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1、出示——雨。
2、都认识,那大家一起来读。
3、读的很准,哪位同学能想到和“雨”有关的词语?
4、课外积累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大家听得真仔细,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题就是——雷雨(板书)。课文中所描写的这场雷雨是怎样的呢?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识字、读词语。
3、请三个同学读全文。(1—3)、(4—6)、(7—8)。
**读地很流利,现在我们也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细读,品味
㈠1、指名读1---3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3、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些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学生自读。
*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边指导朗读。
A、黑沉沉:ABB式、你能说出像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B、压下来:说明乌云来得快而且凶猛。(板书:压)
C、一动不动:说明当时一丝风也没有。(板书:不动)
D、乱摆:什么乱摆?(树枝)说明风特别大。
E、垂下来:风很大,蜘蛛顺着蛛丝掉下来逃走。说明蜘蛛心里害怕。(板书:逃走)
F、越来越亮*响:一次比一次亮,一次比一次响。(板书:亮响)
(为什么先写闪电,再写雷声呢?)
4、刚刚我们知道下雨之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除了这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
提示:①燕子低飞。燕子拍拍翅膀低飞。②蚂蚁搬家。蚂蚁搬家。
(可联系课文《要下雨了》。)
5、乌云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不叫了,蚂蚁都在忙碌地搬家,燕子在低飞。让我们想象着雷雨前的景象,有感情的朗读这三段吧!
先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出示课件:第一幅插图)
1、看图,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雷雨中雨大、看不清。)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把描写雷雨中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读,指导学生把雨中的变化读出来。(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㈢*雨的变化可真大,一下子哗哗哗地下起来,来得急,而且越下越大,可没一会儿工夫,雨渐渐地小了,嘿,天晴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可美了,赶紧来读一读吧!
1、指名读。
2、你觉得你最喜欢哪一句,就读哪句吧!
(师随机板书:雷雨后:雨停太阳出来蝉叫了、蜘蛛坐青蛙叫、彩虹。)
3、引导联想:雷雨前蝉是怎样的呢?蜘蛛是怎样的呢?
*你的观察真仔细,雷雨前蝉是一声也不叫,而雷雨后蝉叫了;雷雨前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而雷雨后蜘蛛却非常悠闲的坐在网上;雷雨前天空是乌云、闪电打雷,而雷雨后天上出现的是美丽的彩虹。
4、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雷雨过后那充满生机的美景。(出示课件:第二幅图)
5、看图说: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雷雨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想做什么?)
*让我们想象着自己已经走进这美景之中,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7、8两段。
6、指名读,评议。
①要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那充满生机的美丽。
②师范读,再指名读。
让我们再次共同感受这场雷雨吧!------齐读全文!
四、总结:
同学们,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却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可见,肯定是经过了非常仔细的观察,才能把文章写的这么美,我想: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象,揭示课题
1.播泰国风光,简介泰国。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泰国的国名泰语意思为“自由之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感受它的风土人情。泰国整个版图形如一头威武的大象,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图片定格在大象图上)
2.谈论泰国的象。
3.揭示课题:
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泰国,“与象共舞”!
板书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象”的“舞”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导语: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书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认读。
熟视无睹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彬彬有礼
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芭堤雅
4.交流一下,通过读书,你们读懂了“什么叫与共舞”“谁与象共舞”了吗?
5.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归纳:象和人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和谐友好?板书:和谐融洽
三、集体研读
1.研读第一自然段。
导读:仅仅因为象是泰国的国宝,就能让人与象的关系这样融洽吗?我们先到泰国的公路边树林里看看大象吧!自由读第一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人与象的关系和谐友好呢?体会“熟视无睹”“悠闲沉着”“不慌不忙”。
竞赛读,读出大象的悠闲沉着。
2.研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
引读法,师生同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泰国人对象的亲切之情。
3.研读第三自然段:
导读:我们再走近一点看大象好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人与象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呢?
理解“拍”“喷”“平静坦然”“松弛”“晶莹温和”。
利用换词法来体会“拍”与“喷”的用词精当。
竞赛读,读出与大象靠得很近,读出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的感觉。
4.学法小结: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间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大象的可爱温顺,实际上是在赞美人与大象之间的和谐融洽。我们刚才体会人与象的关系和谐友好,用的什么方法来学的?──抓关键词品读。
5.过渡:你们想不想自己去看看大象表演呀?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各组所拿到的学习单,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进行合作学习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课<登山>,来进一步了解列宁。
生:(齐)登山
二、新授、感悟
1、 检测读文情况,读完后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师:列宁和巴国茨基在登山时,不就是过一条小路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合作交流,做好分工,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
生:这是一条危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6和第10自然段看出来的。请于兴阳来读课文。
生:这是一条惊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14、15、17自然段看出来的。请朱立超来读课文,我们是从这几段描写的动词看出来这条小路是一条惊险的小路。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把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带上了那条小路上了,真令人胆战心惊呀!那面对小路,列宁是怎样表现的呢?(小组合作交流)
师:当列宁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时,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汇报 当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顶时,展现在他们我们眼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欣赏美景,在谈一谈感受。
生:课文第18段,谈感受。
师:你们都感觉这景色这么美,那同学们说说此时的列宁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生:说想法。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也该回去了,他们有选择了来时的小路。他们第二次走这条小路的是怎么走的呢?(小组汇报)
生:小组汇报
师:我们知道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两次走小路的表现,谁来说一说列宁第一次和第二次走险路有哪些不同?
生:汇报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文 师:那么这一段我们怎么理解列宁说的话?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理解的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列宁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列宁具有临危不惧、遇险不惊、从容镇定的精神品质。
三、扩展
师:我们知道列宁第二次走小路是为了锻炼意志。课前你们也搜集了很多有关锻炼意志的人物的故事和名人名言,谁来说一说。
生:积极说
四、总结
同学们搜集的真不少,学习了列宁的这篇登山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也学会了很多,老师希望各位同学都要学习列宁的这种临危不惧、遇事不惊、随时随地都锻炼意志的品质。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特点,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式。
2.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 情感目标:读懂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特殊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北京胡同的生活而揭示出的胡同代表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以宾衬主、以实补虚的写法和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朗读法 讨论法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北京胡同的相关知识。
二、激趣导入
如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突然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让大家去外面旅游一次的话,不知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学生会出现很多思路,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机会,抓住切入点,把话题引向正题——北京,进一步导入课题。)俗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是还有一句话,不知大家是否听过,那就是“如果你去北京,有一个地方你不去的话,就等于没去过北京,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对,就是北京的胡同。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冯雪梅的文字去领略一下北京的胡同。
三、探究感悟:
(一) 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北京胡同的独特景色深深吸引了作者,文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北京的胡同?
生:自由朗读课文,找直接写北京胡同的文段。
师:作者在描写胡同时是带有很深的感情的,充满着一种美感。比如对北京胡同中晾衣绳的描写,对推车卖货的老人的描写,请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进行点评。 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师:细读文中描写北京胡同的文字段落,想一想北京的哪些地方让作者留恋?
生:默读文字,谈自己的
(二)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文中除了描写北京的胡同之外,还描写了哪儿的巷子?
生:写了作者自己家乡的巷子。
师:课文的题目是北京的胡同,但在文中却还写到作者自己家乡的巷子,请问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这是一种以宾衬主、以实补虚的写法。首先,家乡同北京一样,也有着“苍凉的历史”,它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给了作者许多共同的感受。其次,作者在北京成长,但没有在四合院里住过,她那种“回归从前的愿望”,植根于她曾经生活过的家乡的小巷。写出家乡的小巷带有的尘埃气息的旧事,才能表达出像作者这样的都市人“回归从前的愿望”。 3 师:文章除了运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运用了哪种呢?
生:议论。
师:请学生讨论评价认为精彩的议论文段。
师:重点讲解作者所认为的“不变”、“永远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生:“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
师:你觉的上海的弄堂是不是也能给你这样一种感觉呢? 生:自由回答,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师:这些议论性文字在文中大篇幅的出现有必要吗?
生:思考、论论、回答
师:这些议论性段落穿插于记叙的文字之中,形成一种夹续夹议的结构,不仅把文章中对家乡小巷的描写与对北京胡同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深化了对胡同的叙述,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四、 拓展迁移:
根据自己的见解,写一段文字,说说你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
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北京的胡同
冯雪梅 四合院 路边的树 晾衣绳
北京的胡同 推车卖货的老人 车铃声
炒菜作饭的响动及其香味
树下聊天的人 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 韧性
路边的树
卖冰棒的老奶奶 家乡的小巷 买糖果、积糖纸
槐树铁丝上变换的衣裳 跳皮筋的小姑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2、小组互动,先说后写,激发写作兴趣。
3、正确使用方格纸,知道常见标点的占格规则。
教学重点:
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图上有什么?
玩具。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你最喜欢的玩具。
二、一起读要求
1、齐读课本要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
2、总结要求:
(1)写自己喜爱的玩具。
(2)写出玩具的特点。
(3)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互动交流
1、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快来说一说。
展示变形金刚、毛绒玩具、旋风陀螺等,说一说这些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颜色、材质、形状等来说。
2、这些玩具有什么好玩之处?请你说一说。
展示毽子、积木、魔方等玩具。说一说有趣之处,可以从游戏规则、成果、创意、比赛等方面来说。
四、大家来选材
小组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玩具,说一说它的奇妙之处吧!
选好你最喜欢的玩具准备写作。
五、大家来构思
1、写什么?
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什么样子,哪里好玩?
2、要表现喜爱之情。抓住玩具的特点,写出玩的过程或者经历,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玩具的喜爱。
六、大家来写作
出示方格纸样例。讲解使用规则:
1、第一行的中间写题目。
2、每段的开头空两格。
3、逗号、句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占一格。
七、佳作大家读
1、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作品,看谁写得最有趣,最能体现自己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2、小组成员读完之后才可以评价,中间不要插嘴。
八、展示台
小组评选优秀作品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者班级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聪聪的小朋友,搞创造发明的事。他在生活中遇到种种麻烦事情以后积极思考,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明了一种万能胶水,可惜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告诉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从而自觉实践,大胆创新;二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聪聪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和他是怎样做的。
教法建议
1.课文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阅读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将课文多读几遍,了解聪聪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和他是怎样做的。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聪聪发明的万能胶水为什么暂时无法使用,他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突破理解的难点。
2.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对理解全文至关重要,需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1)“聪聪决定发明一种万能胶水,让每个小朋友随身携带一瓶,所有的问题全解决了,再也没有这么多麻烦,也能少惹爸爸妈妈生气。”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聪聪要让每个小朋友随身携带一瓶?
(2)“在第四十三天的早晨,聪聪从他配制的一百种药液中各取出一滴,小心地混合在一个玻璃瓶里,再加上两滴他自己的汗水,万能胶水就试制成功了。”为什么要再加上两滴自己的汗水?
(3)“当天晚上的电视新闻是这样报道的: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但是,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为什么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还要报道出来?
以上围绕三个句子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谈得合理都应该给予鼓励。
3.朗读时,要注意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聪聪的心情变化。课文的前半部分,聪聪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麻烦事情并引起他的思考,要读出他担心、好奇、盼望的语气;他决定发明一种万能胶水以及研究、实验的经过,要读出他充满自信的心情;在宣布发明结果而又无法演示时,要读出焦急、生气、无奈但又无比佩服的语气。
4.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更多的发明创造的故事或尝试开展某种发明创造活动。
教学设计示例
12.万能胶水发明记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万能胶水发明记》。(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
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3.讨论: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而电视新闻却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小组议答一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弄清:尽管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但这只是无法解决到它自身出的问题,这正说明这种胶水是万能的,而且效果极好,因此,电视新闻这样报道。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六、板书设计
省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2.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好对联、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1)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
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
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
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说话不简练,太啰嗦了:
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例4:《请客》一文中不得体的语言表现: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
“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
“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
(2)剧本、相声的特点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给让人在笑声
中受到启迪。
4.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2)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引对联: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能谈谈对对联的了解吗?
2.读对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先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3.想意思:读对联,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交流。
4.悟特点: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看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再读对联,加深认识,熟读成诵
5.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联)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回文联:楼望海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歇后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可以)
6.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二、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
6.朗诵、讲故事等。
[设计意图: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私塾读书像唱歌
唯有一人壮胆问边学边问
27不懂就要问学生惊呆静无声
戒尺拿起厉声道收获多
先生细讲学生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知“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同学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
听录音。同学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
师:指黑板上的挂图说:现在俺们到了哪里?
生:(看图后齐说:现在俺们到了操场上。)
师:指课题,说:“请读拼音。”操场上。(先写好课题)
请坐下。
二、看图。
1、师: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生回答一个,师就出示词语卡片让同学先读拼音,再读词语,最后让同学把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图上。)
再领同学读一遍。(不读拼音)
2、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请读这些词语,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着图说话。
同学们真棒,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读了。
三、小组活动。
1、等下,俺们来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全部认知这些词语。还要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手的活动,一类是用足的活动。教认“足”字。并认知“口”字旁。(摆在4号的桌子上)
板书:手足
拍皮球踢足球
打球跳高
拔河跑步
2、好现在请小组长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小信封,拿出卡片组织你的组员进行学习。
3、开始活动,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摆。
4、检查分类情况。
俺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对了没,这边是用手的活动(齐读),这边是用足的活动。(齐读)
四、识记生字。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这些生字娃娃呀,都等不及了,都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想)
1、认知“打、拔、拍”
①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分好类了,那看看这三个字(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所以它们都是“扌”(出示卡片)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如:“扌”加“丁”打打打。
②认知“球”字和“王”字旁。
2、认知“跳、跑、踢”
(1)请读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那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旁啊?(师指跳、跑、)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足”)跟读
(2)那你们来做做动作看:师出示卡片,全体同学起立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教同学认知“高”字。去掉拼音读一遍(投影出示)
课中活动:1 2 拍拍手,3 4 点点头,5 6 拍拍肩,7 8 扭扭腰
2 2 伸伸手,3 4 摇摇头,5 6 耸耸肩,7 8 跳一跳 9 10 快坐好。
五、句子练习。
过渡语:俺们下面的活动更有趣了,第一:要比一比看谁认知的'字最多,第二: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要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要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六、找朋友的游戏。
下面俺们来学一学本课的儿歌。
七、学儿歌。
1、先齐读生字的拼音。(投影出示儿歌)
2、同学自身试读。
3、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
4、下面可要插红旗了,看哪一组能得到红旗。
5、小组读。哪组读得好,就给他们插上红旗。
6、练习背诵。
八、进行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九、巩固练习。
连线。把图片与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最后下课的铃声,同学起立一边踏步一边读儿歌走出教室。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了解事情因果的采访方法。
2、正确运用怎么样、为什么提出了解的问题。
3、进一步复习采访的礼节。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
你看到过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吗?说说记者采访的那些人,因什么事情去采访他(她)?说说采访的一般方法。
二、学做小记者,采访提问。
你想采访什么样的人?
(拿金牌的歌星、名星、笑星、养鸡专业户、种田大户、学习上刻苦钻研的优秀学生、小运动员、进步学生)
三、练习用句式提问。
1、例:如果我采访是进步学生,我就问:××同学,你的成绩是怎么提高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吗?
2、学生小小组练习说话。
用“如果就”。
3、集体练习说话。
假如我采访体育健儿,我就问:请问:你是怎样在奥运会上拿到乒乓赛的金牌的?
四、示范学法:
1、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你有空吗?想采访一下。
×××:有空,您要知道些什么?
小记者:今天想了解您的学习成绩是怎样提高的经验和方法请您谈谈好吗?
×××:好的。(略)
小记者:在课外学习还注意些什么呢?
×××:(略)
小记者:您的经验很好,打扰您了,谢谢。再见!
×××:再见!
2、评价示例,小结方法:
围绕中心提问,未说清时再追问,这位小记者采访时很有礼貌,问话很简明,前因后果有联系。
五、选人采访:
1、提出要求:假如您想采访下列情况,该怎么说,大家学着在小小组进行采访提问。
(1)体育健儿(2)养鸡专业户
(3)优秀学生(4)减负后的课余生活
2、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3、师生评价,评选优秀
六、作业:课后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采访。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