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则例话,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课文是按一定的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阅读短文,初步懂得把握课文叙述的方法,懂得为什么要了解叙述的顺序。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懂得把握课文叙述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
教学构想
自学例话,全班分小组,结合本组学过的课文,讨论课文叙述的顺序。然后自主选择第七册《课外阅读》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阅读思考,再与同桌或小组同学讨论。
教学准备
复习本组课文,预习《课外阅读》。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文章的叙述总有一定的顺序。有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了解叙述的顺序,文章的内容就理解得更深刻了,同时对我们习作会有所启发。
二、自学例话,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例话,思考:
(1)阅读文章,为什么要了解叙述的顺序?
(2)例话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清楚的?
2 指名学生回答。
3 全班分小组,结合本组学过的课文,讨论课文叙述的顺序。
4 小组推荐同学在班上说说。
三、自主合作学习
1 自主选择第七册《课外阅读》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阅读思考,再与同桌或小组同学讨论。
2 组织汇报交流,同学互评,教师相机指导。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阅读《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读写例话]
了解叙述的顺序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课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带“鼎”字的词语
1、老师示范写“鼎”字,请学生注意字形、笔顺。
2、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三足鼎立、一言九鼎、鼎力相助、鼎鼎大名、人声鼎沸)
二、 认识“鼎”,引入新课
1、谁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世纪宝鼎“,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
三、 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指导读好难读的长句子。
3、说说初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四、 重点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图画,想想世纪宝鼎的样子,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提出不懂的语句,互相交流怎样读懂。
五、 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世纪宝鼎的赞美
六、 布置作业
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课件,请学生指导图介绍世纪宝鼎的`样子。
2、课文除了写宝鼎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桌互相议议。
2、讨论交流。
重点弄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相机引导理解“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希冀”等词句。
3、练习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三 、浏览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己浏览,体会,然后相互交流。
交流时,鼓励学生的点滴体会和发现。如介绍鼎的样子,条理很清楚;用数字写了鼎的高,还介绍了它的象征意义;许多词语,句子写得精练,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等。
四 、练习模拟赠送宝鼎
1、同桌两人互练,一人作为中方代表,一人作为联合国接收礼物的代表。先共同商量,互相该怎么说,再练一练。
2、请几组上台表演,共同评议;介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得体。
五、综合练习
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小组之间互相说说,然后汇报。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并写200字左右的简要说明。
【板书设计】
23 世纪宝鼎
一、总写中国赠送世纪宝鼎
二、具体介绍宝鼎的外形、结构、象征意义
三、总结赠送世纪宝鼎的伟大意义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入境悟情,并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课文“放鱼”与“得到启示”部分的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品词品句,体会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话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简述课文主要叙述顺序。
2、提问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钓鱼部分)
(1)“我”钓到一条怎样的鱼?
(2)钓到这条鱼后“我”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得意,欣赏)
3、指名配乐读,生边欣赏画面边体会当时作者与父亲的愉悦心情。(播放课件:“我”钓到鱼的过程。)
二、 思维拓展、迁移
过渡:是啊,在这么美的夜晚,钓到这样大的一条鲈鱼,真是一件人生快事啊,如果你就是当时文中的那个小作者,想想看,你准备怎样处理这条鱼?(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1、生写自己的处理方法在纸条上。
2、抽生说说自己写的内容。
3、指名部分学生把自己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三、 学习“放鱼”部分
过渡:同学们的处理方法丰富多彩,但文中的“我”的父亲却叫“我”把鱼放回湖里去。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后面的内容,找出放鱼的内容。
1、抽生说放鱼部分的'段落(4-9自然段)
(1)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思考内容)
a、请找出父亲动作词、神态词、语言,联系这些词语想想父亲是怎么想的?
b、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体会“我”当时心理的变化。
(2)抽生解决“思考”中的问题。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4)指名朗读,抽生,师适当点拔。
(5)抽两小组分角色朗读。
2、最后“我”放了“鱼”吗?为什么要“放”?“我”愿意“放”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我不愿意放?
3、讨论: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放鱼回湖?
(1)抽生汇报。
(2)师。
四、 学习“得启示”部分
过渡:尽管“我”极不情愿地放鱼回了湖,但这件事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从中得到了一个终生受益的启示。作者受到什么启示呢?
1、自由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边读边把你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抽生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相机出示课件)
(1)齐读句子一,想想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诱惑人的“鱼”。)
(2)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句子二,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勇气和力量。)
a、联系课文内容“放鱼,留鱼”来理解第一句话。
b、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
3、看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实例1、2、3),边看边想:诱惑人的鱼是什么?道德的“是”与“非”又是什么?
4、拓展,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些诱惑人的“鱼”,如果再一次让你处理刚才你钓到的这条大鱼,你现在又会怎么处理它?写在纸条上。
(1)抽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2)指名把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5、师。
6、齐读最后两段话。
五、 延伸:
说说自己学了这课文后得到的启示或感受。
板书设计:
29
放 钓 留
鱼
的
启
示
是 非
道德 实践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4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评画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4、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练习想像,渗透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评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教学难点:
想象画的内容,感受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对“参赛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书设计:
谁该得第一
(评价标准):
(作品名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参加过绘画比赛吗?今天我们以评委的身份去参加一场比赛。
(学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一)小组内朗读,互相检查读音。
(二)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绘画金灿灿宫殿清澈强盗金箍棒打滚儿
(三)把这些词语和句子带到课文中去读,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小朋友画画,他们分别画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画这些?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怎样与大家交流。
3、读完后分配好角色后练习朗读。教师参与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让我们听听参赛的小选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作品的?
(二)展开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观
1、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认为谁的画该得第一名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展开讨论)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有些为难,到底采用谁的'意见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咱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吧!
(或以不同标准评出单方面最优,或评出并列第一)
全班根据方案进行评选
3、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起个名字吧!(板书作品名称,依评选结果对号入座)
三、拓展:
你想画什么?
像参赛的选手一样讲一讲你这幅画的内容。
四、作业:画一幅画,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家长。听听他们的评价。
教学反思:到底誰该得第一,孩子们在讨论中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也能够因此受到启发,从而自己画一画,写一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啄木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第5单元主要以“动物”为主题,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了解有关啄木鸟的知识,另一方面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全体学生都比较喜爱语文课,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特别喜欢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读练习。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设计思路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啄木鸟、喜鹊、猫头鹰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积累知识的能力。课堂上,大家交流自己搜集的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2.在学课文之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读;学课文之后,再进行回顾性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围绕“是不是猫头鹰、喜鹊的本领不如啄木鸟”这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
4.创设情景,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小组成员合作编排小品并精心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能力。
5.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知识通过“自我介绍”等方式进行交流。这个过程可以使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从书本、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参观访问等各个渠道获得的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14个二类生字,认识“言字旁”。
2.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课。
1.交流搜集的资料。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猫头鹰图片):谁认识这只鸟?(出示生词“猫头鹰”)谁认识这个词?(指名读。会读的同学一起读。)
(2)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关于猫头鹰的`知识,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介绍?
【这个环节重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开拓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多媒体出示教师收集的关于猫头鹰的知识。师生进行交流。
(4)用相同的方法请出喜鹊和啄木鸟。师生共同交流有关喜鹊和啄木鸟的知识。
2.引出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多媒体展示生病的苹果树请猫头鹰、喜鹊、啄木鸟治病。)师:这三种鸟到底能不能帮苹果树治好病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第2、3、4自然段。
【这个环节重在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3)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提问:
①猫头鹰是怎么说的?谁来读猫头鹰的话?反复朗读并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②猫头鹰不能帮助苹果树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同样方法读喜鹊的话。
(4)教师重点指导啄木鸟这一段。
①(多媒体出示词语:敲敲、找到、捉出。)读词。让学生做动作表演,理解词意。
②把这三个动作连起来,说一说啄木鸟是怎样捉虫的?
③说说苹果树的病是怎么治好的?
(5)分角色表演,读第2、3、4自然段。
(6)苹果树的病好了吗?找出来读一读。
(7)四人小组讨论:是不是猫头鹰、喜鹊的本领不如啄木鸟呢?
【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做出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8)分小组按课文内容编排小品。按小组来表演。再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这一环节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重在培养协作精神、自编自导自演的才能及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发散思维训练。
师:除了这几种动物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呢?请同学们戴上头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它们的知识。
【将课本知识有效地扩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将适合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总结。
师:我们不但知道了有关猫头鹰、喜鹊、啄木鸟等许多动物的知识,还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道理。今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动物,做动物的好朋友。
评析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当学生心中有疑问时,能做到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巧妙点拨,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大家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了知识,感悟了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目标预设
1、“我会说”:能正确读出平翘舌音,边鼻音八个声母,并感受它们读法的不同之处,能正确连线。
2、“读读比比”:能说出每组字的`异同处,逐步养成仔细看,认真写,牢固记的良好的习惯。
3、“我会找”:能找出图中哪些字的偏旁是三点水,那些是走之底。
4、“我会读”“读读说说”:能正确读出题中词语,会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画鸡》,试.总结背诵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绕口令
2、 讲清要领:要想读得快准,就要弄清字的读音
3、 展示和比赛
4、 小结过渡
二、我会连 学字母
1、 出示卡片,齐读,抽读。
2、 齐读题中汉字
3、 教师黑板示范,完成第一组的连线
4、 学生自连二、三、四组。
5、 同桌互相纠正
二、读读比比,写汉字]
1学生自渎题中汉字
2讲析“第一组”
(1) 认读两字
(2) 比较异同
(3) 同法比较其他几组。
三、我会找,学偏旁
1、 板书三点水,走之底,学生自读两个偏旁。
2、 创设情景
3、 出示板贴画。男女比赛找“苹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情景,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当主持人吗?
二、我会读,学词语
1、 学生自由读,教师强调要求
2、 同桌互读,强调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3、 抽学生读,师生评
三、读读说说,用词语
1、 读句子
2、 说句子
3、 扩句子。
四、读读背背,积累词语
1、教师读《画鸡》,指导学生看图,简介诗意。
2、学生读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 学生背诗。
4、 请背得又快有准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样背下来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范读(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⑵学生自由练读。
⑶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题目一看就知道,怎样改变一下来概括主要内容呢?(这篇写景的短文,主要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
⑷给课文划分段落。
提示课文那几小节直接写三亚日落的美景?3—5节可以作为一个段落。课文第一、第二小节分别作为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练读第一节。
2、指名读第一节,相机正音。
3、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看三亚落日的总体感受怎样?理解“美妙绝伦”和“一点也不……逊色”的意思。
4、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5、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样有诗意呢?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1、指名读课文。
2、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
3、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
交流:
海:蓝透了
椰树:挺拔俊秀碧玉一般
海鸥:洁白
沙滩:金灿灿亮闪闪软软
4、小结:的确,三亚就像同学们描绘的那样,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你们看,那里的天和海蓝极了。(引读: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挺拔俊秀的椰子树……沙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作者抓住了海、椰树、海鸥等富有热带风情的景物来描写的
5、同学们,你们喜欢三亚的热带风光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检查生字词
⒈出示生字词。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悄然无声
2、指名朗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悄然无声”的“悄”要读“qiǎo”。
六、写字指导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2、做课堂练习。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i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
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教学培养和增进学生的自渎自学课文的能力。
3、学习本课会认的6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4、说说是怎样发明吸尘器的。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
教学准备:
304e小高的电子备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
(1)课文写的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出示吸尘器图片)
(2)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读音读正确。
2、抽读生字、新词,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3、检查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2)指定学生评估朗读效果。
(3)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1——6):
1、出示第一幅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3、分角色读读。
4、思考:车厢里的乘客会怎样想?
5、假如你就是一名乘客,你会怎样做?布斯是怎样想的?
学习第二部分(7——14):
1、根据课后的默读提示自学课文
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话对他有什么启发?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再说说自己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体会。
2、全班交流
(1)理解句子:“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2)妈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3)出示第二幅图,看看布斯在干什么?文章中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默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布斯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
(放找蒙趴吸取)
放声朗读,体会布斯的执著精神。
(4)你觉得布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15):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布斯说些什么?
3、这件事对你思考问题有什么启发?
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采集发明小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3.向小姑娘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提个问题,请你们敞开心扉,把真实的想法谈出来。假如我们的亲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开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难,你是就此为止还是努力负责到底?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他要赠送你非常喜欢的物品,你是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中的小姑娘,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学生自己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谈收获
1.地点:海滩上;时间:夏天。
从“小姑娘穿着连衣裙,在太阳底下”,“额头上沁出汗珠”,“火热的太阳”可以看出。
2.人物有小姑娘、画家、老爷爷三个人。
三个人互不相识,画家让小姑娘看衣服和画夹;老爷爷劝小姑娘回去,要帮助她代看画家的东西。
三、小组讨论
1.课文中写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中谁是主要的?
2.课文写了小姑娘的什么事?从哪能看出她的可爱?
课文写了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画家故意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起后,又还给了画家。
写她的模样的词句:“小姑娘闪着明亮的大眼睛”。
写她的神情、动作的:“把刚拾到的贝壳捧给画家看”、“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边”。
写她的语言的:“我答应了叔叔,一定等他回来”、“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
(通过这些描写,觉得小姑娘非常可爱,;心灵很美。)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①在画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举动?说明什么?
当画家问她话时,她“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从这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聪明。
②当画家委托她看衣服时,她“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说明什么?(乐于助人。)
③画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贝壳为什么“笑了笑”?他来到这是想到礁石那检贝壳吗?
(不是。画家游向礁石,是为了给小姑娘捡更好看的贝壳。因为他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画家“笑了笑”的时候,心里可能就是这样想。)
④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爷爷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
(答应了画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负责做好,自己说的`,就得坚决做到底。)
⑤画家叔叔终于回来了,他把捡到的贝壳给小姑娘看,还向他介绍,让她挑,小姑娘有没有要?她是怎么回答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绝不是为了得到漂亮的贝壳。“灿烂夺目”的贝壳很有诱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羡慕和夸奖。由于她内心是纯洁高尚的,所以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更没想过帮助别人应得到回报。)
⑥画家“感动极了”,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小姑娘帮“我”看衣服和画夹,花了这么多时间,“我”送给她喜欢羡慕的贝壳,她却不接受,这太让人感动了,“我”得想个办法。)
⑦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眼圈为什么红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小姑娘会这样做,她的心灵是那样纯洁美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⑧你想怎么赞美小姑娘?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泪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晋祠的山和树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晋祠
1、师述:是啊!晋祠座落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麓中,是一大片古建筑群。有近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美景如画,在苍都的树林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古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丽,常常地吸引作家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晋祠的美丽。
2、齐读课题
①同学们晋祠的“祠”是平翘音,来大家再读一遍,而且祠是“示字旁”,这儿只有一点,大家用手写一写。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练。
2、分词出示生字词,大家刚才把课文很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准读顺吗?现存老师来检查一下。
草木萧疏拾级登山周柏唐槐虬枝弯曲老妪负水偃卧草蔓荫护
3、师述:现在,请你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找到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指名回答
②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③齐读这一自然段
④老师板书:在山、在树、在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晋祠的美在山,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晋祠的山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①生:巍巍的长长的
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晋祠的山这两个特点?
生:从这个拥字体会到:这个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问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谁来读读,传递出这脉脉温情。
再指名读这一句
②师过渡:刚才你们读的这一句话写出了山的形美,晋祠的山不仅形美,而且色彩也很美,出示课件,看这两句多工整啊!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晋祠山西幅绚丽的画面。
谁来读读这两句,男女生配合读
师评价:真美,真让人感
师述:同学们,通读你们读,让我感到晋祠的春、秋天太美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晋祠山春、秋的景色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夏、冬之景呢?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述:因此作者说“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谁还能通过自己的读表达这种情感。
③师述:是啊!作者在这一段抓住了晋祠山巍巍的、高高的,四时景色皆宜的特点,写出了晋祠山的美,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晋祠的美不仅在山,而且在树。
2、指各读第4自然段。
思考:晋祠的树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3、学生概括:古老苍劲,还有什么特点(造型奇特)
你们能用不仅……而且……来说说晋祠树的特点呢?
(1)说到古老苍劲,我们不得找到作者写到的两棵树,它们就是:周柏唐槐。
(2)我们反从他们的名字上,周柏,唐槐就见它们的古老。那么我们再来读读描写他们的句子吧!(指名学生读)(出示课件)
(3)大家自由读这两句话,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晋祠树的古老苍劲。
学生抓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等体会
指导朗读,读出苍劲有力
(4)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先看看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姿态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唐槐的古老苍劲)这是这两棵树的相同点
B作者在描写周柏、唐槐同样古老苍劲时,还写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读句子,这两棵树还有着怎样的不同
师小结:周柏还有稀疏的特点,而唐槐则是茂密的美
教师小结:课文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出了周柏、唐槐古老苍劲,又各具疏朗,浓密的特点,可谓是匠心独运。男生、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下作者这独具的匠心。
晋祠的树,不仅周柏、唐槐具有古老苍的特点,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树,元不显出苍动的风骨。
(5)前面我们说晋祠,树不仅美在古老苍劲,还以造型奇特见长,现在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造型奇特这个特点的呢?
默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晋祠的树造型奇特的句子。
谁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名读。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的偃如老妪负水,低下去的树像一位老婆之背着很重的水,被压弯了腰,有的挺拔的树,像一位壮士屹立在天地之间托起了天,你们看这树的形状奇特,说说晋祠的树有哪吸哪些奇特的造型吗?有的弯如虹桥,有的大如巨伞,像这样形状其特的还不止一棵、两棵呢?
你能发挥一下你的想像,仿照这两句说说,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生答(不一而足)
师述:这其中造型最为奇特,当数晋祠圣母殿前的左扭柏,这就是左扭柏,来我们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比较一下把红颜色的句子换成括号里的字好吗?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与学生一起作者的用词准确细致)
师评价:作者就是这样细致而准确、生动,多角度的观察地写出左扭柏高大,左扭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
漫步在晋祠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满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配乐齐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在古老苍劲,造型奇特的古树荫护下晋祠的美丽。
板书:
美丽的晋祠
在山,巍巍的,高高的,拥
在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在水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