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5 10:21:4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3、通过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观察比较,归纳整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集中注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做动作。如:举起右手,指指眼睛,点点嘴巴2、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2、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部分器官,用动手、动眼、动口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二、运动感官,学习新课

  1、动动你的眼睛,找一找(第1题)

  (1)、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找一找,这些算式的非列有什么规律?根据规律,你能很快找到差是7、8、9的算式吗?说一说。

  2、动动你的嘴巴,说说写写(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动动你的手,算算写写(第2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5、动动你的脑子,想想算算

  A: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B: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C: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D: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各感觉的主动参与,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融合在活动中。)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 = 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 ÷ 3 = 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25 × 5 = 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 6个、9个、 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

  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25=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 ÷(75 ÷ 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

  3.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0 ÷ 2 = 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35 × 7 = 245(千米) 70 ÷ 2 × 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 ÷ 50 = 35(时) 1750 ÷(250 ÷ 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例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 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到底有多少解法

  活动内容

  用多种方法解答“归一应用题”.

  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活动过程

  1.出示讨论题: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照这样计算,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多少千克?

  2.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解答;组间可进行比赛,看哪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3.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正归一法:先求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 200÷500×1500

  (2)反归一法:先求要榨1千克花生油需多少千克花生? 1500÷ (500÷200)

  (3)倍比法:先求1500千克花生是500千克花生的多少倍? 200×(1500÷500)

  (4)列方程,解:设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x千克..1500÷X=500÷200

  (5)假设法:假设1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那么,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1500千克,再根据实际÷500即可.200×1500÷500

  4.集体交流探讨,达到共同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 小麦出粉率约85% 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 油菜子出油率约38% 芝麻出油率约45% 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 3/10×2/9 1―1/4 4/5÷1/5 4/5÷4/3

  5/8+3/4 7/12×4/7 7/8+1/4 1/5+1/3 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错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 发芽的个数

  产品的合格率= ────────×100% 发芽率= ───────×100%

  产品总数 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 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 ?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先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解答。

  活动(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活动(五)补充练习

  1.判断题。

  ①五年级98个同学,全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

  ②今天一车间102个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2.应用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3.作业:结合练习二十九第6题进行课外调查。

  【教学反思】

  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鲜活,有意义。。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效果很好。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

  (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

  (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

  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样多.通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同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例1】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2.教学例1:认识 .

  (1)认识一个饼的

  ①出示图片例1.

  ②教师说明:把一个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这块饼的二分之一

  (板书: )写的时候先写一,再写2,最后写1.

  ③学生看图独立想 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 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师提问: 一、2、 l各表示什么?

  学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l表示取的份数.

  师强调:写的时候,注意这条线要写得平直,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

  (2)指导读写

  (3)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析出它的 ,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 .

  教师提问: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 ?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为什么?

  3.教学例2:认识

  (1)【出示图片例2-1】

  教师提问:通过看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给它涂上颜色,涂完后小组讨论判断对错.

  巩固意义: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阴影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三分之一.

  (教师板书: ,读作:三分之一)

  (3)拿出准备好的彩带,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剪下它的

  4.教学例3、例4.

  (l)引导学生每人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

  (2)同桌讨论,教师各组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集体反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样?

  教师贴图:

  (4)判断.

  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是 ,在()里划.

  5.教学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直尺和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标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么写?

  (2)小组讨论,看图.

  (3)群体讨论.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师贴出放大图.

  教师提问: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 ?

  教师明确:把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个这样的 .

  6.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几分之一)

  三、课堂练习

  1.填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把一条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断:

  (1)

  (2)把一块蛋糕切成7块,每块是它的 ( )

  (3)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长( )米.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作业.

  1.小军跑步,他跑了全长的 ,请你在线段上表示出来.

  2.读出下面各分数.

  3.写出下面各分数.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