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二、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三、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区分平翘舌音。
2.复习字、词和正确搭配数量词。
3.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1.练习在田字格里写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第一题:字宝宝迷路了,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1.读一读,部首。
2.师:在大多数合体字中,部首往往是表义的。
如。食字旁一般和饮食有关;米字旁一般和食物有关。两个门字框的字,都是形声字,它们的部首(门)不是表义的,而是表音的。门字框里面的“心”和”耳”是表义的。
3.师:几个字宝宝很贪玩,天黑了还没有回家,它们在野外迷了路,急得哭起来了,你能送字宝宝回家吗?
4.请学生用游戏形式把生字按部首归类。
5.揭示部首表义的规律。
第二题:看图猜字。你还能造几个吗?
1.讲解例题。如:虫+马=蚂,蚂蚁的.蚂。
2.学生借助图画猜出独体字或部首。
3.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猜出一个合体字。
4.组成词语说一说。
5.小组竞赛。要求:猜得又对又快。
6.本题答案如下:明、闯、从、林、炎、吕。
本单元学过的生字中,“凿、棵、闻”等字都可以用图画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题:听词语、圈词语
1.师读,学生圈。要求学生仔细听清老师读的词语,不要圈错。
2.学生核对。
第四题:正确使用量词
1.学生看题目,并进行审题。
2.学生练习。
3.学生核对。
答案如下:一口井;一台电脑;一朵小花;一头;一只青蛙;一片云。
第五题:描一描,写一写。
1.生看题目,并进行审题。
2.学生核对。学生练习。
3.:写的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小下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哪只白鹤能找到鱼,并懂得其中的原因。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知道三只白鹤各以什么做标志记住鱼的地方。
难点是弄明白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能找到鱼。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分别画有“三只白鹤、太阳、白云”的粘贴图。
2.生字生词卡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新课
指白鹤图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白鹤腿细细长长的,嘴尖尖长长的,它这样子最有利于捉鱼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白鹤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注字音,读通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要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对照要求进行评议、改进。
三、再读课文
1.以问引读,学习第一段。
(1)什么时候,三只白鹤在干什么学生读第一句。
(2)他们——学生接读第二句。
学习生字“饱、埋”。“饱”是形声字,“埋”是会意字。根据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字形。看看第一幅挂图,练习朗读第二句。
(3)连起来练习朗读第一段。
2.三只白鹤分别用什么标记来记住埋鱼的地点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指名三位同学一人读一句,教师板书:第一只太阳底下第二只白云下面第三只柳树旁边。板书生字“第、底、旁”时,让学生留心看老师怎么写,学生跟着书空
(3)出示与书上第一幅插图内容相似只少了三只白鹤的挂图,利用活动的“白鹤”图,分别演示它们记住的标记。
3.第二天,三只白鹤按照自己记住的标记去找鱼了,谁能找到呢
(1)学生自己读读三、四段课文,同座位讨论讨论: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为什么
(2)大家交流讨论。
(3)教师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①出示只有背景内容的挂图,利用活动的太阳图,演示“刚刚升起”,注意贴的位置与原先位置不同。
②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太阳飞去”。点明此时太阳下的`土地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③贴上活动的“白云”图(与原先位置不同),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白云飞去”。点明此时白云下的土地也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④利用活动“白鹤”演示“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得出结论: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因为柳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移动的。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指导识字、写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己分析,大家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第”的竹字头约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写得扁宽些。“底”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起”的“捺”要长需舒展,托住上边的“已”。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3。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自己组词,口头交流,然后写下来。
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填空,现进行交流、订正。
四、扩展练习
课后收集童话或寓言故事,召开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29三只白鹤
怎样记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太阳底下 白云下面 柳树旁边
谁能找到鱼
《三只白鹤》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4、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④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①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③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④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③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④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③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③
调查日期:20xx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工:
组长:叶青
调查统计:楚雪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何阳
走访家长:姚凡李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刚
时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习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溢yì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
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习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五、讨论课后题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
附:板书设计
夕照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又要给你们介绍3个新朋友,想认识吗?
二。学习g k h
1。出示卡片g,这是第一个朋友,哪个孩子能最先和它交上朋友呢?谁来试着读一读?
2。抽生发音,让读的好的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3。你会了吗?开火车发音,正音。
4。k h的教学方法同上。
5。出示g k h卡片,开火车读,正音。
6。巩固。
游戏:找朋友(老师:g g在哪里?学生举出相应的.卡片,g g在这里。)
7。想写一写吗?
哪个孩子最能干来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写?
8。抽生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笔画笔顺,跟着书空,然后抽生说书写的笔画笔顺。
9。学生在课本上描红,练习书写,然后小组内展示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运用同桌或小组进行采访对答,掌握对答的方法。
2、运用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进入情境
1、导入:上课前刚结束十月份文明生和进步生的评选,王铒平和薛超分加紧当选,请这两位同学作好准备,其余的同学也准备好,你将作为小花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他俩。
2、提出要求:即席对答是指预先不清楚采访内容,在常态下接受采访的回答,那你应该听明白采访要求及内容,一般方法是边听边思考,抓住自己清楚的先回答。引出采访人的采访目的,然后再作具体地回答。回答时要先想后说,注意说话条理,做到回答清楚明白,令人满意。
二、分层训练:
1、听清问题。要正确回答,必须先把采访人的问题听清楚,弄明白。不明白,可采用清楚的先回答,或向采访人作反问等方法把采访人采访目的弄清楚。
2、打好腹稿。听清楚问题后,分清回答的主次先后。一般先回答简单的.问题,熟悉的问题,后回答复杂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先打好腹稿,这就是在脑子里列个说话的提纲,应该从哪几方面来说,如问:“你的进步取得自己作了哪些努力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打好这样腹稿:1、提高改正缺点的认识。2、采取的措施:(1)每天记日记检查自己的行为;(2)请要好的同学督促和帮助;(3)及时找老师征求意见;(4)向进步大的学生请教经验。3、进步的体会,这样回答就清楚了。
3、回答要具体。在打好腹稿的基础上,一般回答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回答。如回答“作了哪些努力”这个问题时,讲每天记日记检查自己行为,可先讲这个方法来说明,也可用具体事例说是,再说自己记日记后,促进自己进步的具体例子,这样给人以说服力。
4、态度要谦逊。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首先要表示谦虚。接触时可说,“我进步不大,这些进步都是老师教育和同学的帮助的结果,你要了解请问吧!”在采访中可说:“我说得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结束时还应该说:“请多提意见,我可求得更大的进步!”其次要诚恳,有什么说什么,推心置腹的交谈,这样才能把意思讲清楚,给采访人留下好的印象。
三、结合实践,同桌进行训练。
四、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评价优秀。
五、布置作业:根据采访对答,写一篇采访稿,向学校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