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优美、欢快的意境,理解歌词并尝试学唱歌曲。
2、借助故事情境创编发芽、开花的动作,尝试与同伴合作做瓜的造型。
3、体验和同伴一同歌唱游戏、变成各种瓜瓜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过程】
1、创设游戏情境,导人活动。
2、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创编发芽、开花、结瓜的动作。
(1)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演唱歌曲2遍。
(2)幼儿创编歌曲动作。
(3)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做动作。
3、幼儿尝试学唱歌曲“种子宝宝快开花”。
(1)幼儿尝试演唱歌曲。
(2)利用游戏情节,激发幼儿进一步演唱歌曲。
幼儿演唱歌曲,教师在歌曲第三段时出示大西瓜。
4、用身体动作玩游戏,与同伴合作结瓜。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结出一个大大的瓜。
(2)增加游戏趣味,幼儿快乐游戏。
教师:结的瓜还能再大吗?
教师:如果想结一个超级大瓜,我们可以怎么做?
幼儿园中班歌唱游戏教案:种子宝宝快开花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弱拍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快速反应并歌唱。
2、初步发现身体各部位"顺序"在记忆中的作用。
3、在玩唱歌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忍住不唱"而只做动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快来拍拍》。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唱歌曲《快来拍拍》一遍。注意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
二、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教师:我唱的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1、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快来拍拍》,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从头到脚)
2、幼儿跟着教师边歌唱边做动作。教师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
3、幼儿跟着教师,随钢琴弹奏歌曲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歌唱两遍。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引导他们听前奏并看自己的动作暗示。
4、教师:这次,我们不仅要把歌唱出来,还要跟着琴的`速度做动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跟不E,可以怎么办呢7
三、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藏起来"的唱歌游戏。
教师:这首歌还可以有更好玩的唱法,我们来试试吧!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仍做触摸身体特定部位的动作。教师与幼儿尝试用常速玩这个唱歌游戏。
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了,大家试一试,看能不能按快的音乐节奏做动作。
效果分析:结合健康教育,学习说出自己身体从上到下各部分的名称,并能边说出名称边指相应部分。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听音乐,知道歌曲名称,理解其内容,初步跟唱歌曲。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情感,并乐于用动作来表现。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培养节奏感。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毛毛虫手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毛毛虫)
师:听听毛毛虫在干什么?(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它在吃什么?
师:毛毛虫是怎样啃苹果的?(师范唱,幼学唱)
师:听听毛毛虫还会怎么吃苹果?
师:毛毛虫喜欢啃什么样的苹果?(幼说师分别出示四种苹果:大、小、红、绿)师完整范唱。
师:听听毛毛虫到底是怎么吃苹果的?
二、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学习歌曲内容
小苹果:○ ○ ○○○
大苹果:○ ○ ○○○
红苹果:○○○○ ○
绿苹果:○○○○ ○
1、请幼儿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节奏区分毛毛虫啃的'是什么苹果。
小苹果是怎么咬的?(师唱一遍)
大苹果是怎么咬的?是大口还是小口?
红苹果是怎么啃的?
绿苹果是怎么啃的?
2、请幼儿用手模仿毛毛虫啃苹果时的声音节奏。
有三个节奏谱,在啃小苹果的时候是哪个节奏?
在啃大苹果的时候是哪个节奏?
红苹果、绿苹果是一样的,是哪个节奏?
师:啃小苹果是……,那声音是……。真的是弱、小。(师范唱)
师:唱大苹果是怎样?响亮的、强。(师幼再来一次)
师:在啃红苹果、绿苹果应该怎样?声音不强也不弱。(师幼再来一次)
师:毛毛虫一会儿吃小苹果,一会儿吃大苹果,想不想和它一起啃苹果,啃小苹果时要…。啃大苹果时要…。强,啃苹果是开心,那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三、游戏环节。
1、教师示范用肢体动作做出四种苹果的形象,请幼儿模仿。
师:毛毛虫和小朋友一起啃苹果很开心,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师:老师想变成苹果请毛毛虫吃,你们数123变,我就变成苹果。(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2、幼儿模仿苹果,教师模仿毛毛虫;
教师模仿苹果,幼儿模仿毛毛虫。(教师引导幼儿苹果被啃的时候身体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四、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嘻唰唰》这首歌是我们班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我经常在无意间听见班上的孩子嘴里哼哼,所以我在想,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何不就尝试着利用《嘻唰唰》的音乐来一次创编活动,这也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一个契机。首先,让幼儿感受《嘻唰唰》这首歌的节奏,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再让孩子们尝试用 “刷” “刷” “刷刷” “刷”来说唱谱。其次,让幼儿尝试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刷子的作用用这个节奏型表现出来,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最后,把《嘻唰唰》的音乐配合到幼儿创编的歌里,让幼儿说唱出来。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节奏。学习节奏类型:x x xx x.
2.学习根据音乐节奏来创编歌词。
3.体验流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嘻唰唰》。节奏图卡2张。牙刷 嘴巴 手指 鞋鞋刷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孩子听音乐进场。
① 放歌曲《嘻唰唰》教师带孩子做韵律进场入座
② 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
2. 仿编歌词。
①刚才那首歌你们听过吗?知道是什么歌吗?知道是谁唱的吗?“是花儿乐队的大哥哥们唱的”喜欢吗?
②“昨天老师带小朋友们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刷子。今天我们把这些刷子编到这首歌里来。把这首大人唱的歌变成我们小朋友自己的歌好吗?”
③“可是编歌的时候不是随便编的。是要按照一定的节奏,这样听起来才好听,唱起来才好唱。”“这样吧。我们来玩个节奏游戏。小耳朵听清赵老师弹的节奏。请你们用小手轻轻拍出来。
3. 老师弹琴。幼儿听节奏,练习节奏型。
①“有没有听出来,我好像听到有很多小朋友小手都在拍,这样我们再来一次”。
②老师弹琴,幼儿听第二遍。
③老师带幼儿听节奏拍手
④教师出示节奏图一(幼儿将节奏图型用手拍出来)
x x x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x x‖
⑤有几句啊?小朋友眼睛真亮。
4. 教师带幼儿认识节奏图谱。
①“我们现在第一遍用“刷 刷 刷刷 刷。。。我们来说一次。第二遍,我们用“刷 刷 刷刷 刷”唱一次。
②教师弹琴,老师带幼儿先说谱在唱谱。
③教师把唱得不好的一句再重复。
④“好,你们看着是什么?(教师出示牙刷卡片)牙刷能做什么用?那是怎么刷的.呢?拿来听听老师是怎么把牙刷编进歌里的,好不好?(接着出示上牙齿,下牙齿图片)
⑤老师按节奏先说谱后唱谱。
⑥“好不好听?你们想不想唱?那让我们所有小朋友一起来唱唱老师编的歌吧!那为了让我们唱的更整齐,更好些,李老师说:1 2 3 go。我们就开始好吗?
⑦教师带幼儿说谱 唱谱。
⑧“那你们想不想编?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第二段。这段就由小朋友编。”
5. 教师出示图二,幼儿创编歌曲。
① 幼儿根据节奏图谱创编鞋刷。例如:“我拿小鞋刷,刷刷高跟鞋,刷刷小皮鞋,真干净呀!”
② 教师带幼儿说谱唱谱。
③ 现在我们倆大段都编好了,那我们现在把这俩段连起来,还要把我们的嘻唰唰配进去,有点难,你们能做到吗?好,我们试试。
6. 放音乐《嘻唰唰》伴奏
① 教师说谱 唱谱俩段连起来。
② “好不好听?这次我们自己听着音乐,看着图谱,一起来说一说,唱一唱。你们能做到吗?如果你们能做得很好,李老师会用好听的歌声来表扬你们,想不想听到我的歌声?那你们小眼睛就要亮,小耳朵就要灵!
③ 放音乐《嘻唰唰》伴奏。老师带幼儿一起说谱 唱谱。
④ “哎呀呀,说得好,哎呀呀,说得妙。”哎呀呀,唱得好, 哎呀呀,唱的妙。“(教师表扬唱)
⑤ “客人老师,怎么样?好听吗?”那我来问问客人老师,你们想不想用好听的声音来表扬我们小朋友?那小朋友先休息一下,我们客人老师来排练一下,一会他们用很好听的歌声来表扬你们,好吗?教客人老师唱。
⑥ 和幼儿一起配合
⑦ 放音乐《嘻唰唰》伴奏,幼儿说谱 唱谱,和客人老师合作。
7. 结束:和老师说谢谢,和老师说再见!
活动延伸:幼儿和家长可将用其它常见的刷子及生活用品用《嘻唰唰》的歌曲来创编。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小鸡出壳
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
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学反思:
1、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一:小青蛙跳跳游游(韵律)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跳跃,连贯的特点。
2、能感受音乐特点的变化,有节奏地做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3、体验小青蛙轻快地跳跃和连贯底游水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图片各一张,音乐《小青蛙跳跳游游》,播放器,自制的《小青蛙跳跳游游》图谱,指挥棒。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青蛙分别是在干嘛,看图模仿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2、引导幼儿伴随音乐《小青蛙跳跳游游》的节奏道白。
引导幼儿边看教师的'指图,边合拍地道白。
师生共同随音乐的节奏边看图谱边道白。
引导个别幼儿按音乐的节奏指图谱,其他幼儿边看图谱边跟着音乐道白。
3,引导幼儿学习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引导幼儿伴随音乐用拍腿的动作来模仿青蛙跳,用手臂划的动作来模仿青蛙游水。教师哼唱旋律,组织幼儿在座位前练习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让幼儿随着音乐表演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提醒幼儿在学青蛙跳的时候,应保持动作的适当的力度,并在游的时候注意与同伴保持距离。
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结伴表演《小青蛙跳跳游游》。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1)在表演区域投放其他动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幼儿继续创编其他的小动物的动作。如:小鸟飞的动作。(2)在美工区投放纸,笔,橡皮泥,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泥塑的形式表现小动物。
领域整合:可结合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音乐欣赏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欣赏”西乐中奏”的乐曲.
感受生动有趣的乐曲.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光盘、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安静地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猜想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地方,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说出来.
2、教师向幼儿提问:你在乐曲中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在哪见到过这些动物?待幼儿充分回答后,请去过农场的幼儿向大家介绍什么是农场,教师在次基础上给予补充和.
3、让幼儿戴上有关农场动物的头饰,然后围双圈,面向相反方向.当播放乐曲A段时,引导幼儿按二拍子基本拍,一边向前踏步一边拍手;当播放B段时,两圈相对站立,模仿所扮演的动物动作和发出叫声.
4、反复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夏天就要到了,讨厌的蚊子又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蚊子,但蚊子飞舞时发出的忽响忽轻的声音,似乎就像蚊子在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唱歌”,而我们有时拍打蚊子所发出的声音又类似于某种节奏,这些让我们联想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元素,如长音与重音,音乐活动“打蚊子”由此产生。
在中班上学期,我们已经开展了多次音乐作品的欣赏活动,幼儿已经能够感知音乐中出现的有规则的重音,但是他们对音乐中无规则的长音与重音还是很陌生,本次活动着重于长音与重音的听辨,以及对幼儿有意倾听以及记忆音乐能力的挑战。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的长音与重音,并能在听辨中手眼协调地游戏。
2、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4、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捕蚊拍”、蚊子图谱若干;音乐《七式音阶》、童谣《小蚊子》的DVD:铃鼓、打棒、小鼓、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利用不同方式感受蚊子“唱歌”的特征
师: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很大的音乐会,为了防止坏家伙捣乱,青蛙兄弟担当起卫士的责任。就在大家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时,突然飞来了一群捣蛋的家伙,你们看它们是谁?它们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教师出示图谱(高低不同的曲线,见下图),让幼儿直观感受音的高低与连贯的特征。
2、幼儿模仿蚊子“唱歌”,根据图谱发出“嗡”的声音,曲线的高处声音响,曲线的低处声音轻。
3、选择恰当的乐器(串铃、铃鼓、雪铃等),用乐器发出声响,模仿蚊子“唱歌”,重复表现高处声音响、低处声音轻。
4、播放童谣《小蚊子》,感受童谣的语言节奏,并配合肢体动作表现蚊子飞舞时的样子,在童谣结尾处加上一句“啪!蚊子死光光啦”,让幼儿用拍蚊子的动作强化对重音的感受。
二、在游戏中进一步听辨长音与重音
1、播放音乐《七式进阶》,再次感受音乐中的'长音(蚊子飞)和重音(拍蚊子),并用各种肢体动作(拍手、跺脚等)表现打蚊子的动作。
2、幼儿在音乐图谱上用笔来“打蚊子”。
幼儿人手一份图谱,上面画有和音乐中重音出现次数相等数量的蚊子,当幼儿听到音乐中的一个重音时,就画去一个蚊子,依此类推。
3、师生合作,共同游戏。
幼儿扮演“蚊子”,教师持“捕蚊拍”扮演“打蚊人”,在《七式进阶》的音乐中,当幼儿听到长音后做“蚊子飞”的动作,听到重音时,教师做“拍蚊子”的动作,“蚊子”要尽力逃开。
4、小组合作完成游戏。
幼儿分组游戏,一组幼儿持铃鼓摇出“蚊子飞”的声音,一组幼儿扮演“蚊子”,还有一组幼儿扮演“打蚊人”,在音乐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在“打蚊子”的游戏中,不仅强化了对于长音与重音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幼儿体会到了音乐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在设计和组织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其一,注重教学手段的关联性
多感官参与、多通道感受似乎已成为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但是多种教学手段之间应该相互关联且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感受和表现长音与重音,如活动之初我先利用图谱中有规律的曲线来表现蚊子“唱歌”时高低不同的声音,给幼儿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其次,我提供了多种乐器,让幼儿直接用乐器表现声音的轻响,打开了听觉通道;最后,在童谣声中用肢体动作表现蚊子飞舞,用动作帮助幼儿强化对于重音的感受。此外,我还通过多种游戏样式的设计,如幼儿个别游戏、师幼共同游戏、小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较为复杂的音乐学习。
其二,注重音乐活动中的规则
音乐活动中的规则似乎一直是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我们曾经将幼儿是否遵守规则视为评课的标准之一,但有的教师又感到太多的规则会限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于是规则渐渐地“让位”于幼儿的自由。缺少规则的音乐活动的确能够让幼儿更自由自在地表现,但音乐技能的缺失却成为必然的结果。由此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是保障音乐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们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空间,但规则却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的。
在本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一,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教师该怎么做?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示听到的重音,但幼儿的实际表现总是慢半拍,我们认为如果过于强调表现结果,可能会削弱幼儿学习的热情,所以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我并未加以干预,这使幼儿在音乐表现上显得过于随意。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并不一定要刻意回避,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如果及时将这一问题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反而有利于强化幼儿的有意倾听和记忆音乐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儿初次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合作吗?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常常会设计满足交往需要的合作游戏环节。在本次活动中,当幼儿之间开始合作玩游戏“打蚊子”时,之前的有序状态完全被打乱,“蚊子”在教室里乱飞,“打蚊人”奋力追打着,音乐反而被他们远远抛在脑后。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合作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宜。针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学会辨识体重秤指针(顺时针方向)越向前表示体重越重的常识。此举既让幼儿熟悉了故事内容,又为最后大象产生的疑问奠定了“合理”的基础。
再如,尝试让幼儿人人参与称重活动。在体验称重前要求幼儿看清楚此时体重秤指针的位置;站上体重秤观察指针的变化;走下体重秤时再一次观察指针的位置。<来、源星星教、案网>如此启发幼儿关注称重时体重秤指针变化的全过程,目的在于让幼儿建立离开体重秤后,体重秤指针归“0”的经验。这是绘本中省略的画面,也是幼儿经历中缺乏的经验,更是解决大象疑问的关键问题。
最后,组织幼儿展开交流和讨论。针对幼儿获得的新的认知体验,启发幼儿用清晰的语言来回答大象的疑问,变常态的教师小结为幼儿的自主小结。
此外,课件制作也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的作用。
我们力图尊重原作的绘画风格,整个课件采用了原作的黑白单色,这样有利于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体重秤上,特别是用动画的方法来表现每个动物称重时体重秤指针的变化及位置,引发幼儿关注。在幼儿解释大象的疑问时,仍旧采用动画的方法来表现体重秤指针前进和倒退的动态变化过程,强化幼儿在观察、思考以及自身体验后找寻问题的正确答案。
调整教学方案后,再次开展教学活动时,有80%以上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称体重的经验来理解体重秤指针转动与体重的关系,都愿意帮助故事中的大象来解决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执教教师,自身的整合意识和把控教学节奏的能力,尤其是教师对幼儿提要求时所运用的语言是否清晰和富有条理,对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0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7-22
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06-14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7-24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7-24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6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7-26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8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