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用“有人……有人……”写一句话。
1)读例句,说说人们在湖边干什么。
2)想想在什么时候,人们会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
3)先指名说,评议。然后独立写一写,写后自己读一读。
2、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第3、5两题。
3、完成同步练习上的一些作业。
打卷柳叶多干净
低头小花多精神
煮熟小鱼多高兴
烤热湖水像镜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采访录音和提示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进行采访。
2.根据采访录音,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展开想象,写具体。
3.用学到的方法,按采访要求采访本班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然后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将习作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人,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昨晚大家看“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活动,将其表演出来。
2.教师: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为明天社会的主人,我们了解并学会采访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例文,认识采访活动
1.指名朗读采访例文,思考:
(1)采访录音中被采访的人是谁?采访什么事?
(2)采访材料中说的是戚老师哪个方面的事?其中有几件?哪一件最主要?“风雨无阻”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出戚老师的什么优秀品质?
2.:蔡强同学的采访录音介绍的是戚老师为学生补课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补课。戚老师为朱志成同学补课不是一次。因此,我们习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写。显然,“雪夜补课”应作为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3.指读“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这段话哪些地方可以具体地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同桌互说)
(2)将“雪夜补课”段完整地写下来。
①先写什么?②再写什么?③最后写什么?
(3)请同学完整地说一说。
4.再读全文,思考:
(1)写戚老师补课的事,除“雪夜补课”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习作里怎样处理呢?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轻轻地、快速地通读采访例文,讨论:根据这个采访录音,怎样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记叙文?
(1)的开头你认为可以怎样写?
(2)对戚老师“雪夜补课”和“电话补课”两个事例,怎样接着开头部分写出来?
(3)怎样结尾最能表达朱志成和你对戚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4)结合讨论,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完整的记叙文。
2.学生读文,教师指导修改。
3.教师:
填空:根据采访录音写文章,在了解录音内容之后,先从确立________,再选择________,然后将重点材料写________,最后按记叙文的要求将________。
四、揭示要求,循序练习
1.同桌交流学校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按采访要求进行采访,然后文。
2.指名口述,教师指导集体评议。
3.练习写稿。
板书设计:
习作2
确立中心
选择材料
展开想象,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 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 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师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 说 话
陈旧 新奇
会 走 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单元复习
单元要点:
1领略祖国山水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及段落。
4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诵读品味语言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表达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一、字词
洞庭 江南 玩赏 无瑕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敬亭山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描写山的词语: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ABB: 白皑皑 AABB: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多音字:卷[juàn][juǎǖ] 似[sì][shì]转[zhuàn][zhǎun]
重[chóng][zhòng]
二、 日积月累
1、 背诵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背诵第二课《桂林山水》全文;
3、 背诵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自己喜欢的段落。(建议选背课文第七自然段)
4、 背诵园地中描写祖国山水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三、课文重点内容
《古诗词三首》,
1、读古诗词,说说词与古诗的不同。默写古诗。注意“亭”与“庭”的区别,写好“庭”
2、注意个别字词的意思。厌?;闲?;和?潭面?谙?蓝?尽:完;胜:强过超过;如:如同;谣望:远看。
3.、说诗句的意思。课后三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当时因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最能表现这份心情的诗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尤其是尽、孤、独、闲。
《望洞庭》诗人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秋月洞庭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青螺”指的是君山。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山水秀美的诗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忆江南》是诗人对江南的赞美,“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的感情。
运用:清晨,我来到洞庭湖,远远看到君山迷人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吟颂起刘禹锡的诗句: ;近看湖水被朝霞染得通红,又吟颂起白居易的诗句: 。
《桂林山水》,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桂林山水的,还要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对身边一二处景物的描述中。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谰、瑕、攀、泰、峦、绵”的'写法,“红叶似火画卷倒映迷蒙”的读音
2、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突出漓江的水的特点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将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比较,将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的意思是天下第一。
3、桂林山水真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画卷中有山、水、竹筏小舟、云雾、绿树红花等景物,让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与这句有前后照应的是“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仿照课文第二三段仿写,读读。
5、《课堂》P3第4题P4第6题第(1)题,(可讲可不讲)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复习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浙、臀、擦、蜿、蜒”《课堂》P6第4.5.6题
2、作者游览的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文中还有一条线索:作者多次写到了水。途中“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口流出来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
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很有气势,再写了洞口,特点是很宽,然后写了外洞,特点是大。
“孔隙”的特点是窄小。表现在:a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见书b船的进出方式是: ,c乘船必须 d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内洞的特点是黑、大、奇,重点写了奇的特点。
3、读句子,说说从带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见书P11
《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既按照浏览的先后顺序,又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生字
2、填空: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第2段从高到低,由近及远,依次写了天山的雪峰、雪水、雪水汇成的溪流(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又解释了盛夏进入天山凉爽的原因)。第3段依次写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第4段着重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水:无限生机;树:相映成趣;花:耀眼绚烂)
4、第5段换种说法。
《语文园地一》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略 习作:即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我的发现:排比句式,这样写,不仅使语言优美,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4、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背一背,用一用
5、宽带网:是本组走进千山万水的拓展内容,了解五岳,五湖
第二单元复习
单元要点:
1懂得诚实、首信比金钱更重要。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及段落。
4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诵读品味语言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表达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一、字词
维持 财富 精湛 器重 属于 百货 情形 道德 号码 橡皮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拨电话 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AABC: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多音字:卷[juàn][juǎn] 似[sì][shì]转[zhuàn][zhǎun]
重[chóng][zhòng]
二、 日积月累
1、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2、说“信”
确实地相信叫确信。非常地相信叫深信。
坚决地相信叫坚信。忠实地信仰叫笃信。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自信。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
三、课文重点内容
专题是“以诚待人”。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中彩那天》,找出母亲讲的话和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语句,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德、属、驶、惑、拨”
2、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说说“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一共八小节,向我们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梦想:它想象了自己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体验,告诉我们种子生长的艰难过程以及它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种子如儿童,作者借此来告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坎坷,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克服,只要有梦想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表达了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
学情分析:
儿童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向我们阐明,文字质朴、亲切,但含义深刻,学生领悟有一定难度。要抓住诗中难点,借助多种渠道体味感知,进而突破。最好能与学生自身经历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褐色、积攒、絮语、盟誓、酿造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把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录制课文录音;任意植物的种子;种子生长过程的;音乐。
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繁衍;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出示任意一粒植物种子)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种子)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交流课前掌握的植物生长信息)
2、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听,它在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梦呢。(板书:梦)(播放学生录制的课文录音)
[点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以孩子的童音读出课文内容,拉进了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没有发芽的种子的一种稚嫩。]
3、说说看,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学生谈)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梦》。(板书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以孩子的感兴趣的视角切入主题,用孩子富有童趣的声音作为引导,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集中在:种子的梦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做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2、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预习:
交流作者资料。
检查生字新词。
[点评:这一环节将会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需要学生认识记忆的生字词,在出示过程中,用红色突出易错笔划,引起学生注意。]
4、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5、全班齐读。
[点评:学问,学问,有问才会学,质疑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三)深入学习,提升认识:
1、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过之后,你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吗?(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种子梦想自己从播种到发芽,到开花结实,再到最后不断繁衍。)
2、种子梦想了自己最终能够开花结实继续繁衍的生长过程,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再来读一读文章。
3、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第1-3小节讲述了埋在土中正在生长的'种子;在具备一切生长条件下(第4小节),种子发芽(第5小节)。随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第6-7小节),最终结实繁衍再生长(第8小节)。
4、出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5、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粒小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什么感觉?
[点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谈感受,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形象画面,初步体会种子生长的艰难。]
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种子生长的历程。
7、有了梦想就要去一步步的实现它。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文。
8、交流。(学生谈出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即可。)
9、既然有努力也有帮助,那我们就来找找看,种子都做出哪些努力?都获得了哪些帮助?
10、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将找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互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深层含义。
11、全班交流:
(1)努力:
A、对困难的克服。
找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冰冷冰冷、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自己的付出。
交流相关词句。(根须吮吸、冲破、积攒力气、伸展、挤碎、倾心交付)谈谈你的体会。
结合两部分的努力,说说你的感受。
(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12、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
1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配乐)
14、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发芽开花结实繁衍,过程中要有自己努力,还要有其他事物的帮助。虽然会遇到坎坷,但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不变。
15、有没有同学也要来谈谈你的体会?
[点评:教师小结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他们会结合学过的《枫叶如丹》,将植物的生长与人的成长相连。自然抓住文章的难点。在此谈出体会,不仅仅是对文章中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更多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
16、小结。
(四)拓展延伸:
1、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又是什么呢?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写下自己的梦。
[点评:作者借种子的梦告诉我们要有追求、有梦想,虽然会遇到困难坎坷,但要勇于面对,尽力克服。学生在理解后,将思想内化,说说自己的梦,从而拓展思维,锻炼表达,也为练笔做了准备。]
附:
[柯岩简介]
柯岩,女,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广东南海县人,满族。
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先后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专职编剧,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柯岩从事多种文学样式的写作,三十多年来出版过《最美的画册》《相亲记》《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寻找回来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等30部。
由于柯岩在文学上的成就,她被推选进多种协会、学会,担任过许多社会职务。如: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全委;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及诸多刊物恶毒编委及顾问,并被应聘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等多所高等学院的教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