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3 12:30:4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数学教案(汇总6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活动价值分析:

  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活动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糖果店”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以“小店员”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帮助幼儿理解和综合运用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小班数概念,学习并积累从不同角度观察、比较和思考的经验。

  环节设计分析: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包装盒的颜色和形状不同,并完成形状分类操作。

  第二环节是包装糖果,这个环节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重点落在对糖果的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发现糖果的大小和颜色不一样。第二步重点落在装糖果的方法上,第一次操作后通过师幼讨论总结出方法,在进行第二次操作(自主检查),巩固幼儿按照颜色、大小、数量匹配的经验。

  第三环节为糖果上架,本环节通过“糖果排队”再一次帮助幼儿练习排除干扰,将物体按照颜色、形状、数量这三个维度的匹配。

  延伸活动环节重点是让幼儿发现糖果的排序规律(abab…或abcabc…),但由于活动中涉及的数概念较多,容易产生干扰,且排序对于本班部分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因此此环节教师可视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反应及活动时间随机省略或开展。

  【内容与要求】

  尝试在看看、比比、数数的装糖游戏中,根据物体大小、颜色、数量等相关概念进行匹配,感受和老师同伴一起包装糖果的快乐。

  【材料与环境创设】

  方形、圆形、心形包装盒(附带各种标记)和卡片,大小、颜色不同的糖果,演示PPT,数字卡片,点卡等

  【活动过程】

  一、包装盒分类(区分包装盒形状、颜色,并将包装盒按形状分类)

  导入语:宝贝们,小二班要开糖果店啦,今天请小朋友一起来包装糖果。

  关键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手里的包装盒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

  2、那么不同的包装盒要送到不同的桌子上可以怎么送呢?

  小结:要让盒子的形状和桌子上的标记一样,这样就送对了。

  二、包装糖果

  导入语:盒子送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包装糖果了,看看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糖果。

  1、糖果什么样(发现糖果颜色、大小不同)

  关键提问:这些糖果有什么不一样?

  2、糖果怎么装(初步尝试根据包装盒上的点卡提示,按数量、大小、颜色装糖)

  第一次操作

  关键提问:小卡片告诉你什么?包装盒里应该装了什么样的糖?(PPT演示)

  小结:原来小盒子告诉小朋友要装几包糖,几包大的,几包小的,几包红的,几包绿的。

  第二次操作

  关键提问:你们的糖果都装对了吗?(自主检查)

  小结:小二班的宝宝根据点子的大小,颜色,还有点子的多少来装糖,成功完成了装糖果的任务。

  三、糖果上架(尝试根据颜色、形状、点卡对应把包装好的糖果放整齐)

  导入语:小朋友们,糖果包装好了,可是我们还有任务呢,我们要把包装好的糖果放到货架上,排成整齐的队伍。

  关键提问:你觉得这些糖果应该怎么摆呢?

  小结:既要看清盒子的`颜色、形状,还要让数字卡片和你盒子上的点卡宝宝对应起来。

  延伸活动

  糖果摆好喽!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糖果排列有什么规律呀?(视活动开展情况随机省略)

  活动反思:

  从活动效果方面反思:

  活动通过“糖果店”的情境展开,从包装盒分类到包装糖果到糖果上架,每个环节都有新的任务需要孩子们去挑战,因而很好地保障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和兴趣,积极地和老师和同伴一起观察、比较、操作和讲述,从环节二的操作和自查活动中可看出,幼儿已习得观察点卡,并按照点卡提示进行操作的要领,同时积累了自查和相互检查的经验。环节三糖果上架的操作要求幼儿同时从三个维度来思考和辨别,有一定的挑战,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也都能成功完成任务。而延伸活动中排序规律的探索有助于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从材料准备与环境创设方面反思:

  活动中漂亮的包装盒,真实的糖果等都是吸引幼儿眼球,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有效工具。另外,考虑到方便幼儿观察和操作的问题,幼儿座位安排打破了传统的马蹄形,调整为六人一排面对面坐,这样便于幼儿观察身边及对面幼儿手上的盒子,也便于幼儿操作和归位。活动设计了PPT操作演示,让幼儿直观了解点卡的提示作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细节,例如:将点卡贴在盒身幼儿观察的时候较为不便,可贴在盒盖上;最后糖果上架环节,教师可贴固定小点让幼儿鞥整齐摆放糖果;找规律环节可制作PPT便于幼儿观察等。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萝卜对于小班的孩子是很熟悉的,最近在语言课上学习了《拔萝卜》的儿歌,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经常在课间唱起来,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否能将"拔萝卜"设计成数学活动,我想孩子们会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的。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创设"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从看萝卜--拔萝卜--装萝卜--运萝卜的过程中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并且能把数量一样的进行归类,最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2.准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学习按量归类。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三个箩筐(上面分别有1只、2只、3只兔子)

  萝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萝卜,感知3以内的数量。

  1.出示小白兔

  看看,谁也来到我们教室啦,和小白兔打个招呼。

  小朋友们好,我叫小白兔,我们家的萝卜吃完了,想请大家帮忙拔萝卜,你们愿意帮我吗?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2.目测萝卜数量

  二、拔萝卜,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

  1.自由挑选萝卜,并说出萝卜数量。

  萝卜地到了,请你拔一张萝卜卡片,准备好了吗?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拔出来啦!

  请你数一数你拔了几个萝卜,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你拔了几个萝卜?

  2.听指令取萝卜,并说出萝卜数量。

  请你把你拔的萝卜放到椅子底下,看小白兔拔了几个萝卜?

  这一次要和小白兔拔一样多的萝卜,要拔数量是3的萝卜。

  三、装萝卜,学习3以内数的按量归类。

  1.出示箩筐子

  萝卜多得都拿不了了,让我们把它装进筐里。这里有3只箩筐,请看看箩筐上有什么?

  它们都一样吗?这个箩筐里应该装几个萝卜呢?

  2.装萝卜

  请你看看你的萝卜应该送到那个筐里,边装边说:"三只兔子我送你三个萝卜"。

  四、运萝卜,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今天小白兔特别高兴,大家帮我拔了这么多的萝卜,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抬着萝卜回家吧,我大家吃红烧大萝卜。

  教学反思:

  1、采用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景进行教学,学生对此很喜欢。他们能主动的去探究数学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数学问题。

  2、在计算36+23的方法中,学生想到了很多的办法。但对于我班的学生,两个班级没有一个学生提到竖式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竖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格外的认真和关注,讲解的也十分的细致。

  3、在教学中用啄木鸟诊断病情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通过学生在计算的反馈中能得到他们的计算准确度比较准确。

  4、在学生的书写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字的数位和位置摆放还不够理想。有的同学把横线写的比较长或者比较短等等的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提醒和解决的。因此竖式的书写格式还是我日后作业关注的重点。

  5、个别学生对竖式的写法掌握的还不够理想,还存在着很多细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的帮助和引导。因此,要给他们关注和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图标,记录用的大张白纸、彩色笔。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几何图形片,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数量供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图标,引导幼儿正确地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教师将幼儿的答案记录在白纸上。

  2.游戏:“给大方巾找朋友”。

  玩法:教师将大方巾铺在桌上,向幼儿展示各种色彩、大小的几何图形片,

  请幼儿把各种正方形都放到大方巾上面,鼓励幼儿边做边说:“大方巾我给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3.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4.激发回家找正方形的兴趣。

  向幼儿介绍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画一画、记一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第二天带到班上与大家分享。

  5 . 建议:

  利用户外活动散步时间继续在园内寻找正方形的物体,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6 . 活动结束:

  能指认正方形的物品。

  7 . 附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

  小朋友家长:

  您好!请您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中哪里有正方形,找到了把它记录在纸的空白处(或让孩子画下来),与小朋友们共同分享。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

  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轻重

  1、出示两个沙袋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

  1、课件演示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

  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

  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主题原有经验分析

  在幼儿感受妈妈爱的同时,组织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唱一首爱妈妈的歌,做礼物送给妈妈,以此表达对妈妈的爱。教育活动的展开不仅让幼儿懂得应该听妈妈的话,关心妈妈,爱妈妈,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逐渐摆脱社会化进程中“自我中心”的思维状态,从关注自己到关注别人,从爱妈妈到爱喜爱他的其他人。

  活动内容

  小班数学 《这是妈妈的》

  活动目标:

  1、辨认妈妈的物品,表达对妈妈的关心。

  2、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

  活动重点:

  辨认妈妈的物品,表达对妈妈的关心。

  活动难点:

  妈妈的物品有什么用途,让幼儿有意识的根据用途来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观看展示区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以及用途,基础为下面的分类做好

  二、学习按物品分类

  让幼儿围坐着这些妈妈的物品性分类,只要幼儿说出原因,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如颜色、用途等

  三、幼儿作业

  用书中的妈妈物品更具典型性,作业中弥补实物不足的差距。

  后续反思:

  幼儿对妈妈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当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用品和妈妈的用品有什么不一样,有的说妈妈的化妆品和我们不一样,用的牙刷,穿的衣服、穿的鞋子等等,看来孩子们对自己妈妈的用品还是非常了解的,能说出这些物品的主要用途。

  让幼儿寻找妈妈的物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关心。在说说想想分分的宽松氛围中,让幼儿根据事物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按颜色分类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俺性质来分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作业过程中,幼儿能非常清楚地分出那个施妈妈、爸爸以及宝宝的。但是有的幼儿出现遗漏现象。有的幼儿没有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没有按照蓝、红、绿三种颜色来进行分类。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2”中提出的教育建议是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学过了“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幼儿对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整理照片这个活动。活动通过创设“帮助巧虎宝宝整理动物照片”的情境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物群卡的数量特征,层层递进活动难度。通过形象的动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数量,能够按照不同的数量群归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数量,知道点子可以表示物群卡的数量特征。

  2.能按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3.体验整理照片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点卡标记(3-5),长颈鹿物群卡(3-5),绵羊物群卡(3-5),鸡物群卡(3-5),相框三个,篮子三个,全家福图片。

  2.经验准备:5以内数量的学习经验。

  3.活动重难点:按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活动过程:

  一、复习感知3-5数卡与动物群卡的一一对应

  1.情境创设引出活动内容。

  小动物知道小朋友都有全家福,他们可羡慕了,于是,巧虎宝宝就帮助小动物也拍了全家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复习感知3-5的数量群。

  这是谁的全家福,有几个成员?

  3.物群卡和数字卡一一配对。

  这是绵羊的一家,上面有几个成员呀?我们用数字来表示。

  2.观察并感知相同的数群。

  这是绵羊家,有几个成员?和长颈鹿家的哪一张是一样多的?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

  巧虎宝宝翘起了大拇指,你们可真聪明啊。

  二、根据点子卡将物群卡分类。

  1.出示3,4,5点子相框。

  我们发现他们上面的圆点有什么不一样?

  2.根据相框的点子整理物群卡。

  哪张照片应该要放进这个相框?

  漂亮的`相框增加活动兴趣点,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三、按照物群卡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1.出示无点子篮子。

  2.教师展示整理的方法:一样多的放一起。

  巧虎宝宝想来自己整理照片了。它准备了三个篮子,它先拿出了五只长颈鹿的照片,放在第一个篮子里,又把五只绵羊的照片放了进去,最后把五只鸡的照片也放了进去。

  为什么把它们整理在一起呢?

  3.邀请个别幼儿尝试整理动物照片。

  我们也来试一试吧。这个篮子我想放三的照片。

  四、集体参加,整理照片。

  1.邀请幼儿把小朋友的全家福整理到相应的篮子里。

  老师有好多小朋友的全家福。请你仔细看看跟哪个篮子里的小动物成员是一样多的呢?一样多的放一起吧。

  课后反思:

  学习了“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后,我发现班里的幼儿对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仍然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整理照片这个活动。

  活动根据《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2”中提出的教育建议: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活动通过创设“帮助巧虎宝宝整理动物照片”的情境导入,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物群卡的数量特征,层层递进活动难度。通过形象的动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数量,能够按照不同的数量群归类,在情境中快乐学习数学。

  活动准备充分,动物图片和全家福照片,还有漂亮的相框。在活动过程中,气氛宽松,愉快,幼儿参与积极,认真。过程中我的语速偏快,可以再放慢速度,以便于幼儿理解和消化。在教学中应避免语言的书面化,比如在询问照片中动物的数量时,不应是“有几个成员”可以表述为“有几只小动物呢?”。在活动进行到最后一步,分发全家福请幼儿帮助整理时,可以直接分发,不用再仔细讲解有几个人,应该放到哪个篮子里,显得拖沓,以至于上课时间有点偏长。整理的方法在前面的过程中已经讲明,这个环节便可直接讲明要求,请幼儿自主操作。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是从实物到点再到数字呈现,最后到没有数字和点的过程。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先呈现了实物再出示数字,最后是点和无数字和点。现行的数学理念中可以不用出示数字,只有实物和点子卡就可。活动可以修改为在把照片整理进相框时,整理进去了再出示点子,帮助幼儿能够将实物和点子对应起来。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12-30

小班下数学教案06-23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22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22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8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8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7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6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