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精品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
(1)有几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二)游戏活动"猜猜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
(1)小组讨论路线图;
(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
(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进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并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子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子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子,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子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子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子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大班数学计算:神探咪咪日期活动名称计算:神探咪咪执教者活动目标在游戏情境中复习7以内的数数、序数、数序、分类比多少及识别几何图形。环境创设环境情境布置图、操作材料、记号笔重点与难点习7以内的数数、序数、数序活动过程:
一、探路
1、小兔报告,毛先生家发生了盗窃,小偷有一大批,情况紧急,全体警探要立刻区破案。这是猫先生家的地图,每一位咪咪探长都要动脑筋尽快寻找。
2、提示从7号公路上走,找到三角形的路,找到三个圆形,找到大的圆形的路,找到五个三角形的路。
3、警探们终于找到了猫先生的家。
二、侦探
1、看这是毛先生的摄像机拍到的小偷的码洋。达蒙饰只有7个模糊的点,需要我们把这些店链起来才能发现,请我们的警探去连起来,看看谁是小偷。
2、我们要将小偷一网打尽,只要把这张图中的7个点按7—1的顺序连起来就能发现鼠洞了。
三、抓获
1、鼠洞找到了,勇敢的咪咪神探们要区抓老鼠了,要有勇气和智慧。
2、看看你的标志,根据你的标志上是几个点就去抓数字几的老鼠。
四、颁奖
老鼠都被抓住了,咪咪神探们个个又聪明又勇敢。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是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在寻找猫先生家的路线中,集合对图形的'复习。
第二环节是通过根据数字的数序连线,引导幼儿复习7以内数字的数序的正数和逆数。
第三环节是根据头饰上的数量标志找老鼠,引导幼儿复习点与数练习,并复习手口一直的数数。
第四环节是颁奖课结合图形或颜色的分类。帮助幼儿复习分类。反思与调整: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意图:
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进行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具有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大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郊游》。以故事情节贯穿其中使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能不受排列形式、空间距离、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因素的影响,理解体验10以内数的守恒。
2、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积极思维,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歌曲《去郊游》、习题卡片、一些图片。
1、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数量在8-10):两排树---数量大小形状相同,排列的间距不同,判断是否相同;三种菊花:形状大小颜色各异,其中两排数量一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小动物们要去郊游了。
瞧,兔妈妈,猪妈妈和猫妈妈都来了,它们的宝宝也都排好了队准备出发了。
(评析:这个环节只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但也为幼儿提出了具体的观察要求:小动物的排队)
(二)引导幼儿理解体验10以内数的守恒。
1、小动物排队(数量8不受排列形式的影响)
引导:(课件展示三种排列形式,猪---圆形,兔---三角形,猫---一横排)
师:小动物们都排成了什么队伍?
我们用眼睛来看看,你觉得三种动物宝宝的数量是一样多吗?谁多,你怎么知道的?怎么样才能正确知道那种动物宝宝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集体点数,分别说出每一种动物的数量),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8个)
小结:虽然猪宝宝、兔宝宝和猫宝宝排成了不同形状的队伍,但是它们的数量都是8个是一样多的。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幼儿仔细观察——猜猜谁多——验证结果,层层升入使幼儿了解了物体的数目不会因为排列的形状而发生改变。)
2、分帽子(数量不随空间距离变化而变化)
师:要出发了,猪妈妈怕自己的宝宝晒伤,帮宝宝们准备了很多太阳帽和太阳镜(课件展示数量为8的帽子和眼镜,帽子叠在一起,眼镜一竖排)
师:哎,你觉得太阳帽和太阳镜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
有没有其他想法的?你们觉得那个方法好?(数的方法最好。)
哎,你们发现了吗?原来是一样多的呀!都是几个呢?(8个)
小结:原来我们光用眼睛看并不准确,一定要亲自去数一数,这样才能准确。
让我们把太阳帽分开来。
小结:原来刚才太阳帽只不过是叠起来了,但是数量还是8个,和太阳镜是一样多的。
(课件一一对应)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眼镜和太阳帽的数量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眼镜叠起来了)叠起来了数量变了吗?
小结:不管太阳镜分开放还是叠拢放,队伍的长短变了,但是数量都是8个,没有变。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幼儿设定了一些难题:(1)帽子是叠起来的,眼镜是分开放的。在这里幼儿首先是用肉眼观察感觉眼镜多,然后通过数来验证。(2)帽子分开放了,眼镜却叠起来了。这时候有的幼儿就觉得是帽子多而眼镜少了,最后通过验证发现其实不管物体排列的是紧还是松,它们的数量是不会改变的。并在这个环节中渗透了数量词的运用,使幼儿对量词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提高。)
3、拔萝卜(数量不随大小变化)
引导: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了哪里呢?(课件展示萝卜地,兔子在挖萝卜)
兔妈妈和兔宝宝来到萝卜地准备干什么呢?
萝卜挖好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是妈妈挖得多还是宝宝挖得多?(幼儿集体回答)(课件展示大小不同的两排萝卜)
同样是8个萝卜为什么让人觉得妈妈拔得多,宝宝拔得少?
(验证的时候可以两个两个数。)
小结:兔妈妈拔的是大萝卜排的队伍长,兔宝宝拔的是小萝卜排的队伍短,但是都是8个萝卜,所以是一样多的。(师生一起小结)原来一定数量的物体不会因为它们的'大小,排的队伍的长短和排的形状而发生变化的啊。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较前面2个环节简单了,而且请幼儿来帮助一起总结,使幼儿的概括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个环节中的验证也有了一个提升——幼儿用两个两个的数来验证,这样不仅能力提高了也不会感觉那么枯燥。“原来一定数量的物体不会因为它们的大小,排的队伍的长短和排的形状而发生变化的啊。”这一句总结是对前面3个环节的总结,使幼儿的经验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操作活动
1、了解操作内容和要求
课件展示,引导:这时候,猫妈妈带着宝宝们来到了树林里,哎呀,他们正在烦恼呢,他们碰到了什么事呀?
课件展示:原来他们发现有两排一模一样的树,到底这两排树是不是一样多的呢?一样多的就在后面的小方框李做个标记。
课件展示:他们还看到树林里有三排菊花,这三排里有没有一样多的菊花呢?如果有,请在两排一样多的菊花后面画个相同的标记。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提醒幼儿数清每一排的数量,鼓励快的幼儿完成两个操作。
(四)结束
交流操作结果,明白数量相同的东西不受空间距离和颜色、大小形状的影响。
提问:你发现了树和菊花的什么秘密?
你怎么知道两排树是一样多的?
你找到哪两排菊花是一样多的?
先请一个孩子上来,然后问其他孩子是不是和他一样的。
(枫树虽然两排不一样长,但是它们的数量却是一样多的,椰子树虽然排的队伍是一样长的但是数量却是不一样多的。原来,并不是看上去两排不一样长短的树就是不一样多的;而两排一样长短的树,就是一样多的,做事可不能光看表面哦。)
(菊花的讲解可以稍微简单点了,可以让孩子来说)
(评析:交代操作要求和讲解幼儿作业时,教师都能由繁入简的为幼儿讲解;并适当的请幼儿来进行讲评,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总结,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这一活动的掌握。)
(五)延伸
小动物们排了那么多的队伍,我们也来排排看吧。
师:现在我们有XX个小朋友,是什么形状坐的?现在请小朋友排成3排,每排10个小朋友,变成一个长方形。
现在我们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刚才半圆形上的人数是不是一样多?
原来我们不管排成什么形状都是30个小朋友,数量没有改变。
我们还可以排成其他的形状吗?那我们一起出去排排看吧。
教学反思:
活动是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现象入手,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便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整个教学以去郊游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名称:做棒糖
活动目标:学习5以内的加减、分类数数,比长短、粗细,排序;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橡皮泥五块,玻璃纸五张(红、两色),木棒五根(四根粗,一根细),5以内加减卡片一套。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做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做棒糖:
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橡皮泥捏成球体状或正方体状,插上木棒后在包上玻璃纸(包出自己喜欢的式样)。
2、数一数:自己做了几根棒糖?用了几块橡皮泥?几张玻璃纸?几根木棒?
3、说一说:自己做的`所有棒糖中,有几根是相同的?几根不相同?相同在哪里?不相同在那里?
4、算一算:
根据自己做的棒糖的形状、糖纸的颜色、木棒的粗细等不同排出5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如:三根棒糖用红色玻璃纸包,二根用绿色玻璃纸包,排出3 2=5。又如:有四根棒是粗的,另外一根棒是细的,排出4 1=5。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预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3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