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0 08:55: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有所体会并进而分享诗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由生字新词,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喜欢读儿歌吗?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教你们读一首儿歌,名字叫《四季歌》。

  2.小结: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呢?

  3.有一个小朋友,他十分喜欢夏天。当夏天来到的时候,他有很多的想法和愿望呢?是哪些想法和愿望呢? 现在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读21课,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

  2.这首诗歌一共有几小节?谁愿意选一节来读给大家听?可以是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也可以是你读得还不够好的一段,让大家当你的小老师,来帮帮你。

  3.小朋友读的真好!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在夏天,我想变成哪些事物呢?

  (1)学生自由说。教师贴出彩图。

  (2)谁能把我这么多的愿望用这一句话来说清楚呢?

  出示填空:我想变,又想变,还想变,最想变。

  (3)(指板书)这位小朋友有很多的愿望,他最想变——

  (4)板书课题:(真字用红色笔写大一点。)

  (5)课题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小朋友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6)谁来把这个课题读好呢?(指读,齐读)

  你把小朋友想变成大大荷叶的强烈愿望读出来,真棒!

  你把荷叶的特点读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品读诗文,读中感悟

  1.(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小朋友读的真好!下面请大家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听见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

  2.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对呀!现在,我就是夏姐姐!

  (2)小朋友,夏天来了,你想变点儿什么呢?选择你最喜欢变的事物,自己再读读课文,注意要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呀!

  3.想变成雨点的小朋友请举手!请你来读读这一句话!

  (1)投影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2)透明这个词语懂吗?(非常的干净、明亮)平时,你们还见过哪些非常干净、明亮的东西呢?

  (3)看,多么透明、多么圆润的雨滴呀!谁来把这个词读好呢!(出示:透明的雨滴)

  (4)现在,谁能把这句话来美美地读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4.哪个小朋友想变小鱼呢?(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1)你为什么想变小鱼呢?

  (2)请你来读读这句话。你把清凌凌这个词语读的特别好!请你做小老师来领着大家读读!

  (3)清凌凌的小河,我们也可以说( )的小河。

  送成语: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4)看,夏天到了,活泼的小鱼在清凌凌的河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是多么开心呀!谁还想来把这句话读读。

  5.夏天到了,你想变小蝴蝶吗?

  (1)好,小姐姐就满足你的愿望!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愿望吧。还有谁也想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小朋友都是祖国的花朵,请你扮演可爱的小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吧!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就是——穿梭(读好词语)

  (3)看!夏天到了,地上开满了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所有想变蝴蝶的小朋友请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夏天到了,蝈蝈在花丛中快乐地唱歌,歌声真好听。所有想变蝈蝈的小朋友请起立,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来大声地读读!

  (5)如果你是蝈蝈,你会歌唱什么?

  6.小朋友,你们还想变什么呢?

  (1)谁能看着图用最美妙的声音来告诉我吗?

  (2)夏天的夜晚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弯弯的新月仿佛是夜空中一只金色的小船,等着我们去乘坐呢。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

  (3)说话: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在。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在。

  7.我想呀想,说呀说。最后,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荷叶呀?谁来说说你见过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2)投影荷叶:看,多么碧绿的荷叶,多么美丽的荷叶,真像一把巨大的雨伞,高高地撑在荷塘里。

  (3)出示句子: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4)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评议:你把静静地这个词语读出来了。

  (5)课文里的我为什么特别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6)点拨:是呀!荷叶真美丽!真可爱!我除了喜欢它的可爱,喜欢它的美丽,还有其他原因吗?(想一想,荷叶会给谁带来快乐呢?)

  (7)是啊!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8)嬉戏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想象一下,小鱼在荷叶下,会做哪些游戏呢?

  (9)夏天,下起大雨时,雨点落在荷叶上,丁丁冬冬,真像是在唱歌呀!

  (10)荷叶除了会给小鱼和雨点带来欢乐,还会给谁带来欢乐呢?小朋友,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这句话来说说吗?(出示:来了,在荷叶。)

  (11)小朋友说的真好!是呀!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朋友都喜欢荷叶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儿歌!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大舞台。”小蝴蝶站在荷叶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蜜蜂说:“荷叶是我的小床。”小蜜蜂采花粉累了,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大觉。

  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凉帽。”小朋友头顶着荷叶,红红的脸蛋儿笑得比荷花还美呢!

  8.师小结:这么多朋友愿意跟荷叶在一起,怪不得这首诗最后用了一个“……”呢!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能给小鱼、雨点、小蝴蝶、小青蛙它们带来欢乐,怪不得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一起读好句子:真想变成什么?真想变成怎样的荷叶?)

  9.这首诗歌写得真美!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下面,请小朋友露出你可爱的笑脸,配上你优美的动作,一起来表演表演,好吗?

  五、学习生字

  1.小朋友学习真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生字娃娃躲在荷叶下面呢?我们一起来把他们找出来。

  第一个出来了,读什么?(开火车读生字)游、穿、蝈、眨、柄、伞、戏。

  2.这两个字“蝈戏”,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吗?

  3.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

  六、作业

  1.回家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3.回家再想一想,夏天来了,你自己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每创设一个情境时,我都根据具体的情境来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段时,我请大家读读这段话,想想读着读着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有学生就说:“我仿佛看见了清凌凌的小河”。也有学生说:“我看到清清的小河,水底下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

  了解作者主父偃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

  “谏书”的特点以及说理叙述张弛有度、理据结合的语言特色

  2能力

  通过对“谏书”的特点以及说理叙述张弛有度、理据结合的语言的学习,理解文章中谏伐匈奴的观点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3思想品德

  体会在战争背景下,“好战必亡、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这一主题

  教学重点

  欣赏“谏书”的特点以及说理叙述张弛有度、理据结合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谏书”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色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谏伐匈奴书

  天下既定

  汉武帝: 人足、兵革备

  扩充疆土

  秦帝:人足、兵革备—攻匈奴—终不能—人不足、兵革不备—攻匈奴—天下始叛

  主父偃:“好战必亡、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编号 北京165中学教案 第 1页

  编号 北京165中学教案 第2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具体分析主父偃是如何打动汉武帝,使他改变攻伐匈奴的治国方略

  二、授课过程

  1、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寻找秦帝攻伐匈奴的条件有那些?

  2、请同学们说说汉高帝攻伐匈奴的条件有那些?

  3、请推测一下汉武帝攻伐匈奴的条件有那些?

  4、从大家的推测可以看出与汉武帝攻伐匈奴的条件相类似的是谁?

  5、主父偃是如何评价秦帝攻伐匈奴?

  6、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秦帝攻伐匈奴的过程

  (板书):

  秦帝:人足、兵革备——攻匈奴——终不能

  ——人不足、兵革不备——攻匈奴

  ——天下始叛

  学生根据文本找寻答案

  (学生讨论)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讨论)

  导入课文

  学习鉴赏知识

  让学生明确,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鉴赏准备

  学习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

  编号 北京165中学教案 第3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7、请同学们分别从内容、结构、语言、论证手法等方面共同讨论主父偃的进谏艺术

  三、小结本课内容

  主父偃的直谏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含蓄、得体而精炼,在谏疏中使用了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使拥有“威武强睿德”之称的汉武帝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可见不愧为一篇张弛有度、经世致用的谏疏

  四、布置作业

  试从内容、语言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写作特点

  要求:1.有对内容的具体分析

  2.语言分析要举出具体的词语,不可泛泛而谈

  (学生分组讨论)

  训练思维,注意

  鉴赏的方法,以及对主题的思考

  课后分析

  要让学生懂得鉴赏的方法,明白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要掌握其内容和主题,还要学会欣赏它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色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 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已经了解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今天我们再来走进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劳伦斯的生活,去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二、作者介绍

  劳伦斯,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虹》、《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三、检查预习

  田凫(fú) 椋(liǎng)鸟 老饕(tōo) 慰藉(jiè)

  蔷薇 束缚 斑鸠 荆棘

  蛰伏 隐遁(dùn) 窒(zhì)息

  攫(jué)住 昊(hào)天 撕裂

  四、文本研习

  1. 请在文中划出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

  A. 缓慢、笨拙、吃力、隐约、含糊、若断若续

  B. 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2. 那么文中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鸟啼声赋予了什么样的色彩呢?

  A.黑色的浪潮 严酷的冬天

  B.银色的通道、银光闪烁的王国、银色的泉流、银色晶莹的泉流、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春天

  3. 文中除了描写鸟啼还讲到了鸟尸,请在我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并试着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作用。

  句子省略

  作用:“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鸟尸”是死亡的象征,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4. 象征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明确:A.第7小节 “冬天走开了……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严酷的冬天过去了,不管它曾经带给我们多大的痛苦,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有的是希望,有的是新生的力量。

  B. 第9小节 “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天地。”

  生命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

  C. 第12小节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生与死是互不相容的,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在本质上不可兼得;但是,春天必将降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到来,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D. 第15小节 “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生命的到来,我们应坦然面对生死,死要勇敢面对,活要积极乐观。

  由对上面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劳伦斯他是在思考生与死的问题,生与死不相容,非此及彼,如果面对死亡应该勇敢,如果生存就应该积极乐观;同时,他肯定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网”和“救”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把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和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经过,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4了解网络传递信息速度快,波及面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救援人员的真情、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得救。

  教学过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课题:

  1学习“网”字。

  ●出示象形字:网猜猜象形字,说出理由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画来表达事物,演变到小篆字的笔画更漂亮,而新宋体更简洁,这里的撇点撇点就像网里纵横交错的网格,古时候,人们用网来捕鱼,这就是渔网。

  出示:渔网注意渔网的渔是有三点水的

  2联系生活积累“网”字组成的赐予。

  ●线织成的网?你还看到过什么?

  ●出示:网兜球网蜘蛛网

  3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

  出示:互联网

  4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

  5揭示课题

  ●有人在危急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

  板书:网上呼救

  6理解“呼救”的意思

  ●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

  板书:求救

  “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赋予了“网”的含义,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互联网,网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考,整体感知:

  1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吗?

  板书:救援得救

  2开火车轮读课文,反馈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指名回答1:板书苏珊

  三、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原因

  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

  ●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

  ●指名读思考: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

  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

  理由(2)电话无法拿到

  3、引读第3节

  因为苏珊突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忙,然而……,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因为……,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此时,将近六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分页标题

  ●出示: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四、研读课文,感受互联网快捷的特点。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麦克无意中收到了苏珊在网上的呼救,

  ●出示:一天下午,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学生读句)

  ●他是如何进行救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将近六点六点十分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

  2、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互联网的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

  出示媒体: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而美国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国之间如果使用飞机组织救援,至少要九个小时,而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可见网络缩短了救援时间,使救援行动变得快而及时。

  板书:快及时

  ●再次配合读,感受网络的快捷。

  五、重点感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1、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人们是怎样组织救援工作的?

  ●再次默读课文,借助填空说一说(同座互说):

  一天下午,()男孩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

  将近六点,麦克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来自()的女孩苏珊的呼救。

  六点十分,麦克拨通了()的电话。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联系,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十分钟后,()和()取得了联系。

  六点三十分,()的苏珊得救了。

  2、集体交流。

  ●从填写的内容中又读懂些什么?

  板书:麦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师随机点拨:芬兰的有关方面应该哪方面?——板书: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指导读好——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两个长词语。

  3、听录音,补充麦克与美国救援中心联系的对话录音。

  ●我们来听听麦克是怎样和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联系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4、借助“一边……一边……”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感受救援人员的爱心。

  ●我们来看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读第五节

  引读:美国紧急救援中心一边……一边……。

  你从一边一边中看出些什么?

  (为什么两件事情可以同时做呢?为什么要两件事情同时做呢?)

  (老师问,让学生自己谈读了这句后的感受)

  再读句。

  板书:热心

  ●麦克为救援苏珊做了些什么?

  默读课文的5—8节

  分页标题

  出示:挺住!我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读句体会麦克给予苏珊的鼓励。

  试着用一边……一边……完成练习

  并列句式“一边……一边……”是本课中知识技能学习的要点,但学习离不开文本,作者用这样的句式是为了帮助他表达时间的紧迫,人们抓紧一分一秒去挽救苏珊的生命。所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你从中看出麦克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心

  ●迁移练习,感受芬兰有关方面的爱心救援。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呢?以录音为例,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引读:因为麦 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有关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组织了救援。在这么多人热心人的帮助下,苏珊得救了!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读全文,感受人间的`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的神奇魅力。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的美国男孩麦克收到了来自芬兰女孩苏珊的呼救……,苏珊选择网上呼救是因为当时……,接到呼救信号后,麦克立即行动,你们听,六点十分……,麦克在网上询问苏珊的时候,苏珊已经快支持不住了,麦克鼓励苏珊……,是众人的关心,热情相助给了苏珊力量,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地址。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苏珊最终得救不仅借助于网络传递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给予她的爱心,关切、鼓励让她的生命有了希望,让网络使我们的心相近,情相连,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2课后作业,练习正确运用引号、冒号。

  ●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今天的作业是请你为这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出示: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接通了芬兰有关方面的电话是芬兰紧急救援中心吗

  是芬兰紧急救援中心回答道

  你们这里有一名叫苏珊的女孩呼吸困难生命垂危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着急地说希望你们尽快组织救援

  芬兰紧急救援中心继续系询问道你们知道苏珊的详细地址吗

  芬兰西贝柳斯学院图书馆

  好马上到

  请尽快谢谢

语文教案 篇5

  一、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二、故事背景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三、理解词义

  1、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3、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5、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我”却因体力不支被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详细叙述爸爸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人生经历。

  五、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4、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6、“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

  7、“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8、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爬悬崖遇险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从而得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战胜它的信念并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从当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最终成功战胜它。

语文教案 篇6

  秋天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知识要求:学会7个生字及新词,认识13个字。

  3、能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秋天是天气转凉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

  难点:“转”“黄”的写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秋天景象的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些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板书课题)你的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2、 展示:师生展示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资料,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教师总结。

  (二)、进行新课

  1、抽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正音,自主学习课文生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的预习情况。(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读错,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可以组什么词;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2)、课堂内交流生字学习情况,抽学生教读、教学生书空,教师指导,板书重点。

  易错音的字:多音字:“转”zhuan (转凉转换转化) zhuan(转动转圈)

  翘舌音字:爽收霜边音字:凉

  三拼音字:转凉爽霜降香黄后鼻音字:丰 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排(注意笔顺)

  课堂组词(开火车形式进行),说结构、偏旁教师简要板书。

  (3)、学生自由书空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

  3、 再读课文思考: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

  (2)、给课文生字组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认课文生字,听写部分生词。

  2、 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点?

  板书:八月——秋天到九月——秋收忙十月——寒霜降

  (二)、学习新课

  1、 抽生读课文第一节

  ★读懂了些什么?重点了解:天气变化(天转凉、风变爽);有关蟋蟀秋天活动的只是。

  ★你还知道秋天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吗?还有其他的一些动物他们在秋天干什么呢?

  ★ 你喜欢秋天这样的天气吗?谁来读出喜爱的感情来。教师通过让学生体会重读部分表现特点的词语的方法读出感情。

  2、 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看书上插图,学生回答。齐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 “秋收”什么意思?农民伯伯秋天都收了些什么呢?

  ★ “田野翻金浪”指的是什么?

  ★ 农民伯伯丰收了,他们心情怎样?谁来读出这种心情?指导朗读,着重从快慢、轻重上进行指导。

  3、 在秋天,同学们喜欢什么景物呢?同桌交流收集的关于秋天景物的资料,说说为什么喜欢他。自由读课文第三节,这一节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大雁排成行,去干什么呢?喜欢吗?读一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你喜欢上秋天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如:画一画秋天的景物;写一些关于秋天的句子;读一读描写秋天的文章。

  (四)、指导诵读

  1、 总结课文,理清这首诗歌的顺序,感知文章写法。

  写了些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板书总结回答)

  2、 按节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背诵。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

  2、 画一幅秋天的画或者抄一段描写秋天的文章,用来办教室墙报。

  (纸张大小教师统一,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附:板书设计:

  八月——秋天到 (天转凉 风变爽 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 (鱼虾肥 瓜果香 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 (枫叶红 菊花黄 大雁排成行)

语文教案 篇7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

  1 导语: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 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 “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3)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4)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5)分析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5、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2、通过读图,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

  3、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和1个新的偏旁部首。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教学难点:

  1、注意捎、至、致都是翘舌音。

  2、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过程:

  1、先观察:共有几幅图?

  2、现看看:每一幅图上都画了什么内容?

  第一幅图:一位老爷爷和一个小朋友坐着小船在钓鱼,老爷爷悠闲地抽着烟,小朋友在拿着笔写着什么。

  第二幅图:小朋友写好了字,跳下了水。

  第三幅图:老爷爷还在耐心地钓鱼,小朋友潜下水,找到了鱼钩。

  第四幅图:小朋友把写好的卡片挂到了鱼钩上。

  第五幅图:老爷爷以为鱼儿上钩了,赶紧往上拉线。

  第六幅图:老爷爷钓上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今天不想来,鱼儿。

  啊,原来小朋友不想让老爷爷钓鱼,要保护鱼儿呀!

  3、让学生充分看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

  4、学习7个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

  5、完成课后习题,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6、再找几幅漫画来欣赏。

  7、可以自己创作一幅漫画,让其他同学一起欣赏。

  8、课后作业: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描绘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春天的各种景色及特点,把握作者情感。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抒情方式,学习抓住事物,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提高朗读领悟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情感美。

  教具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词,查找作者背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聆听春天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提问:听完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了解经典名曲中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期盼和喜悦。同学们能大声说出关于“春”的名句吗?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天的描写的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天的赞美的散文。

  (二)师生诵读,感知春天

  聆听录音,感受春色之美。

  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1)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师生相互补充。强调基本常识。

  点拨:补充朱自清其他代表作及写作风格。

  理清思路,总观春天。带着以下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

  点拨:文章围绕“春”字,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剖析春天(小组讨论)

  提问:盼春、绘春、赞春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点拨: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生齐读春草图,思考:(1)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2)作者从哪些角度,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3)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4)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点拨:分析出“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生长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从色彩和质地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 ,“坐”、“躺”、“踢”、等动词,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形容词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体会采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优美的效果。

  分析春花图,指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议论。如思考: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

  (2)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作扼要记录,学生评论作者自己补充修正。

  点拨:指导学生评论,指出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

  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荷花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