟,胃得安。
生2:看前面的帅哥清爽帅气,看帅哥的发型清新有型,有飘影,更自信。
师:同学们说的广告语又有趣又有意义,这样老师我也来露一手:创作一则看电视的广告语给同学听好吗?“看电视、有选择、知识更广博,Watch TV有节制,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热烈鼓掌)谢谢,同学们课外也可以搜集并创作一些广告语。
(板书):受欢迎的广告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主题生成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中年级学生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不长,提出子课题时往往人云亦云,思考问题局限于浅层面。但通过交流“我喜欢的电视节目”,谈对《电视食人》小习作的感受,了解父母对看电视的态度,学生思考问题的针对性较强,对沉迷于看电视的危害感受更深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层面。然而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没有及时发现其中涉及的子课题偏向于看电视的“弊”,导致对看电视的“利”指导不到位。因而,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生成,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课堂信息的眼光,引导学生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资源。]
四、制定计划
1.师:导语、围绕“看”电视这个话题,我们聊了许多有趣的话题,(师生共同整理归类,确定子课题并给子课题编上序号)。
师:你能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吗?请你在一分钟内快速选择,选好了请举手?
2.师:接着,我们来开展“对号入座”的游戏,请听清楚要求:这是第一组、第二组……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坐到第一组的位置,依此类推。在对号入座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快、静、齐”,我们比一比那个小组的速度最快,听口令:“一、二、三开始。”(学生快速入座)
3.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接着我们开始制定活动计划,请各个小组的组长先到后面邀请本校的指导老师入座。
4.分发表格,学生填表。
5.小组汇报。
6.听了第四小组的发言,你有什么建议?
生1:我想对他们说:“你们在调查时要注意文明礼貌。”
生2:要等到别人有空时才上前询问。
生3:还要事先设计好调查表,并作好记录。
师:第四小组的小成员们,乐意接受他们的建议吗?(学生点头肯定)
[采用发指令的方式组织“制定方案”环节课堂的有序性较强,提高了分组交流活动的效率。但小组合作制定方案时,真正参与交流的同学较少,分工不够明确细致,没有达到深入交流的目的。经过平时的有意训练,学生在调查时已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许多看电视的有趣的话题,同学们高兴吗?课后请同学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展开调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路线。教师投影出示红军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 )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 )比作( )。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讨论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学生乙: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7)自由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对胜利充满信心。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好习作:与亲人之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指导学生弄清亲人的范围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三、读提示,指导写作
四、习作欣赏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交流习作内容 2.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好毛笔字“顺很创”
教具准备:毛笔、纸、墨水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字、观察结构
1.教师出示今天要写的字
2.指导学生
3.指名反馈
二、读字帖、学着写一写
1.指导学生读
2.教师强调
3.学生临摹
三、学生练习写字
四、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草原教案02-13
语文《台阶》教案02-18
语文《项链》教案01-30
【热门】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养花》 教案02-13
语文《蝉》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