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7 08:37:39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情景说明:

  《菜园里》是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看图归类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卜、又、心、风”和新笔画“卧钩”,认识本课所学蔬菜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本课案例一开始教师就出示课件把学生带进美丽的菜园里,然后师生互换角色以“实物蔬菜”和“蔬菜卡片名”玩游戏最后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把生活和课堂相结合,让学生乐学、爱学,符合低年级语文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参观,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去哪儿呢?快看!(播放课件,展现一片菜园,各种各样的蔬菜。)大家说说,老师带你们去什么地方呢?

  生:菜园里。(师板书课题3、菜园里)

  师:谁来大声读一读课题。

  生:大声读课题。

  师:你读得真好,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遍吧!

  生:领读课题,全班齐读。

  师:大家看,菜园里的菜可真多啦!今天菜园里的蔬菜瓜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生:想。

  师:大家数一数共有几种蔬菜呢?

  生:(数一数齐回答)有九种。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下位去和它们交朋友,和它们握握手,摸摸它们。看看它们的名字叫什么,认识了卡片上的名字,会读了,就可以取走放在蔬菜旁的一张词语卡片。等到把九种蔬菜的卡片拿齐了就回到座位上坐好!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观察得认真,认字最快,我就给哪一组插上一面小红旗,快行动吧!(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蔬菜,读认卡片,拿卡片)

  师:××组最先拿齐卡片,坐好了,我奖励这一组一面小红旗。请大家坐好,把卡片摆放在桌上,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和蔬菜瓜果交上朋友?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师:我想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字。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表示它的名称的小卡片举起来。比一比,谁找得最快,我就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两遍。

  师:(出示实物蔬菜“辣椒”)大家找一找它的卡片。

  (一名学生举起“辣椒”词语卡片)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找到了,你来领大家读一读。

  生:(大声领读)“辣椒”!

  师:呀,“辣”字边音你读得真准!(生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师:(又出示实物蔬菜“茄子”)请另一位学生领读。

  生:茄子!

  师:你注意到了“茄”字的韵母,再带大家读两遍好吗?

  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茄子”的“子”你们发现了它有声调吗?

  生:没有。

  师:像这样的音节应该怎样读?你还能读得更准些吗?

  生:应该读轻声,“茄子”(生领读,全班齐读)

  (认读“南瓜”“黄瓜”“白菜”三个词语的方法与认读“辣椒”一词的方法相同)

  师:现在咱们来换一换,我出示词语卡片,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找蔬菜,然后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出示卡片。谁愿意上讲台找蔬菜?(指名学生上台找蔬菜)

  教师出示“豆角”的卡片,让学生找出豆角的实物。

  师:他找对了吗?

  生:找对了!

  师:多聪明的孩子呀!带领大家读一遍吧!

  生领读“豆角”一词。

  (认读“卷心菜、西红柿、萝卜”三个词语的方法同认读“豆角”一词的方法相同)

  师相机指导“卷心菜”中“心”字前鼻音的读法,“萝卜”的“卜”字轻声读法。

  师:咱们的游戏就先玩到这,我知道有的小朋友还想玩。这样吧!今天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或是你们的小伙伴玩这个游戏好吗?

  三、了解特点,巩固认识

  师述:小朋友今天个个都挺棒,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都和蔬菜交上了朋友。现在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亮晶晶,观察得最认真!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种蔬菜就说哪种。(小组里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汇报交流。

  生:我看到了茄子是紫色的,弯弯的像只小船。

  生:我觉得卷心菜和白菜的颜色差不多。

  生:萝卜有白色的,还有红色的。

  师: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生:白色的叫白萝卜,红色的叫胡萝卜。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

  生:我还看到南瓜是黄色的,形状弯弯的。

  师:(拿起另一个圆形的南瓜)那这个南瓜呢?

  生:我知道了,南瓜有的是弯弯的,还有的是圆圆的。

  师:你真聪明,还会用“有的还有的”说话呢!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你们喜欢吃蔬菜吗?我们平时吃的蔬菜可不止这些,还有更多呢!你喜欢吃那种蔬菜?为什么?

  生:我喜欢吃西红柿,因为西红柿红红的,又酸又甜,很好吃。

  生:我喜欢吃花菜,花菜像一朵花一样,很漂亮!

  生:我喜欢吃土豆饼。

  师:蔬菜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特别丰富,经常吃新鲜蔬菜,我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四.自主参与,学习生字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蔬菜的名字,咱们要学的生字就藏在这些生字里面,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吧!请大家在课本中找出生字,作上你熟悉的记号,再读一读,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生:同桌、小组或自己找生字,读生字。

  师:我们一起把生字读两遍。

  生:齐读带音节的生字。

  师:要是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师擦掉音节)

  生:教师随意点学生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那些字不用老师教,你们就会认了,你是怎么记住的?来教教大家吧!

  生:“豆”字中间有个“口”字。

  生:“角”字下面是“用”字。

  生:我在“5角钱”上面见过“角”字,这样我就把它记住了。

  生:《中国心》这首歌上面有个心“字”,我就认识了这个“心”字。

  师: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生:“豆角”、“萝卜”我都认识。我不喜欢吃这两种蔬菜,妈妈就教我认会了它们俩的名称。现在我就会认了。

  师:那你现在喜欢吃蔬菜吗?

  生:有一点点喜欢了,以后妈妈做这两种菜时,我会去尝尝。

  师:真乖,希望你多吃蔬菜,身体越来越健康!

  师: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谁来给它组个词!

  教师指名组词。

  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来势就要考考你们了。咱们在去菜园里逛逛,看看你们认识了哪些蔬菜的名字?(出示课件:点击蔬菜词语,学生读对了,词语就会变成相应的蔬菜。)

  生:抢认蔬菜名称“豆角、萝卜、卷心菜、白菜”

  师:老师觉得你们今天真了不起!咱们一起为自己鼓鼓掌吧!(生高兴地为自己鼓掌)

  五、注重体验,写字练习

  师:小朋友很努力,这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有两个字咱们今天不光要会认,还要会写,快看是哪两个字?(出示小黑板,田字格中写有“卜”和“心”及其笔画顺序)

  生:齐读生字,书写“卜”和“心”的笔画顺序。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笔画。(师写“卧钩”)谁来说说“卧钩”像什么?

  生:像个弯弯的钓鱼钩。

  生:还像一个鸟窝。

  师:谁能看着黑板,说说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

  生:书写“卜”和“心”的笔画顺序。

  师:我们一起跟着它写写吧!(全班一起书练习)

  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写,仔细看,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更漂亮呢?(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卜”、“心”字)

  生:“卜”字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生:“心”字的三点位置都不同。

  师: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写得漂漂亮亮的,请大家在书上描红。

  (学生写字练习,师巡视指导,注意写字姿势的训练及时发现鼓励学生)

  师:我喜欢他,写字的样子不错,瞧他坐得多端正。

  师:他写的好认真,“卜”字的竖写得真直。

  师:慢慢写,别着急,一笔一画才能把字写好。

  六、小结课文,课外拓展。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记住了一些蔬菜的名称,认识了4个生字,还把其中的两个字写得漂漂亮亮的,小朋友真棒!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册第四单元“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的训练项目,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学生身边的科学知识很多,我们了解和运用这些科学知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以科学常识为题,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生活中。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力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懂得生活中有许多知识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遵循科学办事。

  2.举办科学常识小竞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在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3.倡导学生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小竞赛,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原理,使资源共享。

  教学难点:

  能清楚,明白地把自己知道的科学道理表达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

  2、准备小红花若干朵。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学问,到处都有科学小知识,你们都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看谁最留心生活,懂得的最多。

  二、自学导读,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要求。

  三、组内交流合作,收集管理。

  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组内同学在一起合作学习,组长把同学提的问题收集整理,做好分工和发言(教师到同学中去,师生共同合作学习)

  四、竞赛开始:

  教师做评委

  1.公布竞赛要求:

  (1)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和整理的科学小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对方回答出科学原理,说对得一朵小红花,说不对提问方说出道理并得一朵小红花,以此交换进行,哪组得花多,即获胜。

  (2)评出个人单项奖,即“小博士奖”“表现突出奖”和“语言最具魅力奖”。

  2.竞赛开始(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总结活动

  1.宣布获胜小组。

  2.评出个人单项奖。

  3.学生谈收获。

  4.教师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与老师都学到了许多我们生活中的学问,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也展示了我们小组合作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的生活,从中会有很多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霉、弗、溶”等7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经过,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生理学家弗莱明以及青霉素应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放射元素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等。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让每个人都为之骄傲的科学家,他就是英国生理学家弗莱明,你们知道他发明的是什么吗?是挽救无数人生命的药品——青霉素。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青霉素发现的经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边读边想,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如何?

  ★边读边画,把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精神的语句画出来。

  ★边读边品,有感情地品读这些语句,体会弗莱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出示重点语句;

  ☆“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从这两个问句中,让学生感悟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位真正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绿色滤液。然后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按照“先……经过……然后……”的顺序,来说明弗莱明的试验研究是有条不紊的,行动是果断的。)

  ★“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马上着手试验。(弗莱明从葡萄球菌到肺炎菌再到链球菌,一项接一项的试验,把研究向纵深推进。)

  4.弗莱明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现青霉素的?此时你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

  [通过细读弗莱明反复试验,发现青霉素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四、课内延伸,加深感悟

  1、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吗?

  2、还有哪些科学家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出示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冯伯尔

  五、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及词语。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阅读,丰富知识

  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神奇的纳米》和《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生存之道》两篇课文,并交流读后的收获。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许多科学发明、科学创造都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开始的,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造,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出示第4段。(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画写唱等等)

  附板书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

  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④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①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③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④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③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④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③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③

  调查日期:20xx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工:

  组长:叶青

  调查统计:楚雪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何阳

  走访家长:姚凡李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刚

  时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

  2、知道汉字的排列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掌握反义词。

  3、读懂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

  4、读成语故事,学会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成语。

  5、通过语言乐园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对待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知道汉字的排列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掌握反义词。

  2、读懂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

  3、读成语故事,学会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成语。

  教学难点:

  1、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正确书写字母的大小写。

  2、反义词的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通过语言乐园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对待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

  2、知道汉字的排列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正确书写字母的大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同学们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转一转吧!

  2、出示声母、韵母表挂图。

  3、出示字母表。

  启发观察、思考:哪些字母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母是新出现的?

  二、教学汉语拼音字母表

  1、教师范读、讲解:

  (1)字母表中的字母按一定顺序分成四行排列,读起来琅琅上口。

  (2)读字母表时,要读名称音。

  2、依次出示写有字母的卡片,再次范读。

  3、教读名称音,出示小黑板,揭示字母读音规律:

  小黑板(一)

  A O E I U X

  A o e I u x

  师讲解:这6个字母的名称音和我们学过的读音一致.请齐读.

  小黑板(二)

  H R W Y

  Ha ar wa ya

  师讲解:这4个字母的名称音,读与a相配而成音.(教读)

  4、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教读。

  5、教师小结,揭示学习《字母表》的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字母表》,今后要用它按音序法查字典,因而大家要背熟它。

  6、指导、检查背诵。

  三、看图说词

  1、出示卡片。

  2、做游戏:找朋友。

  师:要做好这个游戏咱们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请同学们拿出要求你们昨天准备好的字卡,同座位两人互相认认。游戏准备开始了,请一个同学出示图片,另一个同学用字卡组成相应的`词。

  3、将图和字卡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开动脑筋,想一想还能像这样说几个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

  2、读成语故事,学会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成语。

  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成语。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句子

  1、自由读31页的三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2、指导朗读。

  二、读成语故事

  1、借助拼音自由读成语故事,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请作上记号。

  2、说说你读了故事后知道了什么?

  3、同学们说得真好,后来人们就用成语“专心致志”来形容一人做事非常专心。

  4、成语积累:

  像这样的成语你还能收集几个吗?请把它们积累起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语言乐园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对待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乐园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对待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比赛,比说、比写、比动脑,想参加吗?(想)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二、比说反义词

  1、自由读32页的要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反馈。

  3、分四人小组活动,限时五分钟,看哪一组找得多,将得到一朵红花。

  4、学生反馈。

  三、比写生字

  1、观察要写的六个汉字,说说怎样才能把字摆在格子的正中间。

  2、请学生脱手书写,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三个一要做到。

  3、进行评比

  同座同学交换,如果你觉得他写得还不错,请给他插上一面小红旗,如果他有没写好的地方,请你给他指出来。

  四、比动脑

  1、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请学生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你看到它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看谁想的合理,说的多。

  3、板书:红、香

  分四人小组进行活动,想想看见这两个字,你有会想到什么呢?比一比,哪一组想的合适,想的多。

  4、全班交流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赢得了一朵又一朵的小红花,你们真棒!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住( ) 像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能初步认识课文中的一类和二类生字。

  2. 能看拼音熟练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3. 朗读课文, 培养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参加讨论,发表见解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2.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排演课本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充分利用彩色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2. 通过讨论展开想像,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言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狐狸和乌鸦》。看,乌鸦来了(出示书中乌鸦插图),小朋友,你从它的'打扮上可以看出它是一位( )。她找到了一片肉,可高兴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2、这时候一只狐狸(出示书中狐狸插图)出来找吃的,它看到了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它怎么样?

  出示句子: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看图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狐狸特别想吃那片肉,所以它就去想办法了。课文的2---5自然段就写了这个过程。请同学们打开书,边读边画(出示自读要求:狐狸对乌鸦说了什么?用“~~~”画出来,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又有什么反应?用“——”画出来。)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2---5自然段

  1、交流:出示2---5自然段 狐狸说的话是( ),乌鸦的反应是( )。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读

  (2)“眼珠一转”说明什么?

  (3)狐狸是真心向乌鸦问好吗?板书:您好

  (4)感情朗读

  (5)乌鸦什么反应?板书:没回答

  3、学习第二次对话

  (1)狐狸说话前是什么表情?你能赔个笑脸给我看看吗?

  (2)齐读句子 板书:孩子好吗

  (3)乌鸦听了什么反应?没回答为什么要看它一眼呢?板书:看一眼

  4、学习第三次对话

  (1)出示句子 找一找狐狸一共说了几句话?

  (2)男生读第一句 这句话说了什么?读好“真漂亮”板书:漂亮

  女生读第二句 这句话说了什么?读好“嗓子真好”、“谁”板书:嗓子好

  (3)感情朗读

  (4)出示乌鸦和麻雀图 你觉得谁的羽毛好看?

  请学生试学乌鸦的叫声,你觉得好听吗?

  (5)狐狸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总结:乌鸦的羽毛本来就没有麻雀好看,叫声谁都不爱听,可狐狸却偏说好看、好听。像这种明明不好却说好的话,我们就叫它“奉承话”。板书:奉承话 齐读两遍。

  (6)乌鸦听了奉承话是什么反应?板书:得意 唱

  结果怎么样?(幻灯演示肉掉下的过程)

  (二)学习第6自然段

  出示句子 什么叫“一溜烟”?为什么要跑这么快?

  四、拓展说话

  此时的乌鸦正伤心的哭呢!(播放哭声:呜呜……我真后悔呀……呜呜……)

  (出示小朋友打电话的图)谁来打个电话安慰它一下。

  五、对照板书,完成练习,总结全文

  1、狐狸对乌鸦说了( )次话。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乌鸦喜欢( ),所以上了狐狸的当,嘴里的肉掉下来被( )。

  2、乌鸦该吸取教训了。出示: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反复朗读句子

  3、你们还想对狐狸说些什么呢?板书:上当受骗

  六、作业

  1、学习生字

  2、编故事: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之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

  2、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并背诵。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初识陋室。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代诗人。与柳宗元齐名,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王安石称他“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诗豪”,著有《刘梦得文集》。

  诗人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本文就是作者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所作。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4、这是一篇铭文,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

  5、译一译:

  (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①陋:狭小,不华美

  ②名:作动词用,出名,有名

  ③灵:灵异,神奇。这里作动词用

  ④惟:只

  ⑤馨:能散布到远处的芳香,多用来形容德行的美好

  ⑥鸿儒:大儒。这里指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⑦白丁:白衣,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教养的人

  ⑧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⑩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有什么简陋呢。

  (2)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文大意

  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居住就会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显灵异了。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是美好的,(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漫上台阶,青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在这里)谈笑风生的是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没有缺乏文化教养的人。可以弹奏朴素无华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达官贵人家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文书使身体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简陋的居室,但只要君子居住在这里)这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二、理清思路,感受陋室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以“(),()。(),()。”起兴,引出陋室。并用“(),()”一句统领全篇。

  然后用“(),()”写室外环境之清幽;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用“(),()”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予以强调,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思考感悟,走进陋室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

  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

  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思维角度:主人、环境、交往、生活)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

  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衬托,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这两句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

  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小结: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是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故而陋室不陋。

  4、主题思想:本文采用()的写法,通过(陋室环境),(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志

  陋室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四、合作探究,品读陋室

  1、课文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

  (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历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3、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不但说

  明了“陋室”不“陋”,而且化用典故,以古代名贤自喻,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五、仿写阅读,探究陋室

  1、纵观全文,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注意:用现代人的眼光辩证的看待刘禹锡)

  称颂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批评的是:消极避世,脱离劳动人民,多了书生气质,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境界。

  2、阅读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陋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来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呢?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