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30 12:04:1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精品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精品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㈠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㈡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xx=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xx=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方法

  难点:

  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正确计算。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

  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故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上述几种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放映CAI课件,春天的场景,伴随着音乐)春天到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处处鸟语花香,人们都喜欢到郊外去游玩。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好,现在老师带你们去郊游。接下来出示图:大公共车,有42个座位,小公共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今天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认为我们应该坐什么车?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我们班有43人,一辆车坐不下,必须要两辆车才行。)

  提问:同学们,请你们选择一下,我们该坐哪两辆车?

  (1)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提问: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多少座?学生回答。在此,板书:42 + 30 = 提问:42加30得多少呢?请同学们算一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用小棒,也可以用计数器,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接下来学生汇报,并且交流他们所用的几种计算方法:1从42开始,10个10个往上数。如:42、52、62、722摆小棒:先摆4捆小棒和2根小棒,再添上3捆。(得出7个十和2个一是72。)3用计数器:拨算珠4分一分,再合起来:先把42分成40和2。40 + 30 = 70 70 + 2 =72板书:42 + 30 = 7240 270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班只有43位同学,而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72个座位,如果我们座这两辆车就显得太浪费了。哪么我们该选择哪两辆车比较合适呢?

  (2)经过学生的思考和选择,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轿车提问:大公共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并板书:42 + 3 = 提问:42加3得多少?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的方法。板书:42 + 3 = 45 40 2 5

  (3)通过刚才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肯动脑筋思考,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42 + 30和42 + 3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教师小结:42 + 30 先把十位上的40和30加起来,再加个位上的'2。42 + 3 先把个位上的2和3加起来,再加十位上的40。接下来是课间娱乐:同学们,解决了前面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听这首《春天在哪里》,感受一下春天来临的美好气息吧!

  2、应用巩固新知:

  (1)课本第25页第一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在展示台上用计数器进行演示)26 + 20 = 50 + 34 = 26 + 2 = 5 + 34 =

  (2)第2题:计算:(学生自由计算,方法不限)41 + 50 = 53 + 40 = 20 + 67 =41 + 5 = 53 + 4 = 2 + 67 =

  (3)小竞赛:学生以组为单位,看哪个组算得又快又对。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59 + 20 = 40 + 47 = 6 + 33 =43 + 6 = 34 + 50 = 41 + 5 =6 + 31 = 28 + 30 = 27 + 40 =70 + 18 = 3 + 62 = 4 + 73 =

  (4)思维拓展:(应用题)一筐苹果有40个,一筐梨有34个,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计算)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分别是怎样计算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板书设计:经过本节的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如下的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2 + 30 = 72 42 + 3 = 45 40 2 40 2 70 5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3.6×2.8=)

  2、3.6×2.8=?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3.6×2.8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能在黑板上写出3.6×2.8的竖式)。

  ②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讨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③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3.6×2.8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28

  ④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⑤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认识

  教学“试一试”

  1.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观察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考

  ①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注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 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

  P89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 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 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 )页,大约还剩( )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53~54页例1、例2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万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认识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和,并学会利用这一规律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50-20700-600

  口算时说出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560-200560-20xx-2

  提问:这三道题减去的200、20、

  2,各要从哪一位上减,为什么?

  3、笔算:76-5248-4

  说一说两位数减法的笔算要怎样算?

  引出:用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减法,也要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

  二、新课

  1、例1,板书978-326=

  提问:(1)978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326呢?边提问,师边板书百十个。

  (2)怎样列竖式?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从哪一位开始减起?得数是多少?

  2、教学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1)例1里的差加减数和,是怎样的算式?(652+326)

  (2)让学生算一算,观察和例1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

  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3、利用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的'规律,可以验算算得对不对。就像例1,算出978减326的得数652,要检查做得对不对,就可以用差652加减数竹26,结果等于被减数攵8,说明例1算对了。现在我们来计算例2,并用这样的方法验算。

  4、教学例2

  (1)出示例2。提问:这道题竖式怎样列?怎样算?

  (2)根据前面的规律,怎样验算?指名学生板演。

  (3)提问:这里差加减数物结果等于前面的哪个数?说明前面减法算得对不对?

  (4)说明:验算时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证明前面的减法算对了,就把减法竖式里减出的差写在横式上。

  (5)指导在原式上验算。

  减法的验算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减数和。像例2,就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用差加减数和(在竖式这边画箭头、写加号)来验算:1加4得5,0加3得3,5加2得7,2加0得2。验算结果,加减数等于被减数和,说明原来算的是对的。

  说明:如果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在原来竖式右边列出竖式来验算。如果不要求验算,就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看算得对不对。

  小结:笔算减法的竖式要怎样列,从哪一位减起?笔算减法要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让学生做在书,然后集体订正。注意提问第二小题千位上得几。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做在书上。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原来减法算得对不对?

  3、做练习十一第1题前面两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后两题,第2、3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